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省滨州市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2. 1)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山东省滨州市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2. 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这个事实说明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质是抒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是叙事文学也不例外。例如《史记》就因洋溢着司马迁的悲愤情感而被鲁迅誉为“无韵之《离骚》",而杂剧《西厢记》、小说《红楼梦》也因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使人百读不厌。正是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例如山水田园诗本来可以处理成叙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在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中,却往往以抒情手段虚化了即目所见的景象,他们诗中的山水田园其实是他们宁静心境和淡泊志趣的外化。又如戏剧在西方历来是以写实为主的,但中国古代的戏曲作家及理论家却强调戏曲首先要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即“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指出:“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元杂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也确实是“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写时代之情状"(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抒情性质和写意手法使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以下文化特征: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但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假如我们要想了解禅宗思想与理学思想对宋代士大夫的影响,最好的材料不是禅宗语录或理学讲章,而是宋诗。只要你仔细阅读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就能对宋人融儒道释为一体的思想面貌有直观而真切的把握。其次,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那种为历代文学家所憧憬的变化莫测、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艺术化境,正是在精炼含蓄的艺术表现形态基础上才可能达到的目标。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海外华裔学者陈世骧以西方文学中的抒情诗为参照,认为“中国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就是一个抒情传统”。这个判断从总体上看大体是可以成立的,然而,相较而言,我更认同普实克关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论述。在普实克看来,中国古代较为正宗的文学,包括诗、词、赋、散文等文人文学作品,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抒情性和主观性。他认为中国古典散文的抒情性虽没有诗歌那样明显,但中国古典散文不注重情节、故事和叙述,而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注重抒写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倾向于主观情绪情感的表达,因此,散文与诗一样,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抒情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从抒情内容上说,西方抒情文学倾向于个性解放,向往理想世界,强调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的宣泄;中国的抒情文学更看重个人的感情表达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家”与“国”的和谐共荣。就抒情的手法而言,西方抒情文学更多的是采用直抒胸臆、以景喻情的写法;中国的抒情散文也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但更多的是采用曲折含蓄、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关于中国抒情传统的这一特点,普实克看得很清楚。他认为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是将个人、自我的悲欢离合,与家国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精神融会贯通在一起,所以中国抒情文学的内涵比西方浪漫主义抒情文学的抒情传统要大,也丰富复杂得多。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总集,它的情感抒发,往往是通过一声声语重心长的慨叹表现出来,如在《大语》中,周公就多次连续使用感叹词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庄子是中国浪漫主义散文的鼻祖,他的散文既有对远古生活的向往,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追求,更充满理想主义和抒情色彩,其最大特色,就是善于比喻形容。若说庄子开创了中国抒情散文的先河,司马迁则从另一条路径拓展了中国古典抒情散文的视域。读他的《报任安书》,你会感到他的文字不但直写胸臆,慷慨激烈,势大力沉,而且浩气回荡,弥漫于文章与天地间。司马迁还常常借助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战争场景,以及叙述语言来抒情。魏晋散文承续庄子的浪漫主义抒情文脉。相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魏晋无疑是一个思想解放、追求自由和个性,同时散文写作倾向于浪漫和抒情的时代。中国古代散文的抒情审美传统,在陶渊明、柳宗元、苏轼、袁宏道、张岱等杰出散文家中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和结晶,同时体现着一种文化理想和文化精神。正因为抒情的背后有深厚的文化伦理道德观念的支持,所以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不但特色鲜明,而且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无往而不入”,且“浸润深广”,其功能和作用远远超过了叙事传统。

(摘编自陈剑晖《论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质是抒情,这是基于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得最为成熟这一事实而得出的结论。

B.如果我们要想了解宋人融儒道释为一体的思想面貌,只要仔细阅读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就可以了。

C.普实克认为,中国古代各种不同的文学样式,如诗、词、赋、散文等文学作品,都具有明显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D.相较于西方浪漫主义抒情文学,中国抒情文学的抒情传统内涵要丰富复杂得多,两者运用的抒情手法也有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戏剧重写实,中国古典戏曲重写意,所以阅读中国古典戏曲难度要更大一些。

B.如果要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C.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性质是抒情,所以其呈现的艺术境界都是空灵的。

D.家国情怀是中国古代散文独有的一种抒情传统,时至今日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荀子的《劝学》运用了大量比喻,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等方面劝勉鼓励人们要重视学习。

B.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田园景色的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C.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赤壁古战场的景色描写得无比壮美,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仰慕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关汉卿的《窦娥冤》写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传统在作品中有着怎样的体现?请根据两则材料,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凤 愿

薛培政

坐在轮椅上的爷爷,爱给小孙子讲鹁鸪岭的故事。

“鹁鸪岭在哪儿?”小孙子问。

“鹁鸪岭啊,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鹁鸪岭上有好玩的东西吗?”

