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绮雯、Tracy… 2018-05-31

这是FoodPlus推出的第28篇Weekly·周报

也是FoodPlus五位成员第一次齐亮相在一篇Weekly当中

另外我们也在上周进行了FoodPlus半周年的回顾


声明:本文为FoodPlu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百威在中国武汉建精酿啤酒厂,将发力国内精酿啤酒市场

绿山咖啡以187亿美元收购胡椒博士,绿山咖啡归属于德国莱曼家族投资公司JAB旗下

美国人造肉创业公司Memphis Meats获得肉类巨头泰森投资

美国高端有机椰子水Harmless Harvest获达能战略投资

植物乳饮料 Ripple Foods 拿到 6500 万投资,呃,这只是个豆奶品牌?


本周FoodPlus Weekly共有5条资讯,思考点:

1、百威在中国布局的几个精酿品牌这两年在国内发展如何,百威在华建精酿酒厂,这个事情对百威价值如何,以及对国内精酿啤酒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供应链与产品是否是精酿啤酒创业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

2、JAB是一家怎样的投资公司,以及绿山咖啡业务上的布局又是如何?为什么JAB会看上胡椒博士的业务,同时这次收购的意义是什么,食品消费品公司要上规模,为什么普遍都会以收购的方式来实现?以及食品消费品公司并购的核心是否在于产品和渠道这两个方面?

3、Memphis Meats是一家怎样的人造肉企业?泰森为什么要投资人造肉公司?  

4、Harmless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产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被达能看上?以及在达能负责健康食品投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5、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和添加剂的现在,植物蛋白饮料机会还不错。但这个品类的产品,除了椰子、杏仁、核桃本身的「植物风味」之外,还有什么差异化的思路可以走?



1、百威在中国武汉建精酿啤酒厂,将发力国内精酿啤酒市场

撰文:海枫

信息来源:公众号imbeer爱啤酒、公众号TimeOut上海、界面新闻、鹅岛精酿官网、拳击猫官网



鹅岛是美国精酿啤酒的代表,于2011年被百威英博收购,这算是百威发力精酿啤酒的开端,在2016年年初百威英博将鹅岛引入中国,并在上海南京西路附近开设鹅岛精酿酒吧。


除此以外百威在2017年年初收购了上海老牌的精酿啤酒品牌拳击猫,拳击猫成立于2008年,在上海有一家小型的精酿酒厂以及多家精酿啤酒餐厅。同时百威还以合作的方式推出了开巴这个新的精酿啤酒品牌,开巴和拳击猫类似也是以餐厅为主要经营形式。


这次在武汉建精酿啤酒厂是百威英博在中国建的第一条精酿啤酒的生产线,这也意味着从供应链端解决了鹅岛不需要再依赖进口以及拳击猫和开巴在产品供应上能够得到充足供应。


从鹅岛进入中国之后,百威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推进鹅岛在中国本土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在2017年年初在上海开设这家精酿酒吧,同时也通过各种线下曝光在推广鹅岛这个品牌,包括但不限于参加各种戏剧节、啤酒节,甚至在最早进入中国时将美国的迁徙周活动移植到中国,也会把产品进入到的餐饮店或者零售店贴上鹅岛的标识。


而将鹅岛的产品铺货到各种类型的餐饮、夜场、零售等渠道中是百威的强项,做为啤酒公司最核心的在于几大方面:1、品牌以及产品供应链;2、渠道资源,分部在全国各地的各种类型的渠道。不过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业内人的争议,比如被誉为中国精酿啤酒启蒙的南京高大师对被百威收购后的鹅岛比较排斥。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目前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一般规模比较大一些的精酿啤酒品牌都有自己线下的精酿酒吧,除了提供精酿啤酒之外还提供各种搭配啤酒的餐食,所以精酿啤酒目前的营收来源就分了两个大的类型,一种是依靠瓶装或灌装精酿啤酒的分销,另外一种是自营的精酿酒吧。


目前百威在中国发展的这几个精酿啤酒品牌都是以精酿酒吧的形式在做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同时也在注重产品零售渠道以及产品的分销。



在imbeer爱啤酒的采访中百威英博亚太北区ZX Ventures酿造与供应链负责人JoshuaStaines提到:“在进口鹅岛产品从芝加哥酒厂到中国消费者手中,需要历经长达三到四个月的漫长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在海运、清关及仓储环节中皆有可能暴露于高温之下而导致风味的改变。因此,本地化生产是确保中国消费者能够在高品质精酿最新鲜的状态下品尝其原汁风味的唯一办法。”


