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中华民族服饰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地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形成了显明的特点,尽管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为了适应新的服饰文化的需求。

中华民族服饰随时代的变迁,样式有大变、有小变,有大改、有小改,并不时出现新样式。每个王朝建立后,在因袭前朝服饰时,也总要做些改革,以显示新王朝的所新。秦汉时依“五德终始”思想,各朝所尚之色有异,即使是同一王朝内亦不断变化。唐初,士庶不得穿赤黄色。武德四年(621)下敕定三品以上著紫袍,五品以上穿朱,六品以下直至庶民均著黄袍,而与唐初只许皇帝服赤黄袍衫不同。

服饰即使是祖制,也不是祖宗之法不可变。明嘉靖八年世宗同意张璁意见,择吉更正其制,玄衣黄裳,衣裳各六章,衣六章古以绘,改当以织。服饰改革都是适应当时需要的,并非固定不变。

服饰文化是礼制的重要内容,故二十四史大都修有《舆服志》,有的置于《礼仪志》中。礼以别,乐以和。礼就是区别贵贱上下的,因此,服饰表现等级的差分,便是其应有之义。隋唐五代时皇帝穿赭黄色袍衫,“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文绫袍”,与贵臣通服,唐高祖亦服赭黄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各品官员亦加区别:紫为三品、绯为四品、浅绯为五品、深绿为六品,浅绿为七品、深青为八品、浅青为九品之服,并加以固定化和制度化,不得僭越。开元上年(716)唐玄宗曾颁《禁僭用服色诏》。自唐太宗制定各品服色后,即使是外穿品服,不敢有违礼仪服制,但内衣也被限定于品服之内,亦可见贵贱之辨的严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有自己民族服饰,一直沿袭到现在,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契丹族在后唐明宗时阿保机已是“被锦袍,大带垂后”,在入主黄河流城后,采用汉、契丹两制并行服饰。吐谷浑男子穿长裙缯帽。党项人多服裘褐,后建西夏国,元昊反对其父附宋而衣锦绮,他制定衣冠制度,“始衣白窄衫、毡冠红里,”文武百官服紫衣、绯衣。“便服则紫皂地绣盘毯子花旋襕,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女真族早年俗好衣白,栎发垂肩,与契丹异,贵贱以布的精细为别,贫富皆衣皮毛御寒。金建国后仿宋朝舆服制度,《金史·舆服志》有载:“章宗时(1190-1208),礼官请参酌汉唐,更制祭服,青衣朱裳,去貂蝉坚笔,以别于朝服。惟公朝则又有紫、绯、绿三等之服,与夫窄紫、展皂等事。”官员和士人“许服花纱绫罗丝绸”,又制定衣服通制,以使贵贱有等。

另外,南方民族众多,各有自己民族的服饰,较普遍是披毡,吐蕃的服饰主要穿毡衣或皮衣。各民族在交往中互相学习吸收,服饰文化得以繁荣。譬如文成公主到吐蕃后,把中原服饰带到那里,当地人学穿中原式服装,也保留自己的服饰。中原亦吸收各民族的服饰,唐初流行“胡服”,为窄袖袍衫。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有一种“非华风”的时世妆,即椎髻赭面,嘴唇涂黑,是受吐蕃的影响,还有一种“回鹘装”对中原也有影响。各民族服饰在交往中兼容并蓄,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共同做出了贡献。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它以人的生命、生产、生活为本,使人的生命充满意义,生产更为方便,生活更为美好;它以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选取适合自己民族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所需要的服饰;它以对自己民族生命、生活的深切的关怀,体现自己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它是体现一个民族典章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标志,一个民族在发展中可以历经改朝换代,但作为一个民族的符号标志之一的服饰文化,会传承下来。

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光的方面,在当代古今中西服饰文化的融突和合中可转生为既体现中华民族民族人文精神的,又体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面貌的新国服;既传承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又适合于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所需要的新国服。为此,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

(节选自张立文《民族服饰与民族人文精神》)

材料二:

