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专练4篇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樊猛,字智武。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猛自旦讫暮,与虏短兵接,杀伤甚众。台城陷,随兄毅西上京,累战功为威戎将军。

梁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猛为司马。会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方矩遣猛率湘、郢之卒,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拒之。时纪已下,楼船战舰据巴江,争峡口,相持久之,不能决。法和揣纪师老卒堕,因令猛率骁勇三千,轻舸百馀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薄之。纪众仓卒惊骇,不及整列,皆弃舰登岸,赴水死者以千数。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猛手擒纪父子三人,斩于絺中,尽收其船舰器械。以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仍进军抚定梁、益,蜀境悉平。

军还,迁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为王琳所获。琳乘胜将略南中诸郡,遣猛与李孝钦等将兵攻豫章,进逼周迪,军败,为迪斩执。寻遁归王琳。王琳败,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迁安成王府司马。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太建初,迁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领长沙内史。寻隶章昭达西讨江陵,潜军入峡,焚周军船舰,以功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历散骑常侍,迁使持节、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即位,增邑并前一千户,馀并如故。至德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时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于白下游弈,以御隋六合兵,后主知猛妻子在隋军,惧其有异志,欲使任忠代之,又重伤其意,乃止。祯明三年入于隋。

(节选自《陈书·樊猛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B. 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C. 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D. 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2. 下列对文中加点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兄弟中排行老大(伯、仲、叔、季);五等封爵中的第三等(公、侯、伯、子、男)。文中指后者。

B. 持节:文中指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力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C. 永定元年:永定是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年号,陈永定元年为公元557年。古代帝王都有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即位:古代指登上皇位或王位,开始成为帝王或诸侯。文中指陈后主陈叔宝登上皇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猛作战勇猛,奋不顾身。青溪之战中,他从早晨到傍晚,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伤敌人众多。

B. 樊猛擅长弓马,胆气过人。在与萧纪的峡口之战中,以少胜多,威震敌军,擒杀萧纪父子三人,并因此受封。

C. 樊猛素有干略,善用奇谋。在西讨江陵时,他运用计谋,潜师入峡,烧掉了周军舰船,也因此受封。

D. 樊猛历仕三朝,战功显赫。在他所仕的梁、陈、隋三朝,均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器重。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5分)


(2)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5分)


【答案】

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这段话是说“此时萧纪的心腹将士数百人,还在他的身边,樊猛率部伍三十余人,举着盾横着戈,直登萧纪的战舰,瞪眼大呼,萧纪侍卫都应声而扑倒,相互枕藉而不敢动”,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纪”“心膂”“左右”“猛”“部曲”“侍卫”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数百人”指的是萧纪的心腹将士,故“数百人”不能断开,这就排除A项;“左右”是“在”的宾语,句子成分完整,应在“左右”后断开,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2. 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古代帝王都有年号……”错误,汉武帝时才初创年号,之前的帝王没有年号。故选C项。

3.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在他所仕的梁、陈、隋三朝,均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器重”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说“祯明三年入于隋”,可见选文中没有其在隋朝“立功受器重”的记载。故选D项。

4. (1)(樊猛)幼时卓异不凡,有才干谋略。青壮年时,能射箭骑马,胆气过人。

(2)隋将韩擒虎渡过长江的时候,他的第六个儿子樊巡代行州事,韩擒虎进军攻陷州城,樊巡及家人都被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樊猛”;“倜傥”,卓异不凡;“干略”,才干谋略;“既”,已经,……之后;“便”,熟习;“过”,超过。第二句中,“之”,结构助词,取独句式;“济”,渡过;“摄”,代理;“攻陷之”的“之”,代词,代州城,“陷”,使动用法,使……陷落;“家口”,家人;“见执”,被动句,“见”,表被动,被捉住。

参考译文:

樊猛,字智武。幼时卓异不凡,有才干谋略。青壮年时,能射箭骑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樊猛从早晨到傍晚,与敌短兵相接,杀伤敌人很多。台城陷落,随兄樊毅西上京城,因战功被封为威戎将军。

梁朝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樊猛为司马。正值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萧方纪派樊猛率领湘、郢之兵 ,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抵抗萧纪兵。其时萧纪已东下,楼船战舰占据了巴 江,争夺峡口,相持很久,不能解决。陆法和估计萧纪军队的士兵 疲劳,便令樊猛率精兵三千,乘轻便战船百余艘,逆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而迫近。萧纪众兵仓促间十分 惊骇,来不及整顿战列,都弃舰登岸,落水而死者以千数。此时萧纪的心腹将士数百人,还在他的身边,樊猛率部伍三十余人,举着盾横着戈,直登萧纪的战舰,瞪眼大呼,萧纪侍卫都应声而扑倒,相互枕藉而不敢动。樊猛亲手擒住萧纪父子三人,在船舱中将他们斩杀,将他们的船舰器械全部收缴。萧猛因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继而进军安抚平定梁、益二州,蜀境内全部平定。

