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北省2021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考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湖北省2021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考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是“超人”?尼采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人类的高贵在于自身有决定价值的能力,不需要别人同意,他懂得自己给事物以荣耀。其实,每个人都是西西弗斯,都可用生命的激情去自我创造,做一个勇敢而伟大的英雄。尼采惊世骇俗地宣告了上帝之死,他相信这揭示了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困境。这是很悲剧很可怕的处境吗?尼采的回答是,未必!如果能直面虚无主义的真相,那就不会陷入绝望,反而会激发出一种积极的创造力量。这就是他的“超人学说”。

纵观尼采的哲学,主要有三大命题:一是人生虚无;二是理论虚假;三是生命强健。超人学说就蕴藏在这三个命题当中。

首先是人生虚无。尼采的意思是说,人生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真理或意义等你去探索,然后发现出来真理或意义。所谓的真理或意义本来就是一种幻觉。如果你带着这种幻觉意图在生活中寻求点什么,那么你注定会幻灭,然后你会感到悲观。但是,如果你从来就不相信这种幻觉,也就无所谓悲观了。

打个比方,比如你参加一次马拉松长跑,有人告诉你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你要是把这个奖杯当成目标,满怀希望跑到终点,却发现什么都没有,那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失望。但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根本没想过奖杯的事儿,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没有奖杯而感到失落了。

麻烦的是,自古以来,许多理论家都在对人说“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他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真理和绝对信仰,掩盖了“人生本来虚无”这个真相。这就是理论虚假。尼采要用批判的铁锤把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全部砸碎,让人成为真正无依无靠、无牵无挂、一无所有的人,直面虚无主义的绝境。

好了,现在人赤裸裸地站到了虚无面前。人生没有意义,理论都是虚假,安慰都是幻觉——到这个地步,人已经一无所有了,那么他还拥有什么呢?尼采的回答是,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人的生命力。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强健有力的。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在这个起点,首先要转变对虚无的态度,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向积极的虚无主义。

虚无这个真相并不会直接导致消极。从虚无到消极,还有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绝对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绝对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不存在的奖杯。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虚幻的信念,那么虚无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毁灭性的,你就会感到悲观绝望。这就是消极的虚无主义。

但如果你从幻觉中醒来,看到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生的意义也并不依赖于它,那就没有什么好绝望的。而且,认识到世界本无意义,这恰恰带来了创造的自由。在尼采看来,价值不是现成在那里等你“发现”,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主观创造出来的,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价值,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所以,尼采认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人应该立足于现实,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样一来,虚无不再会让你沮丧和绝望,反倒会给你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虚无让人变成了积极的创造者,这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面对虚无的人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不得不承认,对一般人来说,后者太困难了。但尼采说,“难道我们不能使自己成为上帝吗?就算哪怕试一试也不行吗?”尼采呼唤一种新的人类,他把这种人叫做“超人”。

   (摘编自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材料二:

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这一种人,从前本可以夷到九族,连累邻居;现在却不过是几封匿名信罢了,但意志略略薄弱的人便不免因此萎缩。

所以现在的中国,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

中国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

我想,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到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戏给人看。还是那时竟没有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呢?还是虽然有了几匹,却终被猴子社会攻击他标新立异,都咬死了:所以终于不能进化呢?

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太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尼采说:“真的,人是一个浊流。应该是海了,能容这浊流使他干净。”“咄,我教你们超人:这便是海,在他这里,能容下你们的大侮蔑。”

   (摘编自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于悲剧而可怕处境的人类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虚无的困境,于是尼采向世人宣告上帝已死,揭示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

B.当世人无法通过探索发现人生的客观真理或意义,从而产生幻灭感,并陷入悲观绝望,这种状态就是人生虚无。

C.在这个复杂纷纭的社会,有人相信世界的表象背后存在绝对本质,并可据此找到价值和意义,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可被归人积极的虚无主义。

