查看原文
其他

一梦漫言1

见月老人 十念生 2019-04-14

一梦漫言

 

  见月老人

 

弘一律师批注

后学大光校文

 

 

弘一律师题记

师一生接人行事,皆威胜于恩。或有疑其严厉太过,不近人情者。然末世善知识,多无刚骨,同流合污,犹谓权巧方便、慈悲顺俗、以自文饰。此书所述师之言行,正是对证良药也。儒者云,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余于师亦云然。九月五日、编录年谱摭要讫。复校阅一梦漫言,增订标注。并记。九月十三日、写随讲别录二纸竟。卧床,追忆见月老人遗事。并发愿于明年往华山礼塔。泪落不止。痛法门之陵夷也。


曩见经目,载一梦漫言。意谓今人所撰导俗佛书。因求得一册。披卷寻诵,乃知为明宝华山见月律师自述行脚事也。欢善踊跃,叹为稀有。执卷环读,殆忘饮食。感发甚深,含泪流涕者数十次。因略为科简,附以眉注。并考舆图,别录行脚图表一纸。(大光谨按,行脚图表今从略。)冀后之学者,披文析义,无有疑滞耳。


甲戌八月十日披诵讫,二十五日录竟,并记。时居晋水兰若。  弘一

 

一梦漫言卷上

继主千华见月叟自述

弘一律师眉注

后学大光校梓


▲事由

康熙甲寅冬〖师年七十三岁〗,离言等诸阇黎、及众首领执事,礼请余说行脚、以勉将来。故命管城子直述始末,繁而无文。


余滇南、〖滇南、即云南。〗楚雄府、许氏子。年十四,二弟幼小,不幸双亲相继而逝,苦失所依。伯父年老乏嗣,怜余弟兄,恩育教诲。〖师天性最厚,文中恩字,凡十数见。〗余效写大士像,人呼为小吴道子。〖吴道子、唐人,善画佛像。〗姓好游览,足不自禁。时天启六年,余二十五岁。一日闻大理府与北胜州接壤之间、有金沙江,近江居民以浣沙淘金度日。遂期二三友、历途五百而往观之,事实非虚,天地造化养生若是。又闻鹤庆府、众山壁立,川原险阻,古有业龙欲沉为海。其东南地势低凹,名曰甸尾,水从此涌,渐将汎滥。有西域神僧摩伽陀尊者,慈悲救生,以锡杖穿甸尾山下数十孔,直透后五里许,总会为一泻入金沙江。遇浪穹县文学萧闇初,彼曾在楚乞余大士像,一见欢喜,邀至彼县。遂有孝廉杨绍先等咸来访会。萧杨是亲,二皆钜富,各有名园,心相契合,稽留一载。

 

▲萧园还极道人

余二十七岁,乃崇祯元年。于十二月初旬、与众友聚嬉梅园。此园去县二十里,是闇初书室,倚石宝山下,纵广十余亩,植梨数百株,花卉四时可玩。酒阑间接得家音,知伯父望归不至,寿逾古稀已逝,即神惊酒醒,心伤泪堕。一向不信僧道,倏尔发起出家之念。谓众友云,我诚不孝,父母伯恩未报,大逆之罪难逃,今决志出家忏罪报恩,从此一别,不复再聚。众闻皆瞪眸视余,以为发颠。萧闇初云,汝一日不能无酒,何以言出家茹蔬。若果出家,不须他往,吾即将此园奉施修行。杨绍先云,萧兄既施园,日用所需一应在我,亦将所随家童舍予给使。余云,四事二公成就,乃多生良缘。更祈荤酒莫入此园,薪米莫拘二三,凡云水僧道概愿斋之〖师一生行事,无非为众,作道士时,屡云斋僧,是其端也。〗。俱承喜诺,一无相逆。去园二十里外有一道观,余往拜访,叙说出家。彼一老道士欲诱为徒,见彼动止无规模,谈吐越理,余言暂别,容思回复。见案上供皇经一部,求请园中阅之。彼云,汝非道士,何擅言请经。余即解身衣,易彼道服。彼云,既尔是真出家,可以请去。余回园对经礼拜,自更名曰真元,号还极。


