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福建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福建省福清市元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课内文言基础积累(本题共5小题,15分)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己复礼为仁(克服)         大学之道(根本原则)

B.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 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自贼者也(伤害)

D. 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凿户牗以为室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B. 我世世为洴澼絖          若火之始然

C. 曰余食赘行               故不孝不慈亡有

D. 其脆易泮                 当察乱何自起

12. 下列选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A.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 客得之,以说吴王

C. 君子喻于义

D.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1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一日克己复礼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D. 跨者不行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贤思齐焉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B. 不贵难得之货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D. 吴王使之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道理把知识贯穿起来。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B.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C.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16.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五经”。

B.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C. 稼,种庄稼;穑,收庄稼。出自《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D. 宰,家臣,总管。先秦时代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了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自己的不利,就共同调发徒役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 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在病中仍弹琴歌唱并批评教育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后来楚王发兵来迎接,孔子才得以脱险。

C. 对于“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和子贡对孔夫子之道都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 孔子听了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假使颜回拥有许多的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19. 颜回提出了什么观点,孔子对他的观点持什么态度?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徐达之围姑苏也,太祖不欲烦兵,但困服之耳。至是久不下,乃以书遗士诚,许以窦融、钱俶故事。士诚不报。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域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战良久,未决,士诚遣兵千余助之,又自出兵山塘为援。山塘路狭,塞不可进,麾令稍却。遇春抚王弼背曰:“军中皆称尔为猛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声驰铁骑,挥双刀往击之。敌小却,遇春率众乘之,遂大败其军,溺于沙盆之潭可量也。士诚故有勇胜军号“十条龙”,常银铠锦衣,出入阵中,是日皆溺死。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时降将李伯升知士诚势迫,欲说令归命,乃遣客诣士诚门告急。士诚召之入,然卒狐疑,莫能决也。壬子,复率兵突出胥门,锋甚锐,遇春御之,兵稍却。士信方在城楼上督战,忽大呼曰:“军士疲矣,且止。”遂鸣钲收军。遇春乘之,复大败。自是士诚不敢复出。九月辛巳,达督将士破葑门,常遇春亦破阊门新寨,遂率众渡桥,进薄城下。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士诚收余兵二三万,亲率之,战于万寿寺东街,复败。士诚仓皇归,从者仅数骑。士诚竟自缢死,赐棺葬之。

乃论者以士诚之失,在深居高拱,上下相蒙,骄将李伯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黄、蔡三参军辈又迁阔昧大计,以故谋主被谗,爪牙受缚。士诚乃内怀选懦,坐失事机,此其所以亡也。卒之桑榆不收,噬脐无及,齐云一炬,阖室自焚。岂太祖灭士诚哉,盖士诚自灭之也!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吴》,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B. 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C. 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岀/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D. 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姑苏,是苏州的别称,位于长江以南,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B. 太祖,作为庙号使用。一般对国家有大功的先王才会拥有庙号,如唐太宗、康熙等。

C. 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号。文中是指撤退的信号。

D. 桑榆,指桑树和榆树,因日落时分光照树梢,所以代指日暮,文中指事情的最后阶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达想要围困张士诚,让他不战而降,就写信给张士诚,用窦融、钱俶归降免罪的事例诱导他,但张士诚没有回信。

B. 在山塘之战中,常遇春用人得当,王弼勇猛果敢,身先士卒,使敌军退却,常遇春趁机出击,大败张士诚的军队。

C. 李伯升听说张士诚被常遇春的军队包围,情势窘迫,趁机派遣门客前去劝说张士诚投降,但张士诚犹豫不决,后来还是没有听从。

D. 张士诚在与常遇春交锋中接连失利,苏州城被攻破之后,他又收拢军队,再次与常遇春军队决战,依然不敌,最终自缢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

(2)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

14.文末论者评论说“岂太祖灭士诚哉,盖土诚自灭之也”,请简析这样评论的原因。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时又有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皆拥众为盗。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庚戌,须陁引兵击让,让向数为须陁所败,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陁素轻让,方阵而前,让与战,不利,须陁乘之,逐北十余里;密发伏掩之,须陁兵败。密与让及徐世勤、王伯当合军围之,须陁溃围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陁跃马复入救之,来往数四,遂战死。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B. 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C. 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D. 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曹,汉代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

B.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C. 和亲,文中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 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翟让因犯死罪而被关进监狱,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同寻常,给翟让打开枷锁,把翟让放了出来,于是翟让逃亡到了瓦岗。

B. 李密往来于义军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这些首领起初并不相信,后来逐渐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开始敬重李密。

C. 李密通过王伯当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武力收编其他的小股盗匪;翟让逐渐亲近李密,李密趁机劝说他起兵灭隋。

D. 翟让领兵迎战须陁,李密派一千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后面的树林中;翟让兵败,李密命令伏兵袭击须陁,并联兵合围,最终杀死须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

(2)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

14. 李密认为灭亡隋朝并不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基础A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雎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B.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C.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D.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的人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访。

B. 无恙,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为无灾祸或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C. 驷马,四马共驾一车,乘坐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