D.尼采认为人应该立足于现实,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他所说的“成为你自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命本身强健有力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因此强健的体魄是成为超人的必备条件。

B.认识到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有可能收获创造价值的自由。

C.虚无既然是人生的真相,那么人只要能够直面虚无,就可以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D.鲁迅认为炬火对青年并无大的意义,所以希望青年在黑暗里发出自己的光热。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鲁迅所说“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的是(3分)

A.上世纪50年代“糖丸爷爷”顾方舟在艰难困苦中不畏艰险临危受命,带领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首批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B.为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时代楷模”张桂梅克服重重困难,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C.电影《无问西东》中,在民族危难时刻,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飞行员,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

D.中国共产党率领受压迫的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

4.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鲁迅虽然认为尼采式的超人太过渺茫,但也未完全失去信心。请简要概括鲁迅在思想上与尼采超人学说的契合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们决不投降

宗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奇妙的蓝天下面的云南高原,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海拔两千米左右。高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坝子一千多个。这种坝子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土层厚,水源好,适合居住,昆明坝可谓众坝之首。昆明市从元代便成为云南首府。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这里出了些文武人才。一九三八年一批俊彦之士陆续来到昆明,和云南人一起度过一段艰难而又振奋的日子。

明仑大学在长沙和另两个著名大学一起办校,然后一起迁到昆明。没有宿舍,盖起简易的板筑房,即用木槽填土,逐渐加高。洋铁皮作屋顶,下雨如听琴声。这在当时,是讲究的了。缺少设备,师生们自己动手制造。用铁丝编养白鼠的笼子,用砖头砌流体试验的水槽。缺少图书,和本省大学商借,又有长沙运来的,也建了一个图书馆,虽说很简陋,学子们进进出出,读书的气氛很浓。人们不知能在这里停留多久,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却是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1944年4月始,在日本侵略下,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争向川滇一带逃难。日寇甚至不放过满载难民的火车,以逃难的人群为目标,肆行轰炸。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这时更感到腹背受敌的威胁。

孟弗之家中,嵋和玮谈及时局。嵋道:“工学院有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霜纳;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玮的眼睛一亮,声音有些颤抖,“真是壮烈。这是男儿死所。”嵋抬头,望着他,觉得玮身上有一种热情和她血脉相通。过了一会儿,才说:“这就是白居易形容的‘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玮说:“听说学校又要搬家?”嵋说:“昨天有几位先生来和爹爹谈得很晚,好像就是议论搬家的事。”玮说:“同学们都不愿意再搬,总是藏,总是躲,再搬搬到哪儿去呀。”

“听!”玮说,远处传来一种沉重的声音,是脚步声,接着响起了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脚步声和歌声越来越近。碧初和孩子走进屋来说,过队伍了。

大家肃然听着,脚步声,隆隆的军车声,加上粗哑的、参差不齐的歌声,显得很悲凉。

这天夜里又是沉重的脚步声,把许多人从梦中惊醒。十轮大卡车载着辎重,压得青石板路面在喘息。

“一、二、三——四!”声音不整齐,而且嘶哑,仿佛黑夜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开赴前线的脚步不能停。

次日上午,孟弗之和秦巽衡去学校开明仑大学教务会。正走在街上,忽然下起雨来,雨毕,只觉寒风扑面,是秋已深。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两个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个母亲低声抚慰,一个母亲照屁股给了几下。被打的小儿大哭,又有别的小儿跟上。几只鸟儿扑喇喇惊飞了。

雨又下了,二人默然走着,及至学校,长衫已湿了大半。

会上,要商讨两件大事。

校长秦巽衡简单介绍了当前形势,说教育部已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对这一问题大家意见较一致,国难当头人人都有责任。一位先生提出学生思想很复杂,有人拒绝服役。秦校长说:“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语气很坚决,大家俱无异议。