▲感梦

至腊月三十日,书玉皇牌位供养,至诚称号礼拜。于中夜神倦,不觉伏地跪眠,梦见万里碧空,一轮红日,行到一大寺,殿台高广,朱垣环围,松柏行植,中有一门,其中无数僧人,俱露顶披袈裟。余喜欲进,恨门阈太高不能跨入,再三奋力忽然超进。进已非道,成一僧形。众中有一高座,上坐一老僧身着丹衣,笑颜召余上座。余排众而上,老僧持一卷经授予云,汝为众讲。余接立旁讲之,众皆跪听。及觉,浑身汗流,所讲亦忘。自思终非玄门之士,后必为僧。天明乃崇祯二年,余二十八岁。从此每日跪诵皇经一部,阅三日礼宥罪一周,以作恒课。于回向时无不悲咽含泪,白祷报恩。凡有诸旧识者,来园随喜,见余从前俗气顿除,真实修行不怠,皆发信心赞叹。有愿长蔬者,有欲脱尘者,百里内咸知萧园还极道人矣。


▲三营龙华会,饭僧济贫。

去县八十里,有三营镇大觉寺,于崇祯三年春起建龙华会。元宵前往彼随喜,正遇主僧云关同众会首在殿。余整仪礼佛已,至斋堂中坐。有一居士皓首儒巾,近前长揖,问所从来。余云,自浪穹而来。彼问云,萧园还极曾会否,道念修行若何。余云曾会,此人但可闻名,不可睹面,假饰修行,乃炫己惑众,况出家未久,有何道德。彼老居士正色而言,汝既为道者,见人有德当赞,知人有过当隐,嫉妒同门,何名道者。有一居士自外而来识余,即欢喜作礼。老居士云,汝知此道人耶。答言,此是萧园还极师。彼老居士云,几乎对面错过。即召主僧并众会首,一齐向余作礼,恳求主坛。余云,主龙华坛者,须知玄门法事,余惟静修,专于礼诵。彼等复恳不已,余亦再三却之。见众情坚,余云,此大会必以斋僧为首务,可曾预备否。众答未备。余云,若缺斋僧,何为胜会。此事余勉强担荷,一则与众居士庄严道场,次则引诸善信布施植福。众闻欣赞拜谢。次日访问此镇大家,以便劝请为首。有人语云,本镇艾乡宦吕指挥,〖指挥、官名。〗二是翁婿,又富而好善,且是浪穹萧家至亲,除此则无。余思事似可成,即先谒吕。恰遇萧闇初遣使送礼,嘱彼为通知,随即请进。艾护法亦在内,彼虽闻余、尚未识面。叙说大会斋僧之由。彼云,岂有建龙华、而不饭僧者。还师既肯承当,老夫愿为唱导。即时邀本镇乡耆,暨诸善信议之,并皆乐从。次日艾吕二护法、张青黄之盖于左右,余道服草履在中,乡耆善信随行,遍游街陌一周,各劝亲友共成善事。计一日所施、银钱三百余两,米五百余石。


▲自意化导因缘

即时鸠工匠起造草房数十间,其什物众家借用,惟典食者、难得其人。至下午见一行脚僧来,貌古语柔,幼而且劲。询其来处,谓朝鸡足山来,是寻甸府人,号曰成拙。〖余最喜成拙之为人,故文中一一特为圈出。〗余请相助,彼即许诺,甚有道念,昼夜辛勤,全无怠倦,由是以为道友。每日间赴斋云水僧道、不减千指,孤寡男妇乞丐贫人、逾于百数。凡有檀越设斋,俱劝礼僧求福。又开示彼诸贫苦人中,不无多生父母及眷属在内,因前世不供三宝,不济贫苦,所以今世招报如是。尔我肉眼不见。应当折我慢幢恭敬礼拜。闻者皆信,依言而行。此是滇南自古罕有之事,乃余未阅教典,自意化导因缘。至会将终,闻众会首、私议备礼相酬。未圆满前一日、私辞成拙,天将晓时,飘然仍返浪穹。