D. 顿首,叩头,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亦为书信中常用的敬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雎受辱于魏,得宠于秦。范雎在魏国受尽屈辱,几近被迫害致死,让魏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范雎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受到重用,官拜国相。

B. 范雎智赚须贾,巧辱对方。范雎得知须贾来到秦国,便穿着破旧的衣服步行到客馆见须贾,假借见张相将其领进相府,不动声色地羞辱了对方。

C. 范雎心系魏国,不忘故土。范雎虽被迫离开魏国,在秦国做了国相,但他的祖坟在魏国,先人葬在魏国的土地上,他仍然心恋魏国,未忘故土。

D. 范雎有心报复,不失理智。范雎对须贾有刻骨铭心之仇,他一心要报复须贾,但并未置对方于死地,而是在列数须贾罪状之后责令须贾回魏国。

13.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释:①矰(zēng):一种用丝绳系住用以射飞鸟的短箭。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B.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C.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D.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里”与《论语·里仁》中“里仁为美”的“里”都是居住之意。

B.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尊敬,如孔子、孟子等。

C. 道家,诸子百家之一,老子、庄子是其代表人物,“道”是其最高概念。

D. “家”是先秦时大夫统治地方,即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诸侯封地称国。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崇尚谦虚不张扬的德性。就像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德行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十分愚钝。

B. 老子的道德学问远超过常人。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老子道德与学识的高深莫测,达到了非常人所能理解的高度。

C. 老子推崇“道”的思想学说。“道”就是一种虚无,是顺应自然,以无为来适应各种变化,所以司马迁认为有关他的著作措辞微妙不易理解。

D.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老庄申韩“四子”的合传,“四子”学术皆以“道德”为依归,而老子思想更见深邃。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其文学荐之晋王。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世宗曰:刘旻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道曰:陛下做得山定否?世宗怒,卒自将击旻,果败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益以旧德自处。道事四姓十君,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誉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B.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C.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D.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取字并取号,以便于平辈或后辈称呼,表示尊重。

B. 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可指京都地区。本文取前意。

C. 天成,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即位时或在位间改换年号称之为“改元”。

D. 山陵使,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多由大臣临时兼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道文采很好,生活简朴。刘守光败后,他又跟随张承业。因冯道有文才,承业把他推荐给晋王。当晋梁双方对峙时,冯道能够在茅屋中卧草而眠。

B. 冯道处事深谋远虑,善于适时进谏。比如在国泰民丰时提醒国君要居安思危、关心民瘼,在国君痴迷玩物时警醒国君要以仁义为本等等。

C. 冯道不惧君威,敢于谏言。冯道都是直言规劝皇帝,在刘旻攻打上党时,他也犯颜直谏,从而遭到新帝嫌弃。

D. 明宗虽是武人出身却是明事达理之人。他在听不懂冯道关于国君“大宝”的引言时,能够通过侍臣的解说得以理解,并加以赞许和采纳,确实难能可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

(2)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

14. 《尚书》有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根据文章概括冯道做了哪些事体现了这一观点?

 

 

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因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B. 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绥/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C. 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D. 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11.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墨子:就是墨子,前一个“子”表敬称,后一个“子”是先生的意思。

B. 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就陵阜而居”中指的是“山丘”。

C. 台榭: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常用于宫室、宗庙。

D. 文采:指错杂艳丽的色彩、刺绣,亦指华美雅丽的词藻、文辞,文中指后者义。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 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 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 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14. 古代圣王之举给你哪些启示?请你用三个否定句或否定短语分别加以概括。

 

 

 

福建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福建省福清市元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课内文言基础积累(本题共5小题,15分)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己复礼为仁(克服)         大学之道(根本原则)

B.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 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自贼者也(伤害)

D. 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克,此处与“己”搭配,译为克制。句意: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B.忍,此处应该译为怜悯,同情。句意: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D.归,,应该译为称赞,称许。句意: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

故选C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凿户牗以为室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B. 我世世为洴澼絖          若火之始然

C. 曰余食赘行               故不孝不慈亡有

D. 其脆易泮                 当察乱何自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没有通假字。

B.絖”通“纩”,指丝絮;“然”通“燃”,燃烧。

C.行”通“形”,形体;“亡”通“无,没有。”

D.泮”通“判”,分离、消融;“当”通“尝”,尝试。

故选A

12. 下列选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A.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 客得之,以说吴王

C. 君子喻于义

D.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正常语序“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为省略句。

A.结合“也”分析,为判断句。

B.正常语序为“客得之,以(之)说吴王”,为省略句。

C.君子懂得大义。没有特殊句式。

D.“也”表判断,为判断句。

故选B

1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一日克己复礼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D. 跨者不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一日克己复礼”翻译为:一旦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一日”,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翻译为: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千里”,古今同义,一千里路。

C.“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翻译为: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自然”,古义,自然本性,今义,指自然界。

D.“跨者不行”翻译为: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故选B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贤思齐焉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B. 不贵难得之货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D. 吴王使之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的“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

A.“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事物。

B.“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

C.“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彰明。

D.“将”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兵,率兵。

故选A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道理把知识贯穿起来。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B.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C.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16.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五经”。

B.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C. 稼,种庄稼;穑,收庄稼。出自《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D. 宰,家臣,总管。先秦时代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了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自己的不利,就共同调发徒役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 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在病中仍弹琴歌唱并批评教育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后来楚王发兵来迎接,孔子才得以脱险。

C. 对于“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和子贡对孔夫子之道都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 孔子听了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假使颜回拥有许多的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19. 颜回提出了什么观点,孔子对他的观点持什么态度?

