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月考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高二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平伐其功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C.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D.形容枯槁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故而至此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父母者,人之本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B.信而见疑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举贤以自佐

D.为天下笑                 而自令见放为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忠而被谤     B.故内惑于郑袖

C.是以见放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污染

C.举贤以自佐               佐:辅佐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先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徒,楚国官名,和“令尹”一样,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

B.大夫,古代的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C.委质,呈献礼物。“质”,同“贽”,指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D.三闾大夫,楚国官名,管理楚国屈、景、昭三姓贵族。

二、情景默写(每空1分)

7.名句默写。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蒙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时政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的文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三、翻译下列语句(每题3)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8、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9、其后楚日以削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0、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赢了一笔钱。

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

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

季匋民是本县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同时又是大财主、大收藏家,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迹。他在上海一个艺术专科大学当教授,平常难得回家。

寒暄之后,季匋民说明来意:听说彝甫有几块好田黄,特地来看看。靳彝甫捧了出来,他托在手里,一块一块,仔仔细细看了。“好,——好,——好。匋民平生所见田黄多矣,像这样润的,少。”他估了估价,说按时下行情,值二百洋。他很直率地问靳彝甫肯不肯割爱。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匋民绝不夺人所爱。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

“那可以。”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季匋民又看了靳彝甫的画,建议靳彝甫选出百十件画,到上海去开一个画展。他还嘱咐靳彝甫,卖了画,有了一点钱,要做两件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靳彝甫的画展不算轰动,但是卖出去几十张画。报上发了消息,一家画刊还选了他两幅画。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家乡看到报,很替他高兴:“彝甫出了名了!”

卖了画,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一去三年,很少来信。

①这三年啊!

王瘦吾的草帽厂生意很好。牌子闯出去了,买卖就好做。全城并无第二家,那四台哒哒作响的机子,把想买草帽的客人老远地就吸过来了。

不想遇见一个王伯韬。

这王伯韬买卖豆麦杂粮,做这一行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资本雄厚,大都兼营别的生意,什么买卖赚钱,他们就开什么买卖,眼尖手快。其二,都是流氓——都在帮,抢行霸市。王伯韬和王瘦吾是同宗,见面总是“瘦吾兄”长,“瘦吾兄”短。王瘦吾不爱搭理他,尽可能地躲着他。

谁知偏偏躲不开,而且天天要见面。王伯韬也开了一家草帽厂,就在王瘦吾的草帽厂的对门!他新开的草帽厂有八台机子,八个师傅,门面、柜台,一切都比王瘦吾的大一倍。

王伯韬真是不顾血本,把批发、零售价都压得极低。王瘦吾算算,这样的定价,简直无利可图。他不服这口气,也随着把价钱落下来。

王瘦吾撑了一年,实在撑不住了。

四台机子,连同库存的现货,全部倒给了王伯韬。王瘦吾气得生了一场重病,一病一年多。卖机子的钱全变成了药渣子,倒在门外的街上了。人瘦得像一张纸,一阵风吹过,就能倒下。

陶虎臣呢?

头一年,因为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和当地驻军联名出了一张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炮仗店平时生意有限,全指着年下。这一冬防,可把陶虎臣防苦了。且熬着,等明年吧。

明年!蒋介石搞他娘的“新生活”,根本取缔了鞭炮。炮仗店关了门,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起先是喝粥,——喝稀粥,后来连稀粥也喝不成了。陶虎臣全家,已经饿了一天半。

有那么一个缺德的人来做媒了。二十块钱,陶虎臣把女儿嫁给了一个驻军的连长。这连长倒什么也不挑,只要是一个黄花闺女。陶虎臣跳着脚大叫:“这不是嫁!这是卖!我陶虎臣卖女儿!你们喊去!我不害臊!陶虎臣!你是个什么东西!陶虎臣!你就这样没有能耐呀!”

两个半月过去了。陶家一直就花这二十块钱。二十块钱剩得不多了,女儿回来了。妈脱下女儿的衣服一看,什么都明白了:这连长天天打她。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野外去上吊。

他没有死成,被人救下了。

靳彝甫回来了。他一到家,听说陶虎臣的事,连脸都没洗,拔脚就往陶家去。陶虎臣躺在一领破芦席上,拥着一条破棉絮。靳彝甫掏出五块钱来,说:“虎臣,我才回来,带的钱不多,你等我一天!”

跟脚,他又奔王瘦吾家。瘦吾也是家徒四壁了。他正在对着空屋发呆。靳彝甫也掏出五块钱,说:“瘦吾,你等我一天!”

第三天,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他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封洋钱,在两位老友面前,各放了一封。一封是一百。

“先用着。”

“这钱——?”

靳彝甫笑了笑。

那两个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靳彝甫端起酒杯说:“咱们今天醉一次。”

那两个同意。

“好,醉一次!”