▲剑川赤岩书室

崇祯四年,余三十岁。二月中有剑川州李君辅君弼昆仲、皆庠中名士,笃信三宝,恒与余会。彼有书室去州三十余里,赤岩奇秀,青松苍古,最为幽僻,欲请住静。彼是闇初厚友,即倩通知。闇初意涉两难,在道交岂忍云别,论儒友复当顺从。余云,此去剑川不远,还是舍己从人为美,遂辞萧园而赴李请。于三月十五日到彼,斋僧如旧,进道愈加。二李增信,其兄发心亦长蔬。


▲西山老僧

六月初避暑登岩,就石趺坐,望西五里许,山环树蔚,拟是古刹。到已见一茅庐,竹扉半掩,内闻鱼声诵经。候音止而进。有一老僧仪容可敬,余向礼拜。彼云,黄冠之流、多不礼僧,汝从何来,名号是谁。余答是浪穹萧园还极,今受请住赤岩书室。彼叉手云,闻师在三营龙华会中,饭僧济贫、不别门户,善导檀信、令空我相。请问所师者谁,看何经教,能如是作大佛事。余云,未曾拜师,亦未阅教,皆自为耳。彼惊讶云,汝所为者,皆菩萨行,大有慧根。速拜明师,剃发为僧、弘扬法化。吾恒诵华严经,汝可请去恭敬跪阅。佛道之理浅深,菩萨愿行无量,汝自然发菩提心、不藉他人开示。余闻拜谢,请经而返。焚香跪阅至世主妙严品竟,又思初出家夜梦,急欲披剃为僧。

 

▲鸡足山

于七月终,有浪穹县大寺主僧妙宗,持萧闇初书至,相约朝鸡足山。于意相符。即辞君辅昆仲,同闇初妙宗八月十五日到山,宿寂光寺。访问山中明师,闻狮子岩,有大力白云二位老和尚,精修净业,三十年不下山。〖狮子岩大力白云二老之摄折。〗于十八日同妙宗闇初、穿松绕径,入谷登岩,至静室已,礼拜哀乞剃发。力老和尚详诘根由,幸垂慈允,令备衣钵。闇初云,既承摄受还极,其衣钵斋供俱在弟子。白云老和尚言,吾观此人终成大器,不可草草,恐出家易,持戒不坚,须是自己沿门乞化,折其我慢,验其心志,化得衣钵,再来登山披剃。思二善知识,一摄、一折,令人敬畏。佛门迥异玄门,珍重而不泛滥。知缘未至,含泪白云,和尚之言、一一遵依,但登山一番,岂忍空回,求赐一法名,虽未剃发,且作心僧。大力老和尚破颜微笑,遂起名云书琼。


▲落马化缘

余礼退而出,四顾踌躇。一僧号月峰近前问云,道人,汝心中有何事不决。余言,思化衣钵之地,无相识处方往。彼云,浪穹过凤尾山二百里,有落马〖落马,地图作骆马。〗五井产盐,人户数万,好善多富。我是彼人,不日还乡省师,想汝未到,可以同往。于九月终、与月峰离鸡足,奔凤尾。途行半月乃到落马,宿西山放光寺。主僧悟宗,悦颜相迎,不似初会。此寺是杨旌香火,家世乐善,子姪多儒,加之月峰悟宗赞叹,凡好善者莫不相顾。又有土官姓自号晏之,〖土官者,凡诸边地、有番苗等异族聚处者,皆设土官管理之。〗一会投机,逾相爱敬。