“鹁鸪岭上呐,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山泉和小溪,有野生的果子和山珍,还有好多松鼠、野兔、山鸡、狐狸这些小动物.……”爷爷颤抖着声音说。

“哇,我长大了一定要去鹁鸪岭!”充满憧憬的小孙子乐了。

爷爷却将头扭到一旁,泪滴落在衣襟上。

爷爷说,在鹁鸪岭,是打鬼子那会儿,鹁鸪岭人的思情,几辈子也报答不完。

那年,刚满二十岁的爷爷担任了区武工队队长。一天上午,为阻击下乡扫荡的鬼子,掩护乡亲们转移,他身负重伤,被拾进势鹁鸪岭。

这是一个大山皱褶里的村庄。山地贫瘠,十年九旱,散居在山上的村人,半年糠菜半年粮地过活。养伤的日子里,乡亲们你一瓢他一碗,将仅存的一点白面拿出给他吃。那次,房东大嫂刚烙好一张面饼,将要扶他起身时,身后多了一双直勾勾的小眼睛,那是大嫂五岁的独子。趁大嫂转身的间隙,小家伙偷偷撕下一小块面饼,可未填进嘴里,就被大嫂发现夺下,一把将孩子推到室外。他泪流满面地握着那张面饼难以下咽。

伤愈归队时,他对送行的乡亲们含泪发誓:“等仗打完了,俺一定回到鹁鸪岭,让老少爷们吃上饱饭!”

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后,他谢绝进荣军院疗养,拄着拐杖走进鹁鸪岭村。

他没有食言,用安家费买炸药、铁镐、铁锹和手推车,带领乡亲们打响劈山改岭造良田的战斗。把一座座山梁翻个底朝天,造出一片片梯田。就在他向往着让鹁鸪岭人年年有余粮,天天吃饱饭的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将造出的梯田一夜之间冲毁。

望着漫山遍野裸露的山石,这个七尺高的硬汉号啕大哭:“没能让乡亲们吃饱饭,却糟蹋了大片山林,我有罪啊”他连伤带痛晕倒在山坡上后,整个人瘫痪了。

此后,恶化的生态蚕食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穷”像魔咒困扰着鹁鸪岭人,也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还不上这笔账,我死不瞑目啊!”

三十年后,省城一位林学博士,担任了鹁鸪岭村第一书记。

博士书记进村后,白天满山跑,寻宝似的走走看看,时而抓起一把土,对着放大镜端详半天;时而走向山崖边,用手指蘸起石缝间的水滴看了又看。晚上就到村民家拉呱,专拉山上的事。一个月后,他当着全村父老乡亲的面,拿出了脱贫致富的规划——造林。

“咋,要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山上栽树,咋栽?能活吗?”乡亲们把头摇成拨浪鼓。“能!就看咱老少爷们有没有这个心劲。”他一口唾沫一个钉说。

望着一双双疑惑的眼神,他发话了:“请大伙放心,栽活了,谁栽归谁所有;栽不活,树苗费、误工费,我来出!"

也许被他那热诚劲感染,乡亲们随他上山了。

山上缺土,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没有水,请来水利专家当顾问,开挖泉眼,修蓄水池,建拦水坝,铺设管道;买树苗资金不足,他带村民到外地采种繁育苗木;还修成盘山路,架线引电上山。

后来,他索性带上铺盖卷,半年竟没下过山。住在省城的妻子想不通,坐火车、赶汽车找上山来:“你堂堂一博士,放着省城不待,跑到这光秃秃的山上来,你傻不傻呀?

“说傻也傻,说不傻也不傻,我就想让这满山遍野长成苍翠树林,站在林间,能看到泉水静静流淌,看到鸟兽随意嬉戏……”

“我看你是发疯了!”妻子气得头也不回地走了。

为植树,他胶鞋磨烂上百双,银头换了几十把。除了脸上架的那副眼镜外,黝黑的皮肤,淳朴的装扮,与村人没二样。长年超强劳动,曾几次累倒在山上。望着他那赢弱的身体,乡亲们心疼了:“这孩子咋恁实诚啊!”

