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五)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B.“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

C.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载道”转变为“言志”。

D.20世纪散文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取材于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2.根据材料二,不属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散文发展特点的是(3分)

A.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火爆,散文发展偏于沉稳平静。

B.散文水平远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

C.散文格局更为宏大,且理性精神和思辨精神更为充沛。

D.散文的叙述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结构方式也更加多样。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取材于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3.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台湾散文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湾当代散文的精神内核与“五四”时期的散文相同。

B.文化乡愁是梁实秋等老一代作家创作的不变主题。

C.诗情哲理类散文是台湾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D.台湾杂文承袭了“五四”杂文特别是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热潮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B.余光中的散文,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C.林清玄散文中瞬间与永恒的辩证统一培养了他的东方美学观念。

D.从根本上来讲,台湾散文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5.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5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①古之治天下,所谓不赏而民劝者,非谓绝而不赏之也。赏一善而百善进也,何哉?自京师至于郡县,郡县至于乡党,其间有德行节义可称者取而旌之,爵于朝廷,死表其门闾,如此风俗莫不勉励也。汉唐之间,虽不及于三代,而以号为治者,此道素行也。且今之天下,何异乎古之天下,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

②故文正公范希文之于於陵(1)也,岂特德行节义而已矣!夫公家世姑苏,幼儿孤弱,无父所怙,而后随其母氏来居兹上,留而不出,遂为邑人。及其长也,卓有所立,乡人奇之。尝庐于长白(2),日自讽诵,虽刻苦不暇,每患其寡友。一日,超然遐举,四走方外,求老师巨儒,以成就其业。不数岁间,大通六籍,声名倾动当世。祥符中,会明天子诏天下举贤者能者,公素擅乡闾之誉,为卿大夫之所宾兴,一上而中。寻补职任,骤历台谏,丕功硕惠,加乎生民,鲠议谠言,许于当国。天下之人,无贤不肖,不谋而同辞曰:“范公如登辅相,太平可期。”及乎领边郡,握兵权,谈笑樽俎之间,折冲方面之难,威声远布。坐镇犷俗,以致疆场尘清,投烽释警,虏不敢犯边,盗不敢入寇。天子倚之如金汤,视之如腹心,何患乎西戎,何忧乎北狄!

③时以海内既安,邦国无事,乃贰枢府,参预机务。天下之人欢然相语:“范公用矣,但翘首跋足以俟太平尔。”公自是负上重责,以谓其功不可亟成也,必待驯致。故其所为,志在远大。移风易俗,釐革颓弊。下辑臣仪,上裨衮职。欲行之以久,而效于后也。《易》称:“渐以正邦”。公实用之矣,惜乎其不能终之而薨。

④公没之后,邑里无传焉。噫!古之人有德行节义,取而旌之,犹能以厉其风俗,况有功于天下者乎?治平中,泽出宰是邑,访公之迹,得公之实,爰饬梓人构堂宇,命绘工图仪形。使夫十室之民,朝夕耳倾而目属,自非嵬琐之类,得无声激?如是何患风俗不及古也?故:“不赏而民劝。”谓此矣。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

(取材于宋代韩泽《淄州长山县范文正公祠堂记》)

注释:(1)於陵:即长山县。(2)长白:山名,位于长山县境内。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不赏而民劝者 劝:说服

B.无父所怙怙:依靠

C.以谓其功不可亟成也 亟:很快

D.公没之后 没:去世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虽不及于三代虽刻苦不暇

B.卓有所立 为卿大夫之所宾兴

C.许于当国 况有功于天下者乎

D.取而旌之 朝夕耳倾而目属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死表其门闾 死后表彰他们的家族

B.公素擅乡间之誉 范公一向拥有乡里的美誉

C.乃擢贰枢府 于是就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D.爰梓人构堂宇 于是让木匠画出房屋图纸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公杯酒谈笑之间就震慑敌军,使之不敢犯边,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B.文章引用《易经》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事业未完成的痛惜之情。

C.范仲淹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朝堂为良相,堪称第一流人物。

D.范仲淹一生留下许多可被传颂的事迹,但他死后一度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0.第四段中,作者说“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这句话交代了长山县设立范公祠堂的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设立祠堂的目的加以概括。(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

