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如果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的演变了;如果没有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有什么艺术。”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新锐实验派,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装置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设计等,都是伴随着生产力催动下的文明变迁脚步而生,借助新艺术的载体和介质,记录下一个时代思想的面貌。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艺术体验,其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艺术场景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曾经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作品“大脚印”而家喻户晓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于2019年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焰火总导演,他以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化传统为神奇,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同时,借助技术工具和艺术新场景的营造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二维空间可以变成三维立体空间,静态画面成为加入时间线的真实生活镜像。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带入感极强。虽历千年犹身临其境,似手听得见市声攘攘,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走进大众视野。艺术借了数字技术的一臂之力悄悄带来了一种文化观览方式的变革。

如今电影艺术实现了从2D到3D的转换,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上映,影片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新的艺术形式超乎人们的想象,新的科幻电影更加炫目多彩,开拓了人类认识和审美的疆域。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摘编自高宏存《艺术园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材料二:

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的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文学就是新媒介催生的文艺新品类。数以万计的在线作家以日更两亿字的速度,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小说创作规模和文学传播奇观。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在视频领域,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鲜形态层出不穷,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

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窄播”使传播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粉丝需求。因此,无论是视频网站精细的内容分类,还是网络文学的创作类型,都能与其受众精准匹配。跨媒介艺术消费更是强化深度体验,一部优秀的系列作品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有针对性地定制和分发内容,有效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支持。

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取长补短与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依存、彼此助益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愈加完备。比如,一部优秀网络小说,可以延展出影视改编、动漫制作、游戏开发、音频传播等产业链价值。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出版后,各种版本的衍生品纷至沓来,话剧、电影、电视剧风行一时,相关游戏改编和视频混剪数不胜数。新媒介语境下,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文艺生产的常规路径,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作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中,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变、因工具变迁更精彩,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

B. 随着科技要素的刺激,艺术创造者不断开阔视野,其艺术灵感被激发,艺术受众的艺术审美体验也常常随着新要素的灌注而得到更新。

C. 传统艺术只要被新工具“点化”了,就能焕发新生命,创造新的艺术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丰富表达形式,从而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D. 信息“窄播”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信息定位更精准、信息传播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地针对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艺术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离不开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精彩的舞台艺术效果的呈现离不开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

B.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让敦煌艺术走进大众视野,可见借助技术可突破一定的局限。

C. 科技变革使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不断调整更新,使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断得到丰富,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D. 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各类阅读软件“攻城略地”,网络阅读人机交互特性和自动检索功能赋予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 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C. 《觉醒年代》依靠大数据分析决定了演员角色的选择,满足了潜在观众的需求,从而赢得了市场。

D. 我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视额联手新浪戏剧导演王翀共同打造,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创造出一种新的演艺形态。

4. 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概括。(4分)

5. 某广播电视台拟推出一台中秋节晚会,作为了解传统文化和新技术、新媒介的新青年,请你结合两则材料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向电视台提出吸引年轻观众、提升活动魅力指数的哪些相应措施。(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倒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九个字干净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交待清楚,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

B. 文嫂虽“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但其妨碍建校,拒绝搬走,并得寸进尺,要求学校加盖鸡窝,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

C. 文嫂为金先生服务,虽然是为了讨生活,但也因其对知识分子的敬意而尽心尽力,而金先生却偷吃了文嫂赖以生存的鸡。

D. 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家于平淡中开掘出金昌焕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对五四运动以来被神化的学生形象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具有现实意义。

B. 《鸡毛》为笔记体小说,其文字叙事简要,朴素干净,点到即止。华丽浮躁之词极少,多为平实之语,遵循了汪曾棋一向的语言风格。

C. 本文以“鸡毛”为线索,也以之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D. 在结构上,《鸡毛》则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

8. 汪曾棋的《鸡毛》运用了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都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4分)

9. 汪曾棋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节选自《后汉书》)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B.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C.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D.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刘秀的庙号;光武,刘秀的谥号。

B、图谶,图指《河图》,是神秘性质的画;谶指谶言,和“一语成谶”的“谶”意思相同。

C、大司空,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

D、漏刻,古代计时的工具,也叫漏壶。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秀外貌俊朗,气度非凡,长着高高的鼻子,饱满的额头。