这天是腊月三十。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

②外面,正下着大雪。

(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如果一篇小说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一篇小说要留有余地,留出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首肯。

要使小说语言有更多的暗示性,惟一的办法是尽量少写,能不写的就不写。不写的,让读者去写。古人说:“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写少了,实际上是写多了,这是上算的事。当然,这样稿费就会少了。一个作家难道是为稿费活着的么?

结构的精义是“随便”。我是不赞成把小说的结构规定出若干公式的:平行结构、交叉结构、攒珠式结构、橘瓣式结构……我认为有多少篇小说就有多少种结构方法。苏东坡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文章写到这样,真是到了“随便”的境界。

往往有这种情况,小说通篇写得不错,可是结尾平常,于是全功尽弃。汤显祖评《董西厢》,说董很善于每一出的结尾。汤显祖认为《董西厢》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煞尾”,“如骏马收缰,寸步不移”;一种是“度尾”,“如画舫笙歌,从远处来,过近处,又向远处去”。汤显祖不愧是大才子,他的评论很形象,很有诗意。我觉得结尾虽有多种,但不外是“煞尾”和“度尾”。

(摘编自汪曾祺《谈小说的语言、结构和首尾》)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靳彝甫与季匋民同为那个时代的画家,却一贫一富,地位悬殊,一个扶危济困,一个乘人之危,对比十分鲜明。

B.对于自己收藏的田黄,靳彝甫表示“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以“性命”比田黄,足见其珍爱程度。

C.文中两次写到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人物的前后境况和心情大为不同,遥相呼应又相互映衬。

D.小说刻画人物形神兼备,如写王瘦吾“人瘦得像一张纸,一阵风吹过,就能倒下”,比喻加夸张,堪称典范。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讲究“留白”,汪曾祺认为写小说也要“留白”,可留下部分篇章不写,让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

B.苏东坡主张写文章要“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本一的行文脉络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文章观。

C.有人将小说结构类型归纳为平行、交叉等诸多名目,汪曾祺则认为小说随便写就行,根本无需讲求结构。

D.根据汤显祖评价《董西厢》结尾方式的标准,可知“煞尾”不如“度尾”,而文本一的结尾应属“度尾”。

3.结合文意,对文本一标题“岁寒三友”作简要赏析。(4分)


 

 

4.作者在文本二中借用古人的话,认为小说要“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请据此点评文本一中两处画线的语句。(6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薤露行

曹 植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注】①薤露行:汉乐府曲调名。②粲:分明。③翰:羽毛,代指笔。藻:文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忽若风吹尘”运用比喻手法,写人生恍若突然被风吹走的尘土,感叹生命渺小,人生飘忽易逝。

B.五、六两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直抒胸臆,诗人希望能展露自己的才华,得到明君的重用。

C.“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批评当时的士人没有德性,竟然还不如虫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D.“孔氏”二句,写孔子删定《诗》《书》,奠定了文人中的王者地位,称颂孔子功业卓著,贡献巨大。

2.明朝学者李梦阳称曹植的诗“其言愤切而有余悲”,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学一年级学生李明的父母,去拜访李明高中的班主任张老师,说李明去上大学以后很少主动跟他们联系,经常不接电话,在微信上甚至还把他们屏蔽了。他们诉苦说,本以为现在网络发达,通讯便捷,想不到跟孩子沟通起来反而比从前还困难了。张老师打电话向李明了解情况,李明委屈地说,本来他很多话都会对父母说的,但是现在他有时逛个街,父母都要问和谁一起;微信回得晚一些,电话就会打过来;偶尔打不通电话,室友、辅导员、老乡的电话会被打个遍。李明还告诉张老师,他身边的同学中,像他这样跟父母交流不畅的情况挺普遍。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以李明的名义给父母写一封信,说明跟张老师交流的情况,表达对两代人之间沟通问题的感受和认识。

②根据李明一家的情况,张老师打算在现在所教班级举行一次以“沟通,让亲情升温”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所有学生和家长参加。请你以家长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③根据上面的材料内容以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的生活现象,写一篇评论,给本地报纸“社会广角镜”栏目投稿,呼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家人之间的交流问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D

6A

二、情景默写

7.(1)其文约    其辞微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馅之蔽明也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4)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8.(1)《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2)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3)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   (4)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其文约    其辞微   (6)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三、翻译,(答案自己核对翻译书)

四、现代文阅读答案:

1.A(根据小说前后情节来看,季匋民不是“乘人之危”,小说的对比意味也不突出)

2.B(A“留下部分篇章不写,让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错误,曲解了“留白”的内涵;C说汪曾祺“认为小说随便写就行,根本无需讲求结构”,不符合作者意思;D根据文意,汤显祖没有比较两种结尾方式的优劣)