下乡任期到后,痴心不改的他又续三年。等到第二个任期满时,鹑鸪岭道道山梁已是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丰草茂

下山那天,他虔诚地跪倒在山林前,仰望蓝天高呼:“爷爷,如今的鹁鸪岭又有了大片的森林,森林里有山泉和小溪,有野生的果子和山珍,还有好多松鼠、野兔、山鸡、狐狸等小动物,您看到了吗?"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村庄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到乡亲们你一瓢他一碗,再到房东大嫂的一张面饼,都表现了鹁鸪岭人对爷爷的恩情。

B. 鹁鸪岭人贫穷,是因为在当时的年代,爷爷缺少生态规划意识,带领乡亲们劈山改岭造良田,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

C.第一书记的承诺,打消了鹁鸪岭乡亲们的疑虑。经过三年的奋斗,鹁鸪岭已经变得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丰草茂。

D.小说写了不同时代祖孙两人带领乡村脱贫致富的故事,从“炸药、铁镐”到“水坝”“管道”,突出了知识扶贫、生态致富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爷爷爱给小孙子讲鹁鸪岭的故事,并且通过“爷爷却将头扭到一旁,泪滴落在衣襟上”这一细节,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写爷爷打鬼子受伤后被鹁鸪岭乡亲们照顾,他心怀感恩,带领乡亲们致富却没有实现夙愿,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小说中写妻子的数落和生气,乡亲们的评价,侧面表现了这位第一书记的执着、辛苦,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小说语言运用巧妙,切合叙述格调和叙述内容,俗语、口语、方言的使用,使文章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8.小说四次写到爷爷的眼泪,每次爷爷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4分)

9.照应手法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祖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九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至正四年,早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见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戊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十五年春三月,郭子兴卒。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祜、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儿势盛,可倚藉,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袭采石,乘胜拔太平。总管斯义赴水死,太祖曰:“义士也!”礼葬之。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蛮子海牙遁归张士诚,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

(节选自《明史·太祖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搪/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

B.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痞/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

C.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

D.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籍/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本义为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朝代或季节的末期等义。

B.闰三月,农历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文中的“闰三月”指后三月。

C.建元,指每年纪历的开始或者是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文中指前者。

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文中的“路”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元璋年青时家境贫寒,父母兄长相继去世,他无钱办理丧事,在同乡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将其安葬。

B.郭子兴起兵时,朱元璋通过占卜的方式,确定了人生选择,后来投奔起义军,得到首领赏识,开始崭露头角。

C.朱元璋不甘居人下,对刘福通的一系列人事安排,极为愤慨,辞不就职,毅然走上了与他们彻底决裂的道路。

D.对于忠臣义士,朱元璋特别敬重。即使是敌人,像太平总管靳义,兵败后投水尽忠,朱元璋也大加赞叹并以礼安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

(2)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

14.简要概括朱元璋在攻陷集庆以及蒋山败敌后,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军民。(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读书(节选)①

柳宗元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②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道尽即闭口,萧散③捐④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⑤。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②缥帙:书套。③萧散:闲散舒适。④捐:除去、抛弃。⑤劬:劳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身遭贬谪,幽居偏远之地,远离朝廷,不问世事,默默诵读圣贤之书。

B.诗歌五、六句写诗人读到书中令人欣喜之处,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我嘲笑,悲慨万端。

C.“缥帙各舒散”写裹书的外套都已松散,“欠伸展肢体”写伸腰舒展肢体:这都体现了诗人读书的勤奋。

D.全诗融叙述议论于一体,语言简洁传神,风格质朴平和,写出了读书的妙谛,给人以启迪。

16.纵观全诗,诗人读书有哪些收获?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2)苏洵在《六国论》中写六国诸侯的祖辈和父辈“________,________”,才获得了 一点点土地,可他们的子孙不知道珍惜。

(3)“流水”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常常被赋予“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等内涵,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河边往回走,我们发现两位阿克苏摄影家正在高高的铁塔上拍照。是啊,看塔河源必须要一定的高度,地理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塔河两岸,进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胡杨林和________的沙滩。当地朋友告诉我,每年汛期,胡杨林地就成了河床。千百年来,塔里木河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奔流,天造河床,地设河堤。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建筑师!而人类改造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造就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诗和远方,一定是有着灿烂文明,值得你为之________的地方。

历史上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人类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在塔河源,我们见到了做然矗立的“三河汇合口——肖夹克”石碑。石碑的西面和东面,次生胡杨林和原始胡杨林________,金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随风摇曳,使人在赞叹之余,发怀古之幽思。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象征着________的三五九旅精神。六十多年来,经过一代一代的接续奋斗,三五九旅的传人创造了沙漠绿洲以及阿拉尔充满活力的这一座边疆城市。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源源不断 依依不舍 遥相呼应 坚定不移