B、兄长刘伯升一向结交身手敏捷之人,是刘秀决定起事的原因之一。

C、当军中因财物不均引起士兵不满时,刘秀果断地把刘姓族人的财物收集起来分给大家,防止了军人的哗变。

D、面对声势浩大的敌人,刘秀不退反进,表现出过人的胆识。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2)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

14、刘秀被更始封为武信侯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退书怀

韩偓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

B. 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

C. 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诗人闲适、自在。

D. 诗人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诗作,只是在屏风上抄录古代圣贤文章。

16. 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设问突出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凉,表现了诗人苦闷的心情。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刘裕当年“_______,_______”的壮烈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缠绕的美,飞白的美,图章的美,沧桑的美,厚重的美, 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

这种色彩的绝美, 是让人难以抗拒, 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文字论)》)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 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

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以及 的确 以至 不是

B. 乃至 的确 以致 不仅

C. 以及 实在 以致 不是

D. 乃至 实在 以至 不仅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只有“深识书者”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B. 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C. 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D. 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20. 文中引用了张怀瓘的句话,结合文本分析此处引用的作用。(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尔塔”毒株目前是全球疫情流行的一个最主要的毒株。① ,它对身体的适应力增强,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毒的载量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容易发展成为重症。

“德尔塔”毒株虽然可能存在免疫逃逸, ② 。( ),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③ ?目前已形成的诊疗方案对绝大多数病人行之有效。治疗需个体化、一人一策。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以此阻断病情从轻型向普通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确诊病例

B. 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C. 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被确诊

D. 确诊病例里面有人没有接种过疫苗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首名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牺牲于1929年。

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需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1年。

一百多年时光,两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A“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曲解文意。C.“只要……就……”说法绝对。D.“信息‘窄播’利用……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针对性”错误。

2. D “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无中生有

3. B B.“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体现的是: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人类,而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讲的是“新媒介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积极作用,因此本项与材料二的核心观点不符。

4. ①材料二的论述结构属于总分式结构。

②开篇先总体提出观点,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接着从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和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三个方面来分说“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使文艺创作生产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

5. ①从艺术创造者的角度,选择一位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的艺术创造者(导演);

②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工具的“点化”传统艺术,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生命并创造出新鲜的艺术体验,让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更震撼、更强大;(或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技术,如IMAX和3 D技术拓展传统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

③从受众的角度,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受众需求,让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用新技术营造新艺术场景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

④从新艺术形态的角度,用数字技术让各种艺术门类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如“荣耀中国节”先后围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5大节日,形成线上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城市线下活动+衍生品组成的新文创矩阵。)

6. B “体现了人的劣根性”错误。

7. C “本文以‘鸡毛’为线索”错误。“鸡毛”不是文章线索,线索需要串联所有情节,而本文只在后半部分提到鸡毛的事情。

8. (1)对比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

(2)漫画式夸张。如:汪曾祺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写其怪诞;

(3)细节描写。如:汪曾祺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

9. (1)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

(2)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

(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

(4)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5)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

(6)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

10.A“好侠养士”“非笑”不能断开。

11.D此处的“漏刻”形容时间短。

12.B“轻客”指剽悍轻死之徒。

13.(1)这是那个须眉漂亮的人吗?为什么竟然这样了?

(“是”“何为”“乃”句意各1分)

(2)先前我以虎牙将军的身份围剿翟义,因为没有生擒他,而受到责备。

(“坐”“生得”“见”“让”各1分)

14.(1)兄长被害,却不表现出仇恨,而是主动谢罪;

(2)为人低调,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参考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出自景帝所生长沙定王刘发。光武九岁丧父,为叔父刘良抚养。身高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鼻子高高的,额角饱满。爱农业劳动。他哥哥伯升却好侠养士,常诽笑光武从事田业,把他比作治产业的高祖兄刘仲。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到长安,读《尚书》,大略通晓当中道理。

王莽末年,国内连年蝗灾,盗贼蜂起。地皇三年,南阳饥荒,各家门客多为小盗。光武到新野避乱,将收获的谷物在宛城出卖。宛人李通等以谶纬符命对光武说:“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乍听觉得不敢当,但转念哥哥伯升广交食客,必举大事。而且王莽已露出败亡的迹象,天下正乱,便和他们合计谋划,决定举兵起事,购买兵器。十月,与李通堂弟李轶等在宛城起兵,时年二十八岁。军中所获财物分配不均,大伙愤恨,想反攻诸刘氏。光武便收本宗人所得财物,全分给大家,众人才喜悦。便进攻拔取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退守棘阳。

