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福建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4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C.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D.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地区。

B. 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我国古代除了用帝王年号纪年,还有用天干地支纪年。

C.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杜甫因有奇才被任命为宰相。

D. 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因《乐经》失传,故称“五经”。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B. 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C. 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由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D. 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骛放不自修。

(2)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势,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图汴之馀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青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履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股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壁之饮食,适于饥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共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荀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车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①陂:池②:汴河,流经灵壁,今已淤塞。

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阳:水之南   道京师而东       道:取道

B. 始家灵壁               家:定居     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狃:贪图

C. 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信:确实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   故:缘故

D. 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      艺:技艺     舟车冠盖之冲      冲:交通要道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形象地表达了苏轼对“仕”与“不仕”的态度,表现了苏轼自适旷达的人生态度。

B. 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殚精竭虑,忽视了自己。“不必不仕”是因为“必不仕”就会忘了国君。

C. 苏轼认为,张氏祖辈为子孙谋划深远。这个园子幽深广大,出产丰饶,地理位置好,无论“仕”与“不仕”都很从容。

D. 文章紧扣园亭着笔,交待园亭的地理位置,描写园亭的景物。议论也从园亭生发,赞扬了张氏先君的深远用心。

1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师,天子之居也。指帝王的都城,也称为京城、京都。

B. 循吏,仕途顺利的官吏。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

C. 青衫,黑色衣服。古时学子所穿之服,泛指官职卑微。

D. 左迁,降职、贬官。古人沿汉代说法,尊右卑左,故称被贬为“左迁”。

15.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16. 作者认为张氏园亭为其子孙带来了什么好处?请根据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泽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B.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C.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D.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安,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B. 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C. 右拾遗,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D. 自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文中“开元”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一个年号。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颇具才学,献文获赏。考进士不中,借机进献赋文三篇,皇上阅后认为他是奇才,命宰相考他文章,让他担任卫率府胄曹参军。

B. 杜甫生活困顿,四处漂泊。他年轻时处境贫困不能有所作为,科考失利后困居长安;安史之乱中逃往三川,后来又漂泊剑南、夔州、耒阳等地。

C. 杜甫重视交情,仗义执言。与房琯是布衣之交,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并招揽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玄宗大怒,下诏让三司审讯杜甫。

D. 杜甫精于诗歌,备受推祟。杜甫创作的诗歌一改陈、隋浮艳之风,诗风雄浑苍茫,兼具古今之长,影响极大,受到元稹和韩愈的推崇。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12. 肃宗本想治罪于杜甫,为什么后来没有这样做?请简要说明。

 

 

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16分)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上降沛一日,高祖为沛公,赐嬰七大夫,以为太仆。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籍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汉王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婴以太仆从击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更食汝阴,剖符世世勿绝。以太仆从击代,至武泉、云中,益食千户。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益食婴细阳千户。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赐所夺邑五百户。以太仆击陈豨、黥布军,陷陈却敌,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自《史记》有删减)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B.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C.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D.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御,官名。战国秦置,掌管车辆。

B. 谥,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褒义性质的称号。

C. 崩,原本指山陵坍塌的意思。在古代指皇上、太上皇、太上皇帝、太皇太后、皇太后及正规皇后的死。

D. 笞,笞刑始于战国时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针对轻微犯罪而设,或作为减刑后的刑罚。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侯婴早年与刘邦私交甚厚,被刘邦误伤后,反而为他开脱最后导致自己被牵连受罚。

B. 夏侯婴戎马空,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 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 夏侯婴跟随高祖到晋阳附近,被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打得大败,一路被追击到平城。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20. 孝惠帝及高后对夏侯婴表示格外尊敬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B. 士大夫之族         族:类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

D.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童子之师

C.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8.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B.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为人治病。

C. 六艺,指儒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项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D. 经传,指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论今。

B. 第二段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

D. 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 夷獠,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 迁,指官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出”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D. 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B. 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C. 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在他的谋划之下,飞虎军建成。

D. 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B.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C.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D.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避讳,指古人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B. 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原是察举制的一种科目,明清时也用作对举人的雅称。

C. 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D. 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 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 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 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2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21. 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的?请用现代汉语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福建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4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C.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D.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地区。

B. 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我国古代除了用帝王年号纪年,还有用天干地支纪年。

C.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杜甫因有奇才被任命为宰相。

D. 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因《乐经》失传,故称“五经”。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B. 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C. 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由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D. 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骛放不自修。

(2)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答案】18. D    19. C   20. B   