当前服装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于过分强调跻身世界,实现与世界直接而又迅速的对话,而忽视了对它的深入细致耐心的研究和分析。虽然,我们也有一些服装设计师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获大奖,但最终并没有在国际服装舞台上产生持久的影响,而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急功近利,丧失独立,只知拿来,这是我们易犯的错误。所以,在服装设计中,我们只有把东西结合,古今结合,这两种结合在现实的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再结合,即把这四者融为一体,才能紧紧把握住当下世界服饰跳动的脉搏;也只有致力于这样的结合,才能使我们设计出的服装既具有自身民族的特点,又具有世界时尚,能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共同认可和接受。

“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服装设计,只要立足本土,立足民族,不急不躁,从自身悠久灿烂的服饰文化,特别是唐代服饰文化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着眼,必定能诞生出一批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创造出驰名世界的服装品牌,再现中华服饰文化之魅力和神韵。

(节选自郑芳琴《兼收并蓄雍容华贵——唐代服饰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有着独特魅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它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

B.中国历代王朝建立后都会对服饰制度进行改革,如明嘉靖八年的服饰改革对服饰的颜色和款式都做了不同程度地改变,以绘代织,从而适应时代需要。

C.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但是在表现贵贱上下等级时却表现出了一致性,都是以服色加以区分,以显示贵贱之辨的严格。

D.中华民族在发展中历经改朝换代,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却不断传承延续,形成了显明的特点,并成为彰显民族典章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标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代在发展进步,服饰也需要改变,为了适应新的服饰文化的需求,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

B.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忠诚粉丝,如果想要了解某一朝代的服饰文化,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或能满足你的需要。

C.文成公主把中原服饰带到吐蕃后,促进了两地服饰文化交流,吐蕃学穿中原服饰,中原也出现“非华风”时世妆。

D.“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因此要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服装品牌,必须融入本民族元素和服饰文化。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原服饰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

A.契丹实行汉、契丹两制并行的服饰制度

B.党项人多衣皮毛

C.金国的礼官祭服,青衣朱裳

D.吐蕃君臣去掉毡裘,改穿绢绮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鳞,唐宗室子也。其伯父阳事唐,咸通间为给事中。鳞少举进士,累不中,客河朔间,自称清海军掌书记。谒常山李弘规,弘规进之赵王王镕,镕留为从事。其后张文礼弑镕自立,遣鳞聘唐庄宗于太原。鳞为人利口敢言,乃阴为庄宗画文礼可破之策。后文礼败,庄宗以鳞为支使。庄宗即位,拜鳞宗正卿,以李琼为少卿。献祖、懿祖墓在赵州昭庆县,唐国初建,鳞、琼上言:“献祖宣皇帝建初陵,懿祖光皇帝启运陵,请置台令。”县中无赖子自称宗子者百余人,宗正无谱牒,莫能考按。有民诣寺自言世为丹阳竟陵台令,厚赂宗正吏,鳞、琼不复详考,遂补为令。民即持绛幡招置部曲,侵夺民田百余顷。民诉于官,不能决,以闻。庄宗下公卿博士,问故唐诸帝陵寝所在。公卿博士言:“丹阳在今润州,而竟陵非唐事。鳞不学无知,不足以备九卿。”坐贬司农少卿,出为河中节度副使。明宗即位,以鳞故人,召还,累迁户部尚书。鳞意颇希大用,尝谓冯道、赵凤曰:“唐家故事,宗室皆为宰相。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而久置班行,于诸君安乎?”道等恶其言。后杨溥谍者见鳞言事,鳞谓安重诲曰:“杨溥欲归国久矣,若朝廷遣使谕之,可以召也。”重诲信之,以玉带与谍者使为信,久而无效,由是贬鳞兖州行军司马。鳞与废帝有旧,愍帝时,为兵部尚书,奉使湖南,闻废帝立,喜,以谓必用己为相。还过荆南,谓高从诲曰:“士固有否泰,吾不为时用久矣。今新天子即位,我将用矣!”乃就从诲求宝货入献以为贺。因为鳞置酒,问其副使马承翰:“今朝廷之臣,孰有公辅之望?”承翰曰:“尚书崔居俭、左丞姚顗,其次太常卢文纪也。”从诲笑顾左右,取进奏官报状示鳞,顗与文纪皆拜平章事矣。鳞惭失色。还,废帝终不用。