▲放光披剃

本觅生处,反成熟境。急欲登山披剃,复被檀护相绊。至崇祯五年九月初〖师三十一岁〗,有省中亮如老法师赴永昌府请,讲经毕还省,道从此过,宿东山大觉寺。对月峰议云,此方檀信坚留,出家之志未遂,意欲从亮老法师剃发、以便随侍参学,又恐有违鸡足本愿,爽信于善知识,此事云何。月峰云,我知亮法师是寂光一脉,曾居寂光方丈三年,汝起法名亦是寂光宗派。今就此披剃,似离鸡足,若论法派,仍是大力老和尚之孙,不为爽信,还满本愿,事宜速办,勿再疑迟。余心乃决。即同月峰下放光之西岭,登大觉之东山,礼请法师,但云奉供,不敢造次,擅言落发。承师允可,移锡西山。次早焚香哀恳披剃。师笑云,吾昨夜梦一僧,身着袈裟,随众无数,语云发长求剃。今日有此因缘,汝再来人也,可以绍吾弘法利生,应名读体,号绍如。当择期先造一五衣,受根本五戒。余悲出家之晚,且喜宿有深因,卜十月初五日披剃。街市信心者,于是日男妇接踵登山随喜。正乏助者,出门觌面,恰遇成拙,三营一别两载,今日如克期而至。问从何来。答从永昌府宝台山来,欲随亮老法师,夜间赶至山下,闻在放光,今日为一道人披剃,却是还极师。两人大笑,真乃奇缘。巳时敷座剃发受戒。男妇无数围座,如观至亲,叹息不舍。斋毕而回,佛声盈路。


▲请转法轮

次晚月峰言,此方信善持经者虽多,未曾见闻法师讲演,绍师肯承当,请老法师慈愍,则千古不忘于此处披剃因缘。岂有饥逢美膳而不饱餐,故呈所举白师,自愿为期主。师允许讲法华经。即初十日起期,期场所用什物,俱从土司自晏之借办,日费钱米,任众姓乐施。余昼为期主,亦兼知宾。夜看经文,或次覆讲。司库倩之成拙,买办主之月峰。每日听经四众甚多,三时粥饭,六味无减。至十二月初八日圆满,钱米有余,利生增信。


▲栖云请法

于初九日辞诸檀护。初十日随师长行。十五日到浪穹县,宿妙宗寺。萧闇初因远出,杨绍先闻知接彼园中度岁。有同行道友遍周,是鹤庆府人,乃龙华山栖云庵法眷。见余初出家即为期主,请转法轮,彼亦发心请师至庵,讲楞严经。师亦允之,不吝法施。正月上元后〖师三十二岁,崇祯六年也。〗,余别绍先并诸旧交,众察余意必不可留,俱赠程仪,概却不受。众心不悦,故受少许。师喜余淡利息贪,愈加慈爱。


▲丽江请法

二十二日到栖云庵。丽江府土官姓木,笃信三宝,国制不听出境,若闻有善知识及法师至鹤庆府,即遣使迎入,故来请师。余侍同往。其地界,东止金沙江,西至黑水河,南接剑川州,北距土蕃境。彼府院倚雪山下,银峰耸虚,翠林遍壤,留在半月,请问佛法。


▲初引清规

二月十八辞返鹤庆。二十日起讲楞严。余侥幸职后堂(职位名。对于前堂而言,称为后堂首座。禅林区分僧堂为前堂后堂,分管其后堂者称为后堂首座。)。剑川州了然为首座(职位名。即座中之首位者。也叫上座。),乃石宝山万佛寺僧,幼时曾游江南讲肆。此期四板首轮次覆讲、至彼讲八还章,巧越经旨,翻贬正座。众人不服,西堂(职位名。禅林称当寺前住之人名为东堂、他山退隐之长老来住本寺,名为西堂。)号一云,挑发余念,于本堂凭众出首座过以清规石罚之。师知下堂,询究其由。众云,首座欺心,后堂性直,但未白师,乞求慈恕。师语首座,八还文理显然,是汝谤法所招,当自察之。谓余云,不奉师命擅动清规,应当重责,今依众评,从轻罚之,且跪香一炷。〖亮如为一平常之法师。然此数语,颇有知人之明。〗复顾众云,后堂认真护法,将来出头,惟知规矩可行,不知人情可讳。


