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轮技术沉默周期可能会很长

锦缎 2022-04-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估值逻辑 Author 孙加滢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这是一篇2020年就想好的文章,已经想好了一年半,我才动笔写出来。因为我一直想等那个契机,就是正式宣告“科技已死”的信号出现——纳斯达克的再一次杀跌。然而等到了花白头发,这个时间延续的实在是漫长,长到很多人把已经处于大拐点的事情当做会继续下去的真理,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大周期拐点下的范式转移——一个时代的落幕。


任何一个时代的落幕都会有大佬被拉出来祭天。“纳斯达克的再一次杀跌”是康波周期下的必然产物,在康波周期萧条期开启的三年时间里面,注定着代表最高科技公司的指数要见到一个历史性大顶,用来宣告“科技已死”。美国上一次的信息科技板块指数见到历史大顶是在1973年,之后用了22年才再一次获得超额收益。


在康波周期萧条期开端前三年能获得较大超额收益的是周期股。我从2020年9月份就开始买周期股(主要是煤炭),那时候煤炭价格开始不断的上涨,结果我5.9买的潞安环能还能跌到5.1,一直等到到今年才见到曙光。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上热闹的医药白酒、代表科技的香港科技etf、代表技术的新能车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着上演各样的神话。


没有定力是无法坚持到煤炭股的三倍行情。我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很早就看到这样的一幕(2018年就已经能推演到这个情况出现),这是来自周金涛天王框架的延续下来的一幕,他在世时候所讲的大宗品的第二个高点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常说历史的后视镜看不到未来,因为看的历史太短、鼠目寸光。周金涛天王能成为神,因为他看了两百年的历史,而不是仅仅十年、二十年这种短周期。之前我一直说自己是站在天王的宝库门口看了里面一眼,现在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站在门槛内能看到更多的宝藏,这是一个庞大的宝藏,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


我是站在天王的肩膀上多看了一眼大海,所以我的投资逻辑和大部分的公众号是不一样的,是一个长周期视角,是未来一定能兑现的逻辑。


一些宏观咪蒙们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推销自己的持仓和看法,然后转身开了相反方向的持仓,他们违反了这个行业的诚信原则,把读者放到高高的山顶,同时也违背了做人的基本诚信原则;这些宏观咪蒙们除了利用各种忽悠人的话术和语言包装自己,他们的本质和2004年开始唱空房地产的“专家”没有区别,这些专家利用讲课费转身给自己买了多套房子,而这些宏观咪蒙们转身收割了信奉自己的读者。


我记得去年听过一个段子“你们多久没有听到别人说美团、腾讯、阿里的信息了,这些大咖们在说茅台、宁德,你以为他们真的懂投资?他们是真正懂得是如何消费你的注意力”。言行不一致是资管行业最大的恶。


我本来想写一篇看好周期的文章,但是行情已经走到这个份上,没法再去写了,因为最肥美的一段已经过去。后面虽然还有行情,但是需要勇气、选股能力、还有势头不好转身就跑的魄力。


这不是一般投资者能做到的,一旦做不好那就是长达十年周期级别的杀跌。我年初跟一个券商研究所的研究员讲过:这是你们周期行业研究员能出彩的两年,过了这个机会就要再等十三年,这两年过去赶紧转行吧。


我用这一篇文章写下“没有科技进步的未来”。我后面的文章会写的很少,因为和我2019年1月份写的一句话一样:“我会在2019年4月份之后少写文章,因为大牛市来了,都赚钱、都是股神,不需要听我讲什么内容了”。

 


01
投资只投科技?


不知从何时起有一种声音充斥着整个投资界,“投资要只投资科技股,投资改变世界的公司”。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为了营销和宣传的谎言,能说这样话的人,无非就是两种,1、不懂经济运行规律无知无畏的人;2、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制造标签彰显自己的虚假宣传。

科技投资仅仅是十年度的宏观范式转移下的一个范本,在十年前“煤飞色舞”的时代,投资科技和信息服务行业甚至是被大家可怜的一群人。

在康波周期繁荣期注定未来要出现信息服务型龙头,而到了康波萧条期就是这些企业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

说这个话的人可以想象从2018年到现在腾讯控股涨了多少呢?甚至跟三傻可以列为一条线上。
 

02

科技公司只是康波特性下的必然、注定着面临着转移


以下文字摘自我2020年12月末写的年度总结

我们现在看到的科技龙头仅仅是康波周期衰退期的一个必然结果,这是一个大的时代beta。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看过120年的美国各个行业的变迁和他们的超额收益、同时也是一部120年的产业史,在相应的时期都出现了相同的事情,无非是表现得公司不同。

