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说阿弥陀经1

净界法师 十念生 2019-04-14

佛说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

 

学人这次很欢喜,有这个因缘,来和大家共同学习这部《阿弥陀经》,那么,我们在正式讲这个阿弥陀经之前呢,我想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研究这部经的一个目的。

 

那么基本上,我们学习佛法,每个人进住佛门那,各有各的因缘不同。但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离苦得乐。我们希望我们今生乃至来生的身心,能够离开痛苦,得到究竟的安乐。那么我们依着这样的目的啊,来到了佛门。或者是在家或者是出家,修学佛法。在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我们应该要如何的离苦得乐?这个痛苦是怎么产生的?安乐又是怎么产生的?

 

那么从佛法的因缘观来说明那,这一切的痛苦,是由于生死轮回而引起的。身是苦本。换句话说,我们在轮回当中的每一次受生,都积聚了很多的痛苦。老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僧会苦,乃至於五蕴炽盛苦。换句话说,当我们在三界,一旦受生,痛苦就不能避免。每一期的受生都积聚了无量无边的痛苦。所有我们讲,熄灭痛苦就必须要熄灭生死的轮回,达到无生的涅槃彼岸。这个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一个主要宗旨。那么至于这个方法,道绰大师在安乐集当中呢,把佛陀的法门呢做了一个判教。他说,佛法当中主要有两大门,一个是圣道门、第二个是净土门。

 

那么这个圣道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以自力断惑证真了脱生死,就是你必须仰仗你内心的戒定慧,来消灭你无始劫的烦恼和罪障。那么仰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这是一个方法,这叫圣道门。那么第二个你可以选择净土门,就是仰仗佛力的接引,往生西方。我们一念真诚的心,来忆念弥陀的名号,忆念弥陀的功德,忆念弥陀的相好。那么跟弥陀感应道交以后呢,我们到了净土,去断惑证真,了脱生死。一个是在秽土断惑证真,一个是在净土断惑证真,这样一个差别。那么这两个差别呢,印光大师讲出了一个譬喻:说这两个法门的差别呢,就像是蚁子登于高山,以及风帆杨于顺水。说我们假设选择一个圣道门,就像蚁子,就像蚂蚁在登高山,这整个过程是非常的辛苦,很多的障碍,烦恼障。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烦恼会障碍你修学圣道。业障,你无量劫来所聚集的业力,障碍你修学圣道。报障,你的这个生命体有老病死,老病死一出现的时候,障碍你修学圣道。就像这个蚂蚁,它要经过很多很多的波折,才能够到达山顶。路道多辛苦,这个叫做难行道。当然这也是一个方法。那么第二种方法,你可以选择到净土去,那么这种情况就好像是风帆杨于顺水,那你这一个船,在一个顺风的情况之下,你坐这个船那,坐着弥陀的大愿船,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这当中当然在弥陀大愿船的摄受,你就比较容易成就。在净土当中呢,极乐世界这种依正二报的功德的摄持,你就能够在那个环境,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那么,这两个法门,所成就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过程就不一样。那么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末法时代啊,这个业障深重,福慧浅薄啊,这样一个根性来说呢,净土法门对我们来说,就比较是契机的法门。那么在整个净土当中啊,我们讲三经一论,这阿弥陀经的一个特色啊,印祖说,这阿弥陀经啊叫文简意赅,辞浅而理丰。文字简要,但义理却非常的详细丰富。文简意赅。所以说,我们如果透过阿弥陀经的学习啊,我们的确能够正确地掌握净土的理论跟他的方法,乃至我们未来一个自利,乃至于一个利他的一个基础。这是我们研究这部经的一个目的。

 

好,那么现在我们打开我们的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这是根据耦益大师的要解,来解释阿弥陀经。看讲义,将疏此意大分为三,我们正式呢分成三大科来解释这部经

 

一、自序

 

耦益大师自己作了一个序;第二个解经,正式解释经文。第三跋语,藕祖写完要解后呢他的一段跋语。

 

经初,先看第一科,自序。那么自序分成两大科,第一个是序法门。先说明佛陀所施设的这些差别法门,第二个呢是序注疏。讲到藕祖个人,他著作这部要解的一个因缘。先看序法门:

 

序法门当中分成两科,第一总序多门,二、别显净宗。先笼总地说明,佛陀这个说法的一个原则。是个总说。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

 

这个原夫是个发语词,没有意思的。这三世诸佛以大悲心啊,佛陀在这种自受用的神圣法性三昧当中呢以这个大悲心啊怜悯我们这些迷惑的众生。那么随机施化,为众生说法。这说法的原则有两个。第一个,站在契理的角度呢虽归元无二。那么站在契机的角度呢,而方便多门。这句话我们解释一下。

 