▲初闻律

一日有二三初出家者,至庵听经,俗态厌人。师劝诫云,出家必先受沙弥十戒,次受比丘戒,具诸威仪,乃名为僧。若不受比丘戒。威仪不具,不名为僧,有玷法门。彼时余侍师侧闻已,〖彼时尚有此说,今无闻矣。〗即拜白云,请师为受比丘戒为僧。师言,吾是法师,受比丘戒须请律师。复问谁是律师。师云,律宗将息,南京有古心律师中兴,世称为律祖,今已涅槃。法嗣中独三昧和尚大弘毗尼,今在江南。余云,某去江南受戒已,再回侍侧。师云,万里迢递,汝何轻言。余云,师言不受比丘戒,不名为僧。某舍道归释,原为作僧,若非僧者,剃发胡为。师默然。余亦退。如是频频白师,师皆无语。至四月八日讲期圆满,于午后又诣方丈告假。师见念切志坚,乃云、是汝业力所牵,前途是福,也要去受,是苦,也要去受,任汝去罢。有数人欲同行,亦皆告假。师云,汝今甫行脚(行脚:又作游方,游行。谓僧侣无一定居所,或为寻访名师,或为自我修持,或为教化他人,而广游四方。游方之僧,即称为行脚僧。),即有多人相随,好则成善知识,否则是江湖头。余拜谢云,承慈悲授记,某今作善知识去。


▲发足参方

此是崇祯六年,余三十二岁,即四月八日申时分离栖云庵。行二十五里,夜到一小庵借宿。成拙二月中先上鸡足山,相约四月二十日在大理府三塔寺会,余克期而至,未遇。次日随喜感通寺,成拙方到,从此南下相伴不离。行四日至北岩谷鸟寺,逢一在俗相知,于彼出家施茶。见余惊讶,云何为僧行脚,自怨年老,不能相随。余劝耑修净业,彼立愿念佛终身。住十日别行。

 

▲望茔叩别

至五月初二日,遥望白云,家乡在目。离城十里宿金蟾寺,思双亲不能养,伯父不能葬,一夜雨泪不干。其二幼弟抛撇七载,不知跉竮何状,以谁为依,此去长别,不忍不会。天明向成拙言斯心事,行而复止,再思再叹。今若以手足情存,此会必堕业网,岂特出家受戒修行不成,抑且无门以报生育深恩。当观各人定业因缘,凡人生世,贫富苦乐,寿命短长,皆前生自作之业,今世自受之报。纵父子至亲,不能相代。但恨未得亲面,是忘仁义而缺慈悲,今莫如之何,惟将修行功德,回向拔济。由是抆泪绕城,望西山祖茔倒地叩首,痛切心酸,足软难举。勉力奔驰至广通县,宿古寺一单。


▲忘情割爱

次日行至禄丰县途次,遇亲眷周之宾,从省还楚。远相呼云,许冲霄汝在何处,几时出家,今向何去。余答在鸡足山出家,今下江南,受戒参学。问有信回否。余言信难尽说,二幼弟藉仗垂顾。面虽回答,足不停留。彼复仍问,余心悲咽哽不能言,彼立顾远乃去。成拙云,既未相见,当说信回。余云,顿割亲爱,说则反惹情生。古云,心如铁石,志愿方坚。情爱不忘,至道难办。


▲碧鸡金马

又行数日望近省,进碧鸡关。此关峰峦秀拔为诸山首,俯瞰滇池,一碧万顷。遂附舟而渡,登岸至省,宿城外弥勒寺。同行众友欲游诸刹,憩足数朝,余虑逢亲友、恐碍前进。次早走松华坝,出金马关,至板桥驿宿。成拙俗居、是寻甸府,出家杨林以纳寨观音庵,因便道不远,邀诸友同往省师,然后长行。过兔儿关,宿何有庵。次早方到。彼师厚德,其兄朴素,皆修行人,一见欢喜相迎,款留半月乃别。


