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其他

目录 |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立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研究陈广兴
8月30日 上午 9:02
其他

加尔各特的布克奖小说《承诺》与全知叙事者的“归来”

Coetzee)之后,第三位获得布克奖的南非作家。作为南非后种族隔离时代(post-Apartheid)的重要作家,加尔各特深切关注南非进入民主化时代以来“彩虹之国”(Rainbow
8月23日 上午 9:02
其他

科学选择与AI文学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体系中,科学选择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AI(人工智能)阶段,是一个由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主导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运用,AI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类型诞生了。AI文学就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文学,即AIGC文学。通过大规模数据集的预训练和后续的微调,AIGC具备了智能化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既可以模仿人类生成类似传统文学的诗歌、小说、戏剧、故事、散文等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可以按照AI时代的要求生成新的作为文学接受的文本。AI时代的文学生成已经不满足于文学文本的生成,正在向AIGC多模态文学转变,将催生虚拟的AIGC数字作家的出现。仿真数字作家是仿真数字人中的一个类别,它支持基于采集、训练完成的数字作家建模,生成仿真的数字人形象,不仅具有真人一样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而且还支持符合不同场景的服饰和背景变换,支持可调节语音接入、动作及表情驱动。仿真数字人是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的更新迭代,不仅古典作家可以借助AIGC在当代复活,继续文学写作生命和生成作品,而且当代作家也可以借助AIGC技术虚拟(克隆)自己生成AI数字人形象,实现真人的数字分身并生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作品。AIGC文学的出现,必将引发有关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内容、作者与作品、阅读与传播、理论与批评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进而引导文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文学理论及批评的重构。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科学选择;AIGC;AI文学;AI文学理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1AWW001)作者简介聂珍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跨学科研究。Title
7月26日 上午 9:00
其他