21. 1)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傲慢放任,不约束自己的言行。2)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言于玄宗”中“于玄宗”是“言”的后置状语,意思是“在玄宗面前说”,“于玄宗”是一个介词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AB两项;

论当世事”中“当世事”作动词“论”的宾语,意思是“谈论当代的大事”。“奏颂一篇”承前省略主语“李白”,意思是“李白献上一篇赋颂”,所以要求在“当世事”与“奏颂”之间断开。排C项。

故选D

句子翻译: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杜甫因有奇才被任命为宰相”错误,杜甫没做过宰相,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B.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错误。文中未提到“志向高远”“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与原文不一致,原文只是说“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还有原文“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皇帝想要封官赏赐,是贵妃阻止,不是李白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赋分点:(1)“为……所”,表被动;“骜放”,桀骜不驯,傲慢放任;“自修”,宾语前置,即“修自”,约束自己。

(2)“绪业”,遗业、祖业;“属”,写;“且”,将近;“寄食于人”,状语后置,即“于人寄食”,依赖别人过日子。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天宝初年,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在皇帝面前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深以为耻,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傲慢放任。不约束自己的言行。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势,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图汴之馀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青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履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股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壁之饮食,适于饥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共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荀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车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①陂:池②:汴河,流经灵壁,今已淤塞。

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阳:水之南   道京师而东       道:取道

B. 始家灵壁               家:定居     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狃:贪图

C. 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信:确实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   故:缘故

D. 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      艺:技艺     舟车冠盖之冲      冲:交通要道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形象地表达了苏轼对“仕”与“不仕”的态度,表现了苏轼自适旷达的人生态度。

B. 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殚精竭虑,忽视了自己。“不必不仕”是因为“必不仕”就会忘了国君。

C. 苏轼认为,张氏祖辈为子孙谋划深远。这个园子幽深广大,出产丰饶,地理位置好,无论“仕”与“不仕”都很从容。

D. 文章紧扣园亭着笔,交待园亭的地理位置,描写园亭的景物。议论也从园亭生发,赞扬了张氏先君的深远用心。

1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师,天子之居也。指帝王的都城,也称为京城、京都。

B. 循吏,仕途顺利的官吏。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

C. 青衫,黑色衣服。古时学子所穿之服,泛指官职卑微。

D. 左迁,降职、贬官。古人沿汉代说法,尊右卑左,故称被贬为“左迁”。

15.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16. 作者认为张氏园亭为其子孙带来了什么好处?请根据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2. B    13. B   14. B   

15. 1)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

2)(我)不忍心离去,而彭城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   

16. 1)无论做官还是隐居,都非常便捷。
2)无论是怡养性情还是行义保节,都非常适合。
3)出仕或隐居,都得了良好的名声,保持了高洁的德行。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阳:水之南”错,“阳”,应该是水之北。参考句意: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

C. 信:确实”错,“信”,相信,动词。参考句意为: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故:缘故”错,“故”,原有情况,现状。参考句意: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

D. 艺:技艺”错,“艺”,种植。参考句意: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殚精竭虑,忽视了自己”错误,从原文“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共节。……出者狃于利而忘返”可以看出,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一旦成了追名营利之徒,就会忘记节义操守,失了初心。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循吏,仕途顺利的官吏”错,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朝夕之奉”,指衣食之需;“燕游”,饮宴游览。

2)句首省略主语;“去”,离开;“莫余厌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厌余也”;“余”,我;“厌”,讨厌、嫌弃。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作者观点的基本能力。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意思是“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即无论做官,还是隐居,都非常便捷。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意思是“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即无论是怡养性情,还是行义保节,都非常适合。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意思是“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遗风,即出仕或隐居都得了良好的名声,保持了高洁的德行。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

我在彭城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彭城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泽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B.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C.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D.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安,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B. 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C. 右拾遗,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D. 自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文中“开元”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一个年号。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颇具才学,献文获赏。考进士不中,借机进献赋文三篇,皇上阅后认为他是奇才,命宰相考他文章,让他担任卫率府胄曹参军。

B. 杜甫生活困顿,四处漂泊。他年轻时处境贫困不能有所作为,科考失利后困居长安;安史之乱中逃往三川,后来又漂泊剑南、夔州、耒阳等地。

C. 杜甫重视交情,仗义执言。与房琯是布衣之交,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并招揽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玄宗大怒,下诏让三司审讯杜甫。

D. 杜甫精于诗歌,备受推祟。杜甫创作的诗歌一改陈、隋浮艳之风,诗风雄浑苍茫,兼具古今之长,影响极大,受到元稹和韩愈的推崇。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12. 肃宗本想治罪于杜甫,为什么后来没有这样做?请简要说明。

