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试题(解析版)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胶结的中国,领域中对父母的领域中对君主的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演化为忠孝合一的国家价值观,发挥着价值整合的作用。

的基本含义为真诚不二,尽心竭力。《左传》强调:无私,忠也”“外内倡和为忠是指言行举止,则是指内心,内心理想与外在行为相一致,尽心竭力,没有私心,即为。其次,以尽心竭力为起点,可以推扩到忠于他人、民众、君主、社稷,为共同体的利益尽心竭力。所以,也用来指事忠诚,在中国传统思想里,的对象,而并非某一具体的人,而是能够维护民族安宁、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等理想的人格化身。因此,当共同体的生存受到威胁时,这种理念就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忠义”“忠节

的无私、为他的情感,为何能够成为个体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思想中,的基础在于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尧舜时代。《孟子》有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被置于诸善之先,由爱亲人而产生仁爱之心,再辐射他人。以爱人精神为桥梁,通过社会伦理和国家教化,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依凭。无私、为他的情感与爱人精神契合,成为了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虽然各有含义及适用范围,但在儒家看来,二者是相通的。

基于的相通性,忠孝合一成为可能。在形而上的层面,均是天地之道的体现,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忠经》则曰:天之所覆,地之所盖,人之所覆,莫大乎忠。的根据都清晰地归于天地,强调两者在本源处相通,是对天人一体的逻辑引申。在伦理层面,相互为本,《后汉书》曰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大戴礼记》曰:忠者,其孝之本与!在社会实践层面,一样,其实践也是由身及家、国的扩展过程。《孝经》指出: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忠经》亦曰: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最后,其他道德也需要”“来成就。《礼记》强调仁、义、礼、信等道德皆由起。《忠经》称: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智,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曰忠而成也。各种道德与结合在一起,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以礼治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忠孝一体获得行为方式、价值追求与国家制度、国家精神的统一、成为国家价值观的凝练表达,发挥了价值整合的重要作用,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帝制具有重要意义。但近代以来,对”“”“忠君的批判是非常强烈的。陈独秀强调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而李大钊等人则重点批判了作为的基础,以及由此建立的家族制度。这种批判从完善个体能力,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展开,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针对五四运动彻底批判传统而兴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则充分肯定”“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认识到这是中国文化抗衡西方文化,走向未来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撑。

(摘编自张倩《家国情怀的逻辑基础与价值内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形成了“忠孝”合一的价值观念,这与“家”“国”胶结的国情密不可分。

B. 忠”既指内心理想与外在行为相一致,做事尽心尽力,又指对君王忠诚不二。

C. 古人强调“忠”“老”的本源相通,为“忠孝”合一提供了形而上层面的依据。

D. 文化保守主义者肯定了“孝”“家”的价值,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阐述了“忠”的丰富内涵,巧妙引出了对“忠”“孝”关联的深入思考。

B. 文章第三段引入儒家思想,论述“忠”成为个体及国人共同价值追求的原因。

C. 文章分别论及“忠孝一体”在封建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利与弊,具有辩证意味。

D. 文章大量引用古典文献来支撑论点,论据充分,体现出作者厚重的学术积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讲究“忠义”体现了维护民族安宁、国家统一的家国情怀。

B. 古代“孝”被置于百善之先,成为社会治理的依凭,如汉代就以“孝”治天下。

C. 中国独有的“忠”“孝”两全的个体价值追求,也是当下中国健康发展的基础。

D. 李大钊等人立足挽救民族危亡,批判“家”“孝”等传统观念,具有现实意义。

【答案】1.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又指对君王忠诚不二”有误,结合“‘忠’也用来指事‘君’忠诚,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君’是‘忠’对象,而‘君’并非某一具体的人,而是能够维护民族安宁、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等理想的人格化身”分析,原文提到“君”是“忠”的对象,而“君”并非某一具体的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分别论及‘忠孝一体’在封建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利与弊”错误,结合“在以礼治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忠孝一体’获得行为方式、价值追求与国家制度、国家精神的统一、成为国家价值观的凝练表达,发挥了价值整合的重要作用,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帝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文章只论及“忠孝一体”在封建社会的利。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个体价值追求”“也是当下中国健康发展的基础”错误。结合“基于‘忠’与‘孝’的相通性,‘忠孝’合一成为可能”“其他道德也需要‘忠’‘孝’来成就”“各种道德与‘忠’结合在一起,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等分析,原文只是说“‘忠孝’合一成为可能”,各种道德与“忠”结合在一起,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交通秉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理念,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进入了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行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其中,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超过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我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

