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广东省部分学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礼乐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ˈ。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B.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C.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D.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也以大夫作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B.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C.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D. 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儒家的“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 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围困在野外。

B. 听完子贡的回答后,孔子说好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的作品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孔子认为子贡能够认清现实,客观对待,距离志向的实现不远了。

C. 对于此番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而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这些国君们的遗憾,而老师身陷困境倒更能显出君子本色。

D. 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14. 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0.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

B.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 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1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用法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修:使动用法,使……有修养

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形容词作名词,彰明

C.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意动用法,以……整齐有序

D.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使动用法,使……真诚

12. 下列文化常识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学之道》论说的“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 “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庄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

D.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六部经书。

13. 翻译划线句子。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纲,字文纪,观州穆人也。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白勇曰:“令则身任宫卿,职当调护,乃于宴座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事若上闻,令则罪不测,岂不累于殿下?臣请遽正其罪。”勇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纲趋而出。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非太子罪也。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方今多士盈朝,当择贤者居其任,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侍侧,至令致此?”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纲在东宫,隐太子建成初甚礼遇,后渐狎无行之徒,有猜忌之谋,不可谏止。又思筮者之言,频乞骸骨。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高祖谢曰:“知公直士,勉弼我儿。”于是擢拜太子少保。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纲于是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每亲政事,太宗必令纲及左仆射房玄龄、侍中王珪侍坐。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五年卒,年八十五,谥曰贞。太子为之立碑。初,周齐王宪女孀居孑立,纲自以齐王故吏,赡恤甚厚。及纲卒,其女被发号哭,如丧所生焉。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B. 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C. 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D. 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纪,李纲的字。韩愈字退之,陆游字务观,与李纲一样,都是名与字意思相同。

B. 乞骸骨,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的意思大体一致。

C. 步舆,古代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也多借指居官在位者迎养父母。

D. 碑,文中指人去世后在墓前所立的墓碑,墓碑上刻有死者姓名、籍贯、成就等内容。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纲辅佐太子,尽职尽责。他在隋朝担任太子洗马时,对趁太子杨勇年初宴请官臣之际奏乐唱曲的唐令则表示不满,劝谏杨勇要远离声色犬马。

B. 李纲不惧皇威,敢于切责。杨勇被废黜太子之位,隋文帝责备杨勇身边的官属,而李纲直陈太子无罪,却将矛头指向皇上,认为皇上用人失察。

C. 李纲看重礼教,尽心事君。在他患脚疾之后,唐太宗多次召他人宫咨询政道,他便借此机会宣讲君臣父子之道,对皇帝的饮食起居也非常关心。

D. 李纲重情重义,不忘旧恩。由于他曾在北周做官,在周齐王宇文宪的女儿寡居后,他给予她优厚的生活关照;在他去世后,宇文宪女儿非常悲伤。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若上闻,令则罪不测,岂不累于殿下?臣请遽正其罪。

(2)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18. 唐太宗在生活上是如何关心李纲、政治上又是如何倚重李纲的?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父游朝,通庄、列二子书。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有韦诣者,为撰《内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兄鹤龄恐其遁世不还,为筑室越州东郭,茨以生草,椽栋不施斤斧。豹席棕履,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县令使浚渠,执畚无忤色。尝欲以大布制裘,嫂为躬绩织,及成,衣之,虽暑不解。

观察使陈少游往见,为终日留,表其居曰玄真坊。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帝尝赐奴婢各一,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

陆羽常问:“孰为往来者?”对曰:“太虚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也,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敞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辩捷类如此。

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尝撰《渔歌》,宪宗图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裕称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云。

(节选自《新唐书·张志和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B. 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C. 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D. 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翰林,是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明清两代从进士中进行选拔。

C. 太虚,本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文中为“天空”之意。

D. 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谥号。是帝王在立室奉祀时被后世追尊的名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志和少年得意,深受器重。张志和十六岁即登明经榜,以策论谒见肃宗,受到皇上赏识。

B. 张志和才华横溢,博学善著。他学识渊博,曾著《玄真子》《太易》《卦》。

C. 张志和追求简易,淡泊宁静。他以豹皮为席,棕草为履,垂钓时不用鱼饵,不在意是否钓到鱼。

D. 张志和胸襟过人,能言善辩。陆羽曾问他与谁往来,他却以自己本与天地共处,何谈往来来应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2)尝欲以大布制裘,嫂为躬绩织,及成,衣之,虽暑不解。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B. 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C.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

D. 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释之富有才干,勇于进谏。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

B. 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太子和粱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

C. 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意,而是坚持依法判处。

D. 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王生在朝堂上故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2)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14. 张释之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广东省东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B.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C.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D.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