在搬迁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有人说,学生从军是把精华投进去了,还躲什么。也有人说,还是搬一搬好。孟弗之说:“我们现在是用两个拳头的对策。一个拳头是伸出去,那就是我们的青年人要直接参加这场战争;一个拳头是缩回来,就是搬迁躲藏,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又有人说,现在哪里还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若有合适的地方,敌人到时打不到,也不会放过轰炸。

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众人都觉一阵寒意。咣当一声,风把门吹开了,把桌上的纸张吹得满地。

梁明时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他噙着眼泪。

这话又似实意,又似讽刺,像一柄剑刺在每个人身上,满室无言,静了好一阵,热泪在人们眼中转。

江防站起来说:“我是不走的了,我与昆明共存亡!”

秦巽衡站起身,“大家的意思我清楚了。我们也许搬走,也许留下,也许会和敌人周旋,前途还不能确定,更加艰苦是必然的。可是我知道,”他用手环指大家,声音呜咽,一字一字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他再次用手环指大家,“我们决不投降!”

我们决不投降!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对从军同学的牺牲给予高度评价,这一情节凸显了嵋和玮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人关于学校再次搬迁的议论反映了青年学生们对搬迁躲藏的不解。

B.危急关头,小说塑造的青年学生分化明显:积极抗日,以身许国,捐躯赴国难者有之;思想复杂,不肯接受征调,拒绝服役者亦有之。

C.小说两次写众人聆听行军的脚步声、军车声,表明当时战事紧张,军队频繁开赴前线,“悲凉”、“沉重”等词语则表现出大家内心对局势的担心。

D.日寇入侵,明仑大学面临搬迁,有的教师赞成,有的坚决不走,还有的逃避现实幻想躲到地图上没有的地方,表现各色人等面对国难时的不同抉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用修辞手法,且生动巧妙贴切。如“过队伍”时,运用比拟的手法来写路面不堪重负;写嵋和玮谈话时引用了古人诗句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惨烈。

B.小说塑造人物时,语言能契合形象。“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我们决不投降!”表现出秦校长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韧不屈的形象特征。

C.小说多丰富感官描写,绘声绘色绘形。文中孟弗之和秦巽衡遇到难民时,进行了多感官角度的描写,视、听、嗅、触觉相结合,可谓穷形尽相。

D.小说行文中注重点面结合,既表现个体又观照群体。如刻画难民时,既写了病弱哀啼的小儿,又写了漂泊疲惫苦难深重的难民群体。

8.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秋风”极富意味,请结合文章分析其用意。(4分)

9.有人这样评价宗璞的小说:“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创痕”,虽不直接描写战斗画面,只叙写后方生活状况,却凸显出战争的残酷惨烈和深刻影响。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景公以晏子为相,欲霸天下。时三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于是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于老子者也。然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节选自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B.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C.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D.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春秋时齐国著名国君。“景”是谥号,义为“布义行刚”,可见齐景公在位时还是有所作为的。

B.左骖,指驾在车前左边的马。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护卫居右,文中将左骖引申为尊者。

C.使者,原指受命出使的人,见秦伯的烛之武、到元营的文天祥皆属此类。文中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D.士礼,指对待士人所用的礼节。古人等级不同,对应的礼仪也不同。文中指对士所用的丧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经过公孙接等人时小步快走向前,以此表示对他们三人的尊敬,但他们却并没有起身,显得粗鲁无礼,引发晏子对他们的嫌恶。

B.晏子认为可以从符合礼法、建功立业和上下认同三个条件来评判勇士对国家的作用,对这样的勇士国君可尊其位,重其禄。

C.公孙接说自己能搏乳虎,以示其勇武;田开疆说白己曾伏兵退军,以示其功绩。古冶子的一番话则表明他兼二人之长,既有勇且有功。

D.高士奇在文末不赞同《左传》对晏子的评价,他认为晏子并没有尽到辅佐国君的责任,因为他言行不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4分)  

  (2)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4分)

