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有男人女人?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8-10

7别境心所


    上文已言,五遍行乃助心王生起之根本助伴,余心所则此已起之心之种种附带作用也。故于识之生起及运转,前者乃必需者,后者则可有可无。别境如此,余五位心所亦皆如此。于时于识非必现行谓之别境。与自证分相应时为无漏,落于见分带我法二执时为有漏。如欲在舍受之境不生,胜解在犹豫之境不生,念在未曾习之境不生,定在不专注境不生,慧在不能简择之境不生。此乃就凡夫位落于见分带我法二执之有漏情形言之。若与自证分相应之清净别境心所,则不异于遍行,亦于一切时识地性恒起也。


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欲之自性,于凡位,即不足中有所求心。不足,谓由我法妄执所引起之种种缺乏也。不足中必有所求,即是苦也。反之,足则无求,即是乐也。苦乐可分绝对相对二种,绝对者,在无妄执之心中,恒自满足,无所缺乏,故恒自无欲无求,此为绝对之乐,亦名真乐;在有妄执之心中,恒自不足,无往不在种种缺乏之中,故恒有种种欲种种求取,此为绝对之苦,亦名真苦,四圣谛中苦圣谛即在此意义上言之。于绝对之真苦中,又可分出相对之苦与相对之乐。所求未得遂,此求尚在,谓之苦(相对之苦);所求得遂,此求暂消,谓之乐(相对之乐)。前者(相对之苦)乃苦之较重者,相对之乐则只苦之减轻。故有妄执中无往而非苦也。于佛位,则为恒乐证知所观之境界。其业用则勤精进依以发起也。


附识


凡夫于何者不足,即有相应之欲生。有情欲如对于子息、亲友、异性等之欲求乃迷失本有之大曼荼罗所致;物质欲如对于钱财及食物、衣服、房屋等之欲求则迷失本有之三昧耶曼荼罗所致;法欲如今言求知欲等则迷失本有之法曼荼罗所致;作业欲如今言事业心等乃迷失本有之羯磨曼荼罗所致。又如俗所谓功名利禄情,其中情属有情欲,利禄属物质欲,名属法欲,功属作业欲也。


男女之欲乃有情欲中之至重者,系由定慧失其平衡,导致或定或慧之不足所引起。冯大阿阇黎曰:“佛性要旨,慧定等持等持即平衡也。不得缺一。慧而无定,庄严不彰定乃吸收凝集之作用故。定亦名阴定而无慧,活用不作。慧乃放射舒发之作用故。慧亦名阳。法性上,据点之放射吸取力用,以定慧表之,或以阴阳表之;在相上则现为男女内观自心惺寂,里面原有交融之乐慧定等持,阴阳平衡,则绝无不足。故绝无欲求与苦可言,即真乐也。不待形诸色相。乃自性本具之乐,故不待形诸色相。然形诸色相亦无妨,如受用身之曼荼罗中,男女本尊相互酬应,真乐无尽也。凡夫畸形发展,两性即阴阳或定慧两性失其平衡,遂有男女之分即迷性而著相,固定为或单身之男或单身之女也。若佛则非男非女(非欲界同性),非不男女(非色无色界同性)(见大日经初品),实即亦男亦女也。受用身之曼荼罗,从法性上观之,则为每一据点皆具平等之放射吸取两种力用;从法相上观之,则现为一一亦男亦女之父母双尊。报身(包括自受用与他受用)之佛菩萨等皆为双尊,已契定慧均等境界故。(故冯大阿阇黎《法华特论·比丘尼授记品》论曰:“一乘教法,定慧等持。慧薄,不足以发五智;定微,不足以涵本性。等持以化度,主乎慧,则现善男子身;主乎定,则现善女人身。曼荼罗中男女菩萨交错排列,定慧两足之意也。”曼荼罗中一一男女本尊皆自身之数量,皆自身也,非在外者也。故于受用身中,男女两足;为度单身者,现男现女均可。)三界众生及变易同居净土之有情,从法性上观之,则其据点之放射吸收力用,亦偏于放多收少,或放少收多也;从法相上观之,则现为或男或女(欲界)或不男女(色无色界)之单身也。三界众生及变易同居净土之有情皆为单身,皆未契等觉境界故;化身佛为俯就所化之机故,亦现单身。男偏慧门,女偏定门在男则为慧多定少,故不足于定;在女则定多慧少,故不足于慧。昧于普贤理趣即上文所述佛性本来定慧等持,本自具足,故无欲无求,无苦真乐之理趣也。尘迹所习,流为淫欲。从见性者观之,乃或定或慧之不足;从著相凡夫自观之,则为陷于单身而男不足于女,女不足于男也。不足必有欲,彼既著于尘迹,以为自身不足于或男或女矣,故必有或男(对女而言)或女(对男而言)之大欲焉。不善用之,是即淫欲。外则戕贼肉身寿命从外相上观之,则淫欲导致神化气,气化精,精华漏于外,是为肉身衰老死亡之主因。内则割截法身慧命从法性上观之,淫欲导致定慧所偏者益偏,愈益远离佛性定慧等持之本来状态。辗转堕三恶道。淫欲为生死轮回之大本。凡夫从事于淫欲,致使定慧愈益失其平衡,则于自业中感为粗重,于共业中则导致下堕恶道。此乃受用异性之大弊端也。不善用之不能舍相会性之故。约男众言之,害二命者岂唯鬼道之罗刹女为虐,实则对一切女身不能舍相会性,祸与罗刹等舍相会性,即如实了知异性之作用在于,以之为助力(疏所缘缘)而提起补足自心本具现所缺乏之性,令定慧失衡状态有所减轻。此则受用异性之相对合理处,儒家会之。甚或籍此彻底恢复定慧之等持,而证悟佛性焉。此则受用异性之绝对合理处,一乘之究竟门行印门会之。合理处无论相对绝对,皆善用之之故也。”(见《法华特论》陀罗尼品末之特论)