B.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 癸丑,属于历法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按固定顺序排列配合,六十年为一个循环。“癸丑”前一位是戊子。

D. 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

B. 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C. 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

D. 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2)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广东省惠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选自《史记·季布传》,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族,一般为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 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剃去头发,钳是用铁圈束颈。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 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受荣宠。

D. 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陷入困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 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让他穿粗布衣服,并用大柳车把他送到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将之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 季布四处躲藏,情况堪比伍子胥。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 季布名闻天下,曹丘生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生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17. 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要说明。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

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陆炳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B.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C.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 帝自是爱幸炳

D.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锦衣卫: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B. 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C. 伯:爵位,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时是荣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炳承袭祖职,屡进官位。陆炳的祖父任锦衣卫总旗,父亲陆松袭其职,陆松去世后,陆炳袭其指挥佥事一职,后经多次升迁任都督同知等职。

B. 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陆炳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他曾经用棒打杀过一名兵马指挥,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C. 陆炳任用恶吏,势倾天下。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为帮手,悉知民间极其轻微的违法情况,并利用此没收富人家产,积累资产数百万,势倾天下。

D. 陆炳结交良善,礼贤士人。陆炳与良善之人打交道毫不吝啬,在皇帝制造大案要案时对受牵连的人多有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14. 陆柄为何得到皇上特别的宠爱?试举出他受到宠爱的事例。

 

 

 

 

广东省部分学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礼乐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ˈ。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B.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C.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D.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也以大夫作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B.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C.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D. 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儒家的“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 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围困在野外。

B. 听完子贡的回答后,孔子说好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的作品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孔子认为子贡能够认清现实,客观对待,距离志向的实现不远了。

C. 对于此番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而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这些国君们的遗憾,而老师身陷困境倒更能显出君子本色。

D. 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14. 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

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    

14. 子贡:在特殊境遇下,降低标准,动摇信念,改变志向。颜回:任何时候,都加强修养,坚定信念,坚守操行。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至大”作谓语陈述“夫子之道”的情况,“故”,表结果,引出下一句。所以在“大”和“故”之间断开,排除BD

已”作“大修”的状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另:“是”(这),在文言文中一般放在句首,作判断句的主语,之前断开。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借指读书人”错,古时指平民(平民穿布衣)。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B.距离志向的实现不远了”错,原文“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意思是“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即孔子认为子贡的志向不够远大。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譬使”,假使、如果;“譬使仁者而必信”,被动句;“安”,怎么,表反问;“知者”,智慧的人,“知”同“智”。

第二句得分点:“至”,极;“故”,所以、因此;“莫”,没有谁;“盖”,通“盍”兼词,相当于“何不”,为什么不;“少”,稍微;“贬”,降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首先找出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相关的句子,然后推敲分析他们的人生态度,然后根据句子的内容进行概括。

相关句子为:“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然后根据句中的“夫子盖少贬焉”“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概括子贡降低标准,动摇信念,改变志向;颜回坚定信念,坚守操行。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这个地方。听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一带,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打算前往拜见。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他所揭露与嘲讽的事情,都正好切中说明了诸侯各国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

孔子于是叫来弟子子路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仁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智吧?所以人家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样的说法吗,仲由?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对子贡说:“赐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不精巧的手艺,但他的所作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有修养的人能研修自己的学说,就像网一样,先构出基本的大纳统绪,然后再依疏理扎,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想降格来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错误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观看了孔子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达到贤人的很多了,他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上至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孔子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0.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

B.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 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1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用法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修:使动用法,使……有修养

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形容词作名词,彰明

C.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意动用法,以……整齐有序

D.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使动用法,使……真诚

12. 下列文化常识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学之道》论说的“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 “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庄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

D.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六部经书。

13. 翻译划线句子。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止:停止”错误。此处译为“达到”。句意:(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C.“安:平安”错误。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句意: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

D.“知:知道”错误。此处“知”译为对外物之理的认识,知识。句意: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修:使动用法,使……有修养”错误,此处无活用,译为“修养”。

B.“明:形容词作名词,彰明”错误,应该是形容词作动词,彰明。

C.“齐:意动用法,以……整齐有序”错误,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和《论语》《庄子》编在一起”错误,不是《庄子》,而是《孟子》。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个“明”,彰显,弘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正常语序为“古之于天下者欲明明德”,“于天下”作状语,状语后置句;“治”,使……治,意译为治理好。