归元那,这个元和根源的源同一个字。这个归元指的是我们整个修学的目标。我们所追求的一个究竟的真理。那么我们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呢,我们所追求的真理啊,对天台宗来说就是我们现前一念的真如佛性。那么在经论上说呢,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说我们无量无边的生死轮回是怎样有的呢?不是上帝创造的。是由于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妄想、执著,所谓的无明,无明一动就是寻。寻就有思,凡夫的寻思乃至各式各样的业力就有生老病死。所以无量无边的罪业,是有我们的妄想所创造的。所以熄灭我们的妄想,恢复我们的清净的本来面目呢,这是所有佛弟子的究竟皈依处。所有说这样的一个目标是一致的。归元无二,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你只要成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他内心当中所安住的真理是同一个位的,同一个法性的,就是佛性。所谓的一如无二如。那么我们就着众生的根机,他所采取的方法,就有些差别相。我们讲禅教律密净。你可以参禅来对治妄想;你可以持戒来对治妄想;或者是修止观,或者是持咒或者是念佛。来调伏你现前的妄想。恢复你的本来面目。所以说,站在方便契机的角度呢,这个有各式各样的法门。但是他的一个汇归处,就是我们现前一念的清净光明的佛性。这句话的意思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消息。说这个学佛啊,他是一个心地法门。他是一个心地法门。法法消归自性。

 

在这了凡四训中讲了一件事:说有个女居士,这个女居士,她很贫穷,那么她对三宝有信心,经常去寺庙里面礼拜赞叹供养三宝。那么有一次呢,她好不容易积聚了二文钱,就拿到寺庙去,很虔诚地去供养寺庙。那么这个方丈和尚看到以后呢非常感动,就亲自为她诵经为她回向。那么过了几年以后呢,这个女居士,福报现前,被国王选为贵妃,住到宫里面去啊,那当然是个荣华富贵的境界。那么这个贵妃有一次呢,她又到这个寺庙,拿了千金,用千金来供养寺庙。但是这次的方丈和尚呢,他并没有亲自为她回向,他叫一个旁边的徒弟啊,代他诵经回向。那这个女居士就很奇怪拉,说:师父啊,我以前供养二文钱,你亲自为我诵经回向,我现在供养千金,你却叫你的徒弟给我回向,到底是怎样一回事?这个方丈和尚说:你当初供养这二文钱,内心非常的真诚,这一念真诚心的功德太大,我一定要亲自为你诵经回向。但是你现在供养千金那,你这一念心呢,充满着骄慢。所以我就叫人,小徒弟代我回向就可以了。

 

所以说呢,一切的福田不离方寸,就是说,我们整个的修学过程当中呢,现前一念的心是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这印光大师的文钞也说到一件事,说有一个印祖的徒弟啊,他每天念佛念的很多,拜佛也拜的很多。那么他呢写了信给印祖,说:师父啊,我每天拜了很多佛,念也念了很多佛,但是为什么,我越念烦恼越重,看谁都不顺眼。印祖说啊:你这个修行啊,只是在事相上下功夫,没有把这些法门用来对治你心中的妄想。你只是说,哦我今天拜了多少佛、念了多少佛,心外求法。所以这样子呢,跟整个佛法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所以这个地方,耦益大师的慈悲啊,就一开始就标示出了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就是说,不管你修学任何的法门,你一定要往你清净心的目标去汇归,这个是三世诸佛一个施设教法的一个原则,这是一个总原则。那么这一段呢就叫做:总序多门。这是一个拢总的把佛陀施设教法的原则给标示出来。再看第二段:别显净宗。特别把净土法门的一个特色,把他讲出来。那么净土的特色呢,那么耦益大师就由粗而细、由浅入深那分两段。第一个净土横超胜。好,看这段: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那么在一切的禅教律密的方便当中,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个至直捷。第二个,至圆顿。这个至直捷是指这个在因地的时候,我们能够不必多生多劫的修持,就在一生当中成就生死的大事。这个至直捷,我看这古德的注解,说这个直捷呢,就是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这个叫做直捷。你不必去消灭你的罪业,带着你无量无边的业种啊往生净土。这是讲直捷。那么至圆顿呢,是约着果地。前面的直捷是讲因地,圆顿约的是果地。那么你果地的功德是什么呢?圆净四土,圆证三不退。那么到了净土以后,他的那些功德,不是人天的功德,也不是二乘的功德。乃是大乘的功德。

 