所谓的科技龙头在康波周期衰退期有一个特征——借助可以扩散到每一个人的科技工业结晶产品,会形成一系列寡头垄断服务型公司。

上一轮的寡头垄断的服务型公司是在60年代形成的影视传媒,美国60年代涨幅第一个板块是影视传媒,因为60年代形成新的科技产品,扩展到当时的美国的每一个人——电视,电视的广告费用和影视娱乐形成了当时最疯狂和最火的板块,比如迪士尼的地位是在当时60年代借助电视形成的。

这仅仅是康波周期衰退期借助硬件的一个结果,是属于商业发展的必然情况。

从生命周期角度来说,康波周期的萧条期是这些科技龙头对应的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目前是成熟期过渡到衰退期的节点。

拿苹果公司为例,我们毫不吝啬的说苹果公司是个伟大的企业,不妨碍苹果公司现在目前的技术优势;但是从公司利润角度,苹果公司从2016年到目前为止,5年过去了,净利润是在560亿美金上下波动的,但是它的股价涨了4倍,从560亿美金上下2016年从10倍左右的PE涨到了现在目前接近接近50倍的PE,利润端没有形成特别大的变化,纯粹涨的是估值。

但是苹果公司下一步所要面临的将是华为手机的追赶。我们已经看到周围的朋友已经很多把苹果手机换成了华为,这是一个s型学习曲线的必然结果。

所有的行业和所有的公司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都将失去了成长性。这个就是做股票投资都会涉及到两个基本常识。所有的成长都将变为周期、没有基业成就。

能成为成长型的公司,长期成长的跨国企业收益是少之又少,没有基业常青,都是面对的生命周期的变化,科技龙头后面都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大企业病。

再举一个例子,上个世纪至今,福特和通用汽车都是美国企业最优秀的代表,同时也是美国精神的象征。

福特和通用的 PB估值是经历巨大变化的,在1968年顶峰的时候平均估值1.8倍,当时标普PB平均是0.65倍,他们俩的地位不亚于苹果。但是从1974年到1982年,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车陷入非常痛苦的10年,中间的过程十分的痛苦, PB最终跌到了0.24倍。

福特从1982年才重新崛起,当时彼得林奇就买了很多劳斯莱斯,一堆汽车股,涨了10倍。在那个时期对于符合和通用常说的词叫“大企业病”,有本书讲了一段那个历史——《商业冒险》。

再回过头现在目前科技公司,已经隐隐约约已经开始看到了这些科技公司将会面临的一些政策的制裁。

Facebook、亚马逊、阿里,腾讯,他们手里掌握的是大量的个人,社会公共信息,这两个问题都摆在了全世界各国任务上。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无法接受大而不能倒的公司,所以才有反垄断法案的出来。同时也不能容忍这种公司能用这些信息作恶,因为这些个人的信息已经变成了公共事业,所以各国注定了一定要做一些相应的动作和手段。

这就回到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任何一个提升人类生产效率的技术实际上都有坏的一面。目前无非是技术扩散到了生命周期的末端,开始体现它的负面效应。

比如说现在有一部分人在预期AI技术下一代技术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如果真有人工智能技术(编者注:这里应指终极人工智能,也就是霍金对人类的警告)出现,它会把人类完全钉死在发展的角度,就类似于三体里面加入的质子。因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纠错式,每一次经历一次痛苦的时期,都会对上一次文化或科技进行一次纠偏和纠错,形成新的思想新的文化。

战国500年的战乱形成了诸子百家和中国后来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世纪的黑暗奠定了欧洲后来的崛起,乃至南北朝时期的整个混乱才会有后来的唐朝的鼎盛辉煌。这些都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是写成代码,一是一二是二,没有相应的纠错。如果真要变成完全人工智能,那么有可能就会类似于三体里面所讲的质子中子封锁人类所有的发展和未来,无法再去纠错和纠偏

(编者观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是线性的,从A到B,或者意味只有一种模式,现在只是刚刚处于分析哲学所说的“可言说期”的起点,绝大多数人工智能专家其实都说不清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但不妨碍它基于具体场景中的算力优越性,在智能自动化阶段以指数级效率服务于产业、商业。但从更长周期来看,作者的担忧是合理甚至是必要的。)

用了一个最经典的寓言故事形容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曾经的少年屠龙勇士坐在金币堆上,他们变成了新的恶龙,等待下一个少年屠龙英雄的出现。