参考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探究事物原理。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智慧。获得智慧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纲,字文纪,观州穆人也。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白勇曰:“令则身任宫卿,职当调护,乃于宴座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事若上闻,令则罪不测,岂不累于殿下?臣请遽正其罪。”勇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纲趋而出。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非太子罪也。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方今多士盈朝,当择贤者居其任,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侍侧,至令致此?”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纲在东宫,隐太子建成初甚礼遇,后渐狎无行之徒,有猜忌之谋,不可谏止。又思筮者之言,频乞骸骨。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高祖谢曰:“知公直士,勉弼我儿。”于是擢拜太子少保。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纲于是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每亲政事,太宗必令纲及左仆射房玄龄、侍中王珪侍坐。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五年卒,年八十五,谥曰贞。太子为之立碑。初,周齐王宪女孀居孑立,纲自以齐王故吏,赡恤甚厚。及纲卒,其女被发号哭,如丧所生焉。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B. 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C. 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D. 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纪,李纲的字。韩愈字退之,陆游字务观,与李纲一样,都是名与字意思相同。

B. 乞骸骨,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的意思大体一致。

C. 步舆,古代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也多借指居官在位者迎养父母。

D. 碑,文中指人去世后在墓前所立的墓碑,墓碑上刻有死者姓名、籍贯、成就等内容。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纲辅佐太子,尽职尽责。他在隋朝担任太子洗马时,对趁太子杨勇年初宴请官臣之际奏乐唱曲的唐令则表示不满,劝谏杨勇要远离声色犬马。

B. 李纲不惧皇威,敢于切责。杨勇被废黜太子之位,隋文帝责备杨勇身边的官属,而李纲直陈太子无罪,却将矛头指向皇上,认为皇上用人失察。

C. 李纲看重礼教,尽心事君。在他患脚疾之后,唐太宗多次召他人宫咨询政道,他便借此机会宣讲君臣父子之道,对皇帝的饮食起居也非常关心。

D. 李纲重情重义,不忘旧恩。由于他曾在北周做官,在周齐王宇文宪的女儿寡居后,他给予她优厚的生活关照;在他去世后,宇文宪女儿非常悲伤。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若上闻,令则罪不测,岂不累于殿下?臣请遽正其罪。

(2)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18. 唐太宗在生活上是如何关心李纲、政治上又是如何倚重李纲的?

【答案】14. B    15. A   16. C   

17. (1)事情如果让皇上知道,唐令则的罪行难以预料,难道不会连累太子殿下吗?我请求殿下马上治他的罪。

(2)李纲每次发表议论,言辞神色都充满正气,有不可侵犯的气度。   

18. 生活上:李纲患了脚疾,唐太宗特赐步舆。政治上:唐太宗多次把李纲请到宫中,向他询问政事;太子每次亲临政事,唐太宗便让李纲等侍坐。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何为”与“乎”共同构成了疑问语气,不能与前面“遣卿辅导”关联,据此排除A项。“太子”是“事”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D项兼有AC的问题。

句意:唐高祖说:“建成在东宫,派你去辅佐教导,为什么多次提出辞职呢?”李纲叩首谢罪表白说:“愚臣事奉太子,所持有的浅陋见解,多次不被采纳,已经没有什么益处,因此请求退休。”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韩愈字退之,陆游字务观,与李纲一样,都是名与字意思相同”错误,“韩愈字退之”是名与字意思相反的类型。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对皇帝的饮食起居也非常关心”是对原文“问寝视膳之方”的误解,由“纲于是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可知,该句在文中与前面“君臣父子之道”都作“陈”的宾语,即李纲陈说为君为臣为父为子的道理和子弟问候尊长生活起居的方法。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1)“上闻”,皇上知道;“不测”,难以预料;“遽”,马上;“正”,治理

2)“吐论”,发表议论;“辞色”,言辞神色;“夺”,改变,这里指侵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可知,生活上,唐太宗在他患了脚疾时特赐步舆。政治上,唐太宗多次把李纲请到宫中,向他询问政事。由“太子每亲政事,太宗必令纲及左仆射房玄龄、侍中王珪侍坐”可知,太子每次亲临政事,唐太宗便让李纲等侍坐。

【点睛】参考译文:

