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谟拉比真的创制过《法典》吗?

生民无疆 生民无疆 2019-04-14

 

昨晚写《原创 巴比伦文明?少吹牛!有文教、科研做支撑吗?》一文时,一想到巴比伦的孩子早晨背上100公斤的书包上学,便十分同情,于是,我就安排:巴比伦的每所设一座“图书馆”,学生每天到校后,到图书馆领取课本;巴比伦每户人家设一个图书馆,孩子们回家后,从家里取书复习功课。

一次只能搬一块砖的学生


今天忽然想到,这远没有解决问题。比如吧,今天上语文课,老师要讲一篇一百字的课文。这篇课文,可能刻在十块土坯上。那么,每个孩子必须从图书馆领来十块土坯,分几次,搬进教室,各自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讲台上的老师放眼望去,教室里一座座小山,也挺壮观的。

老师讲完课,要布置作业了,于是,孩子们鱼贯而出、鱼贯而入,于是,桌上都有了一块湿泥巴,孩子们开始做作业。

好在那儿空气十分干燥,等作业做完了,泥巴也干了。于是,孩子们将作业堆放在老师的讲台上。

假如一个班有30个孩子,这作业少说也有30公斤。老师分多次,搬回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家里。

我发愁了:在一块块干泥巴上,老师们如何批改作业呢?

这毕竟只是孩子王遇到的问题,当然属于很小很小、微不足道的问题。




我现在发愁的,是汉谟拉比大王,制定《法典》遇到的困难。

据说,《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

在三四千年前,人们是使用什么工具,如何将这样的文字,刻上这样硬度的岩石?我毫无兴趣。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研究一下。

据说,当今的专家们认为《汉谟拉比法典》“语言丰富,词藻华丽”,不知,是否有哪一位专家发现某甲骨文文献“语言丰富,词藻华丽”?

如此说来,可以肯定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在上石之前,一定是经过百般锤炼的正式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正式成文前,一定是刻在泥版上,并经过汉谟拉比大王多次阅读、修改。



我想,长达3500行的《汉谟拉比法典》,至少也有1500块泥版。

由此,我想,汉谟拉比大王在阅读、审查《汉谟拉比法典》时,是不是一块一块砖,搬着看的呢?

如果他在一天时间读完全文,那么,他得先后抓起、捧起1500块砖啊!

一天搬砖1500次!

其实,不止1500次,因为大王读完一块砖上的文字,发现不妥之处,也没法在上面直接修改,必须准备一块湿泥版,把修改意见写在上面。所以,大王还必须一次又一次的搬湿泥版。我想,搬湿泥版至少也有500次吧。

一天搬砖2000次!大王累不累?胳膊酸不酸、疼不疼啊?

嗯,汉谟拉比大王不累,胳膊也不酸!因为,大王念小学时,就每天在搬砖。

所有的巴比伦人,自小就练出了一双健壮无比粗胳膊,臂力大着呢,耐力强着呢!

但是,看石刻像,汉谟拉比大王的胳膊,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粗。

忽然想到,汉谟拉比大王至少修改《法典》三次,以平均每次写出500块泥版计算,至少应该留下了1500泥版啊!

在国家档案馆里,一定有汉谟拉比大王亲笔刻出的泥版,这可是真宝贝啊!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出土时,可随同出土了汉谟拉比大王亲笔泥版?

如果挖掘出汉谟拉比大王的陵墓,那就更好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