03

科技公司注定走向大企业病、甚至影响社会效率


2020年年初时刻,公募基金拿着社会居民的血汗钱,叫嚣着“冲过香江去”来到香港市场去购买他们眼中的中国核心资产(核心资产这个词就是扯,涨了的叫核心资产,跌的都不算),很短时间内有2000亿资金南下,近千亿资金买杀入腾讯控股。那个时候,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去买这些科技股的理由,甚至还有人喊出来投资只买科技股。

这些公募基金经理真的懂这些公司吗?90%的基金经理只是跟随着趋势,做到不被公司领导责难,保住自己的位置。相信我,他们在保住自己岗位上面花费的心思绝对比在投资上花的心思更多。

要买上百亿资金的时候一定是能看到一倍以上空间,即使按照腾讯1700亿利润,给40倍PE的估值也无法看到一倍空间的利润,更何况给与40倍估值对应成熟期的产业并不适合。

看成长?看效率高?

这些公司的GMV已经接近20万亿,全社会零售总额一共多少,流量耗尽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还指望这个产业怎么成长?已经扩散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行业的渗透率到了很高的程度,已经标志着这个行业进入到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公司怎么估值?上汽集团已经给了明确的定义。

腾讯控股的利润并不实,1600亿利润中包含了700亿的非经常项目损益,这是腾讯7000亿对外投资的当年波动盈利, 一旦持有的股票形成反杀,泡沫破裂,那么形成的利润贡献就是负值,为什么要给与很高的估值呢?

而腾讯的7000亿(最近已经8700亿)的对外投资,这个给多少估值?2016年对外投资只有1600亿,5年时间增加了7000亿投资。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是并不看好这些投资,绝大部分会变为无效投资,未来应该会有大量的投资损失,一级市场投资从2017年开始就变得十分难做,我在2018年写过PE投资注定要进入到长达十年的冰川纪。所以这8700亿的投资不应该享受溢价,更应该折价。腾讯正常经营是1000亿的利润(每年15%左右增长),如果出现投资收益亏损400亿时候,也不要惊讶,而且大概率会发生。

这些科技巨头已经成为制约社会活力、阻碍效率提升的庞然大物。

科技公司的一定会被监管,由于这些科技服务公司的巨头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掌握着人们的各种信息。电商还提升了社会效率,让民众买东西更为方便快捷(当然是以全国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代价),腾讯就是让人民沟通更为方便,然后在每一个活跃用户身上薅羊毛。

我算过腾讯广告用户人均薅50元、游戏人均薅300元,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未来是不是会出现天花板?手机游戏、短视频是把人自身的人性的懒惰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了社会整体的进步和上进,受到约束和制约是必然的事情。

当屠龙少年坐在金币堆上,他们变为了新的恶龙。

作为互联网应用服务行业,是最容易出现小公司做大,成为高效率的公司,但是自从2018年开始,这个行业就已经荒漠化,没有巨头的股权投资活不过三年。什么样的社会有活力?什么样的体系有效率?信息服务行业已经变得小企业无法,但是这些大企业却过得很好。

包括美国的FAANG,我列过美国所有上市公司三十年的利润总和,从2007年开始这个利润总和就没有太大,但是FAANG的利润却不断创新高,这个背后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被这些公司所淘汰。他们现在不是在提升社会效率,已经转为了遏制效率。

任何一个企业从小做大到都会陷入大企业病,组织臃肿、决策流程漫长,这是组织变大所决定的特性,所有的大型企业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雪球为什么滚不大》这本书用了大量的商业案例讲解大型企业如何在大企业病中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完全没必要对阿里事件、腾讯游戏事件过分的解读,这些只是打破垄断、保证居民信息安全、提升效率的正常行为,是一个维持社会公平、保证社会效率的事情。
 
 

04

这轮康波周期萧条有可能会很长


人类发展变化偶然、平稳是常态。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的快速变化,也把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升当做了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类历史的进程拉长,我们会发现也许这种理所应当的结论并不是那么合适。人类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快速进步是偶然,平稳是常态”。我们只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人类发展快速变化的一个阶段里面。

人类历史一共有两次大的变化——狩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进入到一个阶段后就会出现长期的平稳发展。

例如人类从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的过程中就是一个骤变的过程,人类在1000年时间里面驯化了大量的动植物转为人工可摄取的能量源,转为农耕文明,进入农耕文明下又用了1000年时间建立起适合大国治理下的文化和政治体系(西周到秦汉的诸子百家,西方是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但是全社会从西周开始就进入了长达3000年的停滞期,只是伴随着工业化文明的到来才产生了飞跃。