(选自《新五代史·杂传》,有删改)

4.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乃阴为庄宗画文礼可破之策 阴:暗中

B.坐贬司农少卿 坐:因……获罪

C.以玉带与谍者使为信 信:书信

D.孰有公辅之望 望:声望

5.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民诉于官 故内惑于郑袖

B.不足以备九卿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C.若朝廷遣使谕之 爱人若爱其身

D.吾不为时用久矣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

B.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

C.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

D.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室,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规定不一。

B.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在唐朝应试者皆被称为举进士。

C.台令,第一个含义为官职名,专门掌管陵寝;第二个含义是指御史台的规章。文中适用第二个含义。

D.博士,古官职名,秦汉时负责掌管书籍文典,后成为学术上通达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鳞是皇室宗亲,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但因替庄宗出谋划策打败张文礼而受到重用,后被任命为宗正卿。

B.李鳞与后唐明宗有旧交而能够多次升迁,官至户部尚书,但他狂傲自大,意欲凭借宗室身份位极人臣,却遭人厌恶。

C.李鳞自以为是,在与杨溥的密谈中认定杨溥有归顺之心,于是向安重诲建议进行招揽,因为事情未果而被贬官。

D.李鳞在听说后唐废帝登基后,认为自己必将获得重用,并且在高从诲面前夸下海口,但事与愿违,最终希望落空。

9.课内文言翻译。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的一首词。②长杨赋:汉扬雄所作。常把扬雄看做怀才不遇的人。

1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从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萧瑟的景象。

B.“黯黯”一句,既是实写,也以“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C.诗人想乘着小船归隐江湖,只是担心自己的一卷兵书无人可以托付。

D.全诗抚今追昔,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

11.词中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红岩(节选)

①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

②“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

③“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二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亮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④成岗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

⑤“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我的书包咧?我的书包咧?”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来的!只许你一个人看!”

⑥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妹妹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我没有碰到危险!”“你太冒失了。”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难道你没有看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

⑦“危险?我是冒失鬼?”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你——胆小,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你……好,好!我不连累你……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她曾经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在……她难过了,夺回《挺进报》,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起来……

⑧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叫着,飞向远方。在一块伸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学生)周身流血、和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被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她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务惊醒了。

⑨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就像阳光下的乌云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而说二哥是胆小鬼!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还有二哥生日那天,煮好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呃,又是在车间。”果然在车间找到了他,满身油污和工人一起干活。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怪不得别人都说你这个厂长没得一点架子,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一起……

⑩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许多事情:她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

⑪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这时天色大亮。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1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他特别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到农村去。

B.第⑦段成瑶对二哥的批评口不择言,说明她当时不懂哥哥的理性、隐蔽战斗的主张。

C.第⑧段插叙成瑶做梦的情节,从侧面反映出她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焦虑紧张情绪。

D.第⑨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子可能带来的危险。

1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成岗对妹妹正在成长为一名革命者的欣喜。“练羽”是指她尚待历练成长。

B.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夕阳斜照”“旭日初升”“天色大亮”的时间变化,对人物心理有暗示作用。

C.小说刻画人物手法细腻,通过正面描写成岗革命经历来表现他沉着冷静、理智成熟的作风,表现其复杂的心路历程。

D.小说运用神态、动作、心理等手法刻画成瑶,第③段中两处有关眼神的描写,生动传达了她由兴奋到失望的情绪变化。

14.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五、选择类

15.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B.被发行吟泽畔 若火之始然

C.曰余食赘行 故不孝不慈亡

D.其脆易泮 当察乱何自起

16.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治之于未乱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其文约,其辞微(微小)

B.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

D.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后秦欲伐齐 大夫各爱其家

B.天下归仁焉 焉能治之

C.人之有四端 兄之不慈弟

D.人而不仁 死而不亡者寿

六、选择题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

例句:见贤思齐焉

A.譬如平地B.故亏父而自利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D.在止于至善

20.下面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

B.《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

C.《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一部道家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等诸多方面。