故凡夫位上男女之欲大别可有善恶二性。善用之则为善性,由斯受用异性有其或相对或绝对之合理处;不善用之,则为恶性,由斯则受用异性有其大弊端也。此中固亦有中性之情形,然机会极少。此事如蛇行竹筒,不升则坠。故受用异性,不受益即招损,鲜有不益不损之中性情形也。善用与不善用,以是否能舍相会性为断。


故于男女之欲问题,有相对不彻底解决之道,有绝对彻底解决之道焉。前者儒家小乘属之,后者一乘四门参见唐普式法师《唐密与广东》,当代唐密网站属之。相对解决之道,儒家著眼于其相对合理面,于男女之欲取适当发舒态度;小乘著眼于其大弊端,取彻底禁绝之态度。然前者犹著于幻迹,不契实际;乐而不空。后者亦只扫幻迹,未契真性。空而不乐。皆未能彻底恢复定慧之等持,不契空乐不二境界,不得彻见佛性也。故于男女问题之解决皆未可言彻底,仅相对之解决也。儒家之人不脱情欲,不能出离轮回自不待言;声闻人至第四果,亦未能于男女彻底无挂碍焉。维摩经中天女散花,罗汉衣沾,菩萨则否,是其例也。于男女未脱挂碍,乃小乘人不敢入俗度化之关键。


一乘佛法于此问题则有其彻底解决之道。究竟门、行印门著眼于其绝对合理面,故取于异性或观想者或实体者处即相会性之道也。观心门、真言门著眼于其弊端,故取不依赖于异性而修观心持诵真言之道也。实修四门,皆可恢复定慧等持之状态,实契空乐不二境界,彻见佛性焉。既会此道,则随意入俗,莫非自在之境矣!尚有何男女之挂碍可得哉!


异性之作用实为双刃剑。故解决之道无论相对绝对皆有二种态度,一著眼于其合理面,一著眼于其弊端。故或少欲知足,或彻底禁绝之;或善加运用,或不假依赖之。相反者适相成也。于此四者全面把握,适时对机而用之,斯可矣。


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胜解之自性乃于所决定之事理印可坚持于心,其业用则不为一切异缘所引转动摇。


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念之自性,乃心对曾经历境之一种记忆作用;依此心所,心能对曾习之境追忆不忘。念之业用则能依以引发定境,盖念之专则成定也。


定:亦名三摩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定之自性在于所观之境令心专注不散,即制心一处,又名心一境性。与自证分相应者称为理定,落入见分者为事定。其业用则能引发智慧,盖定能生慧也。


慧:亦名般若,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慧之自性在于所观之事理,加以简择去取,简者简去,择者择取。即简非择是之功用也。孟子云“是非之心知之端也”,阳明谓“知是知非是良知”,即此心所之作用。与自证分相应之慧称为般若波罗蜜多,落于见分者称为世间般若;佛法修持之主旨即在于转世间般若为般若波罗蜜多也。慧之业用则是断除疑心。