工业文明的火种是在西班牙暴力掠夺南美洲财富开始,社会财富聚集到一定地步才更多的闲心和闲钱去点科技树,欧洲用了200年时间积累财富和发展现代科技,到了1760年蒸汽机发明开始了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旅。

我们所有的变化都是在250年时间里发生的,从只利用人力到利用能带理论的半导体制程,人类经历了五次康波周期。然后这一次的康波周期之后,我也许悲观的认为生产效率提升的可能性在降低。

1、 理论基础百年无创新


我们目前的技术都是来自100年前的那一批伟大的物理学家,从1940年之后的社会进步吃的都是量子理论的油水,物理理论学界100年的时间已经没有可以压榨油水的物理理论诞生,现在的物理理论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研究的理论数学方程式都让人看不懂。

而航空、信息技术、核能都是前面理论的运用和延伸,虽然眼花缭乱,但是本质都是新材料的应用,没有诞生任何新的体系。

如果讲的通俗一些,人类的技术革命是使劲折腾原子,开始的蒸汽机是折腾原子外圈的电子、然后法拉第电磁感应是电子的转移、再到各种燃机(内燃机、电机车)实际都是在使劲折腾电子,直到现在,一公斤染料能产生多少的能量已经折腾不出什么新鲜东西,几十年都没有进步;

前面几十年开始折腾分子量价键,分子量价键折腾出一大堆的新材料,在这些上面应用又做出了很多新的东西;到了半导体制程就是折腾原子的能量带了,已经折腾到5纳米,再下去就是原子核,这个已经折腾不下去了,原子核的分拆需要太大的能量。

从这个逻辑推演下去,理论没有创新、理论应用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应用和提升了,这个也许是我对外来科技创新有些悲观的核心。

2、目前看到的技术都不是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

最近一年多我饱受各种虚假科技创新的声音骚扰,都在说这个技术能掀起革命、那个技术是新的技术革命。技术革命这么不值钱了?

技术革命的定义一定是改变生产、生活效率,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类只能利用人畜的生物力到利用化学力,延伸到铁路是改变社会的运输效率,电气化是利用电力更加大范围的改变生产能力;

80年代开启的信息化技术两个方面提升生产效率: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变为全自动生产;2、信息化技术是改变生产组织结构,80年代之前的生产方式是垂直化生产,从原材料到产成品都在一个公司内完成,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但是2000年后的信息技术,沟通更为方便,变为一个大订单转为一群厂家生产,到一起组装,每一个厂商的产能利用率都达到最高。

那么现在有什么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 新能源是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一定是来自能量利用密度的几何级数的提升,新能源(电动车、光伏)只是我们利用能源来源方式发生一定变化,不是我们在能源利用端能量密度几何级数的上升。

1月份还有人拿着天王2006年的报告在为新能源行情做依据,我看着是十分的气愤。他们不是在缅怀天王,是在消遣天王。天王在2006年划分周期的时候是把萧条期划分提前了12年,他在2014年之后重新划分周期把萧条期时间延伸到2019年(天王说过2019年万劫不复之年,最终是2020年),用新能源来定义能源革命是完全不妥的,除非我们能利用氢能或者核能小型化,这个才是真正的能源革命。

  • 5G是技术革命?
5G技术只是通讯手段,和用电话线、小灵通没有太大区别,他只是技术的应用,不是提升生产效率,也许在这个基础上能延伸新的技术,那也是以后再说的事情。雏形雏形到实际大规模应用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时间的漫长绝对超过众人的想象。

  • 半导体制程是新的科技创新?
半导体只是我们国家作为追赶国去追赶领先国的技术,不是创造新的需求,是原有市场蛋糕的重新划分,而且这个追赶不是小企业能完成,一定是在国家级别的大型企业中实现,因为要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小企业能达到,几百亿资金只是毛毛雨。

所以最近几年投资半导体的PE都要注意了,如果被投资的企业定的目标是赶超英特尔,那么多半是达不到的,因为这是国家级别的烧钱。注定近十年是没有利润形成。

  • 人工智能是新的方向?