材料二: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后黄埠村有茶园1400多亩,茶叶是村里主要收入来源。没修路前,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采茶的路上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外来收购鲜叶的茶商,因为路难走不愿意来。这不仅影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也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巨峰镇抓住自然村通达”“幸福公路”“美丽乡村建设”“户户通建设等契机,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新建、提升改造、修护农村公路262公里,建成户户通村庄67个,为农村产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基本便利。公路修到了家门口,道路宽了,村里环境有了大变样,不但村民的出行方便了,游客、茶商也纷至沓来。据了解,每年四月份到十月下旬,后黄埠村的农家乐每周能接待游客1000 多人,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此外,巨峰镇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出了公路+茶产业”“公路+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助力。

(摘编自相云、丁明杰《巨峰镇:四好农村路织出乡村振兴网》)

材料三:

地广、人稀、路险,这是生活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山区曾经面临的难题。当年我们学院领导第一次来时,没想到连车都开不进来,只好把车停在村外好远的地方,从坑洼不平的泥泞土路走进来。武昌理工学院驻村第一书记陈登回忆时,感慨万千。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人关于交通的朴素想法,也是建始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当地村民钱袋子的有效之举。通过捐资430多万元、争取经费1150多万元,建始县新建村级公路已超100公里,如今县里4个定点村均实现了组组通,户户连。产业引进来,电商走出去。建始县大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村民通过电商发展模式让当地特产走出山区,同时大力发展产业+旅游经济。昔日偏远的贫困山区,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曾经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村民,也通过这条致富路看到了生活的新曙光。

(摘编自叶吴鸣《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振兴的高速路》,新华社,2021年9月12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是中国交通改变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B. 2012~2020年我国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和公路增势良好,高铁里程世界领先,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C.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逐年递增,20142015两年增长最多,2018年突破13万公里,铁路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D. 2016 年的农村公路里程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农村公路发展总体呈良好态势,这种态势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2~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增量中,农村公路里程增量占比最高,可知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投入力度较大。

B. 交通不方便、产业进不来、土地广、人口少,这些曾经是制约后黄埠村与建始县山区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

C. 在振兴乡村方面,后黄埠村与建始县山区工作侧重点不同,前者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后者着重打造产业集群。

D. 当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完全得益于国家在兴建、改造、维护公路等方面统筹规划,并且把农村产业引进来。

6. 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巨峰镇与建始县山区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答案】4.A    5. A   

6. 修建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户户连”,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依托公路建设,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错误。由原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交通秉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理念,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可知,原文只是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并没有说是“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交通不方便、产业进不来、土地广、人口少”错误。由原文“地广、人稀、路险,这是生活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山区曾经面临的难题”可知,“地广、人稀”只是制约建始县山区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制约“后黄埠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

C.前者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后者着重打造产业集群”错误。由原文“产业引进来,电商走出去。建始县大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村民通过电商发展模式让当地特产走出山区,同时大力发展‘产业+旅游’经济”和“此外,巨峰镇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出了‘公路+茶产业’‘公路+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助力”可知,两者都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着重打造产业集群。

D.完全得益于国家在兴建、改造、维护公路等方面统筹规划”错误,“完全”表述绝对,以偏概全。由原文“为农村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了基本便利”和“建始县大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村民通过电商发展模式让当地特产走出山区”可知,还需要“走出去”。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材料“近年来,巨峰镇抓住‘自然村通达’‘幸福公路’‘美丽乡村建设’‘户户通建设’等契机,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新建、提升改造、修护农村公路262公里,建成户户通村庄67个,为农村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了基本便利”和“通过捐资430多万元、争取经费1150多万元,建始县新建村级公路已超100公里,如今县里4个定点村均实现了‘组组通,户户连’”可知,修建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户户连”,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