【答案】15. C   16. A    17. B   

18. (1)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2)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19.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信,自己仍坚持下去,才显得君子的本色,这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许诺将来假使颜回拥有许多的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陈蔡之间”为“留”的状语,应该是“(于)陈蔡之间久留”,不需要断开,排除A

诸大夫所设行”为后面“非仲尼之意”的主语,不需要断开,排除D

于楚”为“用”的状语,不需要断开,排除B

句意: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五经’”错误。“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孔子在病中仍弹琴歌唱”不符合原文,原文是“从者病”,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且“病”在此并非“生病”的意思。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使”,假如,假使;“必”,必定;“安”,怎么。

2)“修”,美好;“用”,被采用;“丑”,耻辱。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

结合“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分析,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也就是说主要主张正确,不需要担心不被采信,只需要坚持推行,彰显君子的本色。

结合“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分析,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后很高兴,称赞颜回的观点有道理,许诺假使颜回拥有许多财产,孔子给他当管家。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面有怒色。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不是啊。我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

子路出去,子贡进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人接受。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救。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徐达之围姑苏也,太祖不欲烦兵,但困服之耳。至是久不下,乃以书遗士诚,许以窦融、钱俶故事。士诚不报。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域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战良久,未决,士诚遣兵千余助之,又自出兵山塘为援。山塘路狭,塞不可进,麾令稍却。遇春抚王弼背曰:“军中皆称尔为猛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声驰铁骑,挥双刀往击之。敌小却,遇春率众乘之,遂大败其军,溺于沙盆之潭可量也。士诚故有勇胜军号“十条龙”,常银铠锦衣,出入阵中,是日皆溺死。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时降将李伯升知士诚势迫,欲说令归命,乃遣客诣士诚门告急。士诚召之入,然卒狐疑,莫能决也。壬子,复率兵突出胥门,锋甚锐,遇春御之,兵稍却。士信方在城楼上督战,忽大呼曰:“军士疲矣,且止。”遂鸣钲收军。遇春乘之,复大败。自是士诚不敢复出。九月辛巳,达督将士破葑门,常遇春亦破阊门新寨,遂率众渡桥,进薄城下。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士诚收余兵二三万,亲率之,战于万寿寺东街,复败。士诚仓皇归,从者仅数骑。士诚竟自缢死,赐棺葬之。

乃论者以士诚之失,在深居高拱,上下相蒙,骄将李伯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黄、蔡三参军辈又迁阔昧大计,以故谋主被谗,爪牙受缚。士诚乃内怀选懦,坐失事机,此其所以亡也。卒之桑榆不收,噬脐无及,齐云一炬,阖室自焚。岂太祖灭士诚哉,盖士诚自灭之也!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吴》,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B. 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C. 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岀/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D. 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姑苏,是苏州的别称,位于长江以南,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B. 太祖,作为庙号使用。一般对国家有大功的先王才会拥有庙号,如唐太宗、康熙等。

C. 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号。文中是指撤退的信号。

D. 桑榆,指桑树和榆树,因日落时分光照树梢,所以代指日暮,文中指事情的最后阶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达想要围困张士诚,让他不战而降,就写信给张士诚,用窦融、钱俶归降免罪的事例诱导他,但张士诚没有回信。

B. 在山塘之战中,常遇春用人得当,王弼勇猛果敢,身先士卒,使敌军退却,常遇春趁机出击,大败张士诚的军队。

C. 李伯升听说张士诚被常遇春的军队包围,情势窘迫,趁机派遣门客前去劝说张士诚投降,但张士诚犹豫不决,后来还是没有听从。

D. 张士诚在与常遇春交锋中接连失利,苏州城被攻破之后,他又收拢军队,再次与常遇春军队决战,依然不敌,最终自缢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

(2)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

14. 文末论者评论说“岂太祖灭士诚哉,盖土诚自灭之也”,请简析这样评论的原因。

【答案】10. B   11. B    12. A   

13. 1)张士诚的马受惊掉落水中,几乎不能获救,乘着轿子进入城中,倏忽之间想不出计策。

2)申时,张士诚的军队大溃败,各将领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登上城墙,城被攻破。   

14. 1)张士诚不理政事,致使上下相互蒙骗。

2)奸人庸士当道,谋士受谗,武士被囚禁。

3)张士诚懦弱,不会把握机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张士诚冒险突围,望见城左方,看到队阵严整,心虚不敢犯,便转至盘门,向常遇春营垒杀来,常遇春觉察他其到了,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他的到来。常遇春分散兵力到北边护城河城,拦截了他的路。