▲罗汉灯

行数日至曲靖府,到破秦山,是昔诸葛武侯、与蛮酋盟誓处。有一古寺,在内挂单。余谓诸友云,我等此行,非类泛常游方僧,但观外境,不务正修。应就此处置罗汉灯一架,上可燃灯,下可贮油,日则担行,夜则备用。每晚轮次当执,饭罢戌时点灯,众人围坐灯前,随各所学之经,或读文或味义,至中夜放参,以为行脚定规。


▲关索岭与盘江

行至平彝卫,出滇南胜境、接壤贵州。走一自孔〖一自孔,地图作亦资孔。〗。入普安州。行数日过关索岭。此岭势极高峻,周百余里,上立岭营,有关索庙。又行数日过盘江,山路屈曲,上下崚险。顷刻大雨,涧流若吼,山径成沟。四面风旋,一身难立,水从颈项直下股衣,两脚横步,如跨浮囊,解带泻水,犹开堤堰,如此数次,寒彻肌骨。谓诸友云,古人参学,舍身求法不以为苦,莫因此雨而退其心,将来好说行脚。众皆大笑,冒雨扶行。至暮到山下,宿大愿寺。遇一江南来僧,诘彼途中通塞。彼云,此时行脚最难,遍地江湖多作魔业,见衲衣蒲团人,则不相侵,若异于此,恐障参学。语诸友言,若图一路安乐,且将行李更易。歇息十天,过盘江渡之铁索桥。山崖险阻,林箐蓊蔚,滔滔江流,如箭奔激,乃通云贵之要津。


▲安庄卫道上

次日至安庄卫道上,砂石凸凹,崚嶒盘曲。不觉履底已穿,脱落难着,即双弃跣足,行数十里。至晚歇宿,足肿无踝,犹如火炙锥刺。中夜思之,身无一钱,此是孤庵野径,又无化处,不能久栖,明早必趋前途。想世人为贪功名富贵,尚耐若干辛苦而后遂,今为出家修行,求解脱道,岂因乏履而退初心。次日仍复强行。初则脚跟艰于点地,渐渐拄杖跛行。行至五六里,不知足属于己,亦不觉所痛,中途又无歇处,至晚将践五十余里,宿安庄卫庵中。次日化得草鞋学着,皮破茧起,任之不顾。有一江湖随行数日,歇宿不离。次日午后至一小河,是独木桥、长二丈许,成拙等先过前行,余徐徐在后,彼亦随之。正至当中,余回首大叱一声,彼惊落水。余指云,汝从今洗心去作好人。彼赧颜上岸,俛首别行一径。


▲止水庵写经

途中种种艰辛。诸友皆不以为患。度夏经秋,于十月初,方到湖广武冈州〖湖广,即两湖也〗,宿止水庵。主僧异卉,极有道念。询问余等,知从滇远来,留住过冬。一日,请余入房吃茶,见案上有法华知音一部,在滇时闻师赞此解,落影于怀,欲借钞写,奈无纸笔。彼弟号中立好学,识余所欲,一切成就。是年冬每日大雪,加之屋空,朔风贯入。余惟一衲,就单缩颈钞写,虽手指冻皴,笔墨凝滞,亦未少佇。彼师兄弟见余坚志勤学,倍增怜敬,赠以棉袄,余愧受服,自有生来于此始着棉衣。其同行二三友、相别朝海,成拙觉心随伴。此武冈州藩封岷王,有一宗室讳烟离,喜攻书画,与异卉师交往。十月中踏雪而来。携疋纸一张贴之壁上,欲画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图。炭稿数次,仍未决定。余立旁观,语云,凡善画者,意在笔先,下手不假思议,方得其神。如此再三拟度,恐无天然之妙。彼顾余云,说则似易,作则实难,汝能否耶。余笑答云,颇晓一二。彼即过笔与云,请写此图。余接笔在手,先存意布境,遂一挥而成,投笔于案。彼深赞美,语异师言,僧中所隐高士不尟,可将此图悬庵。自此频来坐谈。亲书三手卷,赠余及成拙觉心,叙其参访知识行脚因缘。