14.晏子认为可用二桃瓦解三士并杀之,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晏子做出该判断的依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诗招南阳秀才

林逋

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拟飘蓬作旅人。

志壮任存题柱事,病多争向倚门亲。

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

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注】林逋(967年-1028年),北宋著名诗人,中年以后隐居杭州西湖。题柱: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以“题柱”为得到皇帝赏识。倚门:《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事由,诗人相劝朋友不可因未被推荐成功,就如漂泊的游子般意志消沉。

B.第三句使用“题柱”典故,劝勉朋友应继续保留远大志向和抱负,终会得到赏识。

C.第四句使用“倚门”典故,进一步劝朋友振作精神,否则容易生病而令父母担忧。

D.尾联情真意切,以西湖美景相招,相信山水之美能够为朋友洗涤衣尘、慰藉心灵。

16.本诗颈联所写柳色、杏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被联合国推崇为国与国交往最高法则的孔子的思想,也就是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所认为的“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处世准则,它在行动上表现为“     ,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     ,      ”。

(3)运用典故可以拓展诗歌内容,丰富诗歌情感,使诗歌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如陆游《书愤》“     ,      ”就巧用典故而成佳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从东西两路呈钳型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直逼朝鲜政府的临时所在地,    声称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而对战局的突然变化,中央军委急调第9兵团入朝作战,10余万志愿军    翻山越岭,隐蔽接敌,开进长津湖战场。

1950年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厚,气温骤降到零下30摄氏度。11月27日晚,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志愿军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中,随后就以    扑向美军,将美军分割包围于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等地区。在整夜的伏击作战中,6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高地上。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在战壕里,保持着战斗姿势,怒目注视着前方,随时准备冲锋。战士们化成一群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细小而又坚硬的冰凌。

这就是“冰雕连”的由来。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昭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精神。“长津湖之战”,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艰苦的条件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北极熊团”一个整团的纪录,彻底     了东线战场的局面。

18.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狂妄   昼伏夜出   犹如猛虎下山之势    改变

B.叫嚣   昼伏夜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改变

C.叫嚣   昼伏夜出   犹如猛虎下山之势    扭转

D.狂妄   昼伏夜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扭转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冰雕连”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七届二中全会之后,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B.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于2021年10月16日先后进入神舟十三号“天和”核心舱,即将开启为期六个月的飞行任务。

C.目前有9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世卫组织称其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要求各国加强监测与测序工作。

D.日前,为整治娱乐圈乱象,中央网信办要求各部门联合惩戒违法失德艺人,特别奉劝那些失德艺人趁早放弃侥幸心理,因为艺德红线碰不得,谁碰谁“掉线”。

20.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冻饿交加等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B.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冻饿交加等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C.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D.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等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不崩的。”“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三人行,必有三人”……近期,“废话文学”悄然流行于社交网络,引起年轻人的极大兴趣。

说起“废话”,它和文学沾边,  。比如鲁迅在《秋夜》里写的那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是著名的“废话”。朱自清甚至专门写过一篇《论废话》,其中便提到:“所有的话到头儿来全是废话。”由此可见,废话源远流长,并非今日之网络才独有的现象。  ,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侃侃而谈、毫无戒备,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吭吭哧哧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这样看来,有的人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到了网络便会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废话或许是无用的,但可有趣。金圣叹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林语堂也曾表示过: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因此,  ,就是在包容一种宽松的说话空间、轻松的交流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松弛、融洽的人际关系。一句话:废话也是话,不必废除它。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线部分可改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两株枣树”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认为哪句话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1年5月份,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男生唐同学为了去看看这个世界,决定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一路上他耗时6天5夜,乘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了1291个站点,弯弯曲曲地走了1810公里,花费了381元车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上海到达北京。

有人说,坐高铁、飞机更加高效快捷,这样坐公交车完全是浪费时间,大学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有人说通过坐公交车旅行,能够感受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路上”何尝不是一种研学,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经历;还有人认为这位同学有勇气和智慧,这趟属于一个人的旅途有缜密的计划,有满满的收获……