从2017年精酿啤酒的热度来看,随着以精酿啤酒为主体产品的酒吧数量越来越多,也包括很多媒体在去做精酿啤酒文化的报道或视频,同时一些偏中高端的零售渠道开始增加精酿啤酒的货架位,精酿啤酒慢慢地从小众圈子走向更广泛一些人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尝试精酿啤酒,对于精酿啤酒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发展的绝佳机会。


百威做为一家啤酒巨头,强势端在于渠道网络上以及资金实力上,而精酿啤酒在中国是一个刚刚开始兴起的市场。百威在武汉建厂,一来可以将世界级的精酿啤酒工厂带来中国,可以将这视为一个信号,既是重视与发力中国精酿市场的信号,也是达到一定成熟度的信号,二来解决了百威在中国市场精酿啤酒的供应链问题。


我们反过来思考,精酿啤酒创业的核心是什么,也可以说基础是什么?不同于普通啤酒,精酿啤酒的酿造与发酵有多种不同工艺,不同工艺得到的是不同风味的啤酒,除了相比普通工业啤酒有更好的品质以及口感之外,有丰富的选择以及丰富的风味是精酿啤酒的特色。做为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者来说,去体验精酿的文化,去品尝各种风味的精酿啤酒以及喝到更好的啤酒是主要的消费动力。


所以供应链和产品当下精酿啤酒创业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两个方面,产品的质量、风味以及丰富性决定了是否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且这也是建立品牌和营造精酿文化很重要的部分,同时在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决定产品是否能够出品、稳定。


在2017年我们从各个渠道看到精酿啤酒在受到消费市场的青睐,不仅仅是产品铺货到各个渠道中,而且精酿啤酒为核心的酒吧也越来越多,最早做啤酒零售的啤酒阿姨也在2017年在上海开设了精酿啤酒酒吧,新开设的这家店也成为了精酿啤酒爱好者以及精酿入门者的必去之地。从这些种种现象,我们有一个判断,2018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会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增长。



2、绿山咖啡以187亿美元收购胡椒博士,绿山咖啡归属于德国莱曼家族投资公司JAB旗下

撰文:小柒

信息来源:好奇心日报、公众号卢曦采访手记、界面新闻、彭博新闻



从咖啡这个大品类来看,JAB是仅次于雀巢和星巴克的咖啡巨头,第二波咖啡浪潮的鼻祖PeetsCoffee皮爷咖啡被JAB收入囊中,同时第三波浪潮中的领先者Stumptown Coffee树墩城以及Intelligentsia Coffee知识分子咖啡,以及绿山咖啡也被JAB私有化退市以及将亿滋旗下的麦斯威尔整合到咖啡业务中,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咖啡品牌被整合到了JAB的咖啡业务中。


根据彭博新闻的报道,JAB旗下的Keurig Green Mountain Inc.与Dr Pepper Snapple Group Inc.达成协议,以187亿美元现金获得后者的控股权,新成立的公司名为Keurig Dr Pepper,将保持上市公司的身份。


JAB的背后是德国莱曼家族,从公开的报道中能查到这个家族的资料非常少,英国金融时报形容这个家族为深度隐秘、极度富有。莱曼家族并不参与JAB的日常运营,而是交给Peter Harf为首的三位职业经理人来管理。


根据好奇心日报的报道,JAB进入食品饮料行业是2014年和亿滋国际的合作,但真正在行业里引起轰动的是2015年花费141亿美元将胶囊咖啡机品牌绿山咖啡私有化,而后进行了大量的咖啡业务以及食品业务的并购。


其实最早JAB看重的并不是食品饮料行业,相反是奢侈品行业,为此在2007年成立专门的奢侈品管理部门,比较出名的是Bally、Jimmy Choo,其中Jimmy Choo在2017年出售给Michael Kors,而Bally目前正在被多个买家热烈竞购中,这里面包括多家中国资本。


除此以外,JAB还有一个庞大的资产,那就是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Coty科蒂,这家公司是1992年收购的,Burberry, Gucci和Tiffany等奢侈品大牌的香水就是交给Coty来做的,比较被国人所知的应该是2010年收购中国化妆品品牌丁家宜,虽然最后证明这是一项很失败的收购,以及在2015年宝洁在对业务进行瘦身的时候科蒂花费125亿美元接盘了宝洁40多个品牌。