3.①“岁寒三友”在传统文化里指凌寒常青的松、竹、梅三种植物,作者借用作小说标题,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②“岁寒三友”喻指生活在艰难时世里的三位主人公,寄寓着作者对于珍视友情、患难与共高尚情操的赞扬和推崇。(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这三年啊!”是一个仅有四字的感叹句,却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有对王陶两家的遭遇变故、穷困沦落的同情;更有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感叹,十分耐人寻味。②“外面,正下着大雪”收束全篇,寥寥几字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天寒地冻的天气,象征着严酷逼人的社会,还反衬出酒楼内三位老友情谊的温暖可贵,达到了意境悠远、引人遐思的艺术效果。(6分。每句3分,意思对即可)

五、1.C(“批评当时的士人没有德性,还不如虫兽”错。这两句的意思是,连虫兽都有归附明主的德性和愿望,更何况是士人呢)

2.①诗人怀有“王佐”之才和远大理想,希望能辅佐明君,建功立业,但又不愿向世俗屈服,以致抱负难以实现。这首诗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这种愤切之情。②同时,愤极而悲,诗人想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自身渺小,不禁哀从中来,流露出无限的伤感和悲痛之情。(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六、作文

   本次考试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与学生、家长(家庭)甚至社会紧密相关的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材料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李明父母对张老师的“诉苦”:埋怨孩子不与父母主动联系,网络日益发达,双方的沟通却滞后,父母为此苦恼;

第二层是李明对张老师倾诉“委屈”:父母过于关注自己,无所适从。

张老师接收到来自学生和家长双方的“诉苦”与“委屈”,实质上是父母与孩子两代人如何沟通的问题。双方都从各自一方考虑,势必越走越远。父母时刻关注孩子,本来源于对孩子的关怀和爱,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等等,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应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留给他们自我成长的空间,时时刻刻的关注反而是一种束缚。孩子也要从父母一方考虑,能理解,亦要有包容。

第三层是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指出了孩子与父母沟通问题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情境任务

第一个任务:以李明的名义给父母写一封信,说明跟张老师交流的情况,表达对两代人之间沟通问题的感受和认识。

1.文体情境。按任务要求写一封信,有文体意识,符合书信这种文体的要求,符合书信的语体色彩。

2.任务情境。根据跟张老师交流的情况,表达对两代人之间沟通问题的感受和认识。

“以李明的名义给父母写一封信”是身份情境,要求考生要以第一人称身份入文,写“两代人的之间的沟通问题的感受和认识”。

这里谈的“感受”应该有自己对于父母没有边界感的过度关注的感受,而“认识”应该是有对父母的理解,重点是通过亲子有效的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关爱、关注的方式、内容等。

基本要求:考生要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结合材料中自己和张老师沟通的情况确立自己的核心观点;在写作上,要求考生既能够站自己的立场,又能理解父母的处境,为对方着想。表达自己对父母关心的理解,同时自己也迫切需要跟父母交流,但是也希望父母跟自己沟通交流注意方式方法,父母和孩子应有更多的理解和沟通。

第二个任务:在以“沟通,让亲情升温”为主题的座谈会上,以家长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1.明确文体情境——发言稿,要有文体意识,要有现场感,符合发言稿这种文体的要求,符合发言稿的语体色彩。

2.明确任务情境:

(1)明确座谈会的主题——“沟通,让亲情升温”。

(2)明确所站的角度——家长代表。

(3)具体任务:阐述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里家长的“观点”应该体现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增进亲子的了解,让亲情升温。

 “思考”应该有作为家长的反思,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给孩子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希望与建议”可以写通过亲子有效的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关爱、关注的方式等。

第三个任务:根据上面的材料内容以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的生活现象,写一篇评论,给本地报纸“社会广角镜”栏目投稿,呼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家人之间的交流问题。

1.文体情境。任务要求写一篇评论,要有文体意识,符合“评论”文体的要求。

2.任务情境。给本地报纸投稿,呼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家人之间的交流问题。

从评论的角度出发,可以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

发现问题:分析现象,得出“缺少有效顺畅交流”观点。

分析问题: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分析原因时联系家长和孩子双方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解决问题:提出进行有效顺畅沟通的具体方法措施,指出顺畅而有效的亲子交流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立意拟定为“家人之间要多沟通,也要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等等。评论要力求全面辩证,如从父母角度,既要评论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又要指出他们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不尊重等等;还可进一步剖析造成交流不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家人之间交流的原则和方式……注意一定都要结合材料和相关社会现象来写。

三、立意列举

书信

1.亲情之花绽放在沟通之根

2.填补漏洞,改善沟通

3.留有空间,交流才能通畅

4.沟通需要保持距离

发言稿

1.走进孩子内心,沟通助力成长

2.以沟通为薪,燃亲情之火

3.架起两代人沟通的连心桥

4..敞开心扉,升温亲情

评论

1.沟通,让亲情更加美好

2. 交流让家庭联系更紧密

3.双方都应尊重理解

4.构建正确交流方式,促进亲情绵延升温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