由材料“产业引进来,电商走出去。建始县大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村民通过电商发展模式让当地特产走出山区,同时大力发展‘产业+旅游’经济”和“此外,巨峰镇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出了‘公路+茶产业’‘公路+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助力”可知,巨峰镇与建始县山区都依托公路建设,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并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方的河(节选)

张承志

他一层一层地走上楼梯,拐弯,然后顺着宽宽的走廊向前走,直到那扇磨砂玻璃门前,毫不犹豫地一把推开了门,他看见写字台前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惊讶地戴上眼镜,望着他。

您是党委书记吗?他问。

对。我姓曹。

他听出了这位书记语调中的不快。他掏出了毕业证书、从研究生办取回的申请书、新疆大学秦老师寄来的介绍信、一份自填的人文地理研究生报名表,还有一份标明时间的备忘录,谨慎地一一摆在写字台上。最后,他退后一步,简洁而清晰地把自己的全部情况叙述了一遍。

一个有四年制汉语专业本科生基础,六年插队新疆经历的毕业生,只因不愿去‘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到,就没有报考你们研究所的资格了吗?现在距离考试一共只有十天。我和我的母校已经尽了我们能尽的一切力量,他平静地望着曹书记,沉着而不容置疑地说,但是没有用处。我只有直接找您谈。请您通知研究生办,让他们马上发给我准考证。

书记放下了眼镜,慢慢地斟酌着字句。小伙子,你不觉得,嗯,书记先微笑了一下,这儿是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啊——门也不敲就闯进来?

他眼睛一眨不眨地迎视着曹书记的目光:不,我不觉得,这是人民交给您的工作。而且,他继续冷冷地说,我从您这座楼的传达室敲起,已经整整敲了一个月门了。您可以化个装,然后到您的传达室去试试找您自己。他建议说。

曹书记被他逗笑了。好吧,我马上研究你的材料,好么﹖只要你符合报名条件,我就通知他们发给你准考证。

我想请您原谅我,曹书记。我刚才的每一句话都没有礼貌,他诚恳地盯着书记说,因为,我实在走投无路了。您知道,只剩下十天了。

书记和蔼地站了起来,不,你的话,每一句都很正确,不过,小伙子,书记在告别时满有兴趣地问道,如果你万一考不取呢?

不可能,我一定要考上。他像受伤的野兽一样,喉咙里咕噜噜地响。

真自信呀。书记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话锋一转,严肃地问他说,你真的这样热爱这个专业吗?

再见——他嘶哑地说了一声,头也不回地奔下楼梯。

他撞开大门,飞身跨上自行车,一下子冲进了川流不息的人流。再谈下去你会丢人地流出眼泪的,他责备地埋怨着自己,你完全没有那种大河风度,你只是被那些河惯坏了一个野孩子。亲爱的老书记,等我考完了试,再次向您道歉。