从句法结构和断句标志看,“左方”是一个词,不能断开,且主语“士诚”后三句都为四字句,句式严整,“觇城左方”不宜断开,故排除CD两项。

之”为“待”的宾语,至此整个句意结束,其后应断开。“分兵北濠”是“分兵于北濠”之省略,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如……康熙等”理解错误,“康熙”不是“庙号”,是年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徐达想要围困张士诚,让他不战而降,就写信给张士诚”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太祖不欲烦兵,但困服之耳。至是久不下,乃以书遗士诚”分析可知,想让他不战而降,写信给张士诚的人是“太祖”,不是“徐达”。故此种说法张冠李戴了。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堕”,掉落;“肩舆”,名词作动词,乘着轿子;“忽”,倏忽之间。

2)得分点:申时”,十二时辰之一,下午三点到五点,可不翻译;“蚁附”,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蚁”为名词作状语;“城破”,被动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由原文最后一段,“以士诚之失,在深居高拱,上下相蒙”可以概括为:张士诚不理政事,致使上下相互蒙骗。

骄将李伯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黄、蔡三参军辈又迁阔昧大计,以故谋主被谗,爪牙受缚”可以概括为:奸人庸士当道,谋士受谗,武士被囚禁。

士诚乃内怀选懦,坐失事机,此其所以亡也”可以概括为:张士诚懦弱,不会把握机会。

参考译文:

起初,正值徐达围困苏州之时,太祖不想劳烦精锐的军队,只是想困住使之投降罢了。到现在久攻不下,朱元璋派人送信给张士诚(劝其投降),用窦融、钱俶的旧事来许诺他。张士诚没有回复。张士诚冒险突围,望见城左,看见队阵严整,心虚不敢犯,便转至盘门,向常遇春营垒杀来,遇春觉察他到了,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他的到来。常遇春分散兵力到北边护城河城,拦截了他的后路。作战很久,未分胜负,张士诚派一千多名骑兵帮助张士信,自己又出兵到山塘作为援助。山塘路狭窄,堵塞不可前进,指挥部下渐渐退却。常遇春抚着王弼手背说:“军中都称你是猛将,你能为我获取这个人吗?”王弼说“好”,纵马挥舞双刀奋力搏击。敌人稍稍退却,常遇春率军乘机进击,于是大败他们,在沙盆潭溺死的人很多。士诚原有的号“十条龙”勇胜军,常穿着银色铠甲精美华丽的衣服,出入阵中,那天都被溺死。张士诚的马受惊掉落水中,几乎不能获救,乘着轿子进入城中,倏忽之间想不出计策。当时降将李伯升了解张士诚形势急迫,想要劝说他让他归顺,于是派遣门客到张士诚门前报告紧急情况。张士诚召他进入,然而始终疑惑,不能决断。壬子日,张士诚又率兵从胥门突击出去,锋芒很盛,常遇春抵御他,他的军队渐渐退却。张士信正在城楼上督战,忽然大喊说:“军士疲惫了,暂且停止吧。”于是敲锣收兵。常遇春趁机追赶,张士诚又大败。从此张士诚不敢再出来,九月辛巳日,徐达督促将士攻破葑门,常遇春也打破了阊门新寨,于是率领士众渡桥,进军逼近城下。申时,张士诚的军队大溃败,各将领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登上城墙,城被攻破。张士诚收集剩下的军队二三万人,亲自率领他们,在万寿寺东街作战,又败了。张士诚仓皇之间归逃,跟从他的人仅仅几个骑兵。张士诚最终上吊而死,被赐予棺材埋葬了。

于是评价的人认为张士诚的失误,在于不理政事无为而治,上下相互蒙骗,骄横的将领李伯升、吕珍之类的人都人品低下不值一提,黄、蔡三参军之类的人善变迂阔没有大计,因此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受到谗言,武士被捆绑。张士诚内心柔软怯懦,白白地失去机会,这就是他亡身的原因。最终晚景不好,后悔莫及,齐云一把火,全家人都自焚而死。难道是太祖灭了张士诚吗?是张士诚自取灭亡啊!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时又有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皆拥众为盗。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庚戌,须陁引兵击让,让向数为须陁所败,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陁素轻让,方阵而前,让与战,不利,须陁乘之,逐北十余里;密发伏掩之,须陁兵败。密与让及徐世勤、王伯当合军围之,须陁溃围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陁跃马复入救之,来往数四,遂战死。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B. 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C. 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D. 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曹,汉代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

B.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C. 和亲,文中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 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翟让因犯死罪而被关进监狱,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同寻常,给翟让打开枷锁,把翟让放了出来,于是翟让逃亡到了瓦岗。

B. 李密往来于义军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这些首领起初并不相信,后来逐渐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开始敬重李密。

C. 李密通过王伯当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武力收编其他的小股盗匪;翟让逐渐亲近李密,李密趁机劝说他起兵灭隋。

D. 翟让领兵迎战须陁,李密派一千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后面的树林中;翟让兵败,李密命令伏兵袭击须陁,并联兵合围,最终杀死须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

(2)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

14. 李密认为灭亡隋朝并不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我蒙受您的再生之恩得以幸免,但黄曹主您怎么办呢!”于是眼泪流了下来。

(2)所以才不考虑生死来让您脱身,你怎么却学儿女子弟以涕泪来表示感谢呢!   