从机械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图像学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智能机器人将人类带入了自原子弹、电灯或是印刷术以来最伟大的科技革命之中,同时智能机器也能走火入魔这一构思也向来是科幻作品的核心想象。纵观媒体发明的历史长河,对人工智能的恐慌并不新鲜,人们曾认为书写的发明和照相术将扼杀记忆和绘画,现在又照例指责数码正在毁灭模拟技术的独一性。人类应该冷静下来,采取对症下药的态度。有必要解构关于人与机器之差异的想象,而毋需躲避与智能机器人的交互谈话。人类物种虽然在作茧自缚,但同时又以进化与生态智能为基础,努力建设可持续全球体系。图像学研究的图像和文字同时包括了机器和人类的作品,因而相关的研究者应明确自己的任务:就文字与图像和智能机器人展开对话,在上述人类的生存努力中谋求与智能机器人携手合作。关键词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图像学;传媒;人文作者简介W.J.T.
7月19日 上午 9:00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2024年年会成功举办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2024年7月11日,“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2024年年会在湖北恩施万达美华酒店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由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承办,并得到了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与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莅临参会,共同交流外国文学研究的时代趋势和前沿视野,研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和发展方向。会议开幕式由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成富教授主持。他对与会专家与学者们进行介绍并表示热烈欢迎。湖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长田景福、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苏晖教授及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骆贤凤教授分别致开幕辞。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书记罗成富主持开幕式田景福向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恩施州和湖北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高度重视外国文学研究,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不断汇聚起战胜共同挑战的文化文明力量。他希望参会学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共同推进外国文学理论创新,全面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体现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积极探索、多出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学界的独有贡献。湖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田景福致辞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代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对各位领导及专家对学会工作的支持及会议的顺利召开表达了衷心感谢。苏晖教授介绍了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在特色领域研究、青年学者培养、学术交流成绩、学术期刊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她表示,此次研讨会聚焦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系列议题,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将会推动湖北省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构建和传播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湖北贡献。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苏晖教授致辞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骆贤凤教授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以外国文学研究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目的在于深化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构建知识体系、服务国家战略,期待与会人员汇聚智慧,共同推动外国文学研究繁荣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研究知识体系贡献力量。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骆贤凤教授致辞开幕式后,大会进入学术交流环节。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涂险峰教授主持了第一场专家主旨发言。武汉大学涂险峰教授主持上午第一场主旨发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傅修延发表了题为“文明互鉴与中国小说发育瓶颈的突破”的主旨演讲。傅教授指出,中国小说萌芽于唐代,之所以能突破瓶颈,与印度文学的传入大有关系,如《佛本生经》对王度的传奇《古镜记》的影响,后者以物的流动连缀起事件单元,这样的讲述方式对后世作品影响深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作主旨发言接着,杭州师范大学钱塘学者讲席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吴笛老师进行了题为“作为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文学翻译研究”的主旨发言。吴教授强调,尽管翻译学是与外国文学平行的外国语言文学五大学科方向,但是,文学翻译研究理应成为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翻译研究是与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为包括译者风格研究在内的文学翻译研究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作为中国世界文学的理论建构同样离不开翻译所具有的文化资本的流通功能。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吴笛教授作主旨发言随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长聘教授、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曹莉教授为参会老师带来题为“现代性之镜:英美文学研究的中国进程”的主旨演讲。曹教授指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兴起密切相关。外国语言文学的译介、研究和教学直接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在近现代的兴起和发展。外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80年代的“文化热”以及近年提出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科都与外国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广泛译介有着千丝万缕的同构同行关系。这种关系将继续以其特有的学理特征、学术范式和实践品格,与其他人文等学科一起,共同影响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产生世界性影响。清华大学曹莉教授作主旨发言第二场专家主旨发言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刘久明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刘久明教授主持上午第二场主旨发言深圳大学宁一中教授以“新质生产力对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意味着什么”为题在线上进行了主旨发言。报告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基本内涵入手,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强调科技领域的新资源整合,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形态生产力,其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同样具有时代性的指导意义。宁教授从外国文学领域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文学对时代的介入来探讨如何以这一概念为指导,实现其新的转型和突破,指出应着重考虑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外国文学领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深圳大学宁一中教授作线上主旨发言接着,长江学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外国语学院何成洲教授作了题为“跨媒介研究与人文学的重塑”的主旨演讲。何教授表示,在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文学和艺术跨媒介(再)生产普遍流行,其现象得到跨学科研究。媒介物质性及实践者需新方法研究,以不同文化跨媒介实践为例,探讨知识生产和审美接受新特征,引发重塑人文学科的问题,包括跨媒介(再)生产中媒介变化、带来的表演性效果、服务于文化和社会干预目的,以及人文学科面临的新挑战和对现有观点及认识论范式的改变。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作主旨发言随后,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朱振武教授发表题为“中国故事英语传播的归异平衡”的主旨演讲。朱教授基于自己提出的归异平衡理论,从译者与作者对等角度,对中国文学代表作的英语书写进行系统阐释,梳理英语世界重要汉学家的迻译理念、翻译策略和存在问题,厘清其在归化和异化间的平衡轨迹及深层原因,找出中国故事对外讲述的有效方法与路径,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文化在域外的传播机制和不同时代域外读者的文化旨趣、文化追求和文化消费,探讨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更好的路径和方法,更有效地讲述中国故事,为实现文明互鉴和世界文化多样性提供文本依据和策略启示。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作主旨发言上午的第三场专家主旨发言由学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甘文平教授主持。武汉理工大学甘文平教授主持上午第三场主旨发言《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河南大学明德特聘教授李伟昉教授以“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立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题作了主旨发言。李教授指出,文化立场对于问题意识的缘起和展开,对于价值判断的最后完成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不是为外国而外国,更不是为外国服务,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立场,聚焦中国问题意识,在比较视域中彼此观照,互识互补,增进交流理解,这是我们思考的起点与终点。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离不开中国问题、中国立场、中国话语及其价值判断。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立场是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前提与条件。河南大学李伟昉教授作主旨发言《中国比较文学》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发言的主题为“世界文学的语义分析和中国视角”。宋教授认为,作为文化事件的“世界文学”,它是其当事人或者参与者的意识自觉和实践方式的范式转型,在话语系统中的呈现。世界文学只能是一个不断衍生的复数,是一种创造性的、跨文化的、未完成的文学实践,因此,世界文学的观念、理想和谱系分析应当有不同的路径和方法,有不同的谱系图景。作为中国学者,尤其应当立足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文学的历史发生与演化的视角,展开世界文学的谱系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作主旨发言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董晓教授从俄苏文学在中国遭遇的不同的境遇出发,探讨了“俄苏文学在当代中国的三种接受模式”。指出中国学界最初对于俄苏文学的阐释多半出于意识形态的立场而鲜有艺术层面的挖掘。特殊时期结束后苏俄文学遭彻底批判,却意外揭示其文本世界。“新时期”又被中国当代作家重温。俄苏文学在当代中国的不同遭遇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发展阶段。南京大学董晓教授作主旨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尚必武教授从人类经验的叙事再现出发,作了题为“什么是讲故事的伦理?”的主旨讲座。重点探讨了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人类为什么要听故事、什么是讲故事的伦理等六个问题。尚教授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讲故事的能动性指向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即人何以成为更好的人,以及世界何以成为更好的世界。这两个基本命题也是故事讲述的核心伦理价值所在,即引导读者去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为此付诸行动,并最终推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叙事的能动性不仅在于反映世界、预测未来,还突出表现在通过讲述来引发行动、改变世界。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作主旨发言下午的第一场主旨发言由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金云教授主持。武汉科技大学李金云教授主持下午第一场主旨发言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后亮教授作了题为“二十一世纪的维多利亚文学研究:学科困境、跨学科转向及对中国学者的启示”的主旨发言。陈教授指出,中国的21世纪维多利亚文学研究应该有清醒的跨学科意识和现实关怀,同时还要坚持学科特色和知识水准,避免把简单的概念借用当成跨学科方法,用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强制阐释取代严肃的知识探索。华中科技大学陈后亮教授作主旨发言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符号学研究所秘书、皖江工学院姚婷婷副教授在她的主旨演讲“回归自然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乌克斯库尔的‘自然文本’批评方法研究”中探讨了如何运用“自然文本”分析方法的问题。提出“自然文本”分析方法不仅能引领符号学研究进入生态领域,也能为文学阅读回归自然状态,更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审美形式研究,提供值得借鉴的批评路径和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姚婷婷副教授作主旨发言随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曾巍副主编发表了题为“神话原型视角下算法媒介的审视与省思”的主旨发言。他指出,算法世界与故事世界同样具有虚拟特征;算法指令是外在于运算系统的权力、资本、技术等多种要素博弈制定的;算法不断将人纳入二进制运算和二叉树结构,参与对人的塑造与规训。神话人物跨过阈限,在神秘之地完成象征性的启蒙,从而走出奇幻世界。这引发了对于如何走出算法困境的思考:在一个决定性时刻完成另一次启蒙,重新认识人与算法的本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达至对算法的去蔽、对算法神话的祛魅,以智慧和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找到在未来社会与算法共存的新方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曾巍副主编作主旨发言下午的第二场主旨发言由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秦鹏举副教授主持。