【答案】8. D    9. B   10. A   

11. (1)关辅发生饥荒,(杜甫)于是就弃官离去,客居在秦州,砍柴采摘橡子栗实养家。(2)游历岳祠,突发大水,十多天没有食物吃,县令准备好船迎接他,才得以返回。   

12. (1)杜甫为一介忠臣。(2)杜甫当时担任右拾遗,主要职责就是劝谏皇帝。(3)当时宰相张镐的劝谏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不自检”为宾语前置句,“自”做“检”的宾语,所以在“检”后面顿开,排除AC

论”的宾语为“天下事”,所以应在“事”后面断开,排除B

整句话的翻译为: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调子虽高却不贴合实际。年轻和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始于秦始皇”错误。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让他担任卫率府胄曹参军”错误。由原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可知,皇上命宰相考他文章之后,让他担任的是河西尉这一官职。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饥”,发生饥荒;“去”,离开;“辄”,于是、就;“客”,客居;“负薪”,背柴;“自给”,养家或养活自己及家人,宾语前置,相当于“给自”。

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句首省略主语;“游”,游历;“遽”,突然;“涉旬”,十多天;“具”,准备好;“乃”,才。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可知,杜甫是在天下大乱之时投奔肃宗,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介忠臣。

由原文“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可知,当时杜甫担任右拾遗,主要职责就是劝谏皇帝。

由原文“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可知,当时宰相张镐的劝谏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兵败于陈涛斜,又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可是皇帝从此很少录用他了。关中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栗果实为生。后来(杜甫)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郊建草堂居住。恰逢严武担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严武第二次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严武去世,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顺流而下到江陵,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调子虽高却不贴合实际。年轻和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评价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们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崇尚浮华绮丽的文风并相互夸耀。到了开元年间,渐渐地以典雅中正来衡量诗歌。然而倚仗形式华美的,其内容就会空虚,喜欢绮丽风格的,就会有违于雄壮,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让后人受益很多。所以元稹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写上千言的诗歌,其气势也不会有一点衰减,世人称为“诗史”。昌黎韩愈对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许可,之于诗歌,唯独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16分)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上降沛一日,高祖为沛公,赐嬰七大夫,以为太仆。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籍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汉王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婴以太仆从击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更食汝阴,剖符世世勿绝。以太仆从击代,至武泉、云中,益食千户。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益食婴细阳千户。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赐所夺邑五百户。以太仆击陈豨、黥布军,陷陈却敌,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自《史记》有删减)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B.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C.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D.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御,官名。战国秦置,掌管车辆。

B. 谥,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褒义性质的称号。

C. 崩,原本指山陵坍塌的意思。在古代指皇上、太上皇、太上皇帝、太皇太后、皇太后及正规皇后的死。

D. 笞,笞刑始于战国时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针对轻微犯罪而设,或作为减刑后的刑罚。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侯婴早年与刘邦私交甚厚,被刘邦误伤后,反而为他开脱最后导致自己被牵连受罚。

B. 夏侯婴戎马空,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 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 夏侯婴跟随高祖到晋阳附近,被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打得大败,一路被追击到平城。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20. 孝惠帝及高后对夏侯婴表示格外尊敬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16. D    17. B   18. D   

19. 汉王追击逃跑的骑兵到了平城,被胡人包围,被困了七天,难以突围。   

20. 夏侯婴以太仆身份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和高后感激他在下邑路上解救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祈阳”是赐给食邑的地名,与“食”不能断开,排除AC

项籍”为“从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

本句的句意是:汉王到了荥阳之后,收集被击溃的军队,军威又振作起来,汉王把祈阳赐给夏侯婴作为食邑。在此之后,夏侯婴又指挥兵车跟从汉王攻打项羽,一直追击到陈县,最后终于平定了楚地。行至鲁地,汉王又给他增加了兹氏一县作为食邑。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褒义性质的称号”说法错误,人有善、恶之分,统治者也有贤主、暴君之别,所以谥号也分为美谥、平谥、恶谥三类。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被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打得大败,一路被追击到平城”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可知,夏侯婴跟随高祖到晋阳附近,把隶属于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打得大败。“追北至平城”是指一路追击败军到了平城。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重点字词:“追北至平城”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汉王”;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骑兵;“为……所……”,表被动;围,包围;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的答案在原文的最后一段。由文中“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可知孝惠帝及高后对夏侯婴表示格外尊敬的原因是夏侯婴以太仆身份侍奉孝惠帝,并且夏侯婴在下邑路上解救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参考译文:

