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龙江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黑龙江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力的象征和自信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城,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典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困所系。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二是,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一体多元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是考古学顺应时势发展的要求。

B. 长期以来,我们利用考古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实现了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互通。

C. 作为中华文明核心文化基因之一的“中和”思想,是使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5000年未曾断裂的原因之一。

D. 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基于习总书记的讲话,表达了对中国考古事业的看法,提出了中心论点。

B. 文章先总后分,从时势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基因传承三个角度展开,脉络清晰。

C. 文章第二段引用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话,论证了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

D. 第三段列举了利用考古学来展现中华文明的事例,突出了考古学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古学只有具备主体性和原创性,具有自身特色,才能更好发挥增强国家文化自信的作用。

B.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创获颇丰,这全得益于考古学理论的长足发展。

C. 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这有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和中华文化的复兴。

D.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形成离不开经年累月的积淀,国家文化基因的不断延续,离不开创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这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这种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领导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论述了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是时代的悲哀,材料二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中国科学家没有霍金那样的人格魅力。

B. 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而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 三则材料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期待。

D. 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市场与行政力量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B. 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C. 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D. 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3. 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侠的存在及其文学表现是中国古代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是咏侠诗的源头。它们在传唱中为后世咏侠诗创作提供了主题性素材和审美指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侠义形象,灌注了人格精神;形成了咏侠诗的文化基质,尤其是“利他”的侠客之义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恩报观念,丰富了侠意识内涵。这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带来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如,咏侠歌谣《长安为尹赏歌》《时人为杨阿诺号》对乐府咏侠诗《结客少年场行》《游侠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侠诗主题题材的确立和创作发展期。曹植《白马篇》首开风气,开启了文人咏侠诗创作。其塑造的边塞游侠儿形象,立体展现了游侠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貌,是诗歌中游侠第一次以正义英雄形象进入文学殿堂。咏侠诗作为新的抒情言志类诗歌样式,融入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程中。这一时期咏侠诗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侠意识,文人咏侠诗《白马篇》《结客少年场行》《刘生》等诗题对游侠的集中歌咏,形成了咏侠诗发展史上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为咏侠诗创立了乐府模式,形成了诗歌传统。

唐代侠风炽盛,是咏侠诗创作的高潮期。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成为提升文人人格理想的重要因素。唐人咏侠诗内涵深邃,创新层面丰厚。通过挖掘不同类型侠者的人格精神和生命情调,提升了咏侠诗的思想境界,闪耀着时代光芒和诗人理想。通过对边塞游侠、市井游侠少年、文人任侠者、禁军侠少、剑侠等的歌咏,大大拓展了游侠的类型形象。唐人善用雄奇壮阔的意象构织宏大壮美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大漠边塞、荒原郊野和胡姬酒肆等场景的设置,在不同层面上表现了不同的游侠形象和任侠精神,开创了咏侠诗描写边塞游侠儿的新模式,即游侠-征战-立功-受赏。发展了借侠(剑)贯输豪情、自伤身世的“士不遇”抒情模式,赋予咏侠诗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余味曲包的蕴藉美。

咏侠诗创作进入宋、元、明、清,呈现创作衰变期的特征。宋元时代,咏侠诗创作较少,相对而言,北宋咏侠诗多拟古之作;南宋咏侠诗多现实内容,表现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明代由于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观念,加之外敌入侵、宦官专权等动荡的现实影响,咏侠诗创作再一次复兴。诗人较为普遍地建立在对个体生命本能的直接体验上,抹去了经世的功业精神,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在内蕴上更契合于大众审美趣味。清代文网束密,晚清尤其近代,内忧外患,“乱世天教重侠游”。因时代变幻和抵御外侮、追求变革的时代要求,许多文人和革命志士呼唤尚武精神,使游侠形象又一次活跃于晚清诗坛。诗人借侠之咏,竭力张扬一种勇武精神和游侠的生命情调,用儒墨大义重新诠释侠义精神,为衰败不堪的民族精神注入一股豪气与武力。晚清咏侠诗集中表现着侠义之士视死如归的担当精神及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

                             (摘编自2018年5月30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咏侠诗乐府模式创立后,文人咏侠诗就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的侠意识。