    李纲,字文纪,是观州穆县人。隋朝开皇末年,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曾在年初宴请东宫大臣,左庶子唐令则亲自请求弹奏琵琶,又唱了《武媚娘》曲子。李纲跟杨勇说:“唐令则身为宫卿,担任调教辅佐之职,却在宴席上把自己当作优伶,给太子唱淫靡之曲,迷惑太子的视听。事情如果让皇上知道,唐令则的罪行难以预料,难道不会连累太子殿下吗?我请求殿下马上治他的罪。”杨勇说:“我不过想寻欢作乐罢了,你不要多事!”李纲快步走出宫去。等到杨勇被废,隋文帝召集东宫官属严厉责备他们,没有敢答话的。只有李纲说:“现在的事情是陛下的过错,不是太子的罪过。杨炎才能不在上等,性情也只是普通人,如果得到贤明人士的辅佐教导,足可以承继大统。现在朝中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应当选择贤明的人士担任相关职位,怎么能用弹弦唱歌放鹰斗犬的人陪在太子身旁,以至于到了这种地步?”言辞语气凛然,皇帝身边的人都为此变了脸色。李纲在东宫,隐太子李建成开始对他非常有礼,后来李建成渐渐亲近没有德行的人,对李纲有猜忌的心思,李纲劝谏阻止不了他。李纲又想起占卜人的话,多次请求退休。唐高祖说:“建成在东宫,派你去辅佐教导,为什么多次提出辞职呢?”李纲叩首谢罪表白说:“愚臣事奉太子,所持有的浅陋见解,多次不被采纳,已经没有什么益处,因此请求退休。”唐高祖道歉说:“我知道你是正直的人,但还是请尽力辅佐我儿吧。”于是提拔他为太子少保。贞观四年,李纲被任为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病,不能穿鞋走路,唐太宗特别赐给他步舆,准许他坐步舆到官署,并多次请到宫中,向他询问政事。李纲于是陈说为君为臣为父为子的道理和子弟问候尊长生活起居的方法,道理顺畅,言辞直白,听他讲的人都忘记疲倦。太子每次亲自处理政事,太宗一定让李纲和左仆射房玄龄、侍中王珪一起陪坐参加。太子曾经评论自古以来君臣礼教竭忠尽节的事情,李纲严肃地说:“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古人认为难以做到,我认为容易做到。”李纲每次发表议论,言辞神色都充满正气,有不可侵犯的气度。贞观五年,李纲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谥号为贞。太子给他立了墓碑。当初,周齐王宇文宪的女儿孀居独处,李纲自己因为是周齐王故旧官吏,对他的女儿抚恤很优厚。等到李纲去世,周齐王女儿披散头发放声大哭,就像亲生父母去世一样。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父游朝,通庄、列二子书。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有韦诣者,为撰《内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兄鹤龄恐其遁世不还,为筑室越州东郭,茨以生草,椽栋不施斤斧。豹席棕履,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县令使浚渠,执畚无忤色。尝欲以大布制裘,嫂为躬绩织,及成,衣之,虽暑不解。

观察使陈少游往见,为终日留,表其居曰玄真坊。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帝尝赐奴婢各一,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

陆羽常问:“孰为往来者?”对曰:“太虚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也,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敞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辩捷类如此。

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尝撰《渔歌》,宪宗图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裕称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云。

(节选自《新唐书·张志和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B. 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C. 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D. 以门隘为买/地大/其闳号回轩巷/先是门/阻流水无梁/少游为构之/人号大夫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翰林,是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明清两代从进士中进行选拔。

C. 太虚,本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文中为“天空”之意。

D. 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谥号。是帝王在立室奉祀时被后世追尊的名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志和少年得意,深受器重。张志和十六岁即登明经榜,以策论谒见肃宗,受到皇上赏识。

B. 张志和才华横溢,博学善著。他学识渊博,曾著《玄真子》《太易》《卦》。

C. 张志和追求简易,淡泊宁静。他以豹皮为席,棕草为履,垂钓时不用鱼饵,不在意是否钓到鱼。

D. 张志和胸襟过人,能言善辩。陆羽曾问他与谁往来,他却以自己本与天地共处,何谈往来来应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2)尝欲以大布制裘,嫂为躬绩织,及成,衣之,虽暑不解。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后来因事获罪贬降为南浦县尉,恰遇皇帝大赦而回,因为父母去世,不再做官,居江湖间,自号为“烟波钓徒”。

2)志和曾想用粗布制皮衣,嫂嫂亲自为他纺织缝制,做好后穿上,即使暑热天也不脱。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因为门狭窄,为他买地,扩大门楣,号为回轩巷。在这之前,门前被流水阻碍,无桥,少游为他建桥,人称大夫桥。

从句法结构和断句标志看,“隘”是“狭窄”之意,“门”的谓语,故“以门隘”介宾短语,表意完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D项;依据句意,“大”在此处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是“扩大”之意,故“大其闳”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先是门阻流水”在语意上是被动句,不应断开;“少游”是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在此处放句首作主语,“少游为构之”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可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庙号,是帝王在立室奉祀时被后世追尊的名号。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曾著《玄真子》《太易》《卦》”理解有误,参考“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的译文可知,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有三百六十五卦。“卦”是属于《太易》里的内容,没有自成著作。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坐”,因……获罪;“会”,恰逢;“既”,……之后;“居江湖”,是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于”。