(1)请解释“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2分)

(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与曾子思想的相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4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陆浑山庄①

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注释:①陆浑山庄,洛阳附近宋之问的庄园。诗人因受牵连被贬南方,后辗转偷回洛阳,住在陆浑山庄时有此作。

12.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来物外情”句写诗人回山庄后,无世俗牵挂,超然于“物外”,仿佛来到世外桃源一般。

B.“负杖阅岩耕”句中,“负”是“背着”的意思;“阅”字点明诗人像是在巡视,而不是在游览。

C.颔联写诗人沿溪流一路尽情赏花直抵源头,走入幽静树林随意采摘药草,意象真实富有生气。

D.尾联中的“去去”是“归去吧归去吧”的意思;“独”字表达出诗人隐退山林后的寂寞孤独。

1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侧面表现山庄清幽超俗,笔意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相通。

B.颔联采用倒装句式,用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以动衬静,形象生动。

C.尾联以谦卑之态度明高远之志向,提炼升华主题,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D.本诗以自然之景入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朴实自然,平易晓畅。

14.颈联饶有趣味,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赏析。(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

(2)李密的《陈情表》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借助“云”和“鸟”一语双关表达自己无心于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揭示了学与思的关系。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16.《红楼梦》中有很多地方写到了色彩。这些色彩或由景而生,渲染环境气氛;或借衣饰居所,烘托人物形象;或见于诗词曲文,寄托思想情感……请从原著中举出两例,加以分析。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共18分)

五味巷

贾平凹

①长安城内有一条巷:北边为头,南边为尾,千百米长短;五丈一棵小柳,十丈一棵大柳。那柳都长得老高,一直突出两层木楼,巷面就全阴了,如进了深谷峡底;天只剩下一带,又尽被柳条割成一道儿的。路灯就藏在树中,远看隐隐约约,羞涩像云中半露的明月,近看光芒成束,乍长乍短在绿缝里激射。在巷头一抬脚起步,巷尾就有了响动,背着灯往巷里走,身影比人长,越走越长,人还在半巷,身影已到巷尾去了。巷中并无别的建筑,一堵侧墙下,孤零零站一竿铁管,安有龙头,那便是水站了;水站常常断水,家家少不了备有水瓮、水桶、水盆儿,水站来了水,一个才会说话的孩子喊一声“水来了!”全巷便被调动起来。缺水时节,地震时期,巷里是一个神经,每一个人都可以当将军。巷北口有四间门面,一间卖醋,一间卖椒,一间卖盐,一间卖碱;巷南口又有一大铺,专售甘蔗,最受孩子喜爱,每天门口拥集很多,来了就赶,赶了又来。巷本无名,借得巷头巷尾酸辣苦咸甜,便“五味,五味”,从此命名叫开了。

②这巷子,离大街是最远的了,车从未从这里路过,或许就最保守着古老,也因保守的成分最多,便一直未被人注意过、改造过。但居民却看重这地方,住户越来越多,门窗越安越稠。东边木楼,从北向南,一百二十户,西边木楼,从南向北,一百零三户。门上窗上,挂竹帘的、吊门帘的、搭凉棚的、遮雨布的,一入巷口,各人一眼就可以看见自己门窗的标志。楼下的房子,没有一间不阴暗,楼上的房子,没有一间不裂缝;白天人人在巷里忙活,夜里就到每一个门窗去,门窗杂乱无章,却谁也不曾走错过。

③这里每一个家里,都在体现着矛盾的统一:人都肥胖,而楼梯皆瘦,两个人不能并排,提水桶必须双手在前;房间都小,而立柜皆大,向高空发展,乱七八糟东西一股脑全塞进去;工资都少,而开销皆多,上养老,下育小,两个钱顶一个钱花,自由市场的鲜菜吃不起,只好跑远道去国营菜场排队;地位都低,而心性皆高,家家看重孩子学习,巷内有一位老教师,人人器重。当然没有高干、中干住在这里,小车也不会来的,也就从不见交通警察,也不见一次戒严。他们在外从不管教别人,在家也不受人教管:夫妻平等,男回来早男做饭,女回来早女做饭。他们也谈论别人住水泥楼上的单元,但末了就数说那单元房住了憋气:一进房,门“砰”地关了,一座楼分成几十个世界。也谈论那些后有后院,前有篱笆花园的人家,但末了就又数说那平房住不惯:邻人相见,而不能相逾。他们害怕那种隔离,就越发维护着亲近,有生人找一家,家家都说得清楚:走哪个门,上哪个梯,拐哪个角,穿哪个廊。谁家娶熄妇,鞭炮一响,两边楼上楼下伸头去看,乐事的剪一把彩纸屑,撒下新郎新娘一头喜,夜里去看闹新房,吃一颗喜糖,说十句吉祥。谁说不出谁家大人的小名,谁家小孩的脾性呢?