我们观察到JAB旗下的食品饮料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包装类走大渠道的食品,其中包括绿山的胶囊咖啡以及此前并购亿滋国际旗下的咖啡业务,另外一种是以门店为核心的餐饮类型,比如乔爷咖啡和其他几个精品咖啡品牌,以及在2016年花费13.5亿美元收购的甜甜圈品牌Krispy和2017年花费72亿美元收购的面包连锁品牌KremePanera Bread,而且在2017年年底还看上了Dunkin' Donuts唐恩都乐。


此次绿山咖啡收购的胡椒博士属于走大渠道的包装类食品,有众多的品牌&产品以及供应链资产,同时在美国有非常丰富的经销网络。胡椒博士旗下拥有的品牌Dr Pepper、七喜、Snapple、A&W、Mott’s和新奇士等标志性的美国品牌,这些在美国都是非常著名的品牌,收购后不仅可以壮大绿山咖啡的业务规模,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在供应链端和渠道端的基础和优势。


看到很多食品公司在壮大规模以及食品巨头进入新的品类普遍都采用并购的方式,我们在思考食品消费品公司的规模要想做大的基础在什么地方?


首先需要品牌也就是有认知度的产品,这个品牌旗下的产品要有广泛的客群基础,而这也是一个消费品公司最核心的地方,其次是渠道,通过什么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以及渠道规模大小,与渠道相关的经销网络上的实力。


我们可以将产品与渠道当做资产,而在市场端和供应链端的投入都是在不断壮大产品与渠道的资产。



3、美国人造肉创业公司Memphis Meats获得肉类巨头泰森投资

撰文:Tracy

信息源:foodbev,tyson官网、CBINSIGHTS


泰森旗下投资机构Tyson Ventures于1月29号宣布投资人造肉创业公司Memphis Meats。


作为一家人造肉领域热门创业公司,Memphis Meats的投资方包括知名企业家Bill Gates、Richard Branson、Kyle Vogt以及全球最大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Cargill公司。Memphis Meats的CEO和联合创始人Uma Valeti声称他是在刻意追求食品和金融生态系统里各方面代表性地投资者,以建立起联盟。


此前weekly中我们报道过以色列人造肉公司SpuerMeat植物人造肉公司BeyondMeat的融资信息,也说过人造肉公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动物中提取细胞,再放入特殊的容器中放细胞进行繁殖和培育,培养成所需要的肉类形态,例如supermeat。


另外一种是从植物中提取以及合成,这种植物合成的肉会从提供多种不同植物的成分,例如beyondmeat。而Memphis Meats正属于前者,它生产出全球第一份细胞培养的鸡肉和鸭肉。



成立于2016年秋天的Tyson Ventures专注于两大核心方向:

1. 持续性,包括专注消灭食物浪费、确保食品安全、处理食品沙漠(Food Desert是指那些缺乏健康,价廉的食品地区)和可替代蛋白公司。

2. 食联网(The Internet of Foods),那些专注于使用大数据核技术,为食品供应链和物流提供精确可预测性判断。专注于商业和电商平台的消费类食品也属于此类。


目前Tyson Ventures仅投了两家公司, Beyond Meat和Memphis Meats,恰好是人造肉创业两个方向中的代表性创业企业。CBinsights制作过一张信息表,列出了泰森各产品线将会竞争的人造肉创业公司,Beyond Meat和Memphis Meats出现的频率最高。



作为传统的肉类制造商,泰森为什么要投资两家看起来跟自身业务相冲突的公司呢?泰森CEO Tom Hayes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做了解释:泰森的鸡肉、香肠也好,人造肉也好,共同点是蛋白质。人们饮食中对蛋白质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如果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给越来越多的全球人口蛋白质,就需要将传统和创新相结合。这也许意味着泰森正在转型成一家“蛋白质”企业。



4、美国高端有机椰子水Harmless Harvest获达能战略投资

撰文:Sean

信息来源:Harmless Harvest官网,Foodaily, 网易财经,FoodPlus团队门店走访,知乎,企鹅吃喝指南



我们曾在之前的Weekly中报道过百事等食品巨头在食品消费品领域的投资动向,我们发现,无论是做孵化器还是直接成立战略投资部,食品巨头们开始用投资的方式进行创新布局。


同样的,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作为达能旗下的创投部门,专注于创新型食品、饮料及食品科技公司的早期投资,之前也有Weekly提到过达能投资高端水品牌,也是旗下创投部门主导的。