D.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受现代的学科分类与西式教育影响,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 , , , , , 。因此,两者实有大的区别。理想地说,自然是兼收并蓄为好,但结果也许是两方面都不行。

①而钱穆的传统治学是纵横贯通式的

②而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

③进入古人的知识世界去阅读与体会

④其目标旨在会通

⑤要求学者破除现代知识的分割边界

⑥研究上的要求是专业分割的

A.①④②⑥③⑤

B.①⑤④②③⑥

C.⑥①⑤③④②

D.⑥①④⑤②③

七、情景默写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子》中不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说理,最后指出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的道理。

③《诗经·无衣》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修我甲兵”,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刀挥戟的热烈场面。

④《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潮水连海,月亮升起”的动态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⑦《李凭箜篌引》中的侧面描写是一大特色,其中借行云状态写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借神仙人物的感受写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重歌颂他的精神品格。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代有一代之生活,一代有一代之风度。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讲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讲风韵,追求趣味与性情……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竞争,有的说是穷忙、宅、腐、控,还有的说是休闲、旅游、健康……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以及解析

1.D

2.C

3.B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理解错误。材料一,“中华民族服饰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所以,原文说的是“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指的应是“中华民族服饰”,而非“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B.“以绘代织”理解错误。材料一,“明嘉靖八年世宗同意张璁意见,择吉更正其制,玄衣黄裳,衣裳各六章,衣六章古以绘,改当以织。服饰改革都是适应当时需要的,并非固定不变”,由此可见,不是“以绘代织”,而是“衣六章古以绘,改当以织”。

C.“都是以服色加以区分”理解错误。材料一说“女真族早年俗好衣白,栎发垂肩,与契丹异,贵贱以布的精细为别,贫富皆衣皮御寒”,所以,并非“都是以服色加以区分”,女真族早年“贵贱以布的精细为别”。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文成公主把中原服饰带到吐蕃后……中原也出现‘非华风’时世妆”时间错误。根据材料一说“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有一种‘非华风’的时世妆,即椎髻赭面,嘴唇涂黑,是受吐蕃的影响”可知,“中原出现“‘非华风’时世妆”是在唐宪宗时期。而不是“文成公主把中原服饰带到吐蕃后”。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各选项的有效答题区间在材料一的第六、七节。

A.根据材料一第六节“契丹族在后唐明宗时阿保机已是‘被锦袍,大带垂后’,在入主黄河流城后,采用汉、契丹两制并行服饰”可知,该选项说的“契丹实行汉、契丹两制并行的服饰制度”受中原服饰文化影响。

B.材料一中说“党项人多服装褐,后建西夏国,元昊反对其父附宋而衣锦绮,他制定衣冠制度,‘始衣白窄衫、毡冠红里,’文武百官服紫衣、绯衣。‘便服则紫皂地绣盘毯子花旋襕,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由此可知,如果党项族人受中原服饰文化影响,就会穿“紫衣、绯衣”“青绿”衣,而不是“党项人男女贵贱皆‘衣皮毛’”,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材料一第六节“金建国后仿宋朝舆服制度,《金史•舆服志》有载:‘章宗时(1190-1208),礼官请参酌汉唐,更制祭服,青衣朱裳,去貂蝉坚笔,以别于朝服’”可知,该选项说的“金国的礼官祭服,青衣朱裳”显然受中原服饰文化影响。

D.根据材料一第七节“吐蕃的服饰主要穿毡衣或皮……文成公主到吐蕃后,把中原服饰带到那里,当地人学穿中原式服装,也保留自己的服饰”可知,吐蕃的传统服饰主要穿毡衣或皮,而“绢绮”中原服饰,文成公主到吐蕃后,该选项说的“吐蕃君臣去掉毡裘,改穿绢绮”显然是受中原服饰文化影响。

故选B。

4.C

5.B

6.D

7.C

8.C

9.(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2)不了解句读,没有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我并没有看出他们多么明智。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把玉带交给通消息的人作为凭信。“信”是凭证的意思。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向;/介词,表被动,被。

B.“以”都是连词,来。

C.“若”,连词,如果;/动词,像。

D.“为”,介词,表被动;/连词,因为。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意思:如今皇位中兴,应当遵循旧典,我李鳞虽然无能,但曾在唐庄宗的幕府任职,在藩邸认识当今的天子,论才能功业,有什么落在众人后面?