14. 主昏民怨,穷兵黩武,断绝外援;
②隋炀帝四处巡游,不理朝政;
③翟让雄才大略,义军兵强马壮。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闻”“惧”的主语应是“翟让”,“惧”的对象也是“须陁”,“将”应是副词,修饰动词“避”,因此应在“将”前停顿,故排除CD两项;

分析可知,“密”是指李密,人名,“公”是李密对翟让的尊称,因此可确定“为公破之”的主语应是“密”,应在“密”前断开,故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说法有误,“庚”是十天干之一,“戌”是十二地支之一。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武力收编其他的小股盗匪”错误,原文是“往说诸小盗”,即劝说诸小盗。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幸”,幸免;“奈……何”,怎么办;“泣”,眼泪。

2)中,“顾”,考虑;“效”,仿效,学;“谢”,感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要解答李密认为灭亡隋朝并不难的原因,应找到文中相关内容,“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这是李密劝翟让的一段话,其中包含三个信息,一是“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二是“巡游扬、越,委弃东都”,三是“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这里正是李密认为灭亡隋朝并不难的原因所在,作答时翻译后总结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韦城人翟让是东都的法曹,因为犯罪应当被处死。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寻常,在夜里悄悄对翟让说:“翟法司,天时人事,也许是可以预料的,哪能在监狱里等死呢!”翟让又惊又喜,叩头感谢说:“我翟让,是关在圈里的猪,生死只能听从黄曹主的吩咐了!”黄君汉当即给翟让打开枷锁把他放出。翟让再次拜谢说:“我蒙受您的再生之恩得以幸免,但黄曹主您怎么办呢!”于是眼泪流了下来。黄君汉发怒道:“我本把你当成大丈夫,可以拯救黎民百姓,所以才不考虑生死来让您脱身,你怎么却学儿女子弟以涕泪来表示感谢呢!你就努力设法逃脱吧,不要管我了!”于是翟让逃亡到瓦岗为盗,与他同郡的单雄信,骁勇矫健,擅长骑马使矛,他召集年轻人去投奔翟让。当时还有外黄人王当仁、济阳人王伯当、韦城人周文举、雍丘人李公逸等人都率领众人做盗匪。李密从雍州逃出后,往来于各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开始他们都不信任他,时间久了,逐渐觉得他的话很对,相互告诉说:“这个人是朝廷公卿的子孙,才有像这样的志气。现在人人都说杨氏将要灭亡,李氏即将兴起。我听说称王的人命大不会死。这个人能再三得以解脱逃命,难道不就是这种要为王的人吗?”从此逐渐对李密尊敬起来。李密观察各首领,只有翟让的实力最强大,于是靠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并去游说其他的小股盗匪,使他们都归顺了翟让。翟让很高兴,逐渐亲近李密,和他谋划军事。李密便劝翟让说:“刘邦、项羽都从平民起家做了帝王。现在上有昏庸的君主,下有怨愤的百姓,精锐官兵都战死在辽东,与突厥的和亲关系也已断绝,在这个时候,皇帝还到扬州、越州一带巡游,抛弃东都不顾,这也正与刘邦、项羽当年奋起的大好时机相似。以您的雄才大略,兵士和战马又如此精锐,横扫长安、洛阳二京,消灭暴虐的国君,灭亡隋朝是不困难的。”庚戌日,须陁领兵攻打翟让,翟让过去有好几次都败在须陁的手下,听到他来了,非常害怕,准备逃避。李密说:“须陁有勇无谋,军队刚打了几次胜仗,既骄傲又凶狠,可以一战就把他捉住。您只需要摆好阵势等待,我保证替您打败他。”翟让不得已,领兵准备作战,李密分派一千多人埋伏在大海寺背面的树林中。须陁一向看不起翟让,排成方阵前进,翟让与他交战,没有取胜,须陁乘机追击了十余里;李密派出伏兵袭击须胞,须陁的部队被打得大败。李密和翟让以及徐世鼓、王伯当联兵合围,须陁突围而出;见左右的人没有全出来,又跃马冲进阵去救援,往返了四五次,于是战死。他的士兵们昼夜号哭,好几天都没有停止,河南各郡县因此大伤元气。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基础A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雎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B.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C.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D.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的人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访。

B. 无恙,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为无灾祸或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C. 驷马,四马共驾一车,乘坐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

D. 顿首,叩头,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亦为书信中常用的敬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雎受辱于魏,得宠于秦。范雎在魏国受尽屈辱,几近被迫害致死,让魏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范雎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受到重用,官拜国相。

B. 范雎智赚须贾,巧辱对方。范雎得知须贾来到秦国,便穿着破旧的衣服步行到客馆见须贾,假借见张相将其领进相府,不动声色地羞辱了对方。

C. 范雎心系魏国,不忘故土。范雎虽被迫离开魏国,在秦国做了国相,但他的祖坟在魏国,先人葬在魏国的土地上,他仍然心恋魏国,未忘故土。

D. 范雎有心报复,不失理智。范雎对须贾有刻骨铭心之仇,他一心要报复须贾,但并未置对方于死地,而是在列数须贾罪状之后责令须贾回魏国。

13.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这次我办的事情成败也都取决于张君。你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跟相国张君熟悉的朋友啊?