针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以光明中学高二学生李华的身份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2021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考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3分)(A.因果颠倒。B.“通过探索发现人生的客观真理或意义”错,原文中“所谓的真理或意义本来就是一种幻觉”,不需要探索发现。C.“相信……意义”错,应是“看到……人主观创造出来”。)

2.【答案】B(3分)(A.强加因果。C.绝对化。D.鲁迅肯定炬火对青年有意义,“倘若有了……炬火或太阳”)

3.【答案】D(3分)(D.“中国共产党……人民”是群体形象,与“萤火”这个形象不符)

4.【答案】(4分)首先,列举当时中国缺乏创造、冷嘲多于实干的社会现象,并指出其危害。然后,表明对未来的信心,鼓励青年不受干扰,不白惭微弱,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每点2分,共4分)

5.【答案】(6分)呼唤更完满更理想的新人类的出现;对奋发向上、积极创造的态度的肯定;鼓励青年人勇敢做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每点2分,共6分)

6.【答案】D(3分)(“还有……地方”错,这是说的反话)

7.【答案】C(3分)(没有“嗅觉”)

8.【答案】(4分)(l)第一处寒冷的秋风: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阴冷凄凉的氛围;(1分)烘托情感,冷风吹乱的不仅是纸张,还有国难当头之时,自身漂泊的众人纷乱复杂沉痛的心情。(1分)

 (2)第二处刚劲的秋风:收束全文,意味深长;(1分)强有力的烘托出师生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的斗争勇气。(1分)(每点2分,共4分)

9.【答案】(6分)(1)参加远征军学生牺牲以及征调学生:反映“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的恶劣战争形势;(2)孟弗之和秦巽衡雨后路遇难民惨况:反映“日寇甚至不放过难民”的战争罪行;(3)学校将被迫搬迁至西康:反映“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从而控诉战争对教育的破坏。(每点2分,共6分。其他情节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0.【答案】D(3分)

11.【答案】B(3分)

【解析】无引申,就是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12.【答案】D(3分)

【解析】强加因果。晏子言行不一不能成为高士奇认为晏子没有尽到责任的原因。

13.【答案】(8分)

(1)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若”1分,“逮”1分,“然”1分,语意通顺1分。)

(2)齐景公继位后,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匡扶纠正。(“嗣”1分,“叠”1分,“匡”1分,语意通顺1分。)

14.【答案】(3分)三人崇尚勇力。无视长幼间的礼仪。会因为分桃不均不服对方而相斗杀。(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齐景公拜晏子为相,想要称霸天下。当时有三个人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齐景公,凭勇力打虎出名。晏子从三人面前经过时小步快走向前,这三个人却不起身答礼。

晏子进宫见景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他们对上应该懂得君臣大义,对下应该懂得长官和下属之间的纲纪;对内可以制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国君得到他们功业的好处,下面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武,所以才提高他们的职位、增加他们的俸禄。现在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这些人却成了危害国家的人物,不如除掉他们。”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攻击他们恐怕没人能做到,刺杀他们恐怕也刺杀不中。”晏子说:“这些都是仅仅依靠勇力攻伐而互相匹敌的人,不讲长幼的礼让。”于是请齐景公派人赠送给他们两个桃子却故意少送一个,说:“你们三位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功绩来确定谁可以吃桃子呢?”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我打过大野猪又打过小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就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田开疆说:“我曾埋伏军队两次打退敌人的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也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一头大鼋叼走了国君座驾的左骖后潜到了砥柱激流之中。在那个时候,我还年少,不会游泳,于是我只能踏水而行,我逆着水流向上游走了两百步,又顺流而下走了九里,终于找到大鼋并杀了它。我左手握住马的尾巴,右手拎着鼋头,像飞鹤一样腾跃而出水面。像我这样的功劳,是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的,你们两个为什么不交回桃子?”说着抽出剑站起身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二人都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说:“这两个人死了,就我一人还活着,这是不仁;用话来羞辱别人,却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违背了武士的行为,如果不敢去死,这是没有勇气。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分吃一个桃子是合乎准则的,而我独享一个桃子同样也是应该的。”于是也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使者回复说:“他们都已经死了。”齐景公用丧服收敛他们的尸身,用士人的礼仪安葬了他们。