他当晚把译好的李希霍芬《中国》导言的稿子又读了一遍,整理了边角翻烂的复习资料,从抽屉里取出诗稿,慢慢地拔下钢笔帽。

这首《北方的河》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些什么,他只是重重地把笔尖刺向稿纸,让笔尖发出的嚓嚓的声音紧紧跟上胸膛里那颗心的搏动。他来不及字斟句酌,但他惊喜地发现已经有些亮闪闪的字眼排着队,不可思议地从笔下涌出,留在他的稿纸上。但他此刻无暇回顾,因为那浪涛在凶猛的冲撞着他,急躁地朝着他的喉咙、他的大脑、以及他握笔的手一下一下的冲击着。黄河,额尔齐斯,湟水,无定河和永定河,阿勒泰的巍巍大山,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以及羊群和马群,飘浮的野花,彩陶的溪流——都挟带着热烈的呼啸一拥而至。那些大河两岸的为他熟识了又与他长别了人们的面影正在波浪中浮沉隐现。他写着,手微微地颤抖了。他发觉自己正大胆地企图描绘一个粗犷的大自然,一个广阔的世界。他看见,在他的笔下渐渐地站起来了一个人,一个北方阿勒泰的草地上自由成长的少年,一个在沉重劳动中健壮起来、坚强起来的青年,一个在爱情和友谊、背叛与忠贞、锤炼与思索中站了起来的战士。他急速地写着,一手按住震颠的薄薄纸页。理想、失败、追求、幻灭、热情、劳累、感动、鄙夷、快乐、痛苦,都伴和着那些北方大河的滔滔水响,清脆的浮冰的击撞,肉体的创痛和感情的磨砺,一齐奔流起来,化成一支持久的旋律,一首年轻热情的歌。他写着,觉得心里充满了神奇的感受。我感激你,他想,我永远感激你,北方的河,你滋润了我的生命。

他明白这宣泄而下的倾诉应当有个深刻的结束,这个结尾应当像那些北方大河一样,粗悍清新,动人心魄,但又不留痕迹,不动声色。

他猛地把笔摔掉,跳了起来。他抓起那叠稿纸读着,不行啊,我不仅没能写出那个结尾,而且也没能写出那种吸引我的、伟大的东西。那是一个神秘的幽灵,北方全部的魅力都因它而生。你还没有找到那神秘的幽灵,他对自己说,你还并没有真正理解北方的河。你走的地方还少,你见过的世面更少,你还没来得及在塔里木,在居延,在许许多多的北方河流旁边生活过。特别是你还没有见过黑龙江。

他终于把钢笔慢慢地插入笔帽,他决定,等考完试,到黑龙江瞻仰和调查完那条完全由一条黑色巨龙变成的大河后,再写出结尾并把全诗修改出来。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他”与曹书记在办公室的对话,凸显了“他”真诚坦率、勇敢执着等品性。

B. 曹书记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作为党委书记,工作上不作为,使他陷入了一个月求告无门的艰难处境。

C. 小说的叙述人称在“他”“你”“我”之间自由转换,“他”中巧妙穿插“你”和“我”,便于“他”与自我对话。

D. 小说通过“北方的河”将申请准考证和创作诗歌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情节连贯为一体,构思十分巧妙。

8. 在写诗过程中,“他”的心情起伏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 “北方的河”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B    8. 开始写诗后,内心惊喜激动;②没能写出自己满意的结尾时,烦躁气恼;③最后平静下来,转为冷静反思。   

9. 指北方的河流,也指主人公写的诗歌;②指在河的滋养下成长的主人公及其身上青春勃发的精神;③指粗悍清新,动人心魄,但又不留痕迹,不动声色的大河风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不作为”理解有误,根据文中“我从您这座楼的传达室敲起,已经整整敲了一个月门了。您可以化个装,然后到您的传达室去试试找您自己”可知,文章只是表现出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并不是表现党委书记工作上不作为。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让笔尖发出嚓嚓的声音紧紧跟上胸膛里那颗心的搏动”“那浪涛在凶猛的冲撞着他,急躁地朝着他的喉咙、他的大脑、以及他握笔的手一下一下的冲击着”“他写着,手微微地颤抖了”“理想、失败、追求、幻灭、热情、劳累、感动、鄙夷、快乐、痛苦,都伴和着那些北方大河的滔滔水响,清脆的浮冰的击撞,肉体的创痛和感情的磨砺,一齐奔流起来,化成一支持久的旋律,一首年轻热情的歌”可知,开始写诗后,他内心惊喜激动。

根据“他猛地把笔摔掉,跳了起来。他抓起那叠稿纸读着,不行啊,我不仅没能写出那个结尾,而且也没能写出那种吸引我的、伟大的东西”可知,没能写出自己满意的结尾时,烦躁气恼。