(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中的“所以”表示原因,其间不可断开,排除AB;“恋恋”是一个叠词,表示依恋之情,不可断开,排除D;“故释公乃谢罢”中的“公”是“释”的宾语,不是“谢罢”的主语,“释公”中间不能段开。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D项,“顿首”不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最隆重的是“稽首”。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项,“心系魏国,不忘故土”的归纳和事实依据不当。文中“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是针对当时诬其“有外心于齐”而言,并非言现时的心态。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去留”,成败;“孺子”,年轻人;“客”,朋友;“习”,熟悉;(2)“见卖”,被诓骗;“乃”,就;“肉袒膝行”,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因”,托。

参考译文:

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分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雎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灾祸啊!”范雎说:“是啊。”须贾问道:“如今你干些什么事?”范雎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雎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须贾趁便问道:“秦国的相国张君,你知道他吧。我听说他在秦王那里很得宠,有关天下的大事都由相国张君决定。这次我办的事情成败也都取决于张君。你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跟相国张君熟悉的朋友啊?”范雎说:“我的主人很熟悉他。就是我也能求见的,请让我把您引见给张君。”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雎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才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于是范雎派人挂上盛大的帐幕,召来许多侍从,才让须贾上堂来见。须贾见到范雎连叩响头口称死罪。范雎说:“你的罪状有三条。从前楚昭王时申包胥为楚国谋划打退了吴国军队,楚王把楚地的五千户封给他作食邑,申包胥推辞不肯接受,因为他的祖坟安葬在楚国,打退吴军也可保住他的祖坟。现在我的祖坟在魏国,可是你前时认为我对魏国有外心暗通齐国而在魏齐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当魏齐把我扔到厕所里肆意侮辱我时,你不加制止,这是第二条罪状。更有甚者你喝醉之后往我身上撒尿,你何等的忍心啊?这是第三条罪状。但是你之所以能不被处死,是因为从今天你赠我一件粗丝袍看还有点老朋友的依恋之情,所以给你一条生路,放了你。”于是辞开须贾,结束了会见。随即范雎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决定不接受魏国来使,责令须贾回国。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释:①矰(zēng):一种用丝绳系住用以射飞鸟的短箭。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B.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C.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D.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里”与《论语·里仁》中“里仁为美”的“里”都是居住之意。

B.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尊敬,如孔子、孟子等。

C. 道家,诸子百家之一,老子、庄子是其代表人物,“道”是其最高概念。

D. “家”是先秦时大夫统治地方,即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诸侯封地称国。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崇尚谦虚不张扬的德性。就像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德行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十分愚钝。

B. 老子的道德学问远超过常人。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老子道德与学识的高深莫测,达到了非常人所能理解的高度。

C. 老子推崇“道”的思想学说。“道”就是一种虚无,是顺应自然,以无为来适应各种变化,所以司马迁认为有关他的著作措辞微妙不易理解。

D.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老庄申韩“四子”的合传,“四子”学术皆以“道德”为依归,而老子思想更见深邃。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答案】9. B   10. A    11. C   

12. (1)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2)因此以治理天下为(自己的)事务的君主,怎么能不禁止人们互相嫌恶而鼓励人们互爱?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依据语法结构,“宗”为李宗,是人名,前一个“宗”为前句的宾语,后一个“宗”为后句的主语,两个“宗”需要断开,排除AD

注”为李注,是人名,后一个“注”为后句的主语,两个“注”需要断开,排除C

句意: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都是居住之意”说法错误,文中的“里”是古代户籍管理的一级组织,如《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而“里仁为美”的“里”意思是“居住之意”,所以二者不一样。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所以司马迁认为有关他的著作措辞微妙不易理解”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意思是,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可知,司马迁认为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而非“关于他的著作”。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的解释:

1)“时”,时运;“驾”,做官;“蓬”,名词作状语,像蓬草一样。

2)“以……为……”,把……当作……;“恶”,怎么,哪里;“劝”,鼓励。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印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以无所作为来适应各种变化,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申子勤奋自勉,推行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都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

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其文学荐之晋王。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世宗曰:刘旻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道曰:陛下做得山定否?世宗怒,卒自将击旻,果败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益以旧德自处。道事四姓十君,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誉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B.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C.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D.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取字并取号,以便于平辈或后辈称呼,表示尊重。

B. 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可指京都地区。本文取前意。

C. 天成,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即位时或在位间改换年号称之为“改元”。

D. 山陵使,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多由大臣临时兼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道文采很好,生活简朴。刘守光败后,他又跟随张承业。因冯道有文才,承业把他推荐给晋王。当晋梁双方对峙时,冯道能够在茅屋中卧草而眠。

B. 冯道处事深谋远虑,善于适时进谏。比如在国泰民丰时提醒国君要居安思危、关心民瘼,在国君痴迷玩物时警醒国君要以仁义为本等等。

C. 冯道不惧君威,敢于谏言。冯道都是直言规劝皇帝,在刘旻攻打上党时,他也犯颜直谏,从而遭到新帝嫌弃。

D. 明宗虽是武人出身却是明事达理之人。他在听不懂冯道关于国君“大宝”的引言时,能够通过侍臣的解说得以理解,并加以赞许和采纳,确实难能可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

(2)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

14. 《尚书》有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根据文章概括冯道做了哪些事体现了这一观点?