长江大学秦鹏举副教授主持下午第二场主旨发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晶教授就“AI戏剧与伦理智慧”作了发言,探讨了AI在戏剧文学创作中的伦理边界和智慧潜能,以及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艺术伦理的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晶教授作主旨发言华中师范大学王树福教授梳理了俄罗斯戏剧概念的语义演变,并剖析了西欧戏剧资源与俄罗斯戏剧传统的交流互鉴。华中师范大学王树福教授作主旨发言湖北民族大学苏姗姗副教授聚焦阿迪契的代表作《美国佬》,从黑人之美的确立、泛非同盟的建立以及正视非美国黑人与非裔美国人的差异三个维度,探究后殖民主义和全球化背景下“非洲性”的多重内涵和意义。指出在新的历史语境中,“非洲性”既是对非洲文化污名化的有力反击,也是非洲人确立文化身份、实现文化自主的基石。湖北民族大学苏姗姗副教授作主旨发言下午进行了热烈的分论坛讨论。分论坛中,由30余名专家和学者围绕外语文学研究与外语教育、课程建设、话语构建及人工智能等之间的关系展开分享与探讨。分论坛分别由中南民族大学袁雪芬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柳副教授及华中农业大学邓小红副教授主持,由武汉大学汪余礼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李敏锐副教授及武汉理工大学王海燕副教授点评。与会学者围绕外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路径与方法、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与中国立场、文明互鉴与世界文学研究、新质生产力与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话语传播、文化走出去与文学翻译中的新路径探索等主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和热烈的讨论,紧密围绕当代议题,着重探讨学科发展方向,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融合,同时坚守学术传统并鼓励创新思路,共同关注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分论坛一分论坛二分论坛三会议闭幕式由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谢超主持。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谢超主持闭幕式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甘文平致闭幕辞。甘文平教授用“远”、“新”、“大”三个字高度概括本次会议的特点。他指出,“远”为空间之远、省内及省外之远:恩施是湖北省外国文学年会迄今为止在武汉市以外召开在空间距离最远的一次;本次会议对湖北省外国文学研究发展影响深远,且本次会议成果将由各高校老师传播至全国各地。“新”为形式之新、面容之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术观点之新、主持人小组点评之新,从而使与会者耳目一新,焕然一新。“大”为主旨发言人身份之大,发言人的大智慧、大格局、大视野、大成果让与会者大饱眼福,大开眼界。此外,他对承办方及团队、与会人员、酒店团队、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及团队表示感谢;对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的发展和壮大满怀信心。甘文平教授致闭幕辞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2024年年会圆满落下帷幕。往期精彩文章回顾:“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编委会扩大会议成功举办摘要
7月15日 上午 9:01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编委会扩大会议成功举办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2024年7月10日上午,“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编委会扩大会议在武汉光谷金盾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主办,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和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莅临参会,共同交流外国文学研究的时代趋势和前沿视野,研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和发展方向。会议开幕式由《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苏晖教授主持。苏主编向各位与会嘉宾表达了由衷感谢,尤其感谢来自全国高校的20余位外国文学界的领军学者出席今天的会议,感谢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的关怀和支持;她指出,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对“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相关议题的研讨,把握外国文学研究的前沿趋势,使杂志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刘宏达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刘宏达教授随后简要介绍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办刊历史和发展现状,肯定了杂志在促进外国文学研究多元发展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强调,推动外国文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围绕相关议题畅所欲言,为外国文学学科的良好发展建言献策。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前任主编聂珍钊教授对会议的隆重召开和杂志的良好发展态势予以高度称赞。聂教授指出,《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在诸位编委和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赢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今后杂志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期刊杂志的交流合作,拓宽稿件渠道,共同推动外国文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胡亚敏教授,充分肯定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办刊特色,并展望了杂志的未来发展。她指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具有主体立场和主体意识,提出的观点应具有普遍价值的特殊性。而此次与会学者的发言既有对过去的审视,又有对当今问题的探讨,期待此次会议的思想碰撞能够结出富有价值的精神成果。开幕式结束后,在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副主编罗良功教授的主持下,第一轮主旨发言顺利进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聚焦“用于世界文学研究的数字人文”,从弗朗哥·莫瑞提的“远读”策略与其世界文学思考之间的直接关系,到大卫·达姆罗什解构传统西方“世界文学”观念对经典性的强调,聚焦到文学的流通性,反思了数字人文之于人文学术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指出“远读”作为对“细读”的一种反拨,同时也应该与后者相结合才会更为有效地促进有关世界文学的研究。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呈现出来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自信。首先,蒋洪新教授提出,当前建构中国自主文学批评知识体系需认真考量诸多变化因素;其次,蒋教授强调,在面对时代挑战,要正确处理文学研究中常与变的关系;再者,蒋教授强调,我们要更加深入研究外国文学思想。整体上,构建中国自主文学批评知识体系,既要在宏观层面上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牢牢建立和维护中华文明价值观,也要在具体层面上以自信和包容的精神去深入研究外国文学思想。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蒋承勇教授以“文明互鉴与新形态现实主义”为题,思考了在文明互鉴的理念下,在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学作用何为的问题。蒋教授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以文明互鉴的气度与眼光敞开胸怀接纳人类文学史上各种形态的文学之优长为我所用,在以“现实主义”在世界文学中的发展变化为例的分析中,倡导一种创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形态现实主义。第二轮专家主旨发言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助理黄晖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军教授以“数字人文:一种新文学批评范式建构的断想”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刘教授指出,数字人文在生成多模态样式文学的同时,也启发我们时刻更新对主体性和客体的看法。实体的主体将会被关系性的主体所取代,而人与对象之间、人与机器之间,都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改造的关系。从数字人文角度出发,可以对建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范式作出展望,即今后的文学批评应致力于培养创造型和智慧型的劳动和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随之谈到当代世界文学理论突破与创新的启示。查教授客观梳理和分析了“21世纪之前”和“近二十多年来”这两个阶段世界文学研究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两个世纪的世界文学研究学术史给予文学理论创新的启示。他认为纯理论上的形而上运思,固然对认识文学有一定的思想助益,但大多最终只成了聊备一说的思想档案,只有面向具体而复杂的文学现象,探寻其内在的运行经络和可能的生成机制,从现象到问题,从问题到观念,从观念到思想,才有可能在理论和研究范式上实现真正的创新性突破,从而洞开一片新的研究天地。杭州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殷企平教授做了题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联性”的主旨发言。殷教授指出,倡导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最主要和直接的目的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避免西方走过的弯路,避免重蹈优秀文学家曾经指出的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对域外思想的吸收,因为只有知彼才能知己,知彼才能扬弃。他针对外国文学研究怎样才能具体落实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知识”二字这一问题指出,文学知识有其独特性,尤其是在隐喻的形成方面,对中国学者来说,要重视文学艺术为我们带来的共情,在现代化进程中提出有别于西方学者/文学家的隐喻系统。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王立新教授以独特的视角对希伯来经典中性别政治问题予以探究,认为其中既反映了女性在性别政治结构中作为“第二性”的不平等地位,也存在着女性不甘于接受父权制社会的绝对法则,寻求通过突破两性关系中既定的自身从属性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在特殊历史关头获得了性别政治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的书写。她们对男权抵抗的行为与希伯来经典宏大的主导叙事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传达出另一种声音,这另一重叙事构成了关于女性书写意味深长的“上升的修辞”。王教授通过对希伯来经典中有关女性双重叙事的跨学科考察,指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外国文学,然后从我们的角度和立场给予批判性的借鉴和诠释。第三轮主旨发言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编辑杜娟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国际符号学研究所所长张杰教授带来了关于“新质生产力与外国文学研究”的思考。张教授重新阐发了自己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认为重视意义的可解释性和文本可阐释的空间,将其加以发掘和提问,就是当下外国文学研究的新质生产力。由此来看,外国文学研究与人工智能发生关系,事实上是与人工智能的“智”发生关系,而非与人工智能的“形态”发生关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陆扬教授聚焦“中国山水美学话语西传研究”,对中国山水美学话语在西方的表征、译介与研究进行了全面考察。他具体以威廉·坦普尔《论伊壁鸠鲁的花园》对中国山水的描述为例,希望能够反思中国山水美学话语对西方美学的文化发展进程发生的影响,同时借他者之镜,审视中国山水美学视阈中人与栖息地、环境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推动东西方风景美学的交流与互鉴。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敏教授以“文化间性与世界文学:来自加勒比文学的启迪”为题,探讨了加勒比文学的文化间性及其对世界文学发展的启示。她认为,当下有关世界文学的讨论,尚有很多未被清晰表达出来的东西,使得世界文学这一概念难免有“傲慢”之嫌。而加勒比文学的特殊性及其呈现出的文化间性,使得它从根源处就表现为世界文学。她借用朱利安的“间距”思想来还原加勒比的文学现场,提议将眼光投向世界“之间”的广阔“间距”空间,这种超越“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视角能为当下的世界文学构想以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启发。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林敏洁教授从日本女作家野上弥生子收官之作《森》中的伦理选择着手,再探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她认为,作品借助刻画“森”中特立独行共同体反思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国家、社会及个人不同层面的伦理选择问题,通过战争与和平、正义与使命、感性与理性之冲突等错综复杂的“伦理结”与使命抉择的“伦理线”,构筑起了具有多元性的伦理结构。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可以剖析三重伦理选择所涉指的伦理之思,同时可以与《森》之世界进行跨时空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启迪未来。会议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黎杨全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全国外国戏剧研究联盟副理事长王树福教授做闭幕致辞。本次会议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专家阵容具有高端性。本次会议大咖云集,名师闪耀,聚集了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领军学者。其次,专家发言具有前沿性。本次会议议题广泛且前沿,分别涉及人工智能、数字人文、跨学科研究、新质生产力等内容,各位专家的发言充分显示出深厚的理论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第三,专家观点富有主体性。此次会议围绕“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核心议题,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倡导外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探讨如何加强中外文学交流和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式路径和理论资源。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编委会扩大会议圆满落下帷幕。往期精彩文章回顾:摘要
7月13日 上午 9:03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主要论文摘要