B. 唐代侠风炽盛,这时期文人人格精神主要体现在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上。

C. 明代咏侠诗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使得经世的功业精神也被抹去了。

D. 晚清及近代因内忧外患,游侠形象虽有勇武精神和民族担当精神,可不免有悲剧色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论述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对乐府咏侠诗的形成及创作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B. 文章在论述咏侠诗乐府模式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时,侧重强调《白马篇》的重要性。

C. 文章从思想境界、类型形象、边塞诗及抒情模式层面上来论述唐代咏侠诗创作的深邃丰厚。

D. 文章在阐述宋元明清咏侠诗状况时,论述了明代、晚清及近代咏侠诗再度兴起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侠的存在和咏侠歌谣时谚对咏侠诗产生发展具有先导影响和奠基作用,并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

B. 中国古代咏侠诗中的“侠”的形象与古代创作者的人格理想、价值观念及社会大众的审美追求普遍具有一致性。

C. 中国古代咏侠诗创作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并和时代任侠风气、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相融合。

D. 经过历代文人的创造,侠的文学形象焕发出英雄气概,为中国侠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精神内涵和道德价值。

 

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可谓卷帙浩繁。但德国汉学家顾彬却如此评价:如果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中国当代文学则只能算“二锅头”。网上更是广泛流传着“中国文学已死”的哀叹。上述论断虽不无戏谑,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者与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不满与忧虑。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此时代,伟大作家理应层出不穷。也许是时代的变革过于急骤,致使作家们茫茫然被时代洪流所裹挟,既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文学理想。当下的文学氛围显然是流行压倒了独创,文学成了商业奴隶、欲望附庸,大多文学作品沦为“速朽文学”。

自古以来,文学之独立品格在于反映“文化的真实”。所谓文化的真实,就是在历史真实中提升出的有利于历史发展的合理因素。对于文学来讲,纯粹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比如当下的历史阶段中,既有清水,也有污泥,对清水的显扬与赞颂和对污泥的揭露与批判,就是文学的真实原则,即反映出历史的文化真实。而辨别清水与污泥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是否有利于人类总体的存在与发展。无论哪个时代的哪一种文学,都应该符合这一原则。丧失了这一原则,就丧失了文学的品格。

在目前林林总总的所谓文学创作中,有的作品一望便知不能算进文学范畴,但还有一类作品,颇具迷惑性,赢得了众多粉丝的追捧。这类作品具有高强的叙事技巧,其剧烈的起承转合成为一种“阅读诱惑力”,令读者欲罢不能。其中一些作品甚至颇具“文学性”。比如风靡一时的“宫斗小说”,更是如此。这类作品也许有一定文学性,却不能反映出文化的真实。这类作品不是文学,而应该归为“狭邪”文本。这类文本与影视剧的流行,不仅极大地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向上的动力,也极大地腐蚀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隐性的阻碍、破坏作用。

当然,新时期以来产生过大量优秀文学作品。2015年,根据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使我们看到了经典的力量。今天的青年人热爱这部小说,不只是从中看到了奋斗与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人活于世的尊严与价值。这正是当前的文学创作所缺乏的精神,也是人类永远需要的精神。1993年出版的《白鹿原》也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它选取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横剖面,将民族的“本我”(鹿子霖)“自我”(白嘉轩)“超我”(朱先生)生动地展现出来,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热爱、对时代变迁的积极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族文化生态和文化变革的优秀文本。这些作品都典型地体现出“文化的真实”。

文学就是人学,但这里的“人”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而是大写的“人”。这个大写的“人”是指超越了一己私欲、上升到普遍性高度的人,既有人的血肉情感,其思想情感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这个大写的“人”不仅仅指文学中的正面人物,更是指由作品的整体情感倾向而构成的“人学”。这个大写的“人”或“人学”不是抽象的,其基础仍然体现着特定历史情境的合理因素,也就是“文化的真实”。

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如此。我们是套用西方话语、模仿市场运作地“生产”文学,还是深耕本国传统、坚持独立品格地创作文学,值得每一个作家、评论家深思。文学,如果脱离所依存的文化真实,那么其价值也就很有限了。

