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机构改革,有地方出现“闲差受追捧”的现象!

烟语法萌 2019-07-03


来源 | 人民日报、江西组工微讯

“为官避事平生耻”

机构改革中,一些涉改单位“一把手”产生了“随遇而安”“坐等退休”的想法;一些普通干部也萌发了摆脱原来压力较大岗位的想法,希望借此机会到清闲一点的部门去,只要能保持原来待遇即可。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绷紧“为官有为”这根弦》,揭露地方机构改革中一些地方出现“闲差受追捧”的现象,并提出“要营造一种‘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围,让敢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良将’脱颖而出。”

以下为全文。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种现象:地方机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施工”,涉改单位的大多数干部能调整心态、整装出发,但有少数干部出现懈怠感,想借机构改革“东风”换地养老,一些地方出现“闲差受追捧”的现象


“好几个‘一把手’提出想去清闲单位。”一位组织部长告诉记者。原来,本轮机构改革主要是做“减法”,“差额竞争”下,有人不得不由“正”转“副”。比如某县在机构改革前全县党政机构有60多个,改革后全县党政机构减至37个,这意味着许多部门的“一把手”要发生变动。


“年纪大了,还是主动让贤吧,干点轻松的算了”“提拔不上还闯什么”“干多容易出错,不如少干点”……此类心理让少数涉改单位“一把手”产生了“随遇而安”“坐等退休”的想法。不仅是“一把手”,一些普通干部也萌发了摆脱原来压力较大岗位的想法,希望借此机会到清闲一点的部门去,只要能保持原来待遇即可。


这些干部看似“主动让贤”,实则是缺乏担当作为精神。试问,事多的单位需要担责,相对清闲的单位就可以对付了事吗?这种思想从根子上就是错误的。工作中,的确发现少数干部存在拈轻怕重的倾向。比如,有的惯当“二传手”,乐于“倒手转卖”,工作能推就推,问题能绕就绕;又比如,有的善做“清谈客”,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花拳绣腿;有的“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如此做法不仅是典型的尸位素餐,更会贻误发展机遇,侵蚀群众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正进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自古沙场盼良将,历史只会眷顾奋进者。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而言,甘于无所作为意味着缺少最基本的担当。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指出: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为官避事平生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意识到,手中的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付出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要营造一种“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围,让敢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良将”脱颖而出,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健康顺利发展。


          往期文章:深圳中院34名法官助理下基层任法官,也有中院从基层法院遴选法官


           往期文章:辞职法官感言:我法官职业生涯中的四个学识阶段


           往期文章:律协会长称要畅通优秀律师成为法检官渠道,但律师到法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往期文章:马超杰:28年刑事审判的办案遐思




   本号法律支持:姜效禹,山东烟台人,从事法院工作十六年辞职,现山东智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微信号:sdyt86,立足烟台诚交各界好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