“天祚”,皇位的意思,“中兴”,是指由衰转盛;“天祚中兴”是主谓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

“霸府”,府属,指地点,其前省略“于”,作“事庄宗”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适用第二个含义”错误,由原文“唐国初建,鳞、琼上言:‘献祖宣皇帝建初陵,懿祖光皇帝启运陵,请置台令。’”可知,文中是说唐刚建国,李鳞、李琼提出建议请求设置台令来管理建初陵和启运陵,所以应指官职而不是规章制度,适用于第一个含义。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与杨溥的密谈中认定杨溥有归顺之心”错误,由原文“后杨溥谍者见鳞言事”可知,“杨溥谍者”是指为杨溥打听消息的人,所以应是李鳞与为杨溥打听消息的人密谈而不是“杨溥”。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虽”,即使;“董”,督责;“振”通“震”,威吓;“怀仁”,感怀国君的仁德;“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们)。

(2)得分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不了解句读,没有解决疑惑;“或”,有的;“师”,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不”通“否”;“小学”,古今异义,小的方面学习;“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参考译文:

李鳞,唐代宗室的后代。他的伯父李阳在唐做官,咸通间任给事中。李鳞年轻时考进士,多次没考中,客居河朔间,自称清海军掌书记,拜见常山李弘规,李弘规把他推荐给赵王王镕,王镕留下他任从事。后来张文礼杀掉王镕自立为王,派李鳞到太原拜访唐庄宗。李鳞口齿伶俐敢于说话,于是暗中为唐庄宗谋划可以攻破张文礼的计策。后来张文礼被打败,唐庄宗任命李鳞为支使。

唐庄宗登位,拜李鳞为宗正卿,任命李琼为少卿。唐献祖、唐懿祖的陵墓在赵州昭庆县,唐刚建国,李鳞、李琼建议说:“唐献祖宣皇帝的建初陵、唐懿祖光皇帝的启运陵,请求设置台令。”县中无赖自称是宗室后代的有一百多人,宗正没有谱牒,无法考核。有一个人到寺中自称世代任丹阳竟陵台令,重金贿赂宗正官吏,李辚、李琼不再认真核定,就补他为台令。这人就拿着大红色旗帜招置部下,侵夺民田一百多顷。老百姓向官府告状,不能断决,就将此事上报。唐庄宗下诏公卿博士,询问过去唐各帝王陵墓在哪里。公卿博士们说:“丹阳在现在的润州,而竟陵与唐事无关。李鳞不学无术,不配置身九卿中。”因此被贬为司农少卿,出任河中节度副使。

唐明宗登位,因李鳞是老朋友,召他回朝,多次迁升为户部尚书。李鳞心中很希望受到重用,曾对冯道、赵凤说:“唐家旧例,宗室的人都任宰相。如今皇位中兴,应当遵循旧典,我李鳞虽然无能,但曾在唐庄宗的幕府任职,在藩邸认识当今的天子,论才能功业,有什么落在众人后面?而长久置身朝班行列,各位安心吗?”冯道等人讨厌他的言语。后来为杨溥打听消息的人拜见李鳞反映情况,李鳞就对安重诲说:“杨溥想回国很久了,如果朝廷派使臣晓谕他,可以召回他。”安重诲相信了,把玉带交给通消息的人作为凭信,很久没有结果,因此贬李鳞为兖州行军司马。

李鳞和唐废帝有旧交,唐愍帝时,任兵部尚书,奉命出使湖南,听说唐废帝登位,很高兴,认为必定任用自己做宰相。返回时经过荆南,对高从诲说:“士人的道路固然有通有塞,我不被现时重用很久了。如今新天子登位,我将受到重用了!”于是向高从诲索求财宝进献祝贺,高从诲为李鳞设宴,问他的副使马承翰:“如今朝廷的臣子,谁有宰相的声望?”马承翰说:“尚书崔居俭,左丞姚顗,其次是太常卢文纪。”高从诲笑着环视手下人,取来进奏官的报状给李鳞看,姚顗和卢文纪都拜为平章事了。李鳞羞惭失色。回到京师,唐废帝最终没有重用他。