(摘编自冷成金《文学要承载文化的真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缺乏良好的文学氛围,使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的文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B. 文学的真实源于又高于历史中的纯粹的真实,能否认清并在创作中坚持这一原则决定了作品是否具有独立品格。

C. 当前创作中出现了文学范畴泛化的现象,导致部分作品因为叙事技巧、“阅读诱惑力”的包装而颇具“文学性”。

D. 我们能从有利于人类总体存在与发展的经典之中看到人活于世的尊严与价值,了解到民族文化生态与文化变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大背景,结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负面现象,明确地提出文学要承载文化的真实的观点。

B. 文章论证思路是根据现象提出观点,再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析并在理论层面加以概括,最后在比较中强调论点。

C. 第四段举“宫斗小说”风靡一时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这一类“狭邪”文本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隐性的阻碍、破坏作用。

D. 文章引用学者、大众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评价,以不同质量的作品进行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使论证严密,观点鲜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大量的文学创作模仿市场运作地“生产”文学,作家未能深耕本国传统、坚持独立品格地创作文学,导致流行压倒了独创。

B. 为净化青少年心灵,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学校和家长应借助各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取向。

C. 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在塑造人物时既要符合人物特定身份和时代特征,又要突显其思想的高度,且不回避其可能的缺陷。

D. 根据《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经典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传播经典开辟了新道路。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豪侠小说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发展影响甚大。表面上武侠小说大都推许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可真正激发其灵感和想象力的是唐代豪侠小说。作为武侠小说根基的行侠主题、行侠手段以及侠客形象刻画,早在唐代小说家笔下就已初具规模。后人对唐传奇的评述,如“莫不宛转有思致”(洪迈《容斋随笔》),“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赵彦卫《云麓漫钞》),“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都适用于豪侠小说。后世文人赞叹并模仿《聂隐娘》《虬髯客传》等,不只是因其大快人心的行侠故事,更因其不可多得的“文采与意想”。

“文采与意想”无法复制,行侠故事则不难模仿。明人李昌祺《青城舞剑录》一篇,颇有上追唐人之意,其中既不乏“平生智谋满胸中,剑拂秋霜气吐虹”“芙蓉出匣照寒铠,上带仇家血影光”之类的诗句,也有“饮酣气豪,论议蜂起”之时,叙事也还曲折有趣。照理说“史才,诗笔,议论”三者兼备,可就是没有唐人小说的神韵,反而显得矫揉造作。

明清文人传游侠,对打斗场面的描写大都点到即止。既然场面描写让位于事件叙述,当然很少“宛转有思致”者;不过,长处在于精练含蓄,用隐而不露的笔墨来表现隐而不露的游侠,有时也别有一番趣味,只是同时期用白话撰写的话本小说、章回小说,对侠客打斗场面的描写日益精细生动,而文言小说则满足于使用侧笔。单是一句“客提僧头掷地”(乐钧《耳食录·葛衣人》),或者指髑髅百枚曰“此世间不义人也,余得而诛之”(《青城舞剑录》),固然也能显出侠客神勇,可读者读起来则意味索然。武侠小说的魅力主要不在于侠客惩恶的“结果”,而在于惩恶的“过程”,正是作家们对这变幻莫测的打斗过程的描写,最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也最能体现读者的鉴赏趣味。明清文言小说家很少在这方面下功夫,他们大致袭用唐代豪侠小说的伎俩。这不能说明清两代没有好的用文言写作的豪侠小说,可因其忽略了“武”,在“侠”的观念上也没有大的突破,故很难与《三侠五义》之类白话体侠义小说争雄。

不只传侠客的文言小说家无法摆脱唐代豪侠小说的束缚,在话本中的述侠者,也不难辨认出唐人的影子。且不说那些经过替换变形而需要仔细辨认者,单是直接袭用或改造加工原有情节的作品,就明白无误地显示了唐宋豪侠小说的魅力。以“三言二拍”为例,其很多篇目基本上袭用唐代豪侠小说的情节,只不过把文言变为白话,并略作铺述加工。如《初刻拍案惊奇·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冈纵谭侠》正话部分虽系凌濛初独创,入语部分却详细地引述了《红线传》《聂隐娘》《崔慎思》等诸多唐宋豪侠小说;且韦十一娘之行侠故事,仍令人怀疑是入话部分所述“从前剑侠女子的事”的遥远回声。“侠客从来久,韦娘论独奇。双丸虽有术,一剑本无私”,此篇的魅力不在于“行侠”,而在“论侠”。作者借韦十一娘畅论剑术源流、侠客责任以及行侠权宜,几乎可作一篇《侠客论》读。论者虽对唐人创造的侠客形象略有褒贬,可议论中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聂隐娘、虬髯客们。而这正是话本小说家的共同命运,不是没有超越的愿望,可一举手一投足,仍然很难越出唐人设下的“规矩”。

