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

柯彦玢 翻译学通讯
2024-09-03

《大卫·科波菲尔》的第十八章是回顾学生时代的生活,跟其他的回顾章一样,用的基本上都是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这就造成回顾章在风格上与小说的其他部分有所不同。伯特·G. 霍恩巴克对此有比较透彻的分析:

在回顾章节中,我们看到的是记忆的表演:记忆行为直接的、戏剧性的表现。回顾都是用现在时写的,而且回顾的场景更像是画面而不是戏剧场景。它们带有戏剧幻觉的特征,就好像是通过幕布呈现出来的。有时候,在剧院看了一晚上的戏之后受到影响,大卫用这样的字眼来描述他对过去的印象,看起来“就好像一个闪亮的透明体,透过它,我看到了我早期生活的轨迹”(第395页)。后来,在说明写这本小说的目的的时候,他修改了幕布上的图像,这样重点就变成了照亮的眼,而不是被照亮的东西或者照亮本身。他说,他的目的是“把我的思想反映在这本书中”

如霍恩巴克所说,重点是“照亮的眼”,叙述者的眼和人物的眼。小说的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叙述,也就是说叙述者与人物是一体的,属于同故事叙述或自传故事叙述(homodiegetic or autodiegetic narration),是自传体第一人称回顾。因为叙述者和人物是一体的,这种小说的叙述者比第三人称叙述者自然更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说话。

因为大卫是叙述者也是人物,其叙述反映的是二者的双重视角。“如果说第三人称叙述可以通过一个反思者来讲述的话,那么第一人称叙述总是要通过反思者来讲述的——不要因为叙述者和反思者(reflector)是同一个人而看不到这种双人和双重视角的效果。”在前面提到的那段译文中,张谷若的处理方式与林纾的一样,在使用四字词语的过程中偏离了第一人称叙述的人物视角,更多地偏向了叙述者大卫的视角。林纾的译文相对来说比较简洁:“余衣履既整,遂赴会所。笑语彻天,灯火如昼,花气熏人,即武弁亦杂沓不少。”(《块肉余生述》,第157页。)句子后半部分“(I am sorry to see), and the eldest Miss Larkins, a blaze of beauty”省略不译。华丽的辞藻更适合描写场景,而此处是大卫在寻找拉京士家的大小姐,读者的目光随着大卫的目光走,一起寻找他心仪的姑娘:

我向那梦幻的仙宫走去,那里灯火辉煌,人声嘈杂,乐声悠扬,到处是鲜花和军官(看到他们我很不爽),还有拉京士家的大小姐,真是个光彩夺目的大美人。(笔者译)

张谷若译文的前半部分是好的,但是“还有拉钦大小姐,简直地是仪态万方,风姿千状”脱离了大卫的人物视角,忘记了大卫正向那房子走去,一双眼睛在四处寻找拉京士家的大小姐。后面这部分译文一出现,把整句话变成了第三人称的描述。顾延龄说“仪态万方,风姿千状”用词不恰当,要是改成“真是仪态万千”就好了。他说得对,“仪态万方,风姿千状”是要经过思考才能说出口的雅词,是叙述者的描述性语言,当时大卫看到的就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大美人,一个直观的视觉感受。那个房子里有什么和我向那房子走去,看到、听到了什么不是一回事。不合适的其实还不止这个,“花草缤纷,军官纷来(这是我看着极为痛心的)”也有改进的空间,军官们纷至沓来,此处“军官”成了主语,其实是大卫看到了军官纷至沓来。这样的措辞还是滑向了第三人称叙述的客观描述。另外,大卫看到的东西是分层次的,远看是灯光,同时耳朵听到人声、音乐声,近看是鲜花和军官,军官是他不想看到的,因为他们会跟他抢拉京士家的大小姐,最后他终于见到了拉京士家的大小姐,他的美人。此刻在回忆中的大卫依然是循着小时候大卫的视角来戏剧化呈现当时的场景,前面的灯光等等都不重要,重点是美人拉京士家的大小姐。我们将原著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倾向于用四字词语,而原文的措辞则是简单的名字和动名词,直到最后才出现了比喻性词语“a blaze of beauty”,所有的简单是为了突出美人的不简单,翻译这部分可以用四字词,但不宜过多。如果我们接着往下读,大卫还看到了拉京士家大小姐的衣着和头饰,真是越看越仔细:“She is dressed in blue, with blue flowers in her hair—forget me nots—as if she had any need to wear forget-me-nots!/她穿着一身蓝色的衣裙,头发上插着蓝色的花——勿忘我——好像她真的有必要戴勿忘我似的。”

其实并非所有回顾章的段落都那么富有戏剧性,尽管叙述是双视角或双重双人的,还是各有侧重。“视角在男孩和成年人之间移动,既具即时性又客观超然,清晰的童年经历和后来在(相对的)平静中对它们的反思。”