如来位上之别境心所唯属至善,凡夫位上之有漏别境心所则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即相对之善恶及中性也。如欲心所依所欲之对象而分为三类:欲于善法者为善法欲,善性摄。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属此。欲于恶法者为恶法欲,恶性摄。凡夫之种种不正当欲望,如淫欲、物欲等皆是。欲于无记法者,中性摄。如欲于种种无关善恶之事。再如般若心所,则依其作用合乎正理与否分为三类:简择正确者为正慧,正见依之以生;简择错误者为恶慧,恶见依之以生。如十根本烦恼中之五种恶见,皆依恶慧而生者也。简择无关正邪者为无记慧。如将智慧用于种种消遣之事。余胜解、念、定亦然。胜解:于正确之事理起胜解则善性摄,于不正确之事理起胜解则恶性摄,于无关正邪之事理起胜解则无记性摄。念:忆念善事则善性摄,忆念恶事则恶性摄,忆念无记事则无记性摄。定有正定有邪定,正定善性摄,邪定则恶性摄;亦有无所谓正邪之定,则中性摄也。


正如别境心所通于四性,其余一切心所亦皆通于至善善恶中四性也。至善性者,绝对完全正确之作用也。善性者,相对大致正确之作用也。恶性者,不正确之作用也。中性者,无所谓正确与否之作用也。正确与否之标准,则随时间地点对象而异,固无一定之法则教条可以遵循,总以是否有利于众生消除妄执趋向彻底觉悟获得究竟安乐为断。一切心所于如来位上唯属绝对善性,固不须论。于凡位上,一切心所则皆通于相对之善恶中三性,其中善心属善性之机会较多,故就其多数论之,而目为相对善性也;烦恼心属恶性之机会较多,故亦就其多数论之,而目为相对恶性也;不定心所于善恶中三性机会均等,故目为不定性;遍行别境本身无关于善恶,其善恶中三性但由所结合之善恶无记事定之,故目为超然性。

终极完美问答:众生何处来、哪里去?


众生界之本源

七大缘起论之转变1

七大缘起论之据点种子

七大缘起论之真如种性2

七大缘起论之真如种1

七大缘起论之立宗破异

七大缘起论之智识性相

七大缘起论之四缘五果

七大缘起论之五智九识

七大缘起论之七位心所


法界体性智与第九识

大圆镜智与第八识

妙观察智与第六识

等流果、离系果

心所与心王之关系

异熟果、士用果、增上果

遍行心所

一念之解析

现行界中有情之数量为有限为无限?

终极完美问答:众生何处来、哪里去?

无明与妄执之别

转识成智

四缘

八识缘依

识智关系在圣位与凡位之不同

我法二执与我相法相

成所作智与前五识、五根识

八七六五之关系

密教之种子、心王、心数与显教之种子、心王、心数

七大缘起论之破异:对哲学中形上学本体论诸形态之批评


 ——摘自孟晓路《七大缘起论》


世界历史春夏秋冬周期说

设立经学院与经学公共课

华夏真面目保定会讲笔记

中华文明复兴总体方案

中华文明是永久和谐之路


取消全民强制学习英语

中华学术教育体制的复兴:重建中学主体性

晚清以来中华文明应对西方文明的过程略述

现行中小学教育病症:做人教育缺失和语言、知识教育失败

论蒙学乃是国学教育的基石与精髓

修改法律

复兴中医

恢复正体字在学校现行课程体系中加入读经课

六组字浅析简化字弊端(义、礼、圣、亲、爱、护)

对于学校课程改造的设想:修身、国学、数学


共济会学术之阴谋性质

科学教学理探讨:带有严重的先天缺陷

科学教纵欲文明会导致人类和世界毁灭

现代世界是共济会科学教塑造出的虚拟世界

为了保国不得不西化,但勿忘最终还是要回归传统!

科学教五个核心观念:科学民主自由平等进步之实质及其批判


 

本书夕阳道友尚有少量,29元包邮(出版社定价58元)!

可加微信号(Huizhouxiyang)购买。

 


论  周  官

西学之中学渊源

形上学方法(全集)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


汉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人类首例换心手术发生在2500年前的中国!

中医绝技:天人合一,柳枝接骨神术独步蓝星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诸玄识“西方文明源于华夏”讲座讲稿(全文)

西方哪里来的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