B.连绵不断 流连忘返 遥相呼应 坚贞不屈

C.源源不断 流连忘返 相映成趣 坚贞不屈

D.连绵不断 依依不舍 相映成趣 坚定不移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六十多年来,经过一代一代的接续奋斗,三五九旅的传人创造了沙漠绿洲以及阿拉尔这一座充满活力的边疆城市。

B.六十多年来,一代一代人经过接续奋斗,三五九旅的传人创造了沙漠绿洲以及阿拉尔这一座边疆充满活力的城市。

C.六十多年来,经过一代一代的接续奋斗,三五九旅的传人创造了沙漠绿洲以及阿拉尔这一座边疆充满活力的城市。

D.六十多年来,一代一代人经过接续奋斗,三五九旅的传人创造了沙漠绿洲以及阿拉尔这一座充满活力的边疆城市,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整散结合,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农业起源是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_①____逐渐加强,最终这些植物和动物进化成为必须依靠人的帮助才能进行正常再繁殖的特殊物种,即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而人类社会也相应地演变成为必须依靠农作物和家畜家禽为基本生活资料来源的技术社会阶段,即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形成____②____,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骤然变革。这个过程以稻作农业最为典型。

稻作农业起源过程历经数千年之久: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代人类开始定居并耕种稻,标志着 ___③_____ ;直至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 ),标志着稻作农业社会正式形成。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成为社会经济主体的稻作农耕生产取代了采集狩猎活动

B.由于稻作农耕生产取代了采集狩猎活动成为社会经济主体

C.采集狩猎活动终于被成为社会经济主体的稻作农耕生产取代

D.稻作农耕生产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活动成为社会经济主体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刊载了胡适的《1932年致毕业生》,其中写道:“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中央领导人也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把“不必在我”与“必定有我”简单地割裂开来:有的人片面强调“不必在我”,认为既然我不一定能看到成功,那我的努力也就没有意义;有的人则歪曲理解“必定有我”,将“有我”放大为“唯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认识?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解析:“都”范围不当。原文说的是“中国古代较为正宗的文学”,“文人文学作品”。

2.B 解析:A项,“难度要更大一些”无中生有;C项,“都”以偏概全;D项,“独有”说法过于绝对。

3.A 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A项中《劝学》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不重写意。

4.首先,由两位学者的说法引出本文观点—中国古典散文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接着分材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抒情文学的不同;然后以《尚书》、庄子作品、司马迁作品、魏晋散文等为例具体阐述中国古代散文的抒情特色;最后总结深化,指出中国古典散文抒情性产生的根源。

(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内容方面: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1分)中国的抒情文学更看重个人的感情表达与社超然客公众号会性的统一,将个人、自我的悲欢离合,与家国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精神融会贯通在一起。(2分)

手法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1分)中国古典散文不注重情节、故事和叙述,而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曲折含蓄。(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6.D 解析:A项,村庄土地贫瘠和十年九旱是背景描写,没有表现出鹑鸪岭人对爷爷的恩情。B项,鹑鸪岭人贫穷,还有地理和天灾等原因。C项,“三年的奋斗”错.

7. B 解析:运用的是插叙手法。

8.①“爷爷却将头扭到一旁,泪滴落在衣襟上”,写出了爷爷对鹑鸪岭的思念、感恩,也有愿望没有实现的伤心。

②“他泪流满面地握着那张面饼难以下咽”,山村人民虽然很贫穷,但竭尽一切照顾他,爷爷为此而感动。

③“伤愈归队时,他对送行的乡亲们含泪发誓”,写出了爷爷立志回报山村的决心和感恩之情。

④“望着漫山遍野裸露的山石,这个七尺高的硬汉号啕大哭”,写出了爷爷因考虑不周,而使当地生态恶化的悔恨之情。

(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①自然场景的照应。开头和结尾自然环境相互照应,写出了孙子实现了爷爷的愿望,让山村实现了脱贫致富,使小说结构更严谨.

