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卫组织或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代糖的未来如何与甜意共存?

Wendy 食研汇FTA 2024-01-04
北京时间6月29日,路透社消息称,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将于今年7月14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为可能致癌物。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添加剂委员会JECFA也在今年审查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并将与IARC在同一天(7月14日)宣布其调查结果。


随后,元气森林迅速发表声明称,“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


 图源:元气森林官微

代糖概念股在今日开盘后也迎来疯涨。生产天然代糖的几家企业纷纷涨停,截至到下午2点,莱茵生物、保龄宝、三元生物涨幅超9.9%。 

图源:东方财富网

阿斯巴甜真的致癌?


阿斯巴甜是一种高倍人工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左右。FDA于1981年首次批准阿斯巴甜作为甜味剂使用于特定食品和饮料中,1996年,FDA批准其为“通用甜味剂”。


阿斯巴甜是研究最详尽的物质之一,有100多项研究支持其安全性。FDA 科学家审查了有关食品中阿斯巴甜安全性的科学数据,并得出结论,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它对一般人群(患有苯丙酮尿症的人除外)是安全的。自1981年以来,JECFA一直表示阿斯巴甜在可接受的每日限量内食用是安全,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必须喝12至36罐无糖汽水(具体取决于饮料中的阿斯巴甜的含量)才会面临风险。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国家监管机构的广泛认同。


2006 年,NCI 研究人员发表了对 NIH-AARP 饮食与健康研究数据的分析,该研究要求超过 50 万美国退休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报告他们在过去一年中饮用的四种含阿斯巴甜饮料。在超过 5 年的随访中发现,摄入较多含阿斯巴甜的饮料与淋巴瘤、白血病或脑癌的发生无关。


2013 年对 1990 年 1 月至 2012 年 11 月期间发表的流行病学证据进行的审查也发现,阿斯巴甜的使用与癌症风险之间没有一致的关联。


然而2022 年,NutriNet-Santé 团队研究报告称,摄入较多阿斯巴甜的成年人总体上患癌症的风险比那些没有食用阿斯巴甜的人的风险略高,患癌症总体风险增加 1.15 倍,其中乳腺癌风险增加 1.22 倍、与肥胖相关的癌症风险增加 1.15 倍。这可能也是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的原因之一。


关于阿斯巴甜是否致癌,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能证实阿斯巴甜致癌的研究受到诸多方面的质疑。目前IARC是否会在半个月后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还没有可靠的官方信息,或许我们可以让子弹多飞一会。


IARC对阿斯巴甜的致癌性判断
可靠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IARC?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专门癌症机构,其目的是促进癌症研究的国际合作。IARC拥有来自约60万人的约600万份生物样本。需要注意的是,IARC不是根据实际消费进行风险评估的适当机构,并且它“不会提出健康建议”。

IARC将致癌物分为以下4类:


1类致癌物,明确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包括槟榔、烟草、加工肉类(消费量)、酒精饮料中的乙醇等。


2A类致癌物,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当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有限或不足,但是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充足或有强有力的机械证据表明该物质具有致癌性时,使用此类别。包括夜班工作、红肉(消费量)等。


2B类致癌物,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当仅满足以下评估之一时,通常按照此类别分类:1)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有限;2)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充分;3)强有力的机械证据,表明该物质表现出人类的关键特征致癌特性。包括腌制蔬菜、儿茶酚、丁基羟基苯甲醚(BHA)、咖啡酸等。


3类致癌物,无法根据其对人类的致癌性进行分类。包括咖啡、酒、维生素K物质、甜蜜素、胆固醇、咖啡因、茶碱、糖精及其盐、可可碱、卡拉胶(原生)等。

图源:IARC官网

消息称,IARC将宣布阿斯巴甜为可能的致癌物,也就是说,阿斯巴甜将会被分到2B这个类别中。不过我们注意到,这个分类涉及一个点,就是对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有限或者不足,并不能明确其对人类有致癌性。所以IARC对阿斯巴甜致癌性的判断,目前只能是“有可能”。


并且国际甜味剂协会(ISA)秘书长Frances Hunt-Wood表示:“IARC不是食品安全机构,他们对阿斯巴甜的审查在科学上并不全面,而且很大程度上基于广受质疑的研究”。ISA表示IARC的审查可能会误导消费者。


此外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也在官网发文称,这一泄露的观点与数十年的高质量科学证据相矛盾,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低质量的研究,并可能不必要地误导消费者摄入更多的糖,而不是选择安全的无糖和低糖。

图源:ICBA官网

代糖的未来,如何与甜意共存?