2)得分点:“尝欲以大布制裘”省略主语“志和”,译时应补出,“以”,用;“嫂为躬绩织”省略句式,应为“嫂为(之)躬绩织”;“躬”,亲自;“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点睛】译文:

张志和字子同,是婺州金华人。先前名为龟龄。父亲是张游朝,精通庄、列二子著作,十六岁即登明经榜,凭借策论上肃宗,特别受到赏识器重,下令担任翰林待诏,并授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职务,因而赐名为志和。后来因事获罪贬降为南浦县尉,恰遇皇帝大赦而回,因为父母去世,不再做官,居江湖间,自号为“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也以书名为自己的别号。有一个叫韦诣的人,为他撰写了《内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有三百六十五卦。

志和的哥哥鹤龄恐怕他隐逸逃世而不回家,替他在越州东郭内修建居室,用新割的青草盖顶,椽栋都是未经砍削的原木。志和用豹皮作为席,棕草作为鞋子,钓时不用鱼饵,其意并不在于钓到鱼。县令让他疏浚渠道,他手执畚箕而无抵触表情。志和曾想用粗布制皮衣,嫂嫂亲自为他纺织缝制,做好后穿上,虽暑热天也不脱。

观察使陈少游前往访问他,停留一整天,给他的居处命名为玄真坊。因为门狭窄,为他买地扩大门楣,号为回轩巷。在这之前,门前被流水阻碍,无桥,少游为他建桥,人称大夫桥。皇上曾赐给他一奴一婢,志和将他们配为夫妇,一名渔童、一名樵青。

陆羽问他:“谁与你相互往来?”志和答说:“天空为房屋,明月为蜡烛,与四海诸公共处一室,未曾稍有别离,哪能谈到什么往来?”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拜见,颜真卿看到他的船破旧,要给他换一条,张志和说:“愿以此舟为活动的水上之家,往来于苕溪、較溪之间。”他口才之敏捷就像这类言辞。

志和善画山水,饮酒高兴时,有人击鼓吹笛,他舔笔作画,须臾便成。曾撰写《渔歌》 ,宪宗在自己的画像上求其歌词,没能得到。李德裕说张志和是“隐逸而扬名,出仕而无功,既不穷困,又非显达,是严光一类人物”云云。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B. 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C.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

D. 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释之富有才干,勇于进谏。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

B. 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太子和粱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

C. 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意,而是坚持依法判处。

D. 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王生在朝堂上故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2)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14. 张释之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张释之在散朝之后,趁机上前向汉文帝进言一些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情,并且谈论了秦朝灭亡汉朝兴起的原因,一直谈了好半天。

(2)张廷尉现在是天下的名臣,我姑且故意侮辱他,让他给我跪着系袜带,是想借助这件事来让世人敬重他。   

14. (1)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执法要严格,要按法律的规定判罚,尺度要统一。(3)执法要公正,不能有所倾斜。(4)弃“人治”取“法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先帝庙器”是“盗”的宾语,所以在“乃盗”后不应断开,排除A项;“属”,同“嘱”,动词,“廷尉者”指人,做“属”的宾语,所以在“吾属”后不能断开,因此排除D项;“吾属廷尉者”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欲致之族”的主语也是“吾”,所以在“者”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项。

本句的意思是:这个人大逆不道,竟至于去盗窃先帝宗庙里的东西,我之所以把他交给你,是想让你判他个灭门,可是你却只按着法律条文判处,这不是我恭恭敬敬对待宗庙的意思。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了解词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题干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项,“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错误,从“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中“廷尉,天下之平也”可以看出,张释之掌管法律,并且文本中也没有地方提到张释之带过兵,故可排除A项。廷尉,掌管刑狱,为最高司法机构长官。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错误,“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意思是: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过。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责问孝文帝,孝文帝摘下了帽子向太后认错说:“都怪我对儿子们管教不严。”于是薄太后就派人传出皇上的命令,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这才进了宫。从中可以看出是张释之弹劾在前,然后皇帝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后派人传出皇上的命令。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既:已经之意;因:趁机;便宜:方便合适之意;所以:……的原因。

(2)方今:现在;聊:姑且,勉强之意;以:凭借,借助,省略了代词“之”,应为“以之”,借助这件事;重:敬重之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提炼文言文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的语句,结合题干理解并概括文本内涵。题干要求考生理解“张释之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考生应找到相对应的能反应张释之的法治思想的语句,然后提炼语句表现的法治思想即可。