AIGC文学。通过大规模数据集的预训练和后续的微调,AIGC具备了智能化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既可以模仿人类生成类似传统文学的诗歌、小说、戏剧、故事、散文等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可以按照AI
7月12日 上午 9:00
其他

目录 |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

基于数据分析的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40年第五届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会讯
7月5日 上午 9:01
其他

从特写集《西伯利亚》看拉斯普京的历史意识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当代俄罗斯经典作家瓦·拉斯普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西伯利亚对其历史意识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作家晚年的特写集《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多维呈现了其以自然哲学为基础的历史意识。作家力图凭借历史记忆凝聚民族精神,主张以批判反思意识对待历史与现实。作家融唯物史观与神学自然哲学观为一体的历史观,表明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定立场。《西伯利亚》中的悲情历史叙事,揭示出拉斯普京作为创作主体所具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批判精神,彰显作家融历史记忆、现实反思与未来想象为一体的历史情结。关键词拉斯普京;《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历史意识;历史记忆;历史主体性作者简介王丽丹,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俄罗斯戏剧文学与乡土文学研究。Title
6月28日 上午 9:00
其他

基于数据分析的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40年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近40年来,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成果丰硕。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制的CFLSI数据库为基础,从中提取1978至2020年的论文数据作为定量研究源。通过对期刊发文数、年度发文数、作家研究、关键词进行数据统计,结合定性研究做出分析,客观地论证中国近40年来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总体情况,凸显出研究热点及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成就,以经典作家研究最为突出,并涌现出白银时代文学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等热点;同时,某些作家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甚至缺失。因此,借助数智时代的东风,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对历年来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成果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做出系统而科学的规划。关键词俄罗斯文学研究;中国;数据库;统计分析作者简介王永,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的计量研究。Title
6月21日 上午 9:01
其他

第五届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2024年6月15日至16日,第五届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主办,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河北省莎士比亚学会、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协办。此次研讨会由1场特邀报告,16场主旨报告和6个分论坛构成,共有来自全国7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参与发言和研讨。(大会合影)6月15日上午8:30,会议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序幕。开幕式由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石梅芳教授主持,她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欢迎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莅临河北工业大学,并介绍了出席开幕式的嘉宾。(石梅芳院长主持开幕式)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炳胜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刘炳胜副校长介绍了河北工业大学历史沿革和学校发展现状,他指出“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探索文学跨学科研究新路径,第五届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各位师生以此次会议为交流平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出创新的观点和成果交。也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研究的繁荣发展。”(刘炳胜副校长开幕式致辞)《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苏晖教授、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王立新教授为大会开幕式致辞。苏晖教授代表《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热烈欢迎并诚挚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拨冗出席本次会议。她回顾了近年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围绕“文学跨学科研究与中国话语建构”这一核心议题,主办或联合主办的系列学术会议。她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文学跨学科研究尤其是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今后的文学研究需要以科技赋能、不断追求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苏晖教授开幕式致辞)王立新教授代表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向河北工业大学李子彪副校长、刘炳胜副校长,以及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付出辛勤努力的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致以诚挚的敬意。他表示,此次会议学者们齐聚“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的津门,共襄盛举,描绘文学与经济、科技跨学科研究的图景,非常有意义。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推动文学、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王立新教授开幕式致辞)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主持了大会特邀报告。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子彪教授以“文化元素与科技创新的发展”为主题,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时代发展需要创新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了在“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发展,跨界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企业(产品、个人)的重要意义。结合著名企业案例,分析了创新管理理念、发展创新文化支撑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文化的历史机遇,总结了国际创新管理的六大趋势。金莉教授指出,李子彪教授的报告格局大、站位高、极具启发意义。(金莉教授主持特邀报告)(李子彪副校长做特邀报告)接下来,王立新教授主持了大会第一部分的主旨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分别做了“资本对文学领域的渗入——一个必须引起当前中国学界注意的问题”、“文学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及文学经济批评的可行性”主旨发言。刘建军教授从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模式,阐述了文学与经济的关联。他说,文学认知体系随时代在发展,农耕时代更多追求知识的传授,工业时代强调能力的发展,在当今智能时代,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可以培养,唯有智慧是难以传承的。但是,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如此。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研究视野更要宽,要看到技术背后的深度。(刘建军教授)吴笛教授从文学与经济比较研究及经济批评的拓展、文学经济批评的可行性、基于经济要素的世界文学话语建构三个方面做了报告。他最后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基于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进程,文学与经济的关联越发紧密,使得“文学经济批评”成为可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以及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探讨文学作品除了审美价值之外所具有的文献价值和认知功能,更能服务于“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决策。(吴笛教授)范方俊教授主持了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彭青龙教授做了“人工智能时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转向”的报告,他阐述了跨学科研究中的数字人文转向,以及数字人文的发展、内涵、新方法论实践论知识论。梁展教授以“在东西方之间探索”为题,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歌德、康德、黑格尔、荷尔德林、的精神探索之旅和文学与东西文明互鉴的思索。曾艳兵教授做了“身体
6月19日 上午 9:01
其他

会讯 | 第七届海洋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海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年会通知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第七届海洋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海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年会通知从古代到当代,从东方到西方,海洋文学都呈现一幅幅人与海洋休戚与共的图景,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观看世界文学的窗口。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范式,海洋诗学的理论轨迹已经越来越清晰。海洋伦理、海洋叙事、岛屿岛国、海洋文化、蓝色生态、海洋探险、海洋贸易、海洋的流动性、空间性和现代性等成为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键词。海南岛作为祖国南海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四面环海,椰风海韵,风景秀美,虽陆路阻隔,却犹如海上“琼玉”,素有“南溟奇甸”的美称。为积极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加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促进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海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海南省比较文学与海岛文化研究基地将携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宁波大学世界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24年11月22至24日在海南博鳌举办“第七届海洋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海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年会”。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拨冗赴会,共襄盛举!一、会议主题:跨学科视域下的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子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海洋文学创作与批评;2.海洋文学批评理论关键词;3.“海上丝路”与中外文学文化交流;4.中外海洋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5.数字人文视域下海洋文学与文化的跨媒介传播;6.
6月14日 下午 2:13
其他