可以这样说,明清文人心目中的“侠客”“剑侠”“剑仙”,主要源于唐代小说家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史记》《汉书》的历史记载。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为游侠作传,但历代文人对游侠的兴趣一直没有减弱。而唐代豪侠小说的出现,更为后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楷模。明清两代的诗文、小说、戏曲,只要涉及游侠,就很难完全摆脱唐代豪侠小说带来的影响。

(选自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豪侠小说在主题和侠客形象刻画上,为后世武侠小说提供了参照。

B.唐代豪侠小说受到后人的赞叹,主要原因是故事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C.明清小说家对打斗场面的处理,有的点到为止,有的描写精细。

D.明清小说家通过多种方法,挖掘利用了唐宋豪侠小说的文本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唐宋豪侠小说对后世尤其是对明清武侠小说的影响,进行了多角度论述。

B.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文献资料,主要目的是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D.文章在分析明清武侠小说的创作时,既指出其取得的成就,又指出其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唐宋的豪侠小说,还是明清的文言、白话类武侠小说,都不乏优秀作品。

B.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在“武”的层面要精彩生动,在“侠”的层面要有所超越。

C.前代艺术家的伟大成就,对后人来说,既是丰富的宝库,又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D.虽然游侠始终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但是历代文人和普通民众对其一直热情不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 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 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 请举例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6. 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黑龙江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力的象征和自信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城,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典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困所系。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二是,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一体多元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是考古学顺应时势发展的要求。

B. 长期以来,我们利用考古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实现了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互通。

C. 作为中华文明核心文化基因之一的“中和”思想,是使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5000年未曾断裂的原因之一。

D. 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基于习总书记的讲话,表达了对中国考古事业的看法,提出了中心论点。

B. 文章先总后分,从时势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基因传承三个角度展开,脉络清晰。

C. 文章第二段引用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话,论证了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

D. 第三段列举了利用考古学来展现中华文明的事例,突出了考古学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古学只有具备主体性和原创性,具有自身特色,才能更好发挥增强国家文化自信的作用。

B.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创获颇丰,这全得益于考古学理论的长足发展。

C. 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这有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和中华文化的复兴。

D.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形成离不开经年累月的积淀,国家文化基因的不断延续,离不开创新。

【答案】1. B    2.C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B.“我们利用考古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说法错误,原文为“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重视文明交流互鉴”不是考古学的特质,“文明交流互鉴”是“重视考古学”的原因之一。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了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说法错误,原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论证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发展已成燎原之势。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这全得益于考古学理论的长足发展”强加因果,原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所以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故选B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这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这种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领导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论述了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是时代的悲哀,材料二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中国科学家没有霍金那样的人格魅力。

B. 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而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 三则材料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期待。

D. 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市场与行政力量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B. 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C. 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D. 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3. 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D    2.B   

3. 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青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青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发挥市场和行政力量的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正确的一项。A 项,“材料二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中国科学家缺乏人格魅力”曲解文意,对比的目的是说明中国科学家也应该像霍金那样生活得有滋有味。B 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C 项,“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错,材料一并未分析内因。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 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表述过于绝对,指出现象,引发探讨和深思,也是价值。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答题的关键是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到分析的角度。此文中的三则材料都谈到这一问题,材料一重点从地位、待遇的角度分析,材料二重点从社会转型期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从社会风气的角度分析,由此立足材料从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社会氛围;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的角度分析。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侠的存在及其文学表现是中国古代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是咏侠诗的源头。它们在传唱中为后世咏侠诗创作提供了主题性素材和审美指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侠义形象,灌注了人格精神;形成了咏侠诗的文化基质,尤其是“利他”的侠客之义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恩报观念,丰富了侠意识内涵。这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带来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如,咏侠歌谣《长安为尹赏歌》《时人为杨阿诺号》对乐府咏侠诗《结客少年场行》《游侠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侠诗主题题材的确立和创作发展期。曹植《白马篇》首开风气,开启了文人咏侠诗创作。其塑造的边塞游侠儿形象,立体展现了游侠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貌,是诗歌中游侠第一次以正义英雄形象进入文学殿堂。咏侠诗作为新的抒情言志类诗歌样式,融入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程中。这一时期咏侠诗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侠意识,文人咏侠诗《白马篇》《结客少年场行》《刘生》等诗题对游侠的集中歌咏,形成了咏侠诗发展史上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为咏侠诗创立了乐府模式,形成了诗歌传统。