▲梁家庵听楞严

正月初五日〖师三十三岁,崇祯七年也。〗、和宜法师在梁家庵、开讲楞严,去止水六十里。中立师相约听经。成拙未读楞严,先往宝庆府五台庵,亲觐颛愚大师,经完至彼相会。余等三人到彼,听众仅二十余人,皆各攒米一石、银一两、结社。中立攒入,余与觉心随身衲衣蒲团,无攒单之物,意欲随喜即行。中立为白法师,知是滇南淡薄,故免攒单,随众听讲。余向觉心言,虽法是师施,食乃众备,何以空受。由是两人自愿行堂洗盌,其扫地担水,不待人呼,暇则相助。四月初一日圆满。中立住此,余同觉心辞往宝庆府,投大报恩寺宿。


▲纳衣进堂

闻寺中有自如法师是云南人,故往参礼。叙问出家并南来因缘,法师随以师弟呼之。余请问所呼。师云,吾剑川州人,石宝山僧,幼从亮如老法师受业,依止六年,深领法诲。一往音问绝通,今会公犹见师,所以论法亲,应呼师弟。汝在滇中听师何经。余答曾听法华楞严,但植其因,未谙其义。又问今从何来。余云,从武冈州梁家庵,听和宜法师楞严而来。自师云,和宜法师是吾同参,此来恰好。颛大师新出楞严四依解,诸护法请流通,〖灵峰宗论中有颛愚大师塔誌铭,又祭文。〗大师命吾在寺代座讲演,听众已有百余,少一后堂,师弟可任之。余云,允一散单足矣,板首(即板头,是僧堂首座之坐席)万不敢当。师云,狮子之儿不须过逊,吾为置办衣履进堂。余云,乞肯二事,一仍随衲衣蒲团入堂坐卧,次恳方丈莫频呼赐食,但餐法味,佩感无涯。师意不然,必令更衣。寺中有一房僧野溪,亦在听众之列,久依颛大师。〖灵峰最佩颛大师、今读此一页余文、如亲其人。〗次日往五台礼大师,问及讲期中事,彼将余来历并所恳之事,呈白大师。大师云,吾幼在北五台竹林寺,依月川大师,随众听讲,亦是衲衣草履,杖笠蒲团。乃至行脚天台南岳及到此宝庆,亦复如是,不曾更改。因檀越建此庵,跪捧衣履乞吾更换,不受则长跪不起,故尔从之,令其生信故。每见禅和子习气不除,莫不爱好,罕有别行一路。今闻云南来此人,不被境转,略践吾脚迹些子。汝回寺中,向自法师言,随彼本志勿强,可以诫慎多贪者。自师遂如余愿进堂。众中有赞古朴者,亦有讥其显异者。讥赞俱付之不闻。


起期三日,方丈命四板首覆讲,轮次六周。西堂有缘他往,首座抱病告假。堂主可度,是南岳荆紫峰无学师法嗣,性醇好学,与余心志相投,彼此互敬。自四卷以去,佥余两人轮讲至终。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真空禅师

密参禅师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韩愈和大颠禅师 ,

欧阳修和圆通居讷禅师

王维学佛,    

白居易学佛   

王安石学佛

雍正帝开悟破三关

文天祥悟道经历

王凤仪善人两次悟道机缘

                                                 

中阴身述要别义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1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2

极乐世界招生简章(附 视频)

印光大师对程朱理学因果观和轮回观的评破


苏东坡转世故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一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第二篇)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第三篇)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第四篇)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1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2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汉语言是唯一能超越民族国家的天下语言

人类文明起源自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野生小米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的道义政治比所谓民主政治要高级

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古文物作证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

从货币史看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为何要批判古希腊伪史

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伪史毒害最深,最应该被启蒙

昆仑山为什么是全世界的龙脉之祖?