全球化语境中的启蒙现代性—— 18 世纪欧洲的东方形象与乌托邦小说的发展

1718)中反对西方胜过东方的看法,指出在东方诞生的天才为数并不少,而且东方人的生活更加幸福,他们“敬畏神明,节制欲求,生活谨慎节俭,无论何种境遇、何种情形都能保持稳重温和(Ockley
6月7日 上午 9:03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新感性、新思维与福瑟戏剧的新模式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约恩·福瑟的戏剧创作,相对于从古希腊到易卜生的欧洲传统戏剧而言,不是局部创新,而是根本革新。其根本革新主要体现在:欧洲传统戏剧创作基于“理念论”哲学传统,最重视的是“看”,而福瑟的戏剧创作则基于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解构论”新传统,最重视的是“听”;通过转向以倾听为主的后形而上学感知范式,福瑟重构了一种把诗性、音乐性、神性与戏剧性融合在一起的“新感性”,又化用了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的哲学思想,孕成他自己的新思维,进而创造了一种将极简戏剧、音乐诗剧、静默戏剧、灵知戏剧、留白戏剧等融为一体的新戏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戏剧创作模式。其创作模式的内核,是在倾听中直呈人类的处境与本质,在危机、忧惧、向死而生中逼出人的“存在与时间”。约恩·福瑟的戏剧创作模式,既体现出后形而上学时代艺术家对于“倾听”的倚重,也体现出直呈本质的极简书写的巨大活力,还反映出接受者的“创造性合作”在当代艺术活动中的特殊重要性。关键词约恩·福瑟;艺术革新;新感性;新思维;新模式作者简介汪余礼,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北欧戏剧与文艺理论研究。Title
5月31日 上午 9:02
其他

会讯 | 第四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

时代的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子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
5月25日 上午 9:00
其他

约恩·福瑟戏剧的诗性极简主义与人文理想

—陡峭的悬崖,远处的群山,凌烈的狂风,海洋性气候下终年不绝的阴雨,都在峡湾地貌中汇聚,成为一种互文性的舞台风景。在《名字》中,年轻男女来到女孩父母坐落“在悬崖的背风处”的小屋,那里“一切都那么冰冷
5月24日 上午 9:01
其他

福瑟:写作就是倾听,作者另有其人 ——约恩·福瑟访谈录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约恩·福瑟在接受克里斯蒂娜·莫德雷亚努采访时,谈到了他对易卜生的复杂感情,并就戏剧创作、戏剧排演、戏剧风格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福瑟表示,他十分钦佩易卜生,认为他是个颇具天才的“戏剧魔王”;但他觉得易卜生的戏剧里没有爱,没有怜悯,因而对他是敬而不爱。对于戏剧创作,福瑟有他自己比较独特的一套理念。在他看来,写作就是倾听,是一种源自内心或某个他知之甚少的地方的神秘行为,名叫福瑟者只是听到早已被书写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者则另有其人。福瑟认为,戏剧吸引他的是那些难得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灵感通的瞬间,而那些珍贵的瞬间,使戏剧超越国籍和语言,成为一种通过情感来理解世界的方式。此外,福瑟非常重视戏剧音乐,在他看来,音乐层面的精准和完美适配是其戏剧在多种标准下成功演出的关键。关键词约恩·福瑟;易卜生;倾听;神秘作者简介克里斯蒂娜·莫德雷亚努,戏剧评论家,罗马尼亚巴比什-波雅依大学研究员,出版多部著作,获2014年“易卜生奖学金”。约恩·福瑟,挪威当代剧作家,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译者简介王语嫣,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现当代戏剧研究。Title
5月17日 上午 9:00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主要论文摘要

Poetry内容摘要:植根于爵士乐,科特兹的诗歌文本摹仿非洲音乐元素,如环唱、爵士变奏、即兴重复等,赋予诗歌以音乐性和表演性,实现跨艺术性和跨媒介性指涉。她以音乐和朗诵
5月10日 上午 9:01
其他

目录 |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总第226期)目录中外学者对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研究克里斯蒂娜·莫德雷亚努
5月3日 上午 9:01
其他

会讯 | 第五届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三号通知)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第五届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三号通知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国内外文学与经济和科技跨学科研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新科技、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新时代语言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
4月27日 上午 9:00
其他

后殖民视角下的欧里庇得斯批评史与古典学术话语流变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批评阐释历程深度参与了西方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的认识论变化。重新审视西方古典学术对于欧里庇得斯剧中的希腊身份及其文化他者的研究,将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提供有效的古典维度。首先,欧里庇得斯在东方主义话语的发展中呈现出多样的面相;其次,欧里庇得斯批评中的希腊人与“野蛮人”问题与古典学术话语的变革持续相关。这些学术批评中的诗学话语实践,尤其是对希腊性、人性、普遍性等概念的反思,体现了后现代西方文化之重构的一个侧面。欧里庇得斯悲剧的批评接受中的悖谬表征着后殖民与后现代文化生态之困境,也反映了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赋值之难题。回观这一历程未完成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当下研究的主体性视角及文化身份的重思。关键词欧里庇得斯;后殖民;西方古典学术;“希腊性”;多元文化作者简介王瑞雪,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预聘助理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文学与古典接受研究。Title
4月26日 上午 9:01
其他

会讯 | 第五届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二号通知)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第五届文学·经济·科技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二号通知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国内外文学与经济和科技跨学科研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新科技、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新时代语言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
4月19日 上午 9:00
其他

“门”里的身份政治:论福克纳作品中的阈境嬗变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作为呈现故事情节和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门”这一阈限空间也是文学钟爱的人物身份建构途径,福克纳笔下形制各异的门在表征阈限人物的伦理、性别和阶级身份嬗变方面卓有成效。南方的大宅豪门既见证了巴耶德单挑仇敌的伦理侠义,也倾诉着康普生兄妹的伦理沉沦;厨房之门既展现了迪尔西平凡真挚的女性关爱,也经历了乔的男性气概的覆灭;天真与经验之门既是成长与顿悟的必经之路,又造就了萨德本与沃许间难以弥合的阶级鸿沟。从前后之别到开合之分,门的伦理、性别和阶级本质主义让天真者遵从其秩序,让顿悟者思想跃迁,在个人身份嬗变中展现独特的阈限空间文化、政治和美学。关键词门;身份政治;福克纳;阈境嬗变;阈限期待作者简介谌晓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Title
4月12日 上午 9:00
其他

《黑暗的心》中的幽闭空间与风景的“再发现”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风景在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中并不是一个突出的因素,但在马洛非洲之行的最后一段旅程中,热带丛林风景构成的幽闭空间却对视觉形成了明显的挑战。马洛不断受挫的观景体验,既抵制了制图学对非洲大地的“绝对”控制,凸显了非洲丛林风景的崇高感,也颠覆了欧洲以透视法为基础的风景再现方式。马洛在观看非洲风景时,放弃了鸟瞰的方式,采用了甲虫的视角。这种有限的视角反而使他摆脱了认知层面的幽闭空间,从非洲丛林的“黑暗”中感受到了崇高的意味。马洛对非洲风景的这种“再发现”,不仅有助于重估小说中与殖民和帝国相关的话题,也有助于反思现代人的风景观看方式。关键词康拉德;《黑暗的心》;幽闭空间;风景;观看作者简介乔修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4月5日 上午 9:03
其他

Tragic Realism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悲剧现实主义”由埃里希·奥尔巴赫提出,总结了他对“模仿”以及语文学的理解。奥尔巴赫主要使用悲剧现实主义来描述
3月29日 上午 9:03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主要论文摘要