唐代侠风炽盛,是咏侠诗创作的高潮期。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成为提升文人人格理想的重要因素。唐人咏侠诗内涵深邃,创新层面丰厚。通过挖掘不同类型侠者的人格精神和生命情调,提升了咏侠诗的思想境界,闪耀着时代光芒和诗人理想。通过对边塞游侠、市井游侠少年、文人任侠者、禁军侠少、剑侠等的歌咏,大大拓展了游侠的类型形象。唐人善用雄奇壮阔的意象构织宏大壮美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大漠边塞、荒原郊野和胡姬酒肆等场景的设置,在不同层面上表现了不同的游侠形象和任侠精神,开创了咏侠诗描写边塞游侠儿的新模式,即游侠-征战-立功-受赏。发展了借侠(剑)贯输豪情、自伤身世的“士不遇”抒情模式,赋予咏侠诗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余味曲包的蕴藉美。

咏侠诗创作进入宋、元、明、清,呈现创作衰变期的特征。宋元时代,咏侠诗创作较少,相对而言,北宋咏侠诗多拟古之作;南宋咏侠诗多现实内容,表现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明代由于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观念,加之外敌入侵、宦官专权等动荡的现实影响,咏侠诗创作再一次复兴。诗人较为普遍地建立在对个体生命本能的直接体验上,抹去了经世的功业精神,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在内蕴上更契合于大众审美趣味。清代文网束密,晚清尤其近代,内忧外患,“乱世天教重侠游”。因时代变幻和抵御外侮、追求变革的时代要求,许多文人和革命志士呼唤尚武精神,使游侠形象又一次活跃于晚清诗坛。诗人借侠之咏,竭力张扬一种勇武精神和游侠的生命情调,用儒墨大义重新诠释侠义精神,为衰败不堪的民族精神注入一股豪气与武力。晚清咏侠诗集中表现着侠义之士视死如归的担当精神及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

                             (摘编自2018年5月30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咏侠诗乐府模式创立后,文人咏侠诗就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的侠意识。

B. 唐代侠风炽盛,这时期文人人格精神主要体现在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上。

C. 明代咏侠诗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使得经世的功业精神也被抹去了。

D. 晚清及近代因内忧外患,游侠形象虽有勇武精神和民族担当精神,可不免有悲剧色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论述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对乐府咏侠诗的形成及创作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B. 文章在论述咏侠诗乐府模式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时,侧重强调《白马篇》的重要性。

C. 文章从思想境界、类型形象、边塞诗及抒情模式层面上来论述唐代咏侠诗创作的深邃丰厚。

D. 文章在阐述宋元明清咏侠诗状况时,论述了明代、晚清及近代咏侠诗再度兴起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侠的存在和咏侠歌谣时谚对咏侠诗产生发展具有先导影响和奠基作用,并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

B. 中国古代咏侠诗中的“侠”的形象与古代创作者的人格理想、价值观念及社会大众的审美追求普遍具有一致性。

C. 中国古代咏侠诗创作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并和时代任侠风气、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相融合。

