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形上学方法:月轮观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15.1.4月轮观


夕阳注:月轮是禅宗之所要证得之性境。故月轮观法有类于密宗之本尊法。明此,遂知月轮,对应禅宗三关有三重不同的境界。怎么区别呢?无第八识相分之月轮只是分别意识之独影;有了便是带质镜;根身泯去,化为充满大千世界之净光,遂能融净光于据点。觉照此据点而现之圆月者,性境也。得性境之月轮后,更得向上一层,融众生种子及世界于月轮之下,更收摄于阿字中,此法界第二级之境界。


下面讲月轮的路线,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一下,月轮实际上是有三个层次的,包括证了初关和重关的月轮以及牢关的月轮,同是一个月轮或者叫做圆明,是有不同层次的。如果要是仅仅说一个圆明,也没有层次,也没有上下文,也没有另外的标志,就很难分清楚它是哪一个层次的。如果有上下文,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哪个层次。先把我收集到的写月轮的分不清层次的诗给大家念一下,就证明这确实是禅宗的一条路线,但是现在还分不清这些人证到的是什么样的层次,这仅仅笼统地说到了月轮。龙牙虚道《木食草衣心似月》,作者是龙牙山的虚道禅师。“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他说自己心似月,说明内证到的是一个月轮境界。寒山子说“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也是用月来比喻自己的心。龙牙虚道禅师还说“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有时候用月,有时候是珠,反正它就是一个圆光球,即内证中的那个月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上平面的月,它是一个圆球,是一个球形的月。


拾得“无去无来本湛然,不据内外及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间。”这里用一颗水晶珠来比喻。唐鲍溶《赠僧戒修》:“风行露宿不知贫,明月为心又是身,欲问月中无我法,无人无我问何人?”这里明确地说“明月为心又是身,”可见是以月为心身,自证分当中是分不出身心来的,身就是心,心就是身,是能所合一的,所以说“明月为心又是身”。“欲问月中无我法,无人无我问何人?”想问月轮境界中的无我之法理,没有我也没有人叫我问谁呢?这里边只有一颗月亮,没有人也没有法,故不知道问谁。云盖智本《月明非为夜行人》:“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他说“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实际上就是禅宗公案“天晓不露,夜半正明”的另外一个说法。“月明非为夜行人”显然是说此月非指天上之月,所以它也不能够为夜行人照明,属于自业内所证的境界。


夕阳注:明月是心又是身,这一句感觉特别亲切。身是根身为本;心以圆月为本;根身本是各众生之圆月叠加之净光,得平等性智开发的结果。因而心身之关系到此得相对圆满之解决。


下面我讲能分清楚层次的,冯大阿阇黎有一首破初关的诗是这样写的:“尘消胸内感灵明,逐步研磨泯俗情,六识不行心转耀,一轮皓月衬天清。”衬天清的皓月显然指的就是初关的境界,因为冯师公题的就是破初关,“六识不行心转耀,一轮皓月衬天清”,六识不行心转耀就是心光乍明的境界,心光乍明以后在定境当中显出一个皓月衬清天的境界。先是心光乍明,那时没有什么月不月的,一下子非常亮,过去以后在定境当中就出现一个月轮。冯大阿阇黎还有一首诗写到月轮散掉的问题:“月散翻成拄杖雄,下穷地底上苍穹,内成禅定根深活,涉世唯资般若功。”这是说冯师公证到月轮的境界以后,就把月轮转成根身,然后发展。为什么要转成根身呢?转成根身更快更猛,因为依月轮成立体那样扩展力量就比较分散,就不那么猛了,如果把将月轮转在一条线上发展,那力量就很雄猛了。所以说“月散翻成拄杖雄,下穷地底上苍穹”,力线的路线就来得最猛最迅速,就比月轮成立体发展的路线更好。


证到月轮了以后,要走月轮观的路线就是扩展月轮,立体地这样扩展,一开始这么大(直径一肘),然后扩展成一丈,力量再充足时扩展得更大,一直扩展到三千大千世界,就修成了,牢关就破了。《无畏三藏禅要》所介绍的路线就是这样发展的。《学密须知》月轮观一章也是这样说的,但这条路线可能就不如把月轮转成力线来得更加迅猛,力线的路线是最秘密最迅猛的一条路线,因为它很集中。而且杨老师问冯大阿阇黎:根身和月轮是什么关系?冯师回答说:“没有力线支持的月轮仅是虚影,中级气功每能发现。”即月轮还属于中级功法,最秘密最高级的应该是力线的功法。因为它是直接契入中心点的,它是一条线,它肯定要打到中心点上去,月轮为什么说它可能是虚影呢?因为它可能不契中心点,因为它是一个体,当然也有可能是从中心点上发出来的,那就好了。但要是把它转成一条力线,有力线支持了,那这个月轮就实在多了,它就必须得穿过中心点了,而且发展会比较迅猛。