根据“他终于把钢笔慢慢地插入笔帽,他决定,等考完试,到黑龙江瞻仰和调查完那条完全由一条黑色巨龙变成的大河后,再写出结尾并把全诗修改出来”可知,最后平静下来,转为冷静反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表层含义:根据“这首《北方的河》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些什么”“这个结尾应当像那些北方大河一样”“到黑龙江瞻仰和调查完那条完全由一条黑色巨龙变成的大河后”可知,标题“北方的河”指北方的河流,也指主人公写的诗歌;

深层含义:他没有敲门就毫不犹豫地推开了党委书记办公室的门,对书记说“只因不愿去‘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到,就没有报考你们研究所的资格了吗”“请您通知研究生办,让他们马上发给我准考证”“不可能,我一定要考上”,可见,他有着青年人身上青春勃发的精神,“你只是被那些河惯坏了一个野孩子”,这种精神是在“北方的河”的滋养下形成的。所以,“北方的河”指在河的滋养下成长的主人公及其身上青春勃发的精神;

根据“你完全没有那种大河风度”“像那些北方大河一样,粗悍清新,动人心魄,但又不留痕迹,不动声色”可知,“北方的河”指粗悍清新,动人心魄,但又不留痕迹,不动声色的大河风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仆固怀恩阴结回纥、吐蕃叛。十月丙寅,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回纥在城西,子仪使牙将李光瓒等往说之,欲与之共击吐蕃。回纥不信,曰:郭公固在此乎?汝绐我耳,若果在此,可得见乎?光瓒还报,子仪曰: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卫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郭晞扣马谏曰:彼,虎狼也,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子仪曰: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以鞭击其手曰:去。遂与数骑开门而出,使人传呼曰:令公来。回纥大惊。子仪免冐释甲,投枪而进,回纥诸酋长相顾曰:是也。皆下马罗拜。子仪亦下马,前执药葛罗手,让之曰:汝回纥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侵逼畿县,弃前功,结仇怨,背恩德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叛君弃母,于汝国何有?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执我杀之,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药葛罗曰:怀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驾,令公亦捐馆,中国无主,我是以敢与之来,今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复总兵于此,怀恩又为天所杀,我曹岂肯与令公战乎!子仪因说之曰: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吞噬我边鄙,焚荡我畿甸,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载。马牛杂畜,长数百里,弥漫在野。此天以赐汝也。全师而继好,破敌以取富,为汝计,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药葛罗曰: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击吐蕃以谢过。子仪竟与定约而还。吐蕃闻之,夜引兵遁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B.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C.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D.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丙寅,天干地支的组合,古代可用它来纪年、月、日、时等,文中是用来纪年。

B. 天可汗,唐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为表达对唐太宗的拥戴,尊奉他为“天可汗”。

C. 捐馆,“捐”指放弃,“馆”指官邸,“捐馆”是官员去世的比较委婉的说法。

D. 畿甸,“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甸”指郊外,“畿甸”指京都及附近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子仪听说回纥、吐蕃军队联合攻唐出现矛盾,就派遣李光瓒前往劝说回纥共击吐蕃,但回纥人没有亲见郭子仪,不相信李光瓒。

B. 郭子仪前往回纥军营前,他的部下担心其安危,建议挑选精锐骑兵随从,郭子仪认为此举不利于劝服,最终勇闯敌营,晓以大义。

C. 郭子仪到达回纥军营后,首先解除武装,见到回纥首领药葛罗,拉着他的手,委婉地说他虽对大唐有功劳,但当下所为不合道义。

D. 回纥人认识到之前的行为是错误的,且认为郭子仪的谋划对自己一方有利,于是就与郭子仪签订盟约,吐蕃听说之后,撤兵离开。

13. 把文中画格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

(2)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击吐蕃以谢过。

【答案】10.D    11. A    12. C   

13. 1)我去用极诚恳的态度跟他们说,或许能侥幸使他们听从我的劝说,那就是天下的福分了。

2)我被仆固怀恩蒙蔽了,辜负您实在太深,如今请让我攻击吐蕃来谢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守备”指守御防备,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