D. 经过历代文人的创造,侠的文学形象焕发出英雄气概,为中国侠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精神内涵和道德价值。

【答案】1. D    2.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条件与结果顺序颠倒,原文“这一时期咏侠诗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侠意识,……为咏侠诗创立了乐府模式”;B,“文人人格精神主要体现在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上”错误,原文“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成为提升文人人格理想的重要因素”;C强加因果,“咏侠诗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和“经世的功业精神也被抹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边塞诗”错误,概念外延扩大了,文章原句为“开创了咏侠诗描写边塞游侠儿的新模式”。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侠的存在”“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错误,原文是“这”,指“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及其特点”。故选A。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可谓卷帙浩繁。但德国汉学家顾彬却如此评价:如果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中国当代文学则只能算“二锅头”。网上更是广泛流传着“中国文学已死”的哀叹。上述论断虽不无戏谑,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者与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不满与忧虑。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此时代,伟大作家理应层出不穷。也许是时代的变革过于急骤,致使作家们茫茫然被时代洪流所裹挟,既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文学理想。当下的文学氛围显然是流行压倒了独创,文学成了商业奴隶、欲望附庸,大多文学作品沦为“速朽文学”。

自古以来,文学之独立品格在于反映“文化的真实”。所谓文化的真实,就是在历史真实中提升出的有利于历史发展的合理因素。对于文学来讲,纯粹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比如当下的历史阶段中,既有清水,也有污泥,对清水的显扬与赞颂和对污泥的揭露与批判,就是文学的真实原则,即反映出历史的文化真实。而辨别清水与污泥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是否有利于人类总体的存在与发展。无论哪个时代的哪一种文学,都应该符合这一原则。丧失了这一原则,就丧失了文学的品格。

在目前林林总总的所谓文学创作中,有的作品一望便知不能算进文学范畴,但还有一类作品,颇具迷惑性,赢得了众多粉丝的追捧。这类作品具有高强的叙事技巧,其剧烈的起承转合成为一种“阅读诱惑力”,令读者欲罢不能。其中一些作品甚至颇具“文学性”。比如风靡一时的“宫斗小说”,更是如此。这类作品也许有一定文学性,却不能反映出文化的真实。这类作品不是文学,而应该归为“狭邪”文本。这类文本与影视剧的流行,不仅极大地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向上的动力,也极大地腐蚀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隐性的阻碍、破坏作用。

当然,新时期以来产生过大量优秀文学作品。2015年,根据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使我们看到了经典的力量。今天的青年人热爱这部小说,不只是从中看到了奋斗与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人活于世的尊严与价值。这正是当前的文学创作所缺乏的精神,也是人类永远需要的精神。1993年出版的《白鹿原》也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它选取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横剖面,将民族的“本我”(鹿子霖)“自我”(白嘉轩)“超我”(朱先生)生动地展现出来,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热爱、对时代变迁的积极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族文化生态和文化变革的优秀文本。这些作品都典型地体现出“文化的真实”。

文学就是人学,但这里的“人”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而是大写的“人”。这个大写的“人”是指超越了一己私欲、上升到普遍性高度的人,既有人的血肉情感,其思想情感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这个大写的“人”不仅仅指文学中的正面人物,更是指由作品的整体情感倾向而构成的“人学”。这个大写的“人”或“人学”不是抽象的,其基础仍然体现着特定历史情境的合理因素,也就是“文化的真实”。

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如此。我们是套用西方话语、模仿市场运作地“生产”文学,还是深耕本国传统、坚持独立品格地创作文学,值得每一个作家、评论家深思。文学,如果脱离所依存的文化真实,那么其价值也就很有限了。

(摘编自冷成金《文学要承载文化的真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缺乏良好的文学氛围,使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的文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B. 文学的真实源于又高于历史中的纯粹的真实,能否认清并在创作中坚持这一原则决定了作品是否具有独立品格。

C. 当前创作中出现了文学范畴泛化的现象,导致部分作品因为叙事技巧、“阅读诱惑力”的包装而颇具“文学性”。

D. 我们能从有利于人类总体存在与发展的经典之中看到人活于世的尊严与价值,了解到民族文化生态与文化变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大背景,结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负面现象,明确地提出文学要承载文化的真实的观点。

B. 文章论证思路是根据现象提出观点,再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析并在理论层面加以概括,最后在比较中强调论点。

C. 第四段举“宫斗小说”风靡一时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这一类“狭邪”文本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隐性的阻碍、破坏作用。

D. 文章引用学者、大众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评价,以不同质量的作品进行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使论证严密,观点鲜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大量的文学创作模仿市场运作地“生产”文学,作家未能深耕本国传统、坚持独立品格地创作文学,导致流行压倒了独创。