臣高士奇认为:“晏子使君主名扬诸侯,和管仲前后相互映照,可是《左传》中记载的他的几件事,却没有什么值得赞扬取法的。齐庄公暴虐无德,晏子虽然曾经为君主担忧过,却没听说他能极力进谏规劝齐庄公。齐景公继位后,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匡扶纠正。齐景公倚仗自己国力强盛,对天下不讲道义,等到孔子用礼来责备齐景公时,齐景公才惭愧后悔到无地自容。我曾经读《晏子春秋》,觉得晏子的言论很多是可以采纳的,那些好多都源自老子的学说。然而他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个勇士,讲求清静无为的道家演变为讲求刑名律法的法家,难到可以这样吗?”

15.【答案】C

【解析】“病多争向倚门亲”中的“病”,意为忧愁苦恼,承接首联“失意”,并非生病。

16.【答案】本诗所写“柳色”,本指高堤上的绿色柳树,(1分)“杏花”本指皇家园林中的杏花(1分)

诗人借“柳色”,劝朋友不要悲伤离别,(1分)诗人借“杏花”,劝朋友莫失意,要心存壮志;(1分)

“柳色”、“杏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慰:要保持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答案】(6分)(l)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8.【答案】D(3分)

【解析】叫嚣:大声叫嚷,后文有“声称”,与“叫嚣”有重复,所以排除。狂妄:指极端自高自大,十分嚣张,目中无人,骄傲。昼伏夜行:出自《战国策·秦策》,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昼伏夜出:基本意思为白天潜伏,夜晚出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犹如猛虎下山之势:形容猛虎下山时的威风。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扭转: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目前的状况。

19.【答案】B(3分)

【解析】句中的引号和“冰雕连”均表特定称谓。A表引用;C表强调;D表特殊含义。

20.【答案】B(3分)

【解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21.【答案】(6分)少不了一些名人的帮衬而“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我们包容废话(每空2分)

22.【答案】(5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1分)。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后园的两株枣树(2分),加强语气,强化情感更能体现鲁迅先生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情(2分)。

23.(60分)

【审题指导】

(一)材料

材料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叙述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男生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的事件,突出此行换乘多、耗时长、行程苦的特点。第二小节,主要是人们对该事件的评价。观点一从效率出发,认为选择公交这种低效的出行方式是一种浪费,这个评价并不正确,背离男生出行认识世界的初衷。观点二认为此行也是研学,肯定“在路上”的意义:感受风土人情、获得教科书上没有的经历。观点三从个体品质人手,肯定其勇气和智慧。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勇气”应指其敢于突破常规选择;“智慧”则表现在有明确的目的,有合理的行程安排。

这是一则极富思辨性的材料,其旨在引导学生去思考在高效快捷的时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快”与“慢”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书本知识与亲身经历的关系、行为和计划的关系……

(二)任务

1.主题:在高效快捷的时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快”与“慢”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书本知识与亲身经历的关系;行为和计划的关系……

2.体裁:“请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规定的体裁为书信。写作书信要注意格式要求,除开头有称呼语和问候语,其中称呼语顶格,问候语空两格,结尾应有敬语,其中“此致”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以及落款、日期。行文中,应采用第一、第二人称,体现与收信人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3.要求:“针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不能脱离材料,要针对材料内涵发表白己的看法。“选好角度”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或要求,提醒考生可就材料中某一或某几个评论人手,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不限于材料评论,也可有其他看法,但不必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