人工智能是人类信息处理技术进步的表现,但是目前我们还看不到能提升生产效率技术和应用的进一步延伸,我前文讲过,如果人工智能大规模普及,那么人类文明也许就会被锁死,社会进入机器的冰冷语言,没有纠偏、没有突破、没有创造力。

编者观点:这里多说一点的是,前面作者提到了量子理论对人类科技树过去百年间的贡献,并认为潜力已经被阶段性挖掘干净了。但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看来,人工智能可能是目前在商业领域内能看到的最有潜力机会的量子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当然永远是相对而言),因为它涉及的命题甚至第一性,与量子力学的概率波函数内核很大程度上如出一辙。更重要的是,它在具体领域中的学习及算力优越性,能极大程度补充甚至弥补人类这种智能生物因在数量上的天然劣势所导致的科技跃迁式发展概率较低问题。

但从周期上看,AI的确仍处于探索期。以自动驾驶为例,确实没有一个10年以上中周期的高强度投入,人工智能难以自证自己的成色。关于对人工智能的讨论,未来我们持续推进。

  • 工业互联网提升生产效率?
工业互联网只是我们的设想和臆断,也许我研究不深入,工业互联网能起到什么作用?是把单位人工、单位时间产出增加?还是能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是否只是修修补补的技术变化?

  • VR、元宇宙
VR说了六年了,还是停留在高售价的富裕阶层玩家,而这个技术不是提升生产效率,还是停留在人们消遣娱乐的环节,解决不了生产效率问题。

  • 自动驾驶?
雏形概念的早期,到真正应用要有太长的路要走了。况且自动驾驶解决的问题和能提升社会效率的作用,远远不及十九世纪火车的普及。编者观点:自动驾驶的参照系不唯一指向物流,主流朝向还是以智能自动化机器为基础设施的新商业

3、 军事技术已经半个世纪没有更新

新的生产效率提升技术往往是从军事上转为民用。蒸汽机显示用在造铁甲战船然后转为火车运输,计算机先用在军事上用晶体管破译密码而转为民用,互联网的前身是五角大楼信息交流系统,是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防止遭受苏联核打击造成的通讯终端而建立的信息交流系统。

在军事上已经半个世纪没有新技术应用了,战斗机指望F22是七十年代技术、战略轰炸机之王B2是六十年代技术、B52空中堡垒是四十年代的技术,还能说出来什么新的技术吗?都是在那时候的技术上进行的修修补补。

技术进步都是国家级别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可以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军转民,不需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该技术之后能形成快速的扩展,例如半导体制程技术是从“仙童八叛逆”把晶体管做到硅片上。

现在说军转民有什么技术可以用,这个还真说不好,因为军事技术已经半个世纪没有什么更新。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也许会更有感触,飞机上的能打开的窗户和门还是机械人力摇的,而不采用电动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可靠,现在军事上用的东西和技术首先考虑的是可靠而不是领先和先进。所以这个时候跟我说军转民有很大的技术和市场空间,也许从原理上不是这样的。
 

05

迎接技术沉寂的十年


新的技术革命一定是在国家级别实验室里,因为科研和追女孩子有相似,钱、时间、人三者的堆积,人多、钱花的够多、时间到了科研结果也就出来了。前提是有大量的人花足够多的钱和时间,这个只有国家级别实验室能做到,小企业是无法支撑。

新的技术一定是先从硬件突破,不是软件,这是技术创新决定的,因为软件是技术应用服务端,技术革命一定是先在工业生产端提升生产效率使用。

目前我们是看不到有这样的苗头出现,科技进步都是在社会高压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我们刚经历了一波康波周期的繁荣期和衰退期,进入的是周期注定的萧条期,这个时期不要轻易妄谈科技创新。

因为在周期范式转移的过程中,这样的时期就是没有科技、没有未来的时期,做好自己的现金流建设,不要幻想着下一个腾讯,那是五十年之后才能有的公司。

我们也不要轻易的认为信息扩张比较快,会导致萧条期变短,周期的属性不容易变化,从1923年统计的基钦(库存)周期3.5年,交通、信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基钦周期的时间周期还是没有变化,周期研究多了,感觉到的是震撼和天道。

我们也不用着急喊技术革命这个口号和标签,因为如果真是技术革命,那么时间进程是长达十年、二十年,有充分的时间去检验和投资,不争两年的有限,等待技术的验证。
 
综述:

有可能这一波的康波周期萧条会比较漫长,但是这是影响10年以后的投资方向,我们先报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十年后这个世界的变化。

目前我们将进入到康波周期萧条期,先让我们做好萧条期一个新的时代开启的准备,过往的经验在新的时期都不实用了,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那么注定是要被历史车轮碾压在下面,每一个时代变化都要有人被祭天的。(作者:孙加滢)

往 期 推 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