B. 为净化青少年心灵,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学校和家长应借助各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取向。

C. 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在塑造人物时既要符合人物特定身份和时代特征,又要突显其思想的高度,且不回避其可能的缺陷。

D. 根据《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经典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传播经典开辟了新道路。

【答案】1. D    2.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错误,据“2015年,根据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使我们看到了经典的力量。今天的青年人热爱这部小说,不只是从中看到了奋斗与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人活于世的尊严与价值。这正是当前的文学创作所缺乏的精神,也是人类永远需要的精神。1993年出版的《白鹿原》也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来看,《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经典发挥了作用;“使”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第二段提到缺乏良好的文学氛围,第四、五段提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学,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B项,“文学的真实……高于历史中的纯粹的真实”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文化的真实是在历史真实中提升出的,不等于“高于”。

C项,“……导致部分作品因为叙事技巧……”错误,文中第四段说的是“这类作品具有高强的叙事技巧,其剧烈的起承转合成为一种‘阅读诱惑力’,令读者欲罢不能。其中一些作品甚至颇具‘文学性’”,由此可知,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导致”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的能力。

C项,“是为了证明这一类‘狭邪’文本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隐性的阻碍、破坏作用”错误,从文中来看。“宫斗小说”证明的是前文“其中一些作品甚至颇具‘文学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D项,“开辟了新的道路”错误,这一信息于文无据,第五段只是说“根据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使我们看到了经典的力量”,并没有说开辟了新道路。

故选D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豪侠小说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发展影响甚大。表面上武侠小说大都推许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可真正激发其灵感和想象力的是唐代豪侠小说。作为武侠小说根基的行侠主题、行侠手段以及侠客形象刻画,早在唐代小说家笔下就已初具规模。后人对唐传奇的评述,如“莫不宛转有思致”(洪迈《容斋随笔》),“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赵彦卫《云麓漫钞》),“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都适用于豪侠小说。后世文人赞叹并模仿《聂隐娘》《虬髯客传》等,不只是因其大快人心的行侠故事,更因其不可多得的“文采与意想”。

“文采与意想”无法复制,行侠故事则不难模仿。明人李昌祺《青城舞剑录》一篇,颇有上追唐人之意,其中既不乏“平生智谋满胸中,剑拂秋霜气吐虹”“芙蓉出匣照寒铠,上带仇家血影光”之类的诗句,也有“饮酣气豪,论议蜂起”之时,叙事也还曲折有趣。照理说“史才,诗笔,议论”三者兼备,可就是没有唐人小说的神韵,反而显得矫揉造作。

明清文人传游侠,对打斗场面的描写大都点到即止。既然场面描写让位于事件叙述,当然很少“宛转有思致”者;不过,长处在于精练含蓄,用隐而不露的笔墨来表现隐而不露的游侠,有时也别有一番趣味,只是同时期用白话撰写的话本小说、章回小说,对侠客打斗场面的描写日益精细生动,而文言小说则满足于使用侧笔。单是一句“客提僧头掷地”(乐钧《耳食录·葛衣人》),或者指髑髅百枚曰“此世间不义人也,余得而诛之”(《青城舞剑录》),固然也能显出侠客神勇,可读者读起来则意味索然。武侠小说的魅力主要不在于侠客惩恶的“结果”,而在于惩恶的“过程”,正是作家们对这变幻莫测的打斗过程的描写,最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也最能体现读者的鉴赏趣味。明清文言小说家很少在这方面下功夫,他们大致袭用唐代豪侠小说的伎俩。这不能说明清两代没有好的用文言写作的豪侠小说,可因其忽略了“武”,在“侠”的观念上也没有大的突破,故很难与《三侠五义》之类白话体侠义小说争雄。