圆净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这个四土是一个互含互摄的,是个横具的,你同时可以受用四土。那么能够成就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那么这个是他功德的圆顿。那么如果说我们今天,要求在一切方便当中,要满足他的一个直捷性,又要满足他的一个圆顿性,“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是因,求生净土是果。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说,这个方便有多门,这个佛法的修持啊,都是在对治我们现前的妄想执著,那么这个法门的施设呢,有通也有别。通相来说呢,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一定要持戒,特别是这个四根本重戒,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之根本。这个是通一切法门。这个持戒为本。其次呢,止观双运,任何一个法门,他在安定内心的时候,他不是止,就是观,不是观,就是止。没有其他的第三种状态,善巧安心止观。那么这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一切法门的一个总相。但是,他有他的别相。这个止观的别相呢,就是他的所缘境,有所不同。这段我们解释一下。那么智者大师呢,解释这个法华经的经题呢《妙法莲华经》啊,他解释这个妙法,说这个妙法有三种法妙。第一个是众生法妙;众生法,就是众生有无量无边的惑业苦,有各式各样的烦恼,这个烦恼一动,就是一个罪业。有无量无边的罪业。那么因为有罪业就有各式各样的痛苦果报。这件事情不可思议。所以众生法妙。

 


第二个,佛法妙。佛菩萨的这种功德庄严啊正报的庄严,依报的庄严,这件事也是妙。那么第三个是心法妙。那么前面的众生法是约着是杂染的境界来说明。这个佛法界是一个清净的法界。那么现前一念心性呢,智者大师的意思呢,他有染有净,有净有染。一念具足十法界。他迷惑的时候,所表现的是一个杂染的法界,他觉悟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清净的法界。染净不二。所以说现前的一念心性,也是不可思议,也是妙。那么我们一般修止观呢就是三种所缘境,或者是你观察众生法界。一般南传佛教啊,他的止观呢就是观我们的五蕴身心。色受想行识,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罪业所招感的现前的色受想行识。是我们的所观境。当然这个观察众生法,一般我们的心情,那是否定的。不净、苦、无常、无我这四种来照他,基本上,我们对他是厌恶的。是否定的。是要把他熄灭掉的。是这样的一种心态。那么第二种所观境呢是佛法界。这个净土宗和密宗所欢喜用这种观法。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心性啊直接去观察佛菩萨的功德庄严。或者去观想佛菩萨的正报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或者去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七宝池、八功德水,琉璃地、莲花、宫殿、楼阁,那么我们去观察佛菩萨的庄严的那一念心,他是肯定的,这个时候所缘境这种佛菩萨的本尊相现前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是赞叹、礼拜、供养、一种皈依的心情。那么要按密宗的道次第来说呢,密宗认为啊,我们直接观佛菩萨的功德庄严啊,这个是最直接、最圆顿的。就是成佛最快。印光大师讲出一句话来形容这种观法:他说,我们这一念心直接观察佛菩萨这功德庄严啊,就像是集中身心投大觉海,我们现前一念的无量无边的烦恼的心啊,去观照佛菩萨的庄严呢,就是就着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呢投入了佛菩萨的功德大海里去。一念的相应就是一念的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说呢,在无量无边的所观境当中呢,利用众生法为所观境,以心法为所观境,以佛法界为所观境,这当中以佛法界为所观境啊,是最直接,最圆顿的成佛的法门。是这个意思。净土横超胜。那么当然,这当中牵涉到有佛力的加被,本尊相应么,密宗讲。就是我们和佛菩萨这样一观以后呢,我们这一念心就与佛菩萨的功德就接触了。蒙佛加被。这当中有佛力的力量,那么加持进来。所以这个地方他就有直接和圆顿这两种的功德。那么这个是讲到法门的一个比较性,横超的有竖出的差别。

 

接着看下一段,又显持名胜,那么在整个净土当中呢,这个持名又特别殊胜,看两段,第一个正显:

 

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那么,念佛法门啊,这个我们说本尊相应啊,他的一个基本观念那,就是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令你的这一念心跟佛菩萨的那一念大悲心能够接触,感应道交。在这当中呢基本上有三种方法:第一个,你观想佛菩萨的像状,观想或者是观像。或者是持名,你忆念他的名号。就是说你,去观想、观像、持名,都能够与佛菩萨的大悲心相接触的。但是呢,在这三个法门当中呢我们如果要加以鉴别的话呢,就是他要能够至简意,下手最简易。他的成就最稳当。万修万人去,成功率最高。那么就是信愿专持名号。执持名号,他有这个简易跟稳当的两种功德。这个简易跟稳当这件事啊,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呢从平时的修学来说。

 