②劳动场景的照应。爷爷和孙子带领乡亲上山劳动的场景相照应,突出了人物公而忘私、敢想敢干、勤劳顽强的精神,也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脱贫致富的方式不同。

③情节的照应。孙子小时候说长大了去鹁鸪岭,三十年后,他担任鹁鸪岭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致富,突出了良好家风、感恩精神的传承,具有时代意义。

(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0. A

11.C 解析:文中指后者。

12.C 解析:“彻底决裂”错。

13. (1)郭子兴认为他的相貌奇特,就留下他作为亲兵。(他)每次作战总能获胜,郭子兴于是将自己抚养的马公之女许配给他为妻。

(共4分,“奇”“妻”、状语后置各1分,整体大意1分。意思对即可)

(2)张榜严禁抢劫掠夺,有士兵违反军令,就斩了他来示众,军中才安定严整。(共4分,“揭”“徇”“肃然”各1分,整体大意1分。意思对即可)

14.(1)大胆安排纳降的士卒入值宿卫,以诚相待;(2)向官吏百姓宣传义军政策;(3)倡导美德,安葬并表彰忠义的元臣御史大夫福寿。

(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B 解析:“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我嘲笑,悲慨万端”错。应理解为,诗人在读书时,与书中内容同悲欢。

16.答案要点:①获得知识,如“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等;@获得快乐,如“吟咏心自愉”“书史足自悦”等;3获得精神的自由,如“萧散捐囚拘”勿为名所驱”等。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暴霜露 斩荆棘

(3)示例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蓑草凝绿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B 解析:源源不断:形容继续不断的样子。连绵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连续不断。依依不舍:形容留恋,不忍分离。流连忘返:留恋不舍,忘记返回。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照应、配合。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坚贞不屈:坚定而有节操,绝不屈服。坚定不移:形容毫不动摇。

19. A

20. ①“是啊,看塔河源必须要一定的高度”为散句,“地理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构成整句。(2分)@句式活泼,使节奏富于变化;语势增强,更有感染力;突出了观察者应该具有不同的高度。(3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1. D

22.①人与某些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赖

②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③稻作农耕的出现

(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3.参考立意:

①“不必在我”是心胸,“必定有我”是担当。

②新时代青年要正确认识个人贡献之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作用

③不急功近利,做利长远之事;不当局外人,敢于担当。

附: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的某一点按等评分。深刻:透过现象深人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4)确认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明太祖高皇帝,名元璋,字国瑞,姓朱。他父亲名叫朱世珍,开始迁至濠州的钟离。生有四子,太祖是最小的。他母亲姓陈,刚怀孕,梦见神仙送给她一丸药,放在手掌中闪闪发光,吞服后,惊醒,口中还留有香气,等到太祖出生时,红光满室。等长大后,姿态容貌英气逼人,伏犀骨贯通头顶,志向远大,别人很难测度到。元朝至正四年,由于干早和蝗灾,造成了严重的饥荒、疫病。这一年,太祖十七岁,他的父母和哥哥相继去世,家贫难以安葬,是同乡里的人刘继祖给他们一块地才得以下葬。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他的同伙孙德崖等在濠州起兵。太祖当时二十四岁,为逃避兵荒,到术士那里去占卜,(结果显示)逃离和留下都不吉利。他就说:“该不是让我起义吧?”一占卜大吉,非常高兴,于是就在闰三月初一日到濠州见郭子兴。郭子兴认为他的相貌奇特,就留下他作为亲兵。(他)每次作战总能获胜,郭子兴于是将自己抚养的马公之女许配给他为妻。十五年春三月,郭子兴死。这时刘福通在亳州扶立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定国号为宋,建元龙凤。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祜、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感叹说:“大丈夫怎能受制于人呢?”于是不接受任命。然而考虑韩林儿势力强盛,可以依靠,便使用他的年号来号令军队。袭取采石镇后,又乘胜攻取太平府。太平府总管斩义投水而死,太祖赞叹说:“真是一个义士啊!”以礼安葬。张榜严禁抢劫掠夺,有士兵违反军令,就斩了他来示众,军中才安定严整。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担任元帅。至正十六年(1356年)春二月二十五日,在采石大败海牙。三月三日,进攻集庆,活捉陈兆先,收降了他的部下三万六千人,这些人都疑惑害怕不能自保。太祖从中挑选骁勇健壮者五百人进入内庭宿卫,自己解下铠甲酣睡到早晨,大家的心才安定下来。三月十日,在蒋山再次击败元兵。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而死.蛮子海牙逃跑归附张士诚,康茂才投降。太祖入城,召集全部官吏百姓告知他们说:“元朝政治腐败,战乱蜂起,我来是为民除乱的,请各位像以前一样安于职分。贤能的人我会礼遇任用,不适合的旧政令一律改掉,官吏不要贪婪残暴祸害百姓。”百姓于是大喜过望。太祖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征召任用了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安葬御史大夫福寿,来表彰他的忠贞。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