不只传侠客的文言小说家无法摆脱唐代豪侠小说的束缚,在话本中的述侠者,也不难辨认出唐人的影子。且不说那些经过替换变形而需要仔细辨认者,单是直接袭用或改造加工原有情节的作品,就明白无误地显示了唐宋豪侠小说的魅力。以“三言二拍”为例,其很多篇目基本上袭用唐代豪侠小说的情节,只不过把文言变为白话,并略作铺述加工。如《初刻拍案惊奇·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冈纵谭侠》正话部分虽系凌濛初独创,入语部分却详细地引述了《红线传》《聂隐娘》《崔慎思》等诸多唐宋豪侠小说;且韦十一娘之行侠故事,仍令人怀疑是入话部分所述“从前剑侠女子的事”的遥远回声。“侠客从来久,韦娘论独奇。双丸虽有术,一剑本无私”,此篇的魅力不在于“行侠”,而在“论侠”。作者借韦十一娘畅论剑术源流、侠客责任以及行侠权宜,几乎可作一篇《侠客论》读。论者虽对唐人创造的侠客形象略有褒贬,可议论中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聂隐娘、虬髯客们。而这正是话本小说家的共同命运,不是没有超越的愿望,可一举手一投足,仍然很难越出唐人设下的“规矩”。

可以这样说,明清文人心目中的“侠客”“剑侠”“剑仙”,主要源于唐代小说家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史记》《汉书》的历史记载。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为游侠作传,但历代文人对游侠的兴趣一直没有减弱。而唐代豪侠小说的出现,更为后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楷模。明清两代的诗文、小说、戏曲,只要涉及游侠,就很难完全摆脱唐代豪侠小说带来的影响。

(选自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豪侠小说在主题和侠客形象刻画上,为后世武侠小说提供了参照。

B.唐代豪侠小说受到后人的赞叹,主要原因是故事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C.明清小说家对打斗场面的处理,有的点到为止,有的描写精细。

D.明清小说家通过多种方法,挖掘利用了唐宋豪侠小说的文本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唐宋豪侠小说对后世尤其是对明清武侠小说的影响,进行了多角度论述。

B.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文献资料,主要目的是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D.文章在分析明清武侠小说的创作时,既指出其取得的成就,又指出其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唐宋的豪侠小说,还是明清的文言、白话类武侠小说,都不乏优秀作品。

B.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在“武”的层面要精彩生动,在“侠”的层面要有所超越。

C.前代艺术家的伟大成就,对后人来说,既是丰富的宝库,又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D.虽然游侠始终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但是历代文人和普通民众对其一直热情不减。

1.答案 B 据首段可知,该项共有三处错误:一是受到称赞的仅仅是“《聂隐娘》《虬髯客传》等”,选项却扩大为所有的“唐代豪侠小说”;二是原文中用的是“后世文人”,选项却改为“后人”;三是“主要原因”是“其不可多得的‘文采与意想’”,而非“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2.答案 C 论证目的错误,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引用大量文献资料,主要目的是增强说服力,让论点更加可信。

3.答案 D 曲解文意,据首尾两段知,《史记》《汉书》这些官方史书曾专门记载游侠列传,可见游侠得到过官方认可,故选项表述为“始终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过于绝对,另应删除选项中的“普通民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 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 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 请举例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6. 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4. B    5.(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开头一段中概括地写“春天”和“大面积地解冻了”,就是为了交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大面积推广的社会环境。(2)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如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3)寄予深刻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如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希望”与“升起”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6. (1)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2)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显人物个性。(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涉及到人物、部分情节和感情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注意把握人物描写的细节,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本题B项,“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错,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故答案为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分清文中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如自然环境描写,可首先答时间、地点、季节特点等,在从人物、情节、主旨方面思考。如是社会环境,则主要考虑对人物、主旨的作用。本题第一处环境描写在开头“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解冻”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大地解冻,又指土地改革开始全面推广,所以这处描写既指自然环境,也指小说的社会背景。第二处环境描写是“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处描写主要表现少安兴奋喜悦的心情,而“小狗”“喜鹊”等也表现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第三处环境描写“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这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火”代表希望,“升腾”预示着创业的成功。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塑造的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人物塑造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塑造人物。还可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本题主要从正面描写、其他人物的衬托以及典型社会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分析。比如正面描写:“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体现了队长对群众的关心。比如人物衬托: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用父亲的不参与以及妻子对钱的用途的安排衬托少安的积极进取,有眼光。比如环境描写:“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使人物置身于改革的大背景中,从而塑造人物个性;末尾点火的描写,烘托人物要大展宏图的进取精神等。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象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是小说,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