力线的路线我们已讨论过了,下面我们就接着说月轮的路线。月轮的路线到了重关,《楞严经》中有两处说到“如净琉璃,内悬宝月。”这句话出现在两处地方,指的是同一个境界,一个是菩萨的五十二行位的开端乾慧地的时候出现的,描述乾慧地的境界就是“如净琉璃,内悬宝月”,再有一处就是五十阴魔过去以后,超过了阿罗汉、独觉的境界以后,“是人得乾慧地,如净琉璃,内悬宝月。”总之经中说的是同一个乾慧地,在两处不同的地方出现,用来描述乾慧地的词就是“如净琉璃,内悬宝月。”乾慧地就是无生忍的境界,就是我们所说的破了重关的境界。即《楞严经》这两处的月轮就是指的重关的月轮,我们可以确定。


《证道歌》中月轮出现了三处,其中第一处我认为是重关的月轮,即“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为什么判定这是重关的月轮呢?这里所说的如净琉璃含宝月是得本的境界,是明体尚未达用的境界。“但得本,莫愁末”就是先得体,先不要急于求用。这正是描述明体的境界,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重关的月轮。第二处,“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这就不是很好判定到底是哪个境界,因为它出现在前边那句话的后面,起码跟前面那段是同样的明体的境界,或者是更高一级,基本上判定两者是一个,应该是明体就能照万物,还是一个境界,也可能是破了牢关的更深一步的境界。总之第二个我还不能判定。第三个“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这个就很容易判定,这个就是金刚初心的境界,也就是破了牢关的境界。“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就是在说众生第八识明点之间的关系。即因陀罗珠网珠与珠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个人的第八识都是一个珠子,这些珠子都是由一个珠子所幻成的,所以叫“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这些珠子都是由一个珠子所幻成的,一个真如的珠子幻成所有的众生第八识的据点。所以说“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这就是金刚初心的性性相互融摄,相互开发的境界,又叫真如性海的境界。《金刚顶经》当中发菩提心真言之下,一切义成菩萨说:“我观自心,形如月轮”。这个月轮指的也是金刚初心的月轮。因为一切义成菩萨在入密之前已经是等觉了,已经证到一道清净的等觉如来境界了。一受发菩提心真言就见到了月轮,显然这个月轮就是金刚初心的月轮。所以说月轮是有不同层次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原来是有错误看法,我原来认为这个月轮就只能是重关的月轮,因为我以为从楞严经上找到了根据:乾慧地就是重关。所以我就怀疑杨老师讲禅宗三关,把菩提境界讲成是“如净琉璃悬宝月”,“我见自心形如月轮”等,我认为杨老师讲错了。实际上“我见自心形如月轮”用来讲菩提是对的,但用“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来讲菩提的境界,我现在也发现杨老师那也确实有一定的笼统之处。菩提的境界是金刚初心,所以前一个是对的,“我见自心形如月轮”这是对的。杨老师还说到寒山子的吾心似秋月,这当然也是对的,因为寒山子在说他自己的内证,我判定寒山子的境界是破了牢关的境界,因为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所以这些东西要仔细分疏,同样一个月轮,有是初关的,有是重关的,还有是牢关的,你不能模糊笼统,一见月轮就往里面塞,那也不行。


下面是寒山子书中的月轮,我判定都是指破了牢关的月轮。他的诗当中出现月轮是很多的,有十几首。我研究了寒山的诗,给他分成了几大类:一个是山居类,就是描写山居生活是多么快乐,就是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再有一类就是讽喻类,属于讽喻世人的诗歌,让人生起出离心。世人是很执著的,就在诗里广说世间有多么苦、多么荒谬、多么肮脏;让他们破掉对财色的执著,唤起他们的出离心,劝导他们修行。再有一类就是内证类,是自述内证境界的诗,他的内证全是月轮,没出现根身之类的东西。他在描述他现在的内证,现在的内证肯定就是月轮了,因为根身已经走过了,破了牢关就不是根身了,根身已经泯掉只剩法身了,法身就是月轮了。所以说月轮的路线一路下来全是月轮;根身路线就是初关与重关是根身,破了牢关以后就不再是根身了。当然也可以出现,但不再是常显。根身在破了重关以后一般都泯掉,就走入法身的路线。法身就是月轮,所以月轮是一溜下来的,根身在中间还有一个变化,不是一溜到底。


81首“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161首“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觅它不可见,出入无门户,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这就是在描述月轮的收放自在的境界。“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相当于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可见是牢关的月轮。“觅它不可见,出入无门户”,自性你找是找不着的,你不找反而有了。“促之在方寸”,你收就把它收在心间了,“延之一切处”,一扩展就遍周整个法界了。你要是不信,你天天跟它在一起也不相遇,也不能见到。