争长”和“不相睦”的主语都是“回纥与吐蕃”,“争长”和“不相睦”是“回纥与吐蕃”的两个行为,中间要断开,据此排除C

句意:回纥、吐蕃联军包围泾阳,郭子仪命令各将领加强守卫防备而不与敌军作战。此时,回纥和吐蕃听说仆固怀恩去世,已经开始争夺统治权,双方关系不和睦,分别设置营帐居住。郭子仪知道了这件事。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文中是用来纪年”错,根据原文“十月丙寅”,可知“丙寅”一词是用来纪日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委婉地说”错,由原文“让之曰”可知,郭子仪是在责备,并非选项所说“委婉地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幸”,侥幸;“见”,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则四海之福也”判断句,那就是天下的福分了。

第二句得分点:“为……所”,表被动,被……;“误”,蒙蔽;“诚”,实在;“谢过”,谢罪。

参考译文:

当初,仆固怀恩私下勾结回纥、吐蕃叛乱。十月丙寅日,回纥、吐蕃联军包围泾阳,郭子仪命令各将领加强守卫防备而不与敌军作战。此时,回纥和吐蕃听说仆固怀恩去世,已经开始争夺统治权,双方关系不和睦,分别设置营帐居住。郭子仪知道了这件事。回纥军队驻扎在城西,郭子仪派牙将李光瓒等人前去游说回纥,打算联合回纥共同攻击吐蕃。回纥人不相信李光瓒,说道:“郭子仪真在这里吗?你不过是在欺骗我罢了。假如真在这里的话,我可以见见他吗?”李光瓒便回去向郭子仪报告,郭子仪说:“如今我们寡不敌众,难于凭借军事力量取胜。过去我们曾与回纥缔结盟约,关系亲厚,还不如我挺身前往说服回纥,这样咱们可以不用打仗就使他们屈服。”各位将领请求挑选出五百名铁骑作为郭子仪的警卫随从,郭子仪说:“如果这样做恰恰会害了我。”郭晞拉住郭子仪的马劝说道:“他们是虎狼,父亲大人,您是一国元帅,怎么能让自己成为俘虏啊!”郭子仪回答道:“现在如果打仗,那么我们父子俩都会牺牲,国家也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我去用极诚恳的态度跟他们说,或许能侥幸使他们听从我的劝说,那就是天下的福分了。假如他们不听我的劝说,我虽身死但国家可以保全。”郭子仪扬鞭抽打郭晞拉马的手,说道:“走开!”于是与几位骑兵打开城门而去,又派人传递消息说:“郭令公来了!”回纥非常惊讶。郭子仪脱掉盔甲,放下长枪,向前走去,回纥的各位酋长相互看了看,说道:“是他!”他们都下马围着郭子仪叩拜。郭子仪也下了马,上前拉着药葛罗的手,责备他说:“你们回纥对我们唐朝是有大功劳的,唐朝报答你们也不薄,为何背信弃义,深入我内地,侵犯进逼京城附近,丢弃了你们以前的功劳,与大唐结下仇怨,背叛了大唐对你们的恩德而去帮助叛乱之臣,多么愚蠢啊!况且仆固怀恩背叛国君,抛弃母亲,对你们国家有什么好处?今天我挺身前来,任凭你们把我抓起来杀掉,我的将士们必定与你们做殊死搏战。”药葛罗回答道:“仆固怀恩欺骗我,说大唐天子已经驾崩,您也已经去世,中原没有君主了,我因此才敢与吐蕃兵一同前来。如今我得知天子在京城长安,您又在这里统帅军队,仆固怀恩又被上天所杀,我们怎么愿意和您交战呢!”郭子仪趁机劝说他:“吐蕃不讲道义,趁我朝出现乱局,吞并我大唐的边疆,焚毁扫荡我们京城附近地区,他们所掠夺的财物用车都装不下。马、牛和其它牲畜前后长达数百里,散布在荒野上。这是上天赏赐给你们的东西啊。你们保全自己的军队而又与唐朝重归于好,击败敌军来取得财富,这是我替你们谋划,还有比这更有利的吗?机会不能错过啊!”药葛罗说道:“我被仆固怀恩蒙蔽了,辜负您实在太深,如今请让我攻击吐蕃来谢罪。”郭子仪最后与回纥订立盟约才回来。吐蕃听说了这件事,夜里便率领军队逃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偶作