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张释之认为法律面前,皇帝和百姓应共同遵守,体现了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思想;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意思是:按照法令理应这么判决,如果您一定要特别重判,那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现在您既然把他交给我这个廷尉,廷尉,是为整个天下持平的呀,如果我一旦有所倾斜,那整个天下的执法可就会随意轻重,那时百姓们可就无所适从了。”从中可以看出张释之认为执法要公正,不能有所倾斜的法治思想;

太子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两兄弟同车入朝,在经过司马门时不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过。说明了张释之执法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判罚的法治思想。

后来又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这人被捉后,文帝非常气惯,把他交给张释之审理。张释之依照盗窃宗庙衣物家什的法律作了判处,文帝责备张释之说“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也就是责备张释之未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处理,而张释之回答说“法如是足也”,不仅体现了他严格按照法律处理的特点,也体现了他认为法治应大于人治,不能因个人的意愿就违背法律的要求。考生整理即可。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侍侯孝文帝,一直干了十年没被提升,个人也没有点儿名气。中郎将袁盎知道张释之的才干,于是就请求文帝让张释之补了个谒者的空缺。张释之在散朝之后,趁机上前向汉文帝进言一些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情,并且谈论了秦朝灭亡汉朝兴起的原因,一直谈了好半天。文帝认为很好。太子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两兄弟同车入朝,在经过司马门时不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过。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责问孝文帝,孝文帝摘下了帽子向太后认错说:都怪我对儿子们管教不严。于是薄太后就派人传出皇上的命令,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这才进了宫。这件事使文帝对张释之感到很惊奇,于是任命他当了廷尉。文帝外出路经中渭桥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从桥底下跑出来,文帝的车马受惊了。文帝立刻派骑侍过去逮捕了他,把他交给了张释之。张释之问罢,向文帝报告处罚决定说:违反了戒严令,应该处以罚款。文帝一听生气地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老实,要是碰上别的马,还不会翻车摔伤我吗?你居然只判处他罚款!张释之说:法令应该是您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按照法令理应这么判决,如果您一定要特别重判,那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现在您既然把他交给我这个廷尉,廷尉,是为整个天下持平的呀,如果我一旦有所倾斜,那整个天下的执法可就会随意轻重,那时百姓们可就无所适从了。过了好半天,文帝终于说:你的判处是对的。后来又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这人被捉后,文帝非常气愤,把他交给张释之审理。张释之依照盗窃宗庙衣物家什的法律作了判处,向文帝报告说,这个人依法应判处死刑。文帝大怒说:这个人大逆不道,竟至于去盗窃先帝宗庙里的东西,我之所以把他交给你,是想让你判他个灭门,可是你却只按着法律条文判处,这不是我恭恭敬敬对待宗庙的意思。张释之摘下帽子叩头,对文帝说:按法律条文,判他死罪已经到头了。现在有人偷了高祖庙里的东西就判他个灭门,假如日后万一有人再动了长陵上的坟土盗墓,您还有什么更重的刑法来处置他呢?文帝想了半天,又回去跟太后讲了张释之的意思,终于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文帝有一次召王生进了朝廷,当时三公九卿都在殿中侍立,王生忽然说:我的袜带开了。然后回头对张释之说:请你给我把袜带系上!于是张释之就过来跪下身子给他系好了袜带。事过之后,有人责怪王先生说你为什么偏偏要在朝廷上侮辱张廷尉,让他来跪着给你系袜带?王生说:我现在是岁数又大地位又低,我自己琢磨着再也不可能给张廷尉帮什么忙了。张廷尉现在是天下的名臣,我姑且故意侮辱他,让他给我跪着系袜带,是想以此来提高他的声望。人们听了,都称赞王生,并越发地敬重张释之了,后来张释之做了淮南王的丞相。又过了一些年,张释之去世了。

广东省东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B.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C.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D.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

B.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 癸丑,属于历法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按固定顺序排列配合,六十年为一个循环。“癸丑”前一位是戊子。

D. 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

B. 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C. 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

D. 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2)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

(2)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殿的标志。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传相告引”作“诸生”的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在“传相告引”后面断开,排除AB

咸阳”是“坑”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C

本句译为: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除名,都在咸阳活埋他们。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癸丑’前一位是戊子”错误。癸丑的前一位是壬子。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错误。原文是免除了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乖异”,不一致,背离;“以”,认为;“绌”,贬斥。

2周”,在周围;“表”,作标记;“颠”,顶峰;“阙”,宫殿。

参考译文: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国后,自认为自己品德胜过三皇,功劳超过五帝,于是改称号为“皇帝”,皇帝的文告称“制书”,皇帝下达的命令称“诏书”,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从前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事迹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朕为第一个皇帝,后世依照顺序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于万世,无穷无尽地传下去”。