162首“余家有一窟,窟中无一物,净洁空堂堂,光华明日日,素食养微躯,布裘遮幻质。任你千聖现,我有天真佛。”“净洁空堂堂,光华明日日”,这是形容月轮的境界。“任你千聖现,我有天真佛”,自性天真佛就是明心见性后的牢关的月轮。


200首“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也就是“吾心似秋月”的境界。


200首“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都是内证的月轮。


201首“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躯”。前两句描述他自己的内证,第三四句感叹世人迷失心性的可悲悯,天然本有的无价之宝在世人却埋在他们五蕴中了,溺在身躯中了,不能显现。


204首“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迹,舒处周流遍大千。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方知摩尼一颗珠,解用无方处处圆。”还是“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泯时万象无痕迹”,把光一收进来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说“泯其末那,一念不生,世界顿归乌有”。把光明收归内心,就是“月落时相见”,涅槃心的境界。把光收入明点,心光内明,外现漆黑,一无所有。外边是黑的,月落就是把光收入明点,外面漆黑一片的真空境界,连光明也不显现的据点境界。光明一出就是第八识的见分,据点是没光明的,把第八识见分收入据点,就连光明也没有了。“舒处周流遍大千”,一放就遍照大千。摩尼珠更是月轮的另外一种说法,即菩提心之体,处处充满之无方大用是说妙用;故末两句正是说明体达用境界,由此亦可判定此诗之月轮乃系牢关月轮。


245“昔日极贫苦,夜夜数他宝,今日审思量,自家须营造,掘得一宝藏,纯是水晶珠,大有碧眼胡,秘拟买将去,余即报渠言,此珠无价数。”未明心见性以前,无价宝都丢了,确是一个穷人,“夜夜数他宝”,天天看经论、修法,数别人的宝贝,不见自己的宝贝,“今日审思量,自家须营造”,今日意识到要往回找了,返观内照,不再外求了。所以就“掘得一宝藏,纯是水晶珠”,找到自性了,此宝藏就是水晶珠般的月轮菩提心体。有个“碧眼胡”,西域的阿拉伯人,是个做生意的商人,他想把它买了去,我就告诉他“此珠无价数”,这个珠没价,买不了,不能卖。


279“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这段话非常重要,最后一句“月是心抠要”,寒山子明确地说明:月轮就是心体,明心见性就要见到这个才行;这就是真心或曰菩提心,月轮就是菩提心的精髓。所以我们经常说因指见月,那都不是泛泛地比喻。而是你的确就见到月轮了,真心就是具有如月轮那样的形相。因佛言祖语,因外缘方便而见月,指即是佛言祖语等等外缘方便,月就是实证境界,因指见月的月就是实证的境界,不是泛泛的比喻,不是天上的月亮,是要你见自心的月亮。最后一首“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夏季的雨水已充分将空中灰尘洗净,秋季的天空亦无云层障碍,由此二特点的结合,常令秋空出现超乎寻常之晴朗;故秋月亦最为皎洁明亮也。在碧潭清水之映照下,月光漠漠遍洒,更显皎洁。将心比秋月亦是勉强比之,实则无物堪作比拟。总之寒山子这个应该看作属于牢关的月轮。





西学之中学渊源


形上学方法:儒家能破法执

形上学方法:儒学的精髓:仁者与物同体

行上学方法:儒家路线修行方法

行上学方法:儒道关系

形上学方法:禅儒关系

形上学方法:忘心忘境

行上学方法:参话头



形上学方法:四禅

形上学方法:四无色定

形上学方法:调食及睡眠

形上学方法:持戒、忏悔

形上学方法:闻思正法

形上学方法:修行的资粮和前行

形上学方法:道家线路之原理

形上学方法:道家线路之方法

形上学方法:证体方法:离言现证与意识思辨

形上学方法:旧约、新约

形上学方法:天主教、新教

孟晓路丨佛法怎么认识因果和五蕴

俱生法执未破之前因果有某种普遍性和必然性

孟晓路丨西方宗教人神对立

孟晓路丨佛法怎么认识因果和五蕴

俱生法执未破之前因果有某种普遍性和必然性

孟晓路丨整个西方哲学就是以盲引盲,背道而驰


形上学方法1绪论:传统学术的生机走出西方学术规范复兴固有规范

形上学方法2:形而上学方法总论

形上学方法3:哲学

形上学方法4:西方宗教

形上学方法5:从语言角度看东西形上学之差异

形上学方法6:道家

形上学方法7:修行的资粮和前行

形上学方法8:印度文化中的修道方法

形上学方法9:小乘出世道路线

形上学方法10:权教与实教之区别

形上学方法11:实大乘法相宗

形上学方法12:实大乘空宗

形上学方法13:儒家

形上学方法14:儒家与道家、禅宗关系

形上学方法15:禅宗


论  周  官

大学提纲并注

如何治经解经复兴经学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讲记(全集)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原始社会后继形态是奴隶制社会吗

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性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