有时叙述视角偏向人物,有时是叙述者回顾,叙述视角偏向叙述者。看见拉京士家的大小姐之后,叙述者大卫转而描述他在舞会上的感受。这是他第一次应邀参加成年人的舞会,他感到不舒服,因为没人理他。此时叙述视角就偏向了叙述者,小时候感觉不舒服只是感觉,不会一下子说得那么清楚,等长大了回想起来,那时候还真是尴尬。

张谷若的翻译注重措辞,尤其爱用四字词语,常常因此忽略了视角。张译《大卫·考坡菲》里许多章节标题用的是四字词语,即便不是四字词语,也给人一种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感觉。原著中的章节标题有很多都是以“我”字开头的,前十四章所有的标题都有“我”(I)或“我的”(my)字眼。

林纾的译文没有章节标题,如果有的话,按照他的风格应该跟张谷若的更加接近,用的是客观的第三人称的视角。董秋斯还是尽量按照原著的写法译。在原著里,所有章节的标题与回顾章节的内容风格一致,都用现在时。一切似乎都在眼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尤其是童年的这段经历,说要忘记,却是不能忘。大卫对童年的记忆使得他在心理上无法成长,书中用过去时写下的记忆是现在永远过不去的过去,是把心磨碎的絮絮叨叨。其实不止前十四章,后面章节的标题的写法也在强调,整部小说都是叙述者“我”的经历、遭遇和“我”的观察,只不过前十四章在措辞上比较明显。

与标题上的“我”相配套的最重要的语言特征就是“我记得”“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种句式再配合其他的修辞手法,以主观的、情绪化的方式表达叙述者的痛苦。“狄更斯在关键的地方使用了用分号标点的长句子;使用插入语;使用语法平行结构;使用首语重复法,重复单词和短语,尤其是在句首和从句首。所有这一切都造就了与狄更斯尤为相关的某种精心设计的修辞风格。”

叙述者“我”与人物“我”之间视角的转换伴随着指示语的转换(Deictic Shift),指示语通常包括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社交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罗杰·福勒指出:“第一人称变体的最重要的指示语特征在于显著地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或许还用些现在时,指向叙述行为的‘现在的时间’(而不总是指向被叙述事件的过去时间)。” 与第一人称单数和现在时相对应的是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除了这两种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在翻译中也不可忽略,应该与时间和人称指示语放在一起考虑。我们不妨把以现在时戏剧性呈现叙述的那部分文字的每段首句以及这部分的前后语串联起来,看看汉译英翻译中现在时和视角转换是如何完成的。

节选自

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

丛书名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

柯彦玢 著

ISBN9787301342404

出版年2023

定价¥139

扫码购买,如需发票,请在支付之前,在地址栏下方留言栏填写Email电子邮箱、抬头、税号。如有多笔订单均需上述填写。谢谢合作!

柯彦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学教授。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长期从事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高级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国家级规划阅读教程和综合教程各一套。曾获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翻译类译诗组第一名、《中国翻译》杂志翻译研究有奖征文优秀奖。


本书运用文体学、叙述学和翻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的汉译,强调文学翻译的独特性,探讨文学翻译中社会文化观念对文学形式的影响以及文学形式的变化如何带动思想内容的变化,说明小说像诗歌一样有时是不可译的。若是要完整呈现原著的思想内容,必得尽力保留原著的形式。狄更斯是中国译介最早、译介作品最多的英国作家之一,许多小说有多种甚至几十种汉译本,其汉译研究也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本书注重文本细读,用大量篇幅深入解读原著,例证详实,其研究成果既反映了目前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的新进展,也拓展了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目录


导论
1. 小说文体与小说翻译
2. 小说叙述与小说翻译
3. 翻译理论:功能对等与社会文化研究
4. 翻译的界定与译本的选择
5.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6. 小结
第一章Oliver Twist/《贼史》:借“小道”传“大道”的坚守之道
1. “外史氏”:文本框架的重塑之道
2. 过滤:那些悄然消失的“小道”与“大道”
2.1 少年儿童的成长之道
2.2 行善之道
3. 小结
第二章The Old Curiosity Shop/《孝女耐儿传》与林纾的孝女观
1. 林纾的“孝女”与狄更斯的“天使”
2. “天使”在人间与“天使”的回归
3. 《老古玩店》的象征意义
4. “天使”耐儿与“孝女”耐儿的异同
5. 小结
第三章David Copperfield/《块肉余生述》:自传体第一人称叙述话语在翻译中的流变与遗失
1. 繁冗不等于“瞎扯”
2. “我记得”:叙述者视角与人物视角
3. “我”的叙述:语域与措辞
4. 小结
第四章Hard Times/《劳苦世界》:象征性意象系统的构建与消
1. Hard Times: 诗化的象征及其译法
2. 《劳苦世界》:求同去异的归化译法
3. 《劳苦世界》:于象征外求真实
4. 司提芬:《劳苦世界》的人道与Hard Times的宗教信仰
5. Hard Times中其他人物话语的象征性
6. 小结
第五章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四字词语与象征艺术的拼贴效应
1. 象征:严肃性与通俗性
2. 象征:主题与结构
3. 四字词语:象征与隐喻
4. 语言功能:词语、句子与篇章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译学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