在这个丛林啊,古时候有个叫冬瓜和尚,冬瓜和尚啊,他欢喜吃冬瓜,所以人家就称他为冬瓜和尚。这个冬瓜和尚啊,看他的工作啊,他是采购。古时候丛林啊,天下名山僧占多啊。从高山上从山上走下来四个小时,上去四个小时,来回八个小时。那么他哪有时间去念佛堂用功呢?这整天就在外面跑来跑去。但是他想,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那么这一天呢隔壁来了个客比丘,参学的比丘呢,他就去找他说啊:我这一天到晚在外跑来跑去啊,你能否告诉我一个方法能够修持?那么这个客比丘啊就对他说:你啊,就好好地专心念阿弥陀佛。那么这个人也是老实厚道啊,一听就相信了。那么,他就在这工作当中啊,跑来跑去,心中就好好的念阿弥陀佛。信愿专持名号。那么这么一天呢,早课做完大家要下殿啊,冬瓜和尚就站出来了,说:大众师慈悲,我今天要往生净土,请大家先不要下殿,送我一程。那么大众师心想啊:你平常念佛堂啊也没看见你来参加,你现在说要往生净土?大家是半信半疑。那么大家想:好吧,那看看吧。那么冬瓜和尚就在中间坐着,大家为他念佛。念了一段时间以后呢,冬瓜和尚就讲了一个偈颂:他说: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皆不识,别有一天堂。讲完以后呢,就安然地坐化。这当中呢,就把他整个,他一生的修因跟他的功德,因地的修因,果地的功德给表现了出来了。看他因地是怎么修的?说他因地呢:终日走街坊。我这个人的工作啊,随缘尽份吧。我的工作范围是一天到晚在外跑,在街坊、菜市场整天的跑过来跑过去啊,不像你们有这个福报啊,在念佛堂禅堂用功。当然这只是我身体的状态。我的身体在这个街坊当中啊跑过来跑过去,终日走街坊。但是我内心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心中念佛忙。内心当中是念念的去忆念弥陀的名号。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啊。不过我们看看这释禅波罗蜜啊,任何的止观的修学,一定要(玄机静处,玄珠无物),把所有的这些尘劳的事都要放下,没有说什么终日走街坊。那么,因为净土法门,他的所观境最简易,因为你这个佛号一现前,一句弥陀念诵听,心念,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经过这三个次第,这个佛号从你的信愿心里面升起,从嘴巴的震动,产生一个声相,又把他听回去,哎,这件事就相应了。就跟你的本尊相应了。所以说呢,他最后的成就呢:世人皆不知,别有一天堂。你看到我一天到晚在外面跑来跑去啊,我内心的境界啊,我心中的佛号是什么境界,世人皆不知,别有一天堂。所以从这句话也可以看的出来,这净土法门的方便。你在佛堂用功当然是好,但是你在动中也可以与弥陀相应。当然这是约平时的用功来说。

 

第二点呢,是约在临命终。这个临命终是我们一生当中,最关键的时刻。古人说啊,腊月三十算总账。印祖说:我们一个人那,平常什么事情都能够作假,你没有修行也可以装出有修行的样子。你造了很多的罪业,你也可以现出一个慈悲善良的样子。平时是可以作假,临命终的时候你是作不了假的呀。临命终,你现出什么样的相貌啊,善业起现行或恶业起现行,那个你作不了主,你没办法作假的,那么你这个就要算总账了。那么这个算总账呢,就会影响到我们下一辈子的投胎。善业起现行或者恶业起现行,这当中呢有两个因素会决定我们来生的果报。第一个,随业往生。那么会随顺我们过去的善恶业去投胎。如果善业起现行,那么就投人天法界去,恶业起现行,就到三恶道法界去。随业往生。第二个,随念往生。就是临命终的时候,你能够栽培一个强大的心念,去改变你的业力。趁这个业力还没有成熟之前那。比如,你忆念你一生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善法?那么以这个强大的善念,能够去使令你这个善念先去得果报。随念往生。或者你在这个净土法门当中呢,你这个时候,专心地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个明确而又坚定的信念。这个时候也是带业往生。随念,但这个随念的标准,这个念力一定要能够强过你的业力,念力一定是非常的明确,非常坚定的念力。那么在临命终的时候这样一种散乱心的状态。我们要栽培一个明确而坚定的念力。那么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最简易最稳当的。因为他的所观境最简单。你在临命终的时候啊,色身的败坏,内心的散乱,你要想去观想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可就比较不容易。不像你平常啊,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在念佛堂当中啊那么容易。所以站在临命终的时候呢,这个至简易、至稳当非常重要。那不管是平时不管是临终,我们讲下手最简易,成功最稳当的呢就是信愿专持名号。把这个念佛当中再加以鉴别。那么耦益大师讲完这段话以后呢,他又加以引证。把他的理论再作一个引证。

 

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虚云和尚方便开示2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3虚云和尚方便开示4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5,虚云和尚方便开示6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7虚云和尚方便开示8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9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0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1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2


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

弘一大师简传

弘一大师: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叶圣陶:两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共尊印光大师势至化身原因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弘一大师出家之因缘

印光祖师和弘一律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神仙传集锦1

走出西方中心论

《佛学与西学》


打坐方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八段锦简述、   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   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    千古音乐圣人师旷

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不能用西人的“宗教哲学”视角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儒释道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密宗大义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