 据网易财经的统计,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已完成了多项投资,包括法国的饼干生产企业Michel & Augustin、婴儿有机冷冻食品公司Yooji,以及美国的沙拉自动贩卖机品牌Farmer’s Fridge和夏威夷瓶装水企业Kona Deep。此外,它还拥有美国有机食品基金AccelFoods的部分股权。


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表示其选择投资公司的标准是“具有高增长潜力、并与达能拥有共同的饮食与健康愿景的创新公司”。


这次Harmless Harvest共获得了合计3000万美元投资,这家定位高端的椰子水在美国已经是“网红”品牌,在我们看来,椰子水本身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品类,Harmless Harvest并没有剑走偏锋或是脑动大开去做差异化,而是走了当下欧美市场比较流行的有机路线(这无疑和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的投资理念相符),品牌强调organic,fair for life,never boiled的理念(这一点从品牌名就可以看出),产品层面,选用泰国优质的有机椰子,强调原材料的天然无污染,同时品牌非常重视把其对产地的社会生态的保护理念传递给消费者(这同样是欧美十分流行的消费理念)。


除此之外,主打的椰子水呈粉色,Harmless Harvest当然不是以色素造成这一效果,这和产品采用冷压,HPP等新技术理念相关(不经高温处理的椰子水,含有多酚氧化酶(PPO),遇到氧气和阳光会发生神奇的变色反应。而利乐包装的椰子水一旦经过高温灭菌,就被剥夺了这种天赋)。


我们通过其官网了解到,当前Harmless Harvest以椰子水为核心共有3款产品,进入了包括Amazon Fresh在内的渠道。本次融资后,Harmless Harvest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凸显其可持续的生产能力,也将会在市场和渠道层面发力。目前国内的消费者只能通过美国代购的方式享受到这款产品(当然,前提是能承受十几美刀一瓶的价格,人家毕竟是高端定位)


我们认为,Harmless Harvest专注产品的态度值得借鉴,从简单的品类切入,传达专注的概念(当然,有机概念在国内是否能快速被市场所重视还有待验证),进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除此之外,椰子水作为正在成长的品类同样值得关注。


我们通过线下门店走访以及知乎,企鹅吃喝指南等发布测评信息,对当前国内市场的椰子水产品进行了观察:Vita Coco作为在品牌层面当仁不让的巨头——这个靠着营销火遍全球的美国品牌已经被红牛收购,当前正在以“树上长的水”的理念进攻中国市场(不过,我们从其包装上发现,这并不是100%纯青椰水,官方的解释是产品需求太大,所以公司从全球8地采集椰子水,而不同的风土会造成味道差异,为了统一口感在某些批次中会加点果糖)。


另外一家值得关注的是被可口可乐收购的ZICO(纯100%椰子水,企鹅吃喝指南的测评报告表示味道完胜Vita Coco),除此之外,还有和Harmless Harvest同样采用HPP灭菌的INVO(这款椰子水有一定几率呈现粉色)。


而国产品牌则有点惨淡——包装上跟国外品牌风格较相似的朴尔可可采用浓缩还原+白砂糖的处理,被企鹅吃喝指南评委“人工痕迹太重”,而风格二十年如一日的椰树牌,其椰子水则“过于寡淡,没什么新鲜度”。


我们认为,椰子水看似是一款简单的产品,除了像其他饮料构建完善的渠道,其供应链和技术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层面;另外,如何从理念和消费习惯上教育引导国内消费者,将成为品牌在细分市场脱引而出的关键。



5、植物乳饮料 Ripple Foods 拿到 6500 万投资,呃,这只是个豆奶品牌?

撰文:崔绮雯

信息来源:Bloomberg、《卫报》、维他奶国际集团财报、养元饮品招股书、Target、PopSugar


Ripple Food 拿到了最新一轮 6500 万美元的融资,投资者也明星得很,例如 Google Ventures,高盛。这家 2014 年成立的植物蛋白奶饮料已经累计拿了 1.1 亿美元。


这是「替代蛋白产品」创业公司又一次拿到了大手笔投资,不过植物蛋白人造肉,而是替代乳饮品。算下来,植物合成牛肉、人造鱼、人造蛋黄酱等替代蛋白产品在最近一年内已经拿到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投资,这趋势让人警惕。


每一两年,都会有一批「关键字」搭上投资快车,大批良莠不齐的创业公司涌入,然后资本退潮,转向下一批关键字。在科技界这样的事情太多, 2013-2014 年的 3D 打印,2015 年的物联网和 VR,2016-2017 的人工智能、区块链……


所以上周听说了 Ripple Foods 相继拿到融资,我们还是比较谨慎地琢磨了一下他们的产品,毕竟说白了,不就是「豆奶」吗?维他奶、豆本豆……国内不是一大堆这样的产品?