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秦始皇巡视东方的各郡县,登上了邹峄山,刻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德业绩。召集鲁地的儒家学士七十人,到泰山下,议论祭祀天地封禅之事。有的儒生说:“古代君主封禅,是用蒲草裹上车轮,避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使用的席是用草编的。”每个人的想法很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于是下令修筑车道,从泰山向阳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竖立石碑颂扬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阴面的北坡而下,到梁父山进行祭地仪式。祭祀天地的礼节与在雍城由太祝主持的祭祀上帝的仪式相同,而封藏都十分保密,世人不可能知道而记录下来。

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宫廷又窄小,便令人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建造宫殿,先建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容纳一万人,殿下可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下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阙的标志。又建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河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与阁道星相连,横穿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判处宫刑和因犯罪服刑罚劳役的罪犯七十万人,分别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墓。并开凿挖掘用作棺椁的北山石料,砍伐蜀地与楚地的木材,全部运到这里。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外建造四百座,于是在东海边的上朐界内竖巨石,作为秦国的东方大门。又迁三万家民户到师邑,迁移五万家民户到云阳,他们全都被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除名,都活埋在咸阳。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还有的人被惩罚边疆戍守。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说:“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宁。”始皇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冬季十月癸丑(初四日),始皇帝出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儿子胡亥最受疼爱,请求随同出游,始皇帝答应了。秋季七月丙寅日,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因担心始皇死在都城外,诸公子会与天下百姓乘机作乱,于是就把消息隐瞒下来秘不发丧。

广东省惠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选自《史记·季布传》,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族,一般为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 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剃去头发,钳是用铁圈束颈。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 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受荣宠。

D. 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陷入困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 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让他穿粗布衣服,并用大柳车把他送到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将之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 季布四处躲藏,情况堪比伍子胥。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 季布名闻天下,曹丘生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生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17. 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要说明。

【答案】13. C    14. A   15. B   

16. 汉王朝悬赏捉拿您非常紧急,很快(将要)就要追踪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您想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

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生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   

17. 季布为项羽尽力,是尽了他职分,是忠心的表现。②刘邦赦免季布,可以向天下显示他胸怀宽广。③逼迫季布,会令季布为敌国所用。④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其中“楚人曹丘生”和“辩士”均是判断句,“辩士”是对“曹丘生”评价,承前省略主语“曹丘生”,“生”后应当断开;“事”是动词,意思是“侍奉”,宾语是“贵人赵同等”(同位语),动宾后要断开;“与窦长君善”,承前省略主语“曹丘生”,“与”前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AB

季布”是“闻”的主语,“季布”前中“之”后断开,排除D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错,“灭九族”才是最残酷的刑罚。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朱家”和“周氏”应该对调。原文是“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购”,悬赏征求;“且”,将要;“即”,如果;“自刭”,自杀。

2)“乃”,于是;“说”通“悦”,高兴;“引”,领;“为”,作为;“上客”,最尊贵的客人。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找到刘邦赦免季布的内容,即“上乃赦季布”,这就提示考生应该到上文筛选信息。

接着找到刘邦赦免季布的直接原因,即前一句“待间,果言如朱家指”,意思是“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滕公上奏之后,皇上就赦免了季布,可见第一个原因是皇上听进了滕公的进言;因为滕公是按照朱家意思向皇上进言,可见朱家的意思应该也是打动皇上的原因,如“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意思是“做臣子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这说明季布是忠心之人;如“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意思是“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这说明刘邦如能赦免季布,就能显示刘邦心胸的宽广;如“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意思是“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由此可知,如果刘邦逼迫过急,就会把季布逼到敌国去。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楚地有个叫曹丘生的人,是擅长辞令,能言善辩的,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

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陆炳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B.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C.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 帝自是爱幸炳

D.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锦衣卫: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B. 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C. 伯:爵位,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时是荣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炳承袭祖职,屡进官位。陆炳的祖父任锦衣卫总旗,父亲陆松袭其职,陆松去世后,陆炳袭其指挥佥事一职,后经多次升迁任都督同知等职。

B. 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陆炳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他曾经用棒打杀过一名兵马指挥,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C. 陆炳任用恶吏,势倾天下。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为帮手,悉知民间极其轻微的违法情况,并利用此没收富人家产,积累资产数百万,势倾天下。

D. 陆炳结交良善,礼贤士人。陆炳与良善之人打交道毫不吝啬,在皇帝制造大案要案时对受牵连的人多有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14. 陆柄为何得到皇上特别的宠爱?试举出他受到宠爱的事例。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