世纪美国历史编码到层出不穷的物品当中,传达出一种基于物的历史认识论:历史可被视作一种物品化的过去,是人类主体与无生命的物之间细微而具体的互动性建构。物承担起特殊的叙事功能,它们支撑起小说对于
3月15日 上午 9:01
其他

“我写作不求‘再现现实’,而要追寻现实”:安妮·埃尔诺访谈录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一直强调她写作的“非虚构”之维,她始终如一地书写生活,尽可能地贴近现实,从自我出发、从个人和集体的记忆出发去揭露反思现实种种。现实主义之于她就是求实抵真,开创新的语言、新的文体,塑造新的文学形象,在阶级和女性这两大领域表达她强烈的社会介入和现实关怀。关键词安妮·埃尔诺;现实主义;文学介入作者简介黄荭,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安妮·埃尔诺,法国作家,2022
3月9日 上午 9:01
其他

《佐罗科》的道德情感:以哈奇森的思想为参照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弗朗西斯·哈奇森等苏格兰启蒙文人热衷于道德情感的哲学讨论,约翰·摩尔则在小说《佐罗科》里借助处于道德伦理极端的人物故事参与其中,呼应道德哲学对于德性的探究。已有研究在挖掘该小说与哈奇森道德观念的关系方面留有探讨空间,从小说鲜明的善恶人物塑造着眼,着重结合哈奇森关于错误的自爱为恶行的常见根源、仁爱为德性基础情感的道德动机论,可探析小说对道德情感的体现与思考,发掘出小说如何在对哥特与感伤小说元素的借用与疏离中强化了道德感官培养的表达。理解摩尔小说创作与哈奇森德性思想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明晰当时虚构文学与哲学观念间的交往关系,及其对于社会道德体系的共同构建。关键词《佐罗科》;约翰·摩尔;弗朗西斯·哈奇森;道德情感作者简介吕洪灵,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苏格兰文学。Title
3月1日 上午 9:00
其他

An Ethical Reading of Charles Primrose in The Vicar of Wakefield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本文试图纠正将奥利弗·哥德史密斯针对查尔斯·普里姆罗斯博士的描述视为讽刺或戏仿牧师唯物主义的解读。相反,通过从牧师在《威克菲尔德牧师传》(1766)中显露并表现出的伦理身份来解读他性格中的矛盾。牧师的道德困境与其缺乏经验有关,根源在于他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一旦叙述者揭示了怪异的伯切尔先生的真实身份是威廉·桑希尔爵士,并在小说结尾将他推介为救世之神,准男爵就被提升为牧师伦理身份的逆反模式:他将为了自己的公共和私人形象,设定唯一的伦理标准,进而掌控困扰普里姆罗斯博士的伦理混乱。关键词哥德史密斯;《威克菲尔德牧师传》;普里姆罗斯博士;伦理阅读;伦理认同作者简介桑德罗·荣格,复旦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二级特聘教授,兼任杭州师范大学的特聘教授。荣格在过去的11年里一直担任A&HCI季刊ANQ(Routledge
2月23日 上午 9:00
其他

人类创造的诗歌反思: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反思缪斯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从文化角度来讲,人类的进步已被展示为一种由传统向反思的进化,“传统”指的是整体思维及仪式/方式,而“反思”指的是个人自我的成长。在文学领域,或更准确地说,在言语艺术领域,这两者间的对立导致个人天赋的长进,将自己从体裁及其它约定俗成的标准权威里解放出来。通常在文艺复兴后期和早期浪漫主义之间,可以标出一条边界线,体裁的权限在线外明显地丧失自身约定俗成的标准权威,进而由个人才智取而代之。鉴于其在“现代思维起源”中所起的作用”(P·奥本海默),十四行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的作用是解答一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即为什么一个死板的诗歌形式(似乎与小说的言语自由正好相悖)可以独统欧洲抒情诗长达三个世纪,从14世纪的彼特拉克到16世纪后期的莎士比亚。答案十之八九就是十四行诗有自我批评的能力及反思性的“双重性诗学”(J·布鲁克斯戴维斯),彼特拉克风格与反彼特拉克风格得以在一种巧妙的平衡中并存,而这种平衡早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里就已形成。关键词十四行诗;阿韦林采夫;巴赫金;彼特拉克风格;莎士比亚作者简介伊戈尔·沙伊塔诺夫是俄国国家人文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也是俄国国家经济和公共管理总统学院成员和学术双月刊《文学问题》的主编。Title
1月26日 上午 9:01
其他

当代苏格兰文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与主要趋势:麦克·加德纳访谈录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麦克·加德纳是华威大学英语比较文学系教授,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战后苏格兰文学和文化。加德纳是战后文学领域的领军学者之一,著述颇丰,包括《1960年以降苏格兰批评理论》(2006)、《苏格兰文学与后殖民文学》(2011)、《苏格兰公投时间与行动》(2015)、《苏格兰荒野写作的灭绝与独立》(2023)等。本访谈涉及苏格兰文学的发展脉络、现代苏格兰文学的语言、20世纪苏格兰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影响、苏格兰文学与英格兰文学的关系。加德纳在现代苏格兰文学中发现了对英帝国“起源神话”态度上的转变,以及我们所理解的“英国性”联合和分裂的漫长过程。关键词苏格兰文学;独立;苏格兰性作者简介项煜杰,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苏格兰文学和詹姆斯·凯尔曼作品研究。麦克·加德纳,华威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苏格兰文学与文化研究。Title
1月19日 上午 9:00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主要论文摘要

discourse.孙红卫标题:北爱尔兰诗人德里克·马洪读画诗中的隐微书写与审美共同体建构Title:
1月12日 上午 9:00
其他

会讯 | 第五届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第五届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2024年6月14日-16日,中国·天津)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文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跨学科交流日渐升温。近些年来,国外的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剑桥大学出版社、劳特利奇出版社等相继推出相关专著,
1月10日 上午 9:00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总目录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END关注《外国文学研究》官方微信平台《外国文学研究》官方微信平台投稿网址:http://fls.ccnu.edu.cn联系电话:027-67866042联系邮箱:wwyj@mail.ccnu.edu.cn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1月6日 上午 9:00
其他

目录 | 《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

走向未来的现实主义研究——“第二届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ContentsVol.45,
1月5日 上午 9:00
其他