汝阴侯夏侯婴是沛县人。开始在沛县县府的马房里掌管养马驾车。每当他驾车送完使者或客人返回的时候,经过沛县泗上亭,都要找高祖去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后来,夏侯婴担任了试用的县吏,与高祖更加亲密无间。有一次,高祖因为开玩笑而误伤了夏侯婴,被别人告发到官府。当时高祖身为亭长,伤了人要从严惩罚,因此高祖申诉本来没有伤害夏侯婴,夏侯婴也证明自己没有被伤害。后来这个案子又翻了过来,夏侯婴因受高祖的牵连被关押了一年多,挨了几百板子,但终归因此使高祖免于刑罚。当初高祖带领他的徒众准备攻打沛县的时候,夏侯婴以县令属官的身份做高祖的使者。就在高祖降服沛县的那天,高祖立为沛公,赐给夏侯婴七大夫的爵位,并任命他为太仆。

后来汉王回军平定了三秦,夏侯婴随从汉王攻击项羽的军队。进军彭城,汉军被项羽打得大败。汉王因兵败不利,乘车马急速逃去。在半路上夏侯婴遇到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收上车来。马已跑得十分疲乏,敌人又紧追在后,汉王特别着急,有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们收上来,一直把他们载在车上。夏侯婴赶着车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两个吓坏了的孩子抱紧了自己的脖子之后,才驾车奔驰。汉王为此非常生气,有十多次想要杀死夏侯婴,但最终还是逃出了险境,把孝惠帝、鲁元公主安然无恙地送到了丰邑。汉王到了荥阳之后,收集被击溃的军队,军威又振作起来,汉王把祈阳赐给夏侯婴作为食邑。在此之后,夏侯婴又指挥兵车跟从汉王攻打项羽,一直追击到陈县,最后终于平定了楚地。行至鲁地,汉王又给他增加了兹氏一县作为食邑。汉王立为皇帝的这一年秋天,燕王臧荼起兵造反,夏侯婴以太仆之职跟从高帝攻打臧荼。第二年,又跟从高帝到陈县,逮捕了楚王韩信。高帝把夏侯婴的食邑改封在汝阴,剖符为信,使爵位世世代代传下去。又以太仆之职跟从高帝攻打代地,一直打到武泉、云中,高帝给他增加食邑一千户。接着又跟随汉王到晋阳附近,把隶属于韩信的匈奴骑兵打得大败。当追击败军到平城时,被匈奴骑兵团团围住,困了整整七天不能解脱。后来高帝派人送给匈奴王的王后阏氏好多礼物,匈奴王冒顿这才把包围圈打开一角。高帝脱围刚出平城就想驱车快跑,夏侯婴坚决止住车马慢慢行走,命令弓箭手都拉满弓向外,最后终于脱离险境。以此功,高帝把细阳一千户作为食邑加封给夏侯婴。又以太仆之职跟随高帝在勾注山以北地区攻打匈奴骑兵,获得大胜。以太仆之职在平城南边攻击匈奴骑兵,多次攻破敌阵,功劳最多,高帝就把夺来的城邑中的五百户赐给他作为食邑。又以太仆之职攻打陈豨、黥布的反叛军队,冲锋陷阵,击退敌军,又加封食邑一千户。最后,皇帝把夏侯婴的食邑定在汝阴,共六千九百户。

夏侯婴自从跟随高帝在沛县起兵,长期担任太仆一职,一直到高帝去世。之后又作为太仆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和吕后非常感激夏侯婴在下邑的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紧靠在皇宫北面的一等宅第赐给他,名为“近我”,意思是说“这样可以离我最近”,以此表示对夏侯婴的格外尊宠。孝惠帝去世之后,他又以太仆身份侍奉高后。等到高后去世,代王来到京城的时候,夏侯婴又以太仆的身份和东牟侯刘兴居一起入皇宫清理宫室,废去了少帝,用天子的法驾到代王府第里去迎接代王,和大臣们一起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夏侯婴仍然担任太仆。八年之后去世,谥号为文侯。

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B. 士大夫之族         族:类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

D.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童子之师

C.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8.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B.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为人治病。

C. 六艺,指儒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项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D. 经传,指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论今。

B. 第二段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

D. 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答案】6. A    7. C   8. C    9. D   

10. 不明句读,不解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门学习或研究,像这样罢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道”,风尚。句意为: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其”,代词,他们(君子);语气词,“其……欤”是固定搭配,意思是“真是/难道……啊!/吗?”。