④他们没有两家是乡党(同乡)的,汉,回,满,各种风俗。也没有说一种方言的,北京,上海,河南,陕西,南腔北调。人最杂,语言丰富,孩子从小就会说几种话,各家都会炒几种风味菜,除了外国人,哪儿来的人都能交谈,哪儿来的剧团,都要去看。坐在巷中,眼不能看四方,耳却能听八面,城内哪个商场办展销,哪个工厂办技术夜校,哪个书店卖高考复习资料?只要一家知道,家家便知道。北京开了什么会,他们要议论,某个球队出国得了冠军,他们要欢呼,哪个干部搞走私,他们要咒骂。议完了,笑完了,咒完了,就各自回家去安排各家的事情。因为房小钱少,夫妻也有吵的,孩子也有哭的。但一阵雷鸣电闪,立即便风平浪静,妻子依旧是乳,丈夫依旧是水,水乳交融,谁都是谁的俘虏;一个不笑,一个不走,两个笑了,孩子就乐,出来给人说:爸叫妈是冤家,妈叫爸是对头。

⑤早上,是这个巷子最忙的时候。男的去买菜,排了豆腐队,又排萝卜队,女的给孩子穿衣,去炉子上烧水做饭。一家人匆匆吃了,但收拾打扮却费老长时间:女的头发要油光松软,裤子要线楞不倒,男子要领齐帽端,鞋光袜净,夫妻各自是对方的镜子,一切满意了,一溜一行自行车扛下楼,一声叮铃,千声呼应,头尾相接,出巷去了。中午巷中人少,孩子可以隔巷道打羽毛球。黄昏来了,巷中就一派悠闲:老头去喂鸟儿,小伙去养鱼,女人最喜育花。鸟笼就挂满楼窗和柳桠上,鱼缸是放在走廊、台阶上,花盆却苦于没处放,就用铁丝木板在窗外凌空吊一个凉台。这里的姑娘和月季,突然被发现,立即成了长安城内之最,五年之中,姑娘被各剧团吸收了十人,月季被植物园专家参观了五次。

⑥就是这么个巷子,开始有了声名,参观者愈来愈多了。八一年冬,我由郊外移居城内,天天上下班,都要路过这巷子,总是带了油盐酱醋瓶,去那巷头四间门面捎带,吃醋椒是酸辣,尝盐碱是咸苦。进了巷口,一直往南走,短短小巷,却用去我好多时间。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千缕思绪,万般感想。出了南巷口,见孩子们又拥集在甘蔗铺前啃甘蔗,吃得有滋有味,小孩吃,大人也吃。我便不禁两耳下陷坑,满口生津,走去也买一根,果然水分最多,糖分最浓,且甜味最长。

(选自《贾平散文选集》,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激射:不可以替换为“攒射”。此处形象地写出了路灯光透过树荫光芒成束、参差不齐的样子。

B.稠:密、多,与“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稠”同义。此处写出居民对古老的五味巷的看重。

C.一股脑:同“一古脑”,意为“全部、通通”。此处写出了住户柜子里的物品拥挤繁多、杂乱无章的状态。

D.憋气:憋屈,不舒畅,“憋”笔画为15画。此处写出了五味巷的人们对狭小、密集的单元房生活的嫌恶。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描写了五味巷的位置、环境特点等,并解释“五味巷”名字的由来,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与结尾形成呼应。

B.第④段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在轻松风趣的语言中,叙说了五味巷居民充满情味的生活,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C.第⑤段写到巷内姑娘和月季被发现后,成为长安城内之最,这里流露出作者对五味巷可能会受到打扰的担忧和不安。