军队回来,樊猛改任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到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被王琳所俘获。王琳乘胜将攻南中诸郡,派樊猛与李孝钦等率兵攻打豫章,进军逼近周迪,失败,被周迪所擒。不久逃归王琳。王琳失败,还朝。天嘉二年,授樊猛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改任安成王府司马。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太建初年,改为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兼任长沙内史。不久隶属章昭达向西讨伐江陵,潜伏军队入峡,焚烧了周军船舰,以功被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历任散骑常侍,改任使持节、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登基,增邑到一千户,其余都照旧。至德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隋将韩擒虎渡过长江的时候,他的第六 个儿子樊巡代行州事,韩擒虎进军攻陷州城,樊巡及家人都被擒。当时樊猛与左 卫将军蒋元逊率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在白下游弋,以防御隋军六合兵,后主知道樊猛妻儿在隋军中,怕他有异志,想命任忠代替他,又恐伤他的心,便停止了。祯明三年,樊猛降入隋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5—8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 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 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 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 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 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 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5分)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5分)

【答案】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这段话意思是“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高宗”“引”“靖”“质”“密旨”“番禺”“旨”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观”是动词,意思是“看”,宾语是“靖”,故应在“靖”和“审”之间断开,排除AB两项;“悟”意思是“领悟”,宾语是“旨”,故应在“旨”后断开,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崩,……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错误,“崩”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称“薨”。故选C项。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错误,选项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意思是“现在还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而不是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故选A项。

8. (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2)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正”,形容词使动,使……正;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明”,申明;“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直;“亦……乎”,还……呢。第二句中,“造请”,拜访;“迁用”,提拔任用;“迁用”省略代词“之”;“辄”,总;“为……所”,被动句;“用事者”,当权的人;“裁”,阻碍。

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

李革 ,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城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迁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忧,起复,迁大兴县令、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事。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伐宋,尚书省奏:“军兴,随路官,差占者别注,阙者选补,老不任职者替罢,及司、县各存留强干正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占员数及事故阙员,老不任职,赴阙奏事。改刑部员外郎,调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进取诱革,革拒之。

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

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征兵吉、隰、霍三州,不时至。裨将李怀德缒城出降,兵自城东南入。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

赞曰:《传》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单镒拱扼一语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单镒为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算之人,其即康之谓矣。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

节选自《金史·卷九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徒单镒、孙即康、李革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B.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C.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D.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发展至隋定型,唐时主要负责执行诏令,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 “权参知政事”中“权”即代理、暂代。“署、行、守、摄、假、迁”都有代理官职之意。

C. “赠尚书右丞”中“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 “赞曰”中“赞”是史传类作品中作者或注家用来对作品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阐发观点的。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革聪明机敏,正直廉洁。他才华出众,过目不忘,拒绝权贵亲信的功名引诱,被朝廷赏识。

B. 李革恪尽职守,奉公敬业。两次伐宋他均积极支持,认真递选官员,转运粮食,以救济金朝军队。

C. 李革体恤民情,保护农耕。他考虑民意,上奏反对朝廷耕毁清野,意见最终为朝廷所采纳。

D. 李革竭忠尽智,忠君爱国。平阳被围,他奋勇抵抗,城破之时,他放弃突围,自杀以殉国。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5分)


(2)徒单镒为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筲之人,其即康之谓矣。(5分)


【答案】

1. D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今之计当休兵息民”的意思是: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其中“息民”和“休兵”是并列短语,中间不用停顿,这就排除B C项。“宋虽造衅止可自备”的意思是: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句中“宋”作主语,“造衅”作谓语,所以应在“造衅”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项。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为: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蓄养精锐来防备敌人。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愤怒而考虑长远的谋略,恐怕有人会利用这个机会,那就不能对付了。据此本题选D项。

2. 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迁”没有代理的意思。故本题选B项。

3. 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从第三段李革的上书来看,对于伐宋,李革是持反对态度的,“积极支持”错。所以选B项。

4. (1)同知州事接受了富商的贿赂,把一年的赋税、军用物品分配给下属各县,唯有李革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

(2)徒单镒出外任官,只有孙即康诡谲狡猾,于是骤然间官至宰相。古人所说的如斗筲一样才识短浅、气量狭小的人,大概就是说孙即康这类人吧。

解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纳”:“接受”;“以”:“把”;“课”:“赋税”;“听”:“听从”,“以为”:“认为(他)能干”。第二句关键点:“诡随”:“诡谲狡猾”;“斗筲”:“如斗筲一样”;“其”:“大概”;“之谓”:“说的就是……”。