美国当年“浮夸风“长啥样—掀开美国黑历史的盖头来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西方哪里来的所谓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中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机器人

男女关系的真平等和假平等

西人自由平等下的潜台词:丛林法则

明朝灭亡根本原因分析暨论《万历十五年》之偏狭


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是从中国移民而去的夏朝羌戎

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移民而去: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大学》简述

《弟子规》注

《孝经》和廿四孝

《文昌孝经》简述

吕洞宾《孝诰》

《孝经》讲解


破归纳法

破三段论

再说三支

全称判断不成立

比量与演绎归纳   

破西人关于分析综合诸说

圣教量, 

三量关系 ,

圣教量之作用

语言与量论

中学的现量和西学的似现量

自比量与他比量

破科学

破天文学

破生物学

破物理学

破社会达尔文主义

论理学家之排佛

破科学技术

科学教乃对正理之全面颠倒

破(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婚姻)基本制度等

七大缘起之五级

论门户之见之害人

印度学说

缘起说十一型

常见三型

难得糊涂之康德

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之圣教依据

大乘佛教与儒教最为圆满,应为未来人类教化之主体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1)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2)

用儒佛解决自然危机

以儒教外王之道解决社会危机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西方哲学中的断见三型之批判(亚里士多德、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破(天主教、康德、普通唯心论和唯物论)而后立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起源中心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前言)

希腊学术的结构佛法量论要略

西方的哲学、科学、文艺皆起源于宗教

周子后诸家对五级的理解 ,

佛学与西学研究必要性

有情生死的大原理

详说人道 

研究圣教之方式

 

河图洛书综述

漫画版《易经》(附蓍草占卦方法)、看漫画学风水

《茶经》《酒经》,八段锦简述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千古音乐圣人师旷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取消西医倡议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西医所谓发现癌症、治疗癌症是引君入瓮大坑

天下无癌论传奇医家傅青主

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中医是现代社会癌症治疗的唯一且有效途径

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中医亡,则中国亡

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如何判断身体有湿、如何祛湿

真正的中医什么样?

从能量和气的角度来看待中医,

《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

黄帝内经.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黄帝内经 灵枢篇 寿夭刚柔第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吃得那么好,为何还生病?

冬病夏治三伏灸我们被阴气偷走几十年寿命

中医是高维度的科学中医亡,则中国亡

全球疯抢中医,除了中国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 

中医学的经络穴位实则来源高维次空间

站桩八个关键微调细节

西医用7把匕首伤害中国人健康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1、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高士传

2、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列女传


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三阳道人“补亏正法”危害极大

4、四位高僧(虚云、印光、弘一、宣化)惜福事迹

5、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敬而远之

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极致曲折爱情故事

7、老子 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麒麟客 王法进 维杨十友 金可记 杨真伯

8、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张道陵 神仙玄解

9、许真君、郭璞、桓闿、司马承祯、玄真子 

10、孔安国 、左慈、 董奉   魏夫人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太玄女 西河少女 梁玉清    麻姑 玄俗妻 阳都女 孙夫人  樊夫人 东陵圣母 郝姑 张玉兰

11、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12、裴航、轩辕集、李贺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13、俆佐卿、朱孺子、蓝采和、贺知章、黄尊师

14、阴长生、张子房、东方朔、孙思邈

15、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16、泰山老父、巫炎、刘凭、栾巴、左慈、大茅君

17、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李泌

18、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陈复休 殷天祥 闾丘子 张卓 木公、广成子、黄安、孟岐 寒山子 轩辕弥明 蔡少霞 郑居中 伊用昌    

19、王远知 益州老父 崔生 冯俊 吕生 张李二公

20、马周、李林甫、郭子仪、韩滉,王贾 颜真卿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21、王贾 颜真卿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郗鉴 僧契虚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22、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李泌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 南岳真君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嵩 岳嫁女 裴航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 陈惠虚 温京兆 侯道华 宜君王老 陈师 陈金

23、李少君、孔元方、王烈、焦先、孙登、吕文敬、沈建

24、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  韦善俊

25、李吉甫 李绅 白乐天 轩辕先生 李元 韦卿材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 韩愈外甥 刘卢钧 薛逢 费冠卿 沈彬

26、西王母 上元夫人 云华夫人 玄天二女  江妃 毛女 秦宫人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程伟妻 梁母 董永妻 酒母 女儿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