10.C

11.①词中表现了对抗金前线戎马生活的怀念;②对国事的担忧;③对抗敌重任无人可以托付的感叹;④报国无门的悲愤感情。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想乘着小船归隐江湖”理解错误,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归隐江湖却不是诗人本心的期望,因为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没有办法实现,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圆。所以迫于形势的罢官是无奈之举,归隐是愤恨无奈。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词开篇“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然后“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承前启后,勾起了作者的旅思,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他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下一句“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回想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著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由此可见,他对戎马生活的怀念之情。

“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

最后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词里活用了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将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含蓄抒发出来。

12.A

13.C

14.①推动情节发展。书包里的《挺进报》引发兄妹争执,造成成瑶对二哥的误解,而梦中的书包也让成瑶模糊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进而理解了二哥的斥责。②丰富人物形象。找书包、梦书包、按书包等情节反映了作为学生的成瑶警惕性不足的特点,也衬托了成岗作为革命者的成熟沉稳和高度警觉。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A.“他特别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到农村去”曲解文意,错在“他特别不希望”。结合第⑤段成岗的话“希望不是幻想”,这其实是暗示妹妹光是想象没有用,要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去必须要用行动,因此他其实内心是希望妹妹去的。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

C.“通过正面描写成岗革命经历”错误,“正面描写”不正确,也没有表现成岗的心路历程。从选文“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以及“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等语句看出主要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以及妹妹眼中的哥哥的侧面描写表现成岗在地下工作中的沉着冷静、理智成熟的作风,而不是“正面描写成岗革命经历”。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

首先“书包”是物象,作为物象可以串联故事情节,也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从文中来看,小说写成瑶兄妹俩之间的争执,而引发争执的正是书包里的《挺进报》;因为对待《挺进报》的态度让成瑶误解了二哥,而成瑶在梦中梦到书包,她意识到自己的冒失,理解了二哥的做法,所以“书包”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然后分析“书包”在人物形象方面起到的作用。文章第⑥段写“找书包”,第⑪段写“梦书包”,第⑫段写“按书包”,这些情节都与“书包”有关,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成瑶年轻、单纯,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引发了兄妹俩的语言交锋,也正是由于哥哥批评她冒失,不懂斗争策略,所以才有她晚上梦中“护书包”的情景。而通过对她的刻画,从侧面反映了哥哥在革命工作中的成熟、冷静、干练。

15.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通假现象的能力。

A.“内”通“纳”,纳,结交。

B.“被”通“披”,披散;“然”通“燃”,燃烧。

C.“行”通“形”,形体;“亡”通“无”,没有,不存在。

D.“泮”通“判”,分离;“当”通“尝”,尝试。

故选A。

16.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为被动句,“容”,被容的意思,属于意念上的被动。

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为判断句,为“……也”类型的判断句。

B.“治之于未乱”为状语后置句,“于未乱”是“治”的状语,后置了。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为被动句,“见”和“被”表被动。

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为省略句,“或以封”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应为“或以(之)封”。

综上可知:例句和C都是被动句。

故选C。

17.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敏:勤勉。句意为: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微:精微。句意为: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

B.忍:狠心对待。句意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D.归:称赞,称许。句意为: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故选C。

18.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代词,“那”;代词,“自己”。

B.语气助词;“于是”

D.“如果”;表转折,“然而、可是”。

故选C。

19.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齐”是形容词作动词,看齐。

A.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

B.亏:使动,使……受损失。

C.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培育。

D.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境界。

故选A。

20.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中的“孔子”错误,孔子没参加编辑。

故选B。

21.C

【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此题根据文段前后谈到两种治学区别,(5)(6)正好相对,应该分属两种方式,结合前文“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可以判断(6)紧承其后比较合理。(1)中“而”表转折,“纵横贯通”与“学科分类”相对,(5)中“要求”的主语是“传统治学”,(3)中“进入”的主语是(5)中的“学者”,两句中“古人的知识世界”与“现代知识”相对,答案容易确定。