阿斯巴甜是最常用的人工甜味剂之一,大约95%的含甜味剂的碳酸饮料以及大约90%的即饮茶都含阿斯巴甜,占据了巨大的饮料市场份额。出于一些消费者和健康专业人士的担忧,一些大公司近年来从产品中去除或者减少了阿斯巴甜的添加。


2014年,通用磨坊将Yoplait Light中的阿斯巴甜换成了三氯蔗糖,好时生产的零糖巧克力包装上注明“不含阿斯巴甜”。2015年,百事公司将阿斯巴甜从美国部分无糖汽水中去除,用三氯蔗糖和安赛蜜进行替代,虽然一年后又将其重新添加到一些产品中,但是在2020年再次将其去除。


其实除了阿斯巴甜,其他人工甜味剂的安全性也受到了质疑,比如NutriNet-Santé 研究团队还发现,服用乙酰磺胺酸钾的成年人患癌症的总体风险是不服用乙酰磺胺酸钾的成年人的 1.13 倍。

虽然人工甜味剂的安全性存在很大争议,但是铺天盖地的不利消息已经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了信心,开始转向天然甜味剂。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我国天然提取来源的甜味剂占比29.41%,糖醇类甜味剂占比18.21%。


据尼尔森分析师称,饮料等快消品公司虽然会对调查结果提物质疑,但是为了留住消费者,他们会在其配方中改用天然甜味剂进行替代。目前常见的天然甜味剂主要包括罗汉果提取物、甜菊糖苷、糖醇类、稀少糖和甜味蛋白等。

常见的天然甜味剂/食研汇整理制图

此前,食研汇对这些天然代糖都做了详细的分析:

1、既是“嗓子救星”,又是天然代糖,罗汉果会从国外“香”到国内吗?

2、深受北美市场欢迎的天然代糖,盘点罗汉果市场及应用情况

3、欧盟修改甜菊糖苷法规,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意义?

4、有望今年获批!D-阿洛酮糖蓄势待发

5、又一潜力「稀有糖」,塔格糖困于技术壁垒

6、市场规模将达百亿,以阿洛酮糖为首的稀有糖将大有作为

7、一周有料 | 新兴甜味剂层出不穷,今天我们来讲讲天然甜味蛋白甜味剂

8、既是天然甜味剂,又是功能性原料,「木姜叶柯」甜茶值得关注!

9、2022全球天然甜味剂市场盘点:内卷的赤藓糖醇、进击的阿洛酮糖......


《甜与权力》的作者西敏司指出,“人类天生就对甜味充满着痴迷和热爱”,益普索调研数据显示,有74%的消费者认同“很多食物没有糖就变得不好吃了”,73%的消费者认同“我还是需要吃糖的,否则会少了很多乐趣”。当人类与生俱来对“甜”的需求与“健康”需求产生冲突,代糖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阿斯巴甜可致癌的消息对天然代糖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的,但是相对更安全的天然甜味剂同样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罗汉果凉感值偏高、糖醇的耐受性问题,甜菊糖苷的后苦味,稀少糖的合规性及产能问题,这些天然代糖同样也存在我们无法预知的“翻车”风险,比如赤藓糖醇在今年3月份的“翻车”事件。(食时评 | 警惕最近网上对赤藓糖醇的《警惕》


代糖的未来,如何与甜意共存?是前端研究、代糖企业、监管部门需要为“甜”的味蕾体验共谋的“长远之计”。



  • 代糖论坛活动预告

2023年8月24日,食研汇、Foodix、食品商务网将共同举办「第二届代糖与功能糖应用创新论坛」,详情请见第二届代糖与功能糖应用创新论坛 | 2023食研汇活动预告」

商务合作请联系


观众预约报名请联系


参考文献:

1、Exclusive: WHO's cancer research agency to say aspartame sweetener a possible carcinogen -sources

2、cancer.gov.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3、代糖的未来,是与甜意共存--食研汇

4、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wp-content/uploads/2018/07/QA_ENG.pdf

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agents-classified-by-the-iarc/

延伸阅读


微信又双叒改版了,快将食研汇 FTA 设为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