D.文章描写了五味巷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他们不戚戚于物质匮乏、身份低微,悠然乐观地面对生活。

19.题目中的“五味”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有人评价贾平凹散文,“平凡的素材,质朴的文笔,由于融入了‘情趣’的汁露,也能够获得无穷的艺术生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6分)

五、本小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①剪纸用的材料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剪刀。②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③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④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⑤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的“材料”与“工具”可以互换位置。

B.②句中的“多”字可以删除。

C.③句的“办婚礼”前应加上“所以”一词。

D.④句中的“保持”一词可以替换为“保留”。

(2)文段中⑤句有语病,请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请你以“勋章”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150字左右。

(2)请选择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一种植物、美食、民俗,把它介绍给游客。

要求:特点突出,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3)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红岩》中选择一处,从情节设置或细节刻画的角度,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二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请以“谈关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世界很大,信息很多,万事万物,精彩纷呈,目不暇接。不同的人会关注不同的对象,有人关注天气,有人关注自己的身体或者情绪感受,有人关注明星八卦等新闻,有人关注弱势群体的幸福……关注对象的不同,体现了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甚至体现一个人的情怀和格局等。

(2)在书写青春、追寻幸福的道路上,多少人迈出了笃定自信的关键一步;在科技攻关、脱贫攻关的征程中,多少人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身影;生活中,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潇洒转身的那一步,饱含着智慧与诗意;攀登时,直面一座又一座高峰,仍需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信念……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一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健康,人物形象鲜明,故事设计合理,感情真挚自然;有描写、有细节。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D    2.B    3.D   4.C

5.①“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创作空间。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推动下,散文逐渐撤离出文坛的中心地位,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③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现代散文由“载道”转为“言志”,变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④“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对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散文家产生了重要影响。⑤“五四”新文化散文传统,在台湾当代散文中得以承续和发展。

【答案】6.A    7.A    8.D    9.B

10.表彰范仲淹出众的德行节义和对天下的功劳;以此勉励长山县百姓向范仲淹学习,砥砺风俗,改善教化。

11【答案】

(1)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的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

(2)相同点:都主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启示:即使是孔子与曾子这样的圣人尚且主张不耻下问,我们在学习上更应该谦虚,面对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询问他人。

【答案】12.D    13.B

14.颈联将鸟自呼名与野人的殷勤相问对举,使山野自然平添一重人情之美,与刚刚摆脱的严酷的流贬境遇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寄情于山水、愉悦闲适的隐逸情怀。

15【答案】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6.【答案】示例一:《红楼梦》中多处写到色彩。如宝钗服用的冷香丸,由白花的花蕊制成。白色清冷素净, 缺少暖意,暗示了宝钗冷静克制、寡淡少情的特点。再如宝玉住在怡红院,又号“怡红公子”, 其中的“红”字源于院中“女儿棠”的颜色,“怡红”二字有对少女的欣赏与怜爱之意,反 映了宝玉的独特志趣,也与全书“千红一哭”的主旨相呼应。 

示例二:《红楼梦》中多处写到色彩。如王熙凤初登场时的打扮,可谓“彩绣辉煌”:大红、赤金、豆绿、石青……色彩艳丽,华美夺目,既侧面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又暗示了 她张扬泼辣的性格。又如“雪天联句”一回中,宝琴站在山坡上,身后的丫鬟抱着一瓶红梅。 远远望去,白茫茫天地中托出一点娇红,将踏雪寻梅定格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答案】17.D    18.C

19.①“五味”首先指五味巷中醋椒的酸辣、盐碱咸苦和甘蔗的甜蜜这五种味道;②“五味”也指五味巷中人们酸辣咸苦甜五种生活的滋味;③“五味”表达了对五味巷的怀恋与热爱。

20.(1)《五味巷》的“情趣”首先体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和幸福指数、精神高度的对比。(2)《五味巷》的“情趣”还体现在构思精巧,以“五味”喻五种生活滋味,写出了生活百态。(3)《五味巷》的“情趣”也体现在语言活泼幽默,接地气。

21【答案】(1)D

(2)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或: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22.23.

 

文章转载自: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