辛弃疾

一气同生天地人,不知何者是吾身。

欲依佛老心难住,却对渔樵语益真。

静处时呼酒贤圣,病来稍识药君臣

由来不乐金朱事,且喜长同垄亩民。

【注释】①药君臣,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②金朱,指古代王侯佩系的金印朱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起笔不凡,境界开阔,诗人身处浩渺的宇宙之中,对自我人生进行追问。

B. 颔联写诗人内心很难依托佛老,可见“佛老”并非心之所向,只是一种寄托。

C. 颈联写诗人在安静之处饮酒时呼喊圣贤之名,因为生病而能辨识药的主与次。

D. 尾联为诗人内心独白,“不乐”与“且喜”相对,明确表达诗人的人生追求。

15. 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答案】14.C    15. 诗人立于天地之间的迷茫与困惑;②诗人一方面渴望脱离世俗束缚,欲依佛老,但又不甘心放弃济世的情怀;③不愿为官、喜欢田园生活并非诗人的追求,而是在现实面前的无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C.“写诗人在安静之处饮酒”理解错误,“静处”指“独自一人的时候”;“呼喊圣贤之名”理解错误,“酒圣贤”指酒的清浊。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的首联“一气同生天地人,不知何者是吾身”,天地之下生长着那么多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作者在此处忽然发问,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立于天地之间的迷茫与困惑。

颔联“欲依佛老心难住,却对渔樵语益真”,本想皈依佛道之中,让自己脱离世俗束缚,可对现实生活是在是割舍不下,能够和世人交往是自己的乐趣,所以遁入空门只能是一种理想了。

尾联“由来不乐金朱事,且喜长同垄亩民”是说自己不愿为官,而是喜欢乡间的生活,哪怕作为一个田亩的农民。作者此处是正话反说,说自己不愿为官而甘愿为农民,其实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不满,也表达了自己在现实面前的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们的追求各有不同,而他致力于自我完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夸张地写出山峰高耸连绵,崖壁险峻陡峭,从而揭示蜀道之难。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信任,为国建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民生各有所乐兮    ②. 余独好修以为常    ③. 连峰去天不盈尺    ④. 枯松倒挂倚绝壁    ⑤. 持节云中    ⑥. 何日遣冯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有:修、盈、壁、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欢迎来到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大约60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们介绍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______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当一件件太空用品的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原理被揭晓,曾经______的距离也变得触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通俗易懂。来自中国科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四川、香港、澳门4个地面分课堂的孩子们______,在这场特殊的大地对话中收获颇丰。太空课堂______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欣欣向荣,从嫦娥奔月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天舟穿梭……每一次腾空而起,(   )。他们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头播撒在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浩瀚太空的探索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展示        遥不可及    迫不及待    精彩纷呈

B. 演示        遥不可及    如饥似渴    精彩纷呈

C. 展示        望尘莫及    如饥似渴    美妙绝伦

D. 演示        望尘莫及    迫不及待    美妙绝伦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国家坚持不懈地进取,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地跨步

B. 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也甚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脚步

C. 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跨步

D. 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昂扬到心里

B. 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

C. 把底气、志气、骨气撤播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

D. 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播撒到心里

【答案】17.B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演示,通过某种方式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向人展示;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此处是太空实验,应选“演示”;

遥不可及,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望尘莫及,望得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却不能追上,比喻远远地落在后面。此处修饰“距离”,应该用“遥不可及”;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如同饿了渴了急需饮食那样;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此处指孩子们迫切地学习知识,应选“如饥似渴”;