【答案】10 D    11.A    12. C   

13. (1)将领中有人抢得别人的美女送给冯道,冯道不便推却,将美女安置在别的房间里。

(2)冯道年轻时就能匡正自己的行为而获得世人的称赞,等到担任大臣后,尤其致力于稳重地处事待物。   

14. 饥荒时拿出钱财周济百姓,帮荒田不耕的人耕种。②丰收之年婉谏皇帝要居安思危,防止谷贱伤农。③借玉杯之事劝导皇帝以仁德治理天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

冯道告诫明宗说:“我任河东掌书记时,奉命出使中山,路过井陉险隘之地,担心马有失足,紧握缰绳不敢松懈;到了平地,以为太平无事,却一下跌下马来摔伤。”

戒”是动词,意思是“告诫”,宾语是“明宗”,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C

奉使中山”是动宾结构,“中山”是“使”的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取字并取号”错误。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必然联系。取“号”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冯道都是直言规劝皇帝”错误,原文说的是“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冯道以前侍奉九个君主都不曾直言规劝。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关键词:“人”,别人;“遗”,赠送;“却”,推却;“置之别室”省略介词“于”。

第二句关键词:“矫”,纠正;“取称”,获得称赞;“务”,从事、致力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可知,冯道在饥荒时拿出钱财周济百姓,帮荒田不耕的人耕种。

由原文“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可知,冯道在丰收之年婉谏皇帝要居安思危,防止谷贱伤农。

由原文“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可知,冯道借玉杯之事劝导皇帝以仁德治理天下。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是瀛洲景城人。(起初)在刘守光处任参军,刘守光兵败,(他)离开(刘守光)去投靠宦官张承业。张承业是河东军的节度使,因冯道有文才,承业把他推荐给晋王。当晋军与梁军在黄河两岸对峙时,冯道在晋军中,搭了一间茅屋居住,不设置床席,只躺在一捆草上休息。将领中有人抢得别人的美女送给冯道,冯道不便推却,便将美女安置在别的房间里,寻访到她的主人后送她回家。他在因父丧解除学士职务回到景城时,恰遇饥荒,就把自己的财物全部拿出来救济同乡百姓,并到田野里去耕种,亲自砍柴背薪。有人荒废自己田地不耕种的,与那些没有能力耕种自己田地的,冯道就在夜里前去,暗中为他们耕种。这些人后来因惭愧而致谢,冯道并不认为这是什么恩惠。天成至长兴年间,连年丰收,国中太平无事。冯道告诫明宗说:“我任河东掌书记时,奉命出使中山,路过井陉险隘之地,担心马有失足,紧握缰绳不敢松懈;到了平地,以为太平无事,却一下跌下马来摔伤。凡是处在危险境地的人(往往)深谋远虑而得以保全,身处平安之中(却往往)因疏忽而带来灾祸,这是人之常情啊。”明宗问道:“天下虽然丰收了,老百姓得到好处了吗?”冯道说:“谷物价贵就会使农民饥饿,谷物价低就会使农民受害。”水运将军在临河县得到一个玉杯,上面有“传国宝万岁杯”几个字。明宗很喜欢这只杯子,拿给冯道看。冯道说:“这是前代有形的宝物罢了,帝王自当有无形的宝物。仁义就是帝王的宝物。所以说:‘大宝称之为位。用什么守住位?这就是仁。’”明宗是个武人,不理解这话,在冯道离开后,就召侍臣讲解这些话的含义,赞许并采纳了这些话。冯道以前侍奉九个君主都不曾直言规劝。周世宗刚登位,刘旻进攻上党。周世宗说:“刘旻小看我,以为我刚登位而国家有大丧,必定不能出兵迎战,而且善于用兵的人常常出其不意,我应当亲自率兵攻打他。”冯道于是恳切劝阻,认为不行。周世宗说:“刘旻的军队是乌合之众,如果遇上我的军队,就像高山压在鸟蛋上一样。”冯道说:“陛下能使山不动吗?”周世宗发怒,最终还是亲自率兵攻打刘旻,果然在高平打败刘旻。周世宗攻取淮南,平定三关,威武精神的振奋就从高平开始。他攻打刘旻,看不起冯道,不让他随行,任命他为周太祖山陵使,安葬完周太祖后,冯道就死了,享年73岁,谥号叫文懿,追封为瀛王。冯道年轻时就能匡正自己的行为而获得世人的称赞,等到担任大臣后,尤其致力于稳重处事待物,越来越以旧德自居。侍奉四姓十个君主,但当时的世人无论贤愚都景仰冯道为元老,而喜欢称誉他。