《天体》地方书写中的文学景观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曼布克国际奖得主朱赫·哈尔西的作品《天体》围绕乡村三代人的人生悲欢,反映了阿曼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变迁与冲突。在小说中,坐落于首都与周边沙漠之间的小村庄阿瓦斐作为一个主观构建的“时空组态”,凝缩了阿曼近代以降历史浮沉的全景画面,并见证了阿曼社会在物质、精神、文化、心理等层面的种种流变。“法拉吉”水渠既是一处农业栖居景观,也象征着一种顽强的地方精神,它以主要女性人物为承载,成为阿曼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哈尔西将宇宙中心主义意识与充满阿曼地方性特征的乡土元素相融合,在阿曼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环境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构建了一帧帧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合一的文学景观。关键词《天体》;朱赫·哈尔西;阿曼;景观;地方作者简介余玉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阿拉伯与中东当代文学研究。Title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第二届当代外国文学研讨会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2023年12月9日下午,第二届当代外国文学研讨会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汉理工大学德生楼会议中心201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主办,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全省近二十所高校的一百多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外国文学与文化中的承典与塑新问题。开幕式由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薛睿教授主持,在向各位与会代表表达欢迎之际,她也提出了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互鉴,加强学科融合,从而促进外国文学学科发展的愿景。武汉理工大学沈革武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外国文学学会的各位专家致欢迎辞。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文学研究的指南针和驱动器,而本次会议的召开正是对新时代新任务的回应。同时沈革武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武汉理工大学与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历程。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代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对各位领导及专家对学会工作的支持及线下会议的顺利召开表达了衷心感谢。她在致辞中从特色研究领域及代表性成果、以新晋“长江学者”为代表的青年学者成长、学术交流成绩、期刊建设、学科建设五个方面介绍了学会近年来的发展成绩。同时,苏晖教授还特别感谢了对学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前辈学者以及来自各方的支持。接着,大会审议通过了第十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党建工作报告、新章程和新会费标准。在李家宝教授和甘文平教授主持下,大会完成换届选举,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一届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和监事。会员代表们也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出学会的新负责人。罗良功教授主持并宣布了选举结果:会长苏晖、副会长涂险峰、刘久明、罗良功、王爱菊、蔡圣勤、甘文平、陈后亮,秘书长谢超,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宣告成立。苏晖会长代表第十四届理事会发表就任讲话。首先,苏晖教授感谢创办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与《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的前辈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勇气与精神。接着,苏晖教授感谢了前任会长聂珍钊教授,在担任会长期间,他带领全体会员在学术研究、教材编写、课程改革、杂志建设等方面开拓了思路、营造了国内外积极影响力。苏晖教授感谢了学会的全体理事和会员,表示所有取得的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被推选为新一届会长,苏晖教授感到责任重大,表示将全力以赴为湖北省外国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苏晖教授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个重点方向:首先,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突显中国特色,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出湖北贡献。其次,加强湖北省外国文学学者的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发掘本土理论资源,进一步拓展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积极申报课题,产出重大成果。第三,在新文科背景下,加强跨学科和跨校跨区域的交叉融合,在未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与校际合作,形成学术共同体。最后,继续加强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扩大湖北省外国文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努力开拓出湖北省外国文学的新局面。湖北省社科联学会工作部文嵘主任见证换届选举并发表了讲话。首先,文嵘主任对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祝贺,并感谢了虽离任但仍然关心学会的上届理事会同志们。同时,她还感谢了第十三届学会在坚持政治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本前提下,为“中国学术走出去”、争取国际话语权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接着,文嵘主任对学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条意见:第一、学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实施党建强会,积极响应社会组织党建新要求,如推荐主要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持续落实党建入章程;第二、坚持学术为本,思考如何最大化利用学会平台繁荣学术、培养人才,以学会为载体,搭建更多平台,为广大会员服务;第三、推进规范管理,遵照法律政策和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落实党组织参与学会重大问题决策等制度安排,强调内部管理规范的重要性;第四、强调筑牢安全防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执行学术活动审批制度,加强微信群与公众号的动态管理,展示学会的新形象。最后,文嵘主任希望新任领导班子能够推动学会更好地服务广大会员,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贡献力量。12月10日上午,大会进入学术交流环节。此次大会主题是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承典与塑新,探讨文学研究中的新理论、新语境、新思想与新进展。在华中师范大学黄晖教授的主持下,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发表了题为“21世纪英国非裔诗歌的跨国艺术共同体建构”的主旨演讲,聚焦“21世纪英国非裔诗歌”的前沿研究对象,界定了“跨国艺术共同体”的概念,并总结提出其背后蕴含批判种族主义、挑战传统西方艺术权威的文化意图。接着,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进行了题为“幻想与现实:当代美国非裔文学中的奇幻叙事”主旨发言。报告从奇幻文学的定义与要素入手,以历史与身份两个层面展开梳理了早期至当代的非裔美国作家奇幻叙事历程。曾教授的演讲不仅详介了经典与新兴的相关非裔美国作家,也满足了听众对奇幻叙事这一学术前沿的好奇。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蔡圣勤教授的主持下,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久明教授先后发言。苏晖教授的报告“文学伦理学批评课程的创新与数字化探索”本着学术传承的殷殷期待,从文学伦理学批评数字化教学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文数字化为载体、以理论为根基、以学术传承为命脉、以培育学生为使命,传播中国声音的国家级经典教学案例,让我们深刻领会了学术研究与教学中的国家使命感。这既是苏教授紧扣国家大政方针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开拓的新疆域,更是一种学术研究传承精神的赓续。她展示的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专著、课题和奖项带给我们时时翻新的赞叹和敬畏,也让我们觉得数字人文大有可为。刘久明教授的报告“‘第三空间’视域下狄更斯监狱书写的再阐释”框架结构非常清晰,选题视角独特,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结合严密。此外,刘教授的演讲非常契合此次大会“承典与塑新”的主题,文本源于英国文学的经典,理论和视角带给我们极具想象的差异空间。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曾巍编审的主持下,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王爱菊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动物”主旨演讲。通过展现众多历史画作,王爱菊教授结合德里达等人的动物研究理论,将作为跨学科文学研究方法的动物研究融入了十八世纪文学的历史与文本具体语境之中。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后亮教授在主旨演讲“机遇与挑战:文学理论如何应对大数据”中探讨了人文研究面对大数据时代挑战的去与从。陈后亮教授认为,数字人文研究注重实证性,大数据时代的文学研究与过去强调理论驱动也不尽相同。但人文研究最不可替代的价值恰巧就在于批判性监督,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大数据,对其进行神话祛魅,维护人文研究的框架价值和理想。在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金云教授的主持下,青年学者代表华中师范大学谢超副教授与武汉理工大学柳文文副教授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谢超副教授在“当代英美动物诗歌中的灭绝叙事”发言中,从地质时间、叙事人称、帝国殖民等视角对当代英美动物诗歌进行了文本细读,并提倡建立人与非人物种互赖共生的关系式多物种伦理。柳文文副教授带来的“布朗肖的‘未来之书’:作为现代性的未来性”发言条分缕晰、风格逸美,对布朗肖的《未来之书》从思维、生命与存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哲理性剖析,关注文学的未来性,以及未来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12月10日下午的平行论坛中,各位代表就新语境下的作家作品研究、文学理论新进展、族裔文学、文学翻译、文学的数字化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各分论坛的主持人都是该领域出色的研究者,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观点相互碰撞,激发出新的观念和想法,让旁听者获益匪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吸引了全国很多在读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提交论文参会,他们的研究兴趣非常宽广,选题非常丰富,从文学理论到文本细读、从传统英美经典文学到族裔文学、从自然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文学剧本解读到数字人文翻译与研究等,展现出蓬勃生机,也预示着文学研究的方兴未艾。大会闭幕式由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薛睿教授主持,武汉理工大学肖先明教授就大会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发言。最后,大会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蔡圣勤教授致闭幕辞并预告了下届年会将于湖北恩施举办。第二届当代外国文学研讨会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顺利落下帷幕。往期精彩文章回顾:冯新华
2023年12月17日
其他