精彩纷呈,出色的地方接连不断地表现出来;美妙绝伦,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此处指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多而精彩,应选“精彩纷呈”。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依据前语境“每一次腾空而起”,按照主语一致原则,后面应接着说“腾空而起”的意义;排除AC项;比较定语顺序,再排除B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搭配不当,应为“底气、志气、骨气”搭配“昂扬在胸中”,“航天梦、中国梦”搭配“撒播到心里”;

语序不当,“中国梦、航天梦”应为“航天梦、中国梦”。

全部改对的是B项。

故选B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剧烈降温的气候现象,主要是依据  ①  。冬季基础温度相对较低,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幅度很难达到8℃,不易满足寒潮标准。但是处在季节转换的11月和3月,气温在下降或上升过程中,冷空气叠加基础温度的起伏变动较大,  ②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反而容易出现更加极端的寒潮天气。全球变暖后气温偏离平均态的振幅越来越大,因此不排除某些地区某些时段  ③  。

此前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今冬预测消息称,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同时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对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统计结果表明,冬季到次年春季,拉尼娜年一般会出现19.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有3.4次可达到寒潮等级。因此,2022年1月至2月,寒潮次数还有可能进一步攀升。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简述第二段内容,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答案】20.1)降温幅度来度量的;(2)相对容易满足寒潮标准;(3)出现更加极端的寒潮天气。   

21. 由于今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以及拉尼娜事件发生的规律,因此20221月至2月,寒潮次数还有可能进一步攀升。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剧烈降温的气候现象,主要是依据”可知,此处是说依据的内容,结合后面“……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幅度很难达到8,不易满足寒潮标准”可知,依据应是“降温幅度”。

第二处,前面先说“……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幅度很难达到8,不易满足寒潮标准”,接着以“但是”转折,“气温在下降或上升过程中,冷空气叠加基础温度的起伏变动较大”应是满足寒潮标准,填写句子的句式应与前面“不易满足寒潮标准”相似。

第三处,由前面“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反而容易出现更加极端的寒潮天气。全球变暖后气温偏离平均态的振幅越来越大,因此不排除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可知,此处应是说“出现更加极端的寒潮天气”。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以及使用句式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概括第二段内容,然后找出原因和结果的内容,最后使用因果关联词进行连缀。

第二段共四句话,由“因此”可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因此”之前是原因,“因此”之后是结果;结果是“20221月至2月,寒潮次数还有可能进一步攀升”,原因在前面,有两个原因,一是“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这是我国的现实情况,二是“对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统计结果表明,冬季到次年春季,拉尼娜年一般会出现19.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有3.4次可达到寒潮等级”,这是拉尼娜事件发生的规律。根据这些内容使用因果关联词进行概括即可。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滤镜是用来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殊效果的工具。近年来,滤镜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存留日常生活的影像时也常常使用滤镜,曾有人戏言,照片现在都成照骗了。一些热门影视剧也因滥用滤镜,致使画面失真,导致口碑崩塌。

为了更美而诞生的滤镜技术,反而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求美和求真之间,在审美需求与价值取向之间,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对此,你有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段列“滤镜过多使用”的现象,第二段直接评论其弊端:滤镜太多,美化太多,孰真孰假,看不清现实终会封闭与自我的小世界,迷失自我。最后的文句“在求美和求真之间,在审美需求与价值取向之间,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是关键句,它是题干中“对此,你有怎样的启发与思考”立意之所在。材料的旨意是说:滤镜滥用,将会导致“真”之不存,“美”将不附的后果。

写作时,考生可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观点:真实的世界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角落,无论哪一面都应回归到事物本真的样子。有的滤镜不妨保留,而有的滤镜必须打破。如认为滤镜有不好的影响,可分析滤镜过多,易陷于信息的茧房,封闭自我,迷失方向,打破滤镜才能客观清醒地面对这个世界。以滤镜的弊端为主旨。

如辩证地看待,可认为生活既须要滤镜的美化,也须有打破滤镜的清醒认知。以两者结合为佳。

立意:

1.抛开滤镜,面对真实人生。

2.要选择正确滤镜。

3.以诗意的滤镜生活,以科学的滤镜看人生。

4.人生无处无滤镜,关键在于如何选择。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