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因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B. 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绥/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C. 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D. 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11.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墨子:就是墨子,前一个“子”表敬称,后一个“子”是先生的意思。

B. 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就陵阜而居”中指的是“山丘”。

C. 台榭: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常用于宫室、宗庙。

D. 文采:指错杂艳丽的色彩、刺绣,亦指华美雅丽的词藻、文辞,文中指后者义。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 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 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 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14. 古代圣王之举给你哪些启示?请你用三个否定句或否定短语分别加以概括。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法令无需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所以民心自然归附于这样的君王。(2)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人们相爱!   

14. 1)建造住室不追求奢华。(2)饮食不能浪费。(3)出行工具不追求豪华。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这样讲究饮食,左右人臣都效仿他,因而富贵的人家(更加)奢侈,孤苦贫弱的人家就受冻挨饿,即使想让国家不乱,也是不可能的。人君如果想天下安定而不乱,对于饮食的费用,不可以不节省。

故”为因果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引出结果,“故”前断开,排除B

左右”与“象之”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结构相同,应在“侈”“馁”后断句,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指后者义”错误,“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的意思是:女子放弃纺织衣物为舟车描绘刺绣。所以“文采”在文中指前者义。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当今之主……实际上吃不到”错,由原文“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可知,“当今之主”不惜横征暴敛,就为了享用美食“刍豢、蒸炙鱼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急”,形容词作动词,催逼;“不劳”,不必劳苦;“足用”,财用充足。

(2)得分点:“以……为……”,把……作为……;第一个“恶”,怎么;第二个“恶”,仇恨;“劝”,鼓励、劝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观点以及选用句式的能力。

依据“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可得出答案:建造住室不追求奢华。

依据“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可得出答案:饮食不能浪费。

依据“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可得出答案:出行工具不追求豪华。

参考译文:

墨子说:上古的人不知道修造宫室之时,靠近山丘、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伤害人民,所以圣王开始营造宫室。营造宫室的法则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湿润,四边足以御风寒,上面可以抵挡雪霜雨露,屋内墙的高度可以使男女之间按礼有所分隔。(宫室的原则)只此而已,凡是劳民伤财,实际上无多大益处的事情,(圣王是)不会做的。(如此)服劳役,修整城池,民众虽有劳作,但不受伤害;照常规去征收租税,民众虽然有所耗费,但不会困苦。所以圣王制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制作衣服、带子、鞋子,是为了便于身体(穿着),并非要做出奇装异服来显示怪异的。因此,(圣王)自身节俭,教导百姓,天下的民众就得以治理,财用就可以充足了。

当今的人主,制造宫室就与这不同了。一定要向百姓征收重税,强夺百姓的衣食财用(去制造宫室)。讲究亭台楼阁曲折多姿的壮观景象、彩色雕刻的装饰。像这样的宫室的建造,左右的人也都效法,所以国家财用不足以应付凶年饥馑,救济孤寡,所以国家穷困,民众也难以治理。君主如果真希望天下安定,不希望天下混乱,那么建造宫室时,就不可以不节俭。

上古的圣人教男人们耕稼种植,给民众生产食物。(他们)制作食品,足够用来增加热量补充消耗,增强体质满足口腹罢了。所以他们用财时节省,自奉少,于是民众殷富,国家也治理好了。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强征暴敛民众财产,以享受牛羊猪肉之美味,蒸烤鱼鳖以为佳肴。大国之君堆摆了上百样的菜,小国诸侯摆设了十多样菜,(美味食品)摆出来有一丈见方,眼睛不能全看得到,手中(的筷子)不能全夹得到,嘴不能全尝得到。君主这样讲究饮食,左右人臣都效仿他,因而富贵的人家(更加)奢侈,孤苦贫弱的人家就受冻挨饿,即使想让国家不乱,也是不可能的。人君如果想天下安定而不乱,对于饮食的费用,不可以不节省。

远古的民众,不知道造车船的时候,重的物件不能搬动,远处不能到达,所以圣王制作车船,完备、坚固、轻巧、便利,可以运载重物到达远方,这样做花钱少而得到的好处多,因而百姓喜欢利用它。法令无需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所以民心自然归附于这样的君王。

现在的人君制造车船跟原先不同了。车船已经够坚固轻便了,还要向百姓横征暴敛,用五彩刺绣饰车子,用花纹雕刻饰船只。女子放弃纺织衣物为舟车描绘刺绣,因而民众(没有衣服穿而)受冻,男子离开他们耕种的田地去给车船雕刻装饰,因而民众就(缺粮)挨饿。人君这样讲究车船的装饰,左右人臣也都仿效他,所以国内民众饥寒交迫,不得不去做作奸犯科的事。犯罪的事多了,刑罚就严峻,刑罚严峻了,国家就混乱。人君如果真的想天下安定而不乱,对于制造车船,不可以不力求节俭。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