参考译文: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亲名叫李余庆,经历三次考试至廷试,不中第,于是放弃了科举。李革聪明机敏,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中大定二十五年(1185)考中进士,调任真定县主簿。监司考查,迁升他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了富商的贿赂,将一年的赋税、军用物品分配给下属各县,唯有李革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迁任为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遭逢母亲丧事,服丧后起用恢复原职。调任大兴县令、监察御史,遭逢父亲丧事,服丧后恢复原职,担任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1206),攻打宋朝,尚书省上奏:“战事兴起,沿路官员被差遣征调的另外委任,缺员的选调补充,年老不任职的撤换,司、县各保留强敏能干的正职官员一员。”李革与签书陕西按察司事高霖、签书山东按察司事孟子元一同接受诏令,亲自查访三路官员能干与否,登记存留的正长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遣征占的官员人数,以及因事造成的缺员,年老不任职的官吏。到朝廷禀奏事务,改任刑部员外郎,调任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知府徒单南平显贵得宠,执掌政事,权倾朝野,派遣亲近的人用加官进爵来引诱李革,李革拒绝了他。

兴定元年(1217),胥鼎从平阳府调任镇抚陕西,李革以知平阳府事的身份,暂代参知政事,代替胥鼎担任河东行省。这时起兵攻打宋朝,李革上书说:“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蓄养精锐来防备敌人。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愤怒而考虑长远的谋略,恐怕有人会利用这个机会,那就不能对付了。”皇上没有采纳。太原战后缺粮,李革运送七万石粮食来救济。兴定二年(1218),(朝廷)差遣粘割梭失到河东路,这时晚稻还没有成熟,下文书到行省要耕地毁苗,清除原野上的全部庄稼,李革上奏:“今年雨水及时,秋天收成在即,如果命令耕地毁庄稼,百姓将不能忍受。”诏令采纳了李革的奏请。

十月,平阳城被围困,城里的士兵不满六千人,多次出战,十天内受伤的人超过半数。征调吉、隰、霍三州援兵,没按时赶到。偏将李怀德用绳索吊下城投降,敌军从城东南攻入。随从请求李革上马突围出走。李革叹息说“:我不能保卫这座城,有什么脸面见天子?你们这些人可以离去了。”(李革)于是自杀。(朝廷)追赠我把他为尚书右丞。

赞曰:《传》中说:“君子的言语,他的好处很多。”徒单镒从容安闲地说一句话,从而使宣宗能立为皇帝,他的功劳很大。徒单镒出外任官,只有孙即康诡谲狡猾,于是骤然间官至宰相。古人所说的如斗筲一样才识短浅、气量狭小的人,大概就是说孙即康这类人吧。贞祐年间的执政大臣李革,可称为君子。他在进退之间,有古人做宰相的风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5——8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

【注】①北兵:蒙古兵。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B. 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C. 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

D. 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

B. 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

C. 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D. 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终于壮烈殉国。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5分)


(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5分)


【答案】

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一般用排除法。本题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夺马奉其母南奔” 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南奔”做状语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原文文句,“载以鹿角车”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可以排除D。故答案选B。6.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C,“白衣”“布衣”“乌衣”三者内涵同中有异。布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借指平民:鸟衣,黑色衣服,古代贫贱者之服,借指穿黑衣的差役。故答案选C。

7.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选项C,“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理解错误,原文是“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故答案选C。

8. (1)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

(2)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疑”怀疑;“倚”依仗;“之”结构助词,的;“横恣”横行恣肆;“以”介词。(2)“已”已经;“易衣”换了衣服;“若”好像;“然”的样子;“擐”披挂;“顾”回头看。

参考译文:

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出身于萧王的孙子辈。贞祐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被蒙古兵掳掠,蒙古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安平都尉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丧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宣宗感到很惊奇。陈和尚天资聪慧,一向爱好文史,人们把他看着是优秀的人才。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按规定改任总领,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并了解内情。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李太和与方城镇防军军士葛宣翁相殴斗,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笞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横强悍,以输理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告诉妻子,一定要报复陈和尚。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愤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地的丈夫,向御史台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奏章呈递上去,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立即赦免了陈和尚,说:“主管部门上奏你因为私人愤恨杀人。现在因为你兄长去世(的缘故),我违背法令放免你,天下一定会有议论我的人。你发奋努力,建立功名,天下人才会认为我不是随意救免你的。”陈和尚边哭边行拜礼,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他)于是以平民百姓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官。正大五年,蒙古军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这一天,他率领四百名骑兵打败了蒙古兵八千之众,名声震动天下。正大六年,取得卫州之战的胜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战的胜利。正大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入城,(陈和尚)就任由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偏僻隐蔽的地方,等到军队杀我掳掠稍微结束才出来,自己声称:“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兵士们用几个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当时蒙古军想叫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胫骨也不屈服,嘴被割开,创口一直连到耳朵边,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当时他年龄是四十一岁。这年六月,(哀宗)下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刻石立碑纪念他忠烈的事迹。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