故选C。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修我戈矛修我矛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累、戈、戟、材、摐、榆、旌旆、逶迤、碣、颓、堪。

23.【例文】

风度

竞技场上输与赢总是相生相伴,人们往往将掌声、鲜花赠予胜利者,却常常忽视了另一方。其实,一个人的风度与素质,最能体现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

“输得起”并不容易做到,这种心态是在长时间的磨砺中形成的,需要平日里的积累。所以,一个运动员是否成熟,是否有经验,从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就能读出。还记得年轻的陈屺在日本神户的那场闹剧,他摔拍子、踢挡板,被指是又输球又输人,引发了很多议论和思考。在赛场上,这是常有的事。摔拍子、粗口乃至斗殴,也见怪不怪了。但分析一下,大多数“肇事者”仍处于成长期,他们往往经验不足却盛气有余。像齐达内那样用光头撞肚子的大叔,还是相当稀有的。老将们对待失败大多从容淡定。比如老瓦,最后一次国际大赛上居然以0:4惨败,没能为他灿烂的乒乓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可他仍能在新闻发布会上谈笑风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将风度。

一个人的涵养、一个国家的精神,在输赢的一刹那也能显露得一清二楚。同样讲乒乓。那一回,刘国正遭遇波尔。第七局12:13,刘国正回球时球落到了地板上,上海体育馆的空气好像立刻凝固了——如果出界,那意味着刘国正出局。就在此时,一个人伸手示意裁判:“球擦边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波尔!13平,裁判举起右手。随着中国球迷两次排山倒海的喝彩,刘国正终于以15:13反败为胜。波尔输了比赛,却赢得了风度,全世界都看到了他身上胜于王者的光芒。

另一次感动源于北京申奥。难以忘记,当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获得主办权后,各国代表真诚地相互拥抱与祝福。是的,当竞争落下帷幕的时候,谁输谁赢已不再重要;赢得真实,输得坦荡,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度。成败荣辱不全在于胜负,输,一样可以轰轰烈烈,一样可以赢得他人乃至对手的尊重。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惨败,一向骄傲的南方兵不愿承认现实,他们强烈要求司令李将军上山打游击,誓死不向北方佬投降。但是,平素英勇过人的李将军却劝说大家投降:“打输了,就是打输了。我们必须承认,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输得有风度。”北方军的统帅被李将军的风度深深折服,他竟特地赠送李将军自己最心爱的雪茄。这足以见得李将军“输”的风采。

输得有风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智慧。“比赛”结束,胜负已分,但关于“输”与“赢”的评判,却不止于此。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而对于“风度”,材料中给出了一系列的说明。从材料来看,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说历朝历代“风度”的不同内涵,第二部分是说现代人对于“现代风度”的争议,“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竞争,有的说是穷忙、宅、腐、控,还有说是休闲、旅游、健康”,考生可以从材料中选出自己对“现代风度”的认识,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角度谈对“现代风度”的理解。从字典的定义来看,“风度”即“人的举止姿态(多指美好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朋结友、为人处世,最讲究“风度”二字,良好的风度令人赞赏,让人羡慕,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价值;风度不一定是博学多才,不一定是位高权重,更不一定是财大气粗,风度首先是一种涵养,一种内心的充实,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现;风度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言语恰如其分,着装整洁得体,举止温文尔雅,态度自然诚恳,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诚实守信,生活俭朴健康,见解独到深刻,情趣高雅脱俗……“现代风度”这一话题很宽泛,大题应小做,宽题应“窄”化。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写作时一定要化抽象为具体,将“现代风度”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事例等。考生可以围绕所描写的对象的某个方面,紧扣风度,具体描写其表现,借以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如写作议论文,考生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方面展开,如“现代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于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情操”等。

参考如下:

风骨+气度=现代风度

创新让我们拥有现代风度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