(2)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   

14. 因为他对皇上有救命之恩,行宫起火,他撞开门背着皇上跑出来。实例:①他曾经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②他屡次升迁,加太保兼少傅,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断句的能力。

夜四更”指深夜四更时,表时间;“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根据“十八年从帝南幸……辉”,可知皇帝此时并不在京城内的皇宫,而应在“行宫”,故“行宫”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B项。

负”意为用背载物,宾语为“帝”,“炳排闼负帝出”句意、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句意:嘉靖十八年,陆炳跟随皇帝巡幸南方,驻留卫辉。深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匆忙间不知道皇帝在哪里。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皇帝从此就宠爱陆炳。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A项,“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错误。锦衣卫为明朝特有,在清代仅存在一年。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错,根据文中“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可知,是皇帝下诏不许审讯这件事,“问”意为审问、审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贵”,显贵;“同列”,位次相同;“行”,辈,辈分;“阳”,表面上;“易”,看不起,轻视。(2)“故事”,惯例、旧例;“以”,介词,因为;“特”,特地;“班”,班位;“末”,末尾,后面。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及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

结合“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分析,嘉靖十八年,陆炳跟随皇帝巡幸南方,驻留卫辉。深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匆忙间不知道皇帝在哪里。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皇帝从此就宠爱陆炳。陆柄得到皇上特别的宠爱,因为他对皇上有救命之恩,行宫起火,他撞开门背着皇上跑出来。结合“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分析,陆炳曾经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可见陆柄深得皇帝宠爱。结合“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分析,不久加赐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依旧掌管锦衣卫事务。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也可见陆柄深得皇帝宠爱。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陆炳,他的祖先是平湖人。他的祖父陆墀,因为军籍隶属锦衣卫而任总旗。他的父亲陆松,继承总旗之职。世宗出生时,陆松的妻子做世宗的乳母,陆炳幼年便跟随母亲进入皇宫中。年龄稍长,终日侍奉在世宗身边。陆炳勇武刚健,深沉勇猛,高个子,赤红脸,走路像白鹤。他在嘉靖八年参加武臣会试中选,被任命为锦衣副千户。陆松死后,他继承指挥佥事之职。不久升任署指挥使,掌管南镇抚司事务。

嘉靖十八年,陆炳跟随皇帝巡幸南方,驻留卫辉。深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匆忙间不知道皇帝在哪里。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皇帝从此就宠爱陆炳。多次升职后任都指挥同知,掌管锦衣卫事务。皇帝刚刚即位时,掌管锦衣卫的是朱宸,不久被罢免。代替朱宸的是骆安,接着是王佐、陈寅。等到陆炳代替陈寅后,(他的)权势远远超出这些人。不久,升任署都督佥事。又因搜捕有功,升任都督同知。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他又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因此权势一天比一天重。陆炳曾经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夏言本来与陆炳亲厚,一天,御史弹劾陆炳各种违法的事,夏言立即拟写圣旨(准备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处境困窘,给(夏言)三千两黄金请求免除(罪责)而不成,就长跪哭泣着承认过错,请求谅解,事情才得以了结。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等到严嵩与夏言结怨,陆炳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关将领行贿请托的书信,夏言获罪而死。严嵩感激陆炳,放纵他为所欲为,拉拢他一同谋划,互相进行贿赂。陆炳先是升任左都督,逮捕捉拿哈舟儿有功,加官任太子太保。后来又加官任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他伯爵的俸禄。

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宫中为新科进士举行宴会。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第二年,陆炳上书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占盗窃官府的器物和材料,营建坟墓,坟墓的规制超越本分,妄比皇帝的坟墓,(最终)和他的同党杜泰等三人被判处斩刑,抄没家财收入官府,有银子四十多万两,金子珍珠财宝不计其数。不久加赐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依旧掌管锦衣卫事务。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作为帮手,全部了解了民间极轻微的违法情况。富有人家有小的过失就拘捕起来,抄没家产。陆炳因此积累资产数百万,营造另外的住宅十多所,庄园遍布各处,权势压倒天下。当时严嵩父子全部把持六部的事务,陆炳没有什么事不从中代人陈说的。文武大臣都争着到他家中(讨好),陆炳一年的收入不计其数,他勾结权贵,与善良的人打交道,也毫不吝惜。皇帝多次兴起重要刑案,陆炳对案中牵连的人多有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因此朝中官员有很多都称赞他。嘉靖三十九年陆炳死于任上。追封为忠诚伯,谥号为武惠,祭祀安葬礼仪有加赐,授任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