一句话说完,Ripple 稍有创意的点是「没有豆奶味的豌豆蛋白奶,而且更健康」。


Ripple 产品线包括 5 种口味酸奶产品,还有 5 种口味瓶装 40 盎司(1.4 升)奶饮品,后者 5 美元一瓶,比美国 1 升盒装牛奶贵 1 倍。目前主要在美国 Target、WholeFoods 等大型商超销售。


传统的大豆豆奶味道大家都很熟悉,作为牛奶替代品直接饮用,或者休闲饮料都没问题。但在作为配料,味道依然很难替代传统牛奶——做蛋糕甜点、加入咖啡,味道都会变了。


而 Ripple 称其主打奶饮料第一个卖点,就是「没有豆子的味道」,官网上还花了大力气专门做了菜单推荐,用旗下的产品替代牛奶来做慕斯蛋糕、加入麦片和咖啡;CEO 出来接受媒体采访吐槽了一番美国的豆乳饮料难喝;然后请了不少美食网站做评测 Ripple 的产品没有豆子的腥味。



光是官方信息没法说服我们。我们去美国 Target 在线商城翻了用户评价,Ripple 销量小众但口碑确实尚可,不少消费者反映味道像是「介乎豆奶和杏仁奶」,可以接受加入咖啡中,当然不喜欢的人认为味道像是「蛋白粉奶昔味」,加了比较多调味的巧克力口味被认为最尝不出豆子味。



第二个卖点,跟所有替代蛋白产品一样,就是更多的优质蛋白、更少的糖和饱和脂肪酸,1.4 升装的 Ripple 乳饮料总共 350 卡路里,算下来比卡路里最低的脱脂牛奶都还要低 12%。


这两个卖点加起来,刚刚踩上了全球饮料的趋势上:


出于健康和气候变化的考虑,消费者倾向于减少动物奶制品的摄入,使用植物蛋白替代。英敏特的数据显示,2015 年美国非动物乳饮料销售达到 19 亿美元,增长 9%,同时动物乳饮料下降了 7%,到 2020 年,预计还会再下降 11%。


健康是健康,但植物蛋白产品包括乳饮料,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比拟动物制品的口味,所以也只是消费习惯上的偶尔替代,再加上传统动物乳业公司营销、渠道方面非常强势。


如果植物乳饮品能够在口味上和动物乳制品相差无几,这可能才是大规模流行的开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 Ripple 的思路其实还是不错(噢,他们还用可持续发展来做品牌形象,可以说也是很踩在西方消费者偏爱的品牌趋势上了)。



接下来来看看国内。其实中国是植物乳饮品的消费大国,2010 年以来,植物蛋白饮料销售额和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24.4% 和 21.3%,再过两年,中国预计每年会下佛诶 107.97 亿升植物蛋白饮料!



不过在产品上,国内大品牌基本都是以椰汁、核桃乳、杏仁露等「植物原本风味」为主,还没有像 Ripple 那样,跟动物奶制品替代竞争的意味明显。仅有通过品牌效应来达到和动物奶业竞争的这种效果的,是维他奶。


另外,国内最大的植物乳饮料公司养元(也就是「六个核桃」的生产商)发布了招股书,我们从里面挖到了一些国内植物乳饮品的有趣信息,分享出来:


  • 养元目前是国内植物蛋白饮料产量最大的,约在 99 万吨,第二名的玩家是四川蓝剑,52 万吨,椰树集团排在第三,露露排在第四;

  • 至于最近几年流行的维他奶,根据英敏特的数据,国内的份额不到 2%,但 2017 下半年同比增长了 39%;

  • 植物蛋白饮料公司一般毛利都很高,露露毛利率在 45% 以上。


Weekly·周报是FoodPlus每周推出的文章栏目,主要盘点过去一周食品创业领域重要事件以及食品领域可能存在的发展趋势,并对这些事件和趋势加以解读,从而让食品创业者们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可能存在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每周一上午更新。



更多FoodPlus文章精选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