更始元年(23)正月初一,汉军又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氵比水西,大破之,杀掉了甄阜、梁丘赐。王莽得知甄阜、梁丘赐被杀,汉帝已立,十分恐惧,于是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领兵百万,其中披甲将士四十二万。五月,到达颍川,又与严尤、陈茂部队汇合。起初,光武曾为舂陵侯佃户欠租投诉于严尤,严尤见光武奇相而惊异。到这时,城中投降严尤的人说光武不要财物,只收集兵马出谋定策。严尤笑着说“:这就是那个须眉漂亮的人吗?为什么竟这样了!”

严尤劝王邑说:“昆阳城小而坚固,现僭称帝王的刘玄在宛城,我们快速派遣大军攻击,他们必定逃跑;宛城兵败,昆阳自然归服。”王邑说“:过去我以虎牙将军身份围攻翟义,因不曾活捉他而受到责备。现在率百万大军,碰上城池不能拿下来,怎么说得过去呢?”于是将昆阳包围几十重,扎营数百个,立起云车,高十余丈,俯视城中,旗帜遍野,尘埃满天,金鼓之声闻数百里。弓弩乱发,箭下如雨,城中人背着门板才能打水。王凤等求降,未得允许。王寻王邑自以为成功在顷刻之间,意气闲逸自得。

六月己卯日,光武便与军队一同前进,自率骑兵步兵千余,在王莽大军前四五里布阵,王寻、王邑也发兵数千交战。光武冲杀敌军,斩首数十。众部下高兴地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胆怯,今见大敌勇敢,很是奇怪,而且又到前面去了。我们应协助刘将军!”光武向敌人冲去,王邑、王寻部队退却,部众乘胜进击,斩敌成百上千。连连得胜,于是向前推进。

光武乘势又攻下颍阳。适逢伯升被更始所害,光武从父城奔往宛城谢过。司徒官属迎接慰问光武,光武难以与他们背地里交谈,深为引过而已。不曾以伐昆阳居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一样。更始因此内心惭愧,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15. B“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错误。“芟”,除去。应是因“芟多”而翠竹稀疏,月光漏了下来。

16. ①诗人劝勉自己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能停息,表现了诗人的进取之心;②诗人退朝之后,依然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致力于富国强民,表达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唐之正音”。

17.①.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8.C 第一组,以及:并列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递进关系的连词,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语境是列举各种各样的美,属于并列关系,故应填“以及”。第二组,的确:确实,实在,果然,果真。实在: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确实”是确认情况的真实性,“实在”是强调情况的真实性,此处是强调“色彩的绝美”,应用“实在”。第三组,以至: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是不良结果,应用“以致”。第四组,不是:用于并列关系或选择关系复句中,常构成“不是……而是……”“不是……就是……”的格式。不仅:指不止这一个,还有类似的。常和“而且”“还”配合使用,与“而且”配合时表示意思进一层,与“还”配合时表示结论不唯一。根据语境可知“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光“注重字形”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故选“不是”。

19.C

20. ①证明了书法不能只注重字形更要审视精神这样的观点。

②引用名人话语,更有说服力,增添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21.B

22. ①这个毒株有一些新的特点

②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③如何救治“德尔塔”毒株感染者

23.【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题目的两个关键词是“选择”与“改变”。关于“选择”,从材料内容可知,这里的“选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择,而是特指人生道路的选择。诗句说“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行人稀少”意味着未知和艰难,彭湃、彭士禄父子两代人所作的都是这样的选择。关于“改变”,诗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材料末说“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改变了自己”是说使个人走上完全不同的另一条人生道路,“改变了很多很多”包括改变了环境和身边的人,甚至改变了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整合起来,“选择”与“改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是因果关系,即因为“选择”所以“改变”;可以是条件关系,即只有“选择”才能“改变”;也可以是假设关系,即要想“改变”必须“选择”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材料中两位人物的“选择”都是出于祖国的需要,都是个人服从国家的英雄行为。而且,他们还是父子,是两代人在不同年代的“相同”选择,这说明材料的本质内涵是:前赴后继,代代相传,在决定人生道路时选择服从国家需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

【立意】

1.无悔于选择

2.选择勇往直前

3.遵从本心的选择

4.有价值的选择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