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三味 | 走进批评认知语言学,揭示字里行间之深意 ——《批评认知语言学》读书心得(文/陈晓)

陈晓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2024-09-09


栏目引言


“三味”者,何谓也?或曰“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品类不同,却各有滋味;或曰“三余”之别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一世光阴短,读书难忘;或曰“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平淡生活,书添余香。本公众号现推出读者专栏“读书三味”,亦有此意,于繁杂中找真趣,于阅读中增智慧,于书写中得深味。祝大家都能体会到读书三味!


本文系iResearch“我来读文献”80天学术阅读挑战活动中优秀读者撰写的读书报告,见证了他们的认真、坚持、深入思考和对学术的热情,特此精选发布。



走进批评认知语言学,揭示字里行间之深意——《批评认知语言学》读书心得

陈晓  新乡学院


批评认知语言学算是我最新进入的一个领域,最近一直在读语篇分析的相关文献,就想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篇分析的方法,正好前段时间购入了一本《批评认知语言学》,就作为暑假文献研读的第四本书。


(点击图片,了解图书详情)


批评认知语言学是批评话语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交叉学科,但是其中也涉及了部分心理学的理论,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限,这本书读了将近20天才完成,可还有些云里雾里的,只能浅显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全书共有15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属于理论知识,包括第一到第六章;后面9章属于案例分析,其中最后一章为研究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第一部分主要谈论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这些理论框架或理论工具大多数来自认知语言学,如隐喻、转喻、心理空间等;还有一部分来自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话语分析框架,如话语空间理论和趋近化理论;有些来自其他学科,如进化心理学。第一章主要为概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批评话语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及理论来源。第二章主要谈论批评话语研究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应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隐喻不仅仅代表语言层面的问题,还反映了人类主要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主要以框架化的方式运作。第三章介绍了心理空间、话语空间和趋近化理论。第四章介绍了Hart(2014)的认知语言学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CL-CDA),并围绕识解操作,提出结构型、框架化、识别和定位话语策略。第五章介绍了van Dijk(2008,2009)提出的社会认知与语境模式,该模式是批评认知语言学宏观分析框架的基础。第六章介绍了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批评话语研究。进化心理学和批评话语研究融合的理论背景是模块论和强制,融合的整体思路是探讨语篇策略与模块论之间的关系。


读完第一部分,我对于理论的理解还是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虽然确实也读了两三遍,但是依旧没有透彻理解其中的理论。可能这也和我缺乏相关的理论背景有关,下一步的读书计划(9—10月的阅读书单)是主要结合本书,阅读这几个领域的相关书籍:认知语言学理论、批评话语分析、隐喻与转喻,希望这些图书能够进一步帮助我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该书的第二部分是应用案例。第七章为英汉政治话语中道德隐喻对比个案研究,考察英汉语料库中道德概念在净脏层面的隐喻投射。第八章考察了概念转喻在农民工新闻报道话语的产出与理解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九章为多模态语篇的认知隐喻与转喻分析,对《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了识别和解读。第十章是针对语言政策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第十一章主要是关于政治领导人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第十二章主要运用话语空间理论结合趋近化理论,探讨政治冲突话语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话语。第十三章主要从批评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话语进行分析。第十四章通过构建批评隐喻分析、概念整合理论和话语空间理论的综合分析框架对情报话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十五章介绍了批评认知语言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发展趋势。


纵览全书,该书的特色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前七章集中梳理了隐喻、转喻、心理空间、话语空间、趋近化理论等相关理论的主要概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同时,介绍了Hart(2014)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的批评话语分析的框架,有利于读者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脉络,梳理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后八章分享了八个实践案例,所有案例都是围绕前面七章梳理的理论展开研究,并且案例中都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梳理,有助于读者在回顾理论知识的同时,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理论。但是,由于该书的理论性较强,相关理论又属于跨学科的范畴,因此对于新手小白来说,学习起来相对吃力。希望能够在前言部分或者其他必要的地方增加对于相关基础文献的推荐,以便新手小白能够快速积累相关理论知识,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范畴,从而提升阅读效果。


我也是第一次认认真真在短短的假期里读完了六本书(两本书非外研社出版),虽然单位没有放假,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但我依旧坚持了下来。真的很感谢外研社的这次活动,本来计划多读几本书,但是《批评认知语言学》中涉及的理论部分对我来说太陌生了,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尽管后面的案例能够帮助我加深理解,但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太过匮乏,因此无法深入理解这些理论。虽然这次活动已结束,我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但我想把读书的习惯延续下去,也就是完成前面提到的9至10月的阅读计划,选择三本必读书目。其实,这次阅读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我以前都是凭着兴趣选书,知识模块都是很零散的,以至于读完书后总感觉没有读透,还有很多知识缺口。通过参加这次读书活动,强迫自己在短时间内读完一本书,我感觉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的知识缺口,清楚自己下一本书需要读哪方面的内容,让我学会了如何选书,如何读书。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也是困扰我多年的难题了,我一直不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总是到处乱撞,现在才发现是自己的知识体系太凌乱,所以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以至于自己在进行研究时总感觉少点儿什么。


最后,再次感谢外研社举办的这次活动,我觉得读书的收获是次要的,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读书三味”栏目征稿说明

欢迎广大外语教师、硕博研究生读者撰文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广大外语读书人分享交流!


征稿范围:针对外研社近年来出版的外语学科类(语言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翻译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国内作者原创学术专著的读书心得。

语言:中文

字数:2000—4000字

投稿邮箱:research@fltrp.com


欢迎各位读者踊跃投稿,被选用后即在本公众号“读书三味”栏目发布,同时作者可获赠“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图书两部、便笺一册。


“读书三味”栏目文章

读书三味 | 师生协力合作,共评二语写作文本:《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读书报告(文/陈绣丽)

读书三味 |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读书心得(文/陈绣丽)

读书三味 | 不思不进,不行不至:《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的行动研究》读书小记(文/陈晓锐)

读书三味 | 《英语教材研究:内容、使用与出版》读书小记(文/冯钰涵)

读书三味 | “一花一世界”:《外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读书心得(文/黄婷)

读书三味 | 永无止境的改写——读《改写》有感(文/曾光)

读书三味 | 探索文学研究新范式——读陈丽教授《空间》有感(文/季丹阳)

读书三味 | 语言的背后:民族、文学和语言(文/汪静静)

读书三味 | 《中文小说英译研究》读书心得(文/张雅雯)

读书三味 | 绿色心声,不止于田园——读《田园诗》有感(文/慎丹丹)

读书三味 | 重新“认识你自己”——《身体》读后感(文/屈亚媛)

读书三味 | 一词一世界,一书多视野——《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读书心得(文/樊永仙)

读书三味 | 《文化唯物主义》读书小记(文/蒲钰萨)

读书三味 | 《英汉语节奏类型对比研究》读后(文/徐盛桓)

读书三味 | 《译学方法论研究》读书小记(文/张雅雯)

读书三味 | 兼收并蓄 · 不断进取——《英汉语音对比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徐常翠)

读书三味 | 《翻译测试与评估研究》读书小记(文/宋蓝蓝)

读书三味 | 性别研究的“大”与“小”(文/段颖杰)

读书三味 | 《男性气质》读书小记(文/杨李)

读书三味 |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读书小记(文/蒲钰萨)

读书三味 | 旧命题、新范式:身体研究的来与往——《身体》读书小记(文/孙晨晨)


相关阅读

新书速递 | 《批评认知语言学》(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一)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