B.“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可是、反而、却,表转折。

D.“于”,介词,被;介词,比。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六艺,指儒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项技能”说法错误,在文中“六艺”为“六经”,即指六种经书。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错误,文章引用孔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向老师学习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老师的地位的重要性。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师”,向老师学习;“不”,通“否”;“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2)“是故”,因此;“不必”,不一定;“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如是”,如此。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 夷獠,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 迁,指官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出”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D. 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B. 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C. 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在他的谋划之下,飞虎军建成。

D. 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答案】12. A    13. D   14. C   

15. (1)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

(2)(湖南)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

弃疾善斡旋”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不能断开,故排除B项和C项。

俾日下住罢”应为“俾(之)日下住罢”,为兼语句,语意完整,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和D项。“出责监办者”为主谓宾结构,语意完整,不能断开,故排除B项和D项。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没有这种区别。谥号多为评价性文字,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夺”意为“改变”。“卒不能夺”意为“最终不能改变辛弃疾的想法”,而不是“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雅”,一向;“重”,看重;“入相”,入朝任宰相;“大略”,远大谋略。

2)“间”,时常,不时;“顽悍”,顽劣剽悍;“抑”,或许也是。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在建康犒劳军队。召见他,赞许并接纳了他。乾道六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井邑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并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于是(辛弃疾)就上奏折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一致,差遣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军队,用湖南飞虎做名字,只隶属于三牙、枢密院,专门听从帅臣节制调度,或许能让蛮夷獠民知道军威,望风惧怕降服。”皇帝下诏委任他进行规划。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为他的两座斋室题字。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正,以至门生故旧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令人敬畏,仍然像活着一样!”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替辛弃疾呜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谢枋得点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B.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C.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D.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避讳,指古人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B. 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原是察举制的一种科目,明清时也用作对举人的雅称。

C. 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D. 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 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 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 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2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21. 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的?请用现代汉语说明。

【答案】17. B    18. D   19. A   

20. (1)太祖二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任洛阳北部尉,升任为顿丘县令,又被召入朝廷做议郎。

(2)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   

21. (1)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2)举了陈平和秦的例子证明。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的意思是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自顷已来”作句首状语,“军”是谓语“征行”的主语,故应在“军”前面断开,排除CD两项;

家室怨旷”的意思是夫妻难以团聚。“家室”是一个词,指妻子,不能断开,排除A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官兵多有死亡,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乐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为纪年”错误,文中为纪日。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A.“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可见,应是曹操年少之时放浪形骸,因此不为当时人们所重视,但是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举”,被推举;“除”,授予官职;“迁”,升任;“征拜”,被征召入朝授予官职。

第(2)句得分点为:“若”,假如,如果;“用”,被任用;“何以”,凭什么;“霸世”,称霸天下。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首先找到文中曹操对“有行”和“上进”论述的相关语句,依据“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可知,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然后举了陈平德行不佳、苏秦不守信用但却建立了功勋的例子来证明即可。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年少时就遇事会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从事正当的职业,所以当时的人都不认为他有才能;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不能拯救天下,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就是你吧!”太祖二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任洛阳北部尉,升任为顿丘县令,又被召入朝廷做议郎。建安十四年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训练水军。八月二十四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官兵多有死亡,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乐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特此命令:凡是战死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政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这才符合我的心意。”建安十五年春天,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谁不是得到贤人君子和他们共治天下呢!君主想要得到贤才,竟然连闾巷都不走出,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正是急需贤才的时候。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难道现在天下就真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吗?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建安十六年,曹公到达孟津。汉献帝命曹公出行时设置和皇帝一样的先驱骑兵,宫殿中摆设刻着猛兽的钟磬大架。十二月十九日,曹公下令说:“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陈平难道有德行吗?苏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却辅佐弱小的燕国渡过难关。由此而论,才智之士即使有缺点,难道就应该废弃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又说:“刑罚,有关百姓的生命,如果军队中主管刑狱的官员有不称职的,却把三军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他,我非常害怕。应该选用通晓法律的人,让他主持刑罚。”因此又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答案】9. D    10. (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11. 采用对仗句式,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说服力;②采用“非……,而……”正反对照的表达形式,有力地证明了善于借助外物的作用。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代词,指老师;

B.“于”,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被动;

C.“者”,助词,……的人;助词,与“也”构成判断结构;

D.“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上”“ 下”,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古今异义词,地下泉水。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本题要求从句式角度欣赏。此句采用对仗句式,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现象,“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说明善于利用外物的作用,读起来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增强了说服力。

每个句子都采用了“非……,而……”的句式,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