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抗日战争叙事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燕卜荪是英国著名的批评家和诗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成为了一大批中国英语界著名前辈的启蒙老师。燕卜荪在中国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所思所想,同时也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社会和历史。燕卜荪这些“中国作品”的细节,通过文史互证式阅读,可以还原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从而向我展示抗日战争不仅是这些作品的背景,更是它们的一个重要主题。燕卜荪的抗日战争叙事,包括他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和对中日文化关系的思考,代表了他的文化和审美思想的另一个侧面。关键词燕卜荪;诗歌;抗日战争;西南联大;文史互证作者简介张剑,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诗歌和中外文学关系研究。Title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简介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于1978年9月创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界最早创办的学术性期刊;最初为季刊,2003年起改为双月刊,至今已发行200余期。1978年,由著名作家徐迟担任《外国文学研究》第一任主编;1987-1998年,由华中师范大学王忠祥教授担任第二任主编;1999-2016年,由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担任第三任主编;2017年起,由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担任第四任主编,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任顾问。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组建并不断调整国际化的编委会,邀请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挪威、比利时、爱沙尼亚、日本、韩国的33位著名学者担任编委。《外国文学研究》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外学术交流的平台,杂志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2005-2016)、MLA国际文献目录、英国语言文学年鉴(ABELL)、SCOPUS、EBSCO等国内外权威检索机构收录;于201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2014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期刊综合评价文学类权威期刊;2013和2016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8、2020和2022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2020和2021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在2023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外国文学研究》继续位列文学类Q1区,且位居国内外国文学类期刊首位;在国际期刊数据权威评估平台SJR(Scimago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Deleuze, Marx and Literature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本文在简要概述德勒兹的作品后,分别探讨了他的独著和他与加塔利合著的文本中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关联之处。随后,文章讨论了德勒兹的学术生涯中与文学和文学作品的不同相遇,以及这些相遇的不同的时期划分方式。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德勒兹生命主义哲学,及其如何在他后期对英美文学的讨论中得以凸显,最后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为例进行了总结。关键词资本主义;德勒兹;马克思;次要文学;非个人生活作者简介保罗·帕顿,武汉大学弘毅讲席教授,《社会与政治哲学》期刊的主编,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荣休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他著作等身,其中包括《德勒兹与政治》(2000)和《德勒兹的概念:哲学、殖民、政治》(2010),并在当代政治哲学、人-动物关系及文学作品等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章。Title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第六届海洋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顺利召开

2023年11月10日至12日,由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中国社科院-宁波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宁波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宁波大学世界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宁波大学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海洋出版社协办的第六届海洋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吸引了国内外7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大合影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主办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

2023年11月3日至5日,由《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与(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杭州钱塘江畔顺利召开,有来自全国84所高校的近170名代表参会。11月4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始,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向明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及人文底蕴。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何庆机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图为校党委副书记方向明图为何庆机院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此次会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切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第二,适应新文科建设需要;第三,有助于应对文学与教育发展的新挑战、新机遇。图为苏晖教授4日上午的大会主旨发言分别由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宁波大学王松林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茂生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程丽蓉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在“论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的俄国教育小说”发言中,指出世纪之交俄国大量翻译西欧文学,促进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由此兴起
2023年11月19日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继续保持在国内外期刊排名系统中位居前列

区,且位居国内外国文学类期刊首位。《年报》期刊报告包括影响力指数、载文量与可被引文献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以及其他参考指标五个部分,用以显示期刊近年的办刊成效。《外国文学研究》稳居《年报》文学类期刊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主要论文摘要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2023年第5期(总第223期)中外学者对话: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Paul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目录 | 《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

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顾明生
2023年11月4日
其他

会议日程 | 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浙江·杭州丨2023年11月3日-5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是文学与教育两个研究领域均十分关注的话题。从教育成长小说的发生、发展到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与文学的关系,再到文学的教育功能,乃至文学教育学建构的可能性问题的探索,文学与教育的交叉和融合一直以若隐若现的方式贯穿于文学与教育学两个学科领域之中。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探索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新路径、新范式、新体系,《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与(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将于2023年11月3日至5日在杭州联合举办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积极推介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凸显当代学术的中国立场、中国眼光与中国话语。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拨冗赴会!主办:《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玩家艺术模式与日常生活批判:桑塔格小说创作再审视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书信体小说《书信场景》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玩家艺术代表作品,它借助戏剧符号化用柴可夫斯基歌剧《尤金·奥涅金》中著名唱段为其核心情节,利用指称词异指现象书写独立于原歌剧的人物前传,提取原歌剧脚本的书信叙述模式并构筑出四层次证词式书信叙述,借鉴歌剧咏叹调套曲结构打造独特的情节空间和音乐空间,巧用对话式并置见证各式创伤事件、思考广阔社会生活。桑塔格的《书信场景》等玩家艺术实践是她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她一如既往的日常生活批判立场以及对文学遗传与演化议题的关注。关键词桑塔格;《书信场景》;玩家艺术;日常生活批判作者简介顾明生,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叙事学、当代英语文学研究。Title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红发女人》“全球本土化”写作的非历史化问题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帕慕克的《红发女人》作为新世界文学中“全球本土化”的代表,具有非历史化倾向:它借用东西方传统中的图文经典编织了当代的“寻父”故事,刻意省略了“父子相残”主题里西方也曾存在的“噬子”神话与艺术史,用先入为主的西方话语构筑了“有选择的过去”;而红发女人三十年容颜不老,成为超时间的存在。这类写作常常在现象学意义上看似包容与开放,较上一代作家更具世界眼光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18世纪俄罗斯诗歌中的启蒙伦理与艺术革新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内容摘要对于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18世纪俄罗斯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是以古典主义和感伤主义来体现的。俄罗斯古典主义文学是对西欧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两种文学思潮的融合。古典主义诗歌不仅弘扬启蒙精神,而且在俄罗斯诗歌作诗法以及重音—音节韵律体系建构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感伤主义诗歌则激发人们人道主义的怜悯与同情,体现了文学的伦理教诲功能以及典型的感伤主义伦理思想。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感伤主义,在诗歌理论探索以及创作实践方面,都勇于革新,为19世纪俄罗斯诗歌的繁荣以及黄金时代的产生,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关键词俄罗斯诗歌;启蒙伦理;古典主义;感伤主义;艺术革新作者简介吴笛,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和文学翻译研究。Title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汤姆·斯托帕德的《君臣人子小命呜呼》:伦理学批评及其他视角

Dead.责任编辑:张爱平此文原载于《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4期由于公众号篇幅所限,原文注解和引用文献省略往期精彩文章回顾:李银波
2023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