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每日一练(1-3)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每日一练(一)

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那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古画会唱歌”则更进一步,古典雅致的歌词、    的曲调将千年古画青山绿水的场景烘托、渲染得    。这种新形式让现代人不仅用眼睛来欣赏古画的“静美”,也用耳朵来聆听古画的旋律,更用心体会诗情画意的韵味,通过创新的艺术通感形式,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千里江山图》可谓    ,这幅千古名画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让不少人    。从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如今的“古画会唱歌”,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借助高大上的科技手段,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变得更“接地气”,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B.与其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C.如果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D.与其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栩栩如生  尽人皆知  魂牵梦萦
B.珠圆玉润  栩栩如生  妇孺皆知  魂牵梦萦
C.行云流水  惟妙惟肖  妇孺皆知  朝思暮想
D.珠圆玉润  惟妙惟肖  尽人皆知  朝思暮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B.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C.古画要变得拉近人们的距离、更有吸引力,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D.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4.下面是一封信的片段,请指出并修改其中的标点错误以及不简明、不得体之处。
大学毕业时,是立刻参加工作?还是考研究生?我十分迷茫。是您在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指点迷津,让我明确了方向,在此,我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我的老师!如果您有借重我的地方,作为您的高足,我一定鼎力相助。
答: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话题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攀旗帜,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旗帜的高举飘扬,就没有中华民族的阔步向前。
①聚民心,                                        
②育新人,                 
③兴文化,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在自我标榜之后,以反问语气做出了“    ”的结论,而庄子在用生活常理论述一番后,也以反问语气质问:“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    ,    ”,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了。
(3)韩愈在《师说》中两次提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第一次说他们“    ”,意在与士大夫以从师为耻形成对照;第二次说他们不被士大夫看重,可士大夫们的智慧比不上他们,最后以反问语气感叹道:“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三、文化常识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司徒是官职名。《周礼》地方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管教化。
B.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显宗即为年号,“显宗即位”亦可称为显宗元年。
C.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D.羌胡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亦用于泛称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四、诗歌鉴赏(形象)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
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B.“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C.“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D.“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下文不再谈“热播”,而谈艺术创新形式,排除A项;从与“那么”的呼应来看,“如果”更恰当,排除B、D两项。2.答案:A  解析: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刻画、雕塑和扮演等)非常逼真。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妇孺皆知: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4.答案:①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非常重要的”多余,删除;“借重”改为“需要”;“高足”改为“学生”;“鼎力”改为“大力”。


每日一练(二)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千百年来,人类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离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发展就成了    、无本之木。

小目标也好,大远景也罢,“美丽中国”始终是    的关键词。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得以基本实现。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来看,美好的生态环境皆建立于良好的生态观之上。青年    ,青春使命在肩。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华传统文化中,便有着哲理般的生态文明思想。及至新时代澎湃而至,更多人意识到,(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攻坚治污也好,环保问责也罢,事后治理总不如事前    。如果青年能扛起环保责任、坚守生态理念,欠债再多总能还清,路阻且长也总能抵达终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米之炊 理所当然 义不容辞 未雨绸缪

B.无米之炊  首当其冲  义不容辞  未雨绸缪

C.无源之水  理所当然  责无旁贷  防患未然

D.无源之水  首当其冲  责无旁贷  防患未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

B.物质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

C.人类未来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

D.人类未来离不开物质文明建设

3.下面是某中学给即将来校进行教学改革讲座的张教授发送的短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存在表达上的错误,请找出并作修改。

听说先生不日来敝校进行教学改革讲座,我代表全校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倾听先生的报告,将使我们广大中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高远,教学理念更加先进,教学手段更加多样。真诚希望先生倾尽绵薄之力,使这次讲座圆满成功!

答:                   

4.下面是一位资深语文专家关于文言文诵读的方法,请从这段文字中总结出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20个字。

诵读是出声音的读,但并不是朗诵。朗诵往往是读给别人听,诵读却是读给自己听。从方法上来说,用普通话即可,节奏、抑扬、强弱、缓急都无客观规定,可随自己的感受适当处理。古人所谓“心到、眼到、口到”之说,实在是高效形成文言语感的极好方法。不管是成篇诵读、片段诵读,还是陌生词句的反复诵读,都是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办法。

答:                                  

5.下面是某校的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答:                                  

6.下图是某班级考察大蜀山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舍生取义”的精神“   ”,普通人也会有,只是“   ”。

(2)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开篇以带有蜀地方言色彩的感叹词“   ”表示出惊叹,接着又用“   ”四字直接点明蜀道之高险。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北伐时“   ”的英雄气概和刘义隆仓促北伐“   ”构成鲜明的对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   ?

三、文化常识

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望族,也叫旺族,指的是有名望的、家业兴旺的家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

C.廷尉,官职名,秦朝初置,掌刑狱,可根据诏令,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D.石头城,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建业等。

10.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称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精舍,又称精庐,汉代的私立学校。后泛指私家书斋、学舍,即集生徒讲学之所。又,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也称精舍。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就是限制农业生产。

四、诗歌鉴赏(形象)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无法办成事。无源之水: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常与“无本之木”连用。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2.答案:A    解析:文段议论的中心话题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无关,故排除B、D两项;根据下一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表述的重点和顺序,和C项相比,A项更恰当。3.答案:①“听说”改为“欣闻”;②“祝贺”改为“欢迎”;③“倾听”改为“聆听”;④“高远”改为“明确”;⑤“绵薄之力”改为“全力”。4.答案:①文言文诵读可以随自己的感受自由处理。②文言文诵读要“心到、眼到、口到”。5.答案: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6.答案:本次大蜀山考察活动要求事先温习地质相关内容,备好行装,小组讨论确定好考察内容;考察期间主要活动有参观、听讲座和知识抢答;考察结束后以组为单位上交考察日记。7.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2)噫吁曦 危乎高哉(3)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8.答案:(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9.答案B    解析:“也叫旺族”“家业兴旺的家族”错。10.答案:D    解析:D项,“劝课农桑”是鼓励农业生产。11.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每日一练(三)
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第一部分语用+论述文
(时间:25分钟  分值:2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   的话题,人们不仅喜欢谈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     ”。(   )——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   ,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   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B.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
C.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B.街谈巷议 曲高和寡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C.街谈巷议 高山流水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D.炙手可热 高山流水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4.刚到北京上大学的赵华受父亲之托,准备去拜访其父的老同学孙××,在去之前他给从未谋面的孙××发了一条短信。这条短信在语言得体和用词方面有六处不当,请找出(只填序号)并改正。短信内容如下:
①孙叔叔您好,久违了!②我是赵××的犬子——赵华。③我父亲很念叨您,他常常提起您和他之间的友情。④走之前,父亲一再拜托我,要尽早来看望您。⑤我打算明天莅临您家。⑥请问叔叔,您明天有时间吗?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有错的:       ,改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推进,释放了社会活力,使开放和创造成为时代的主题。西方文化思潮相继涌入,在各个领域跃跃欲试,意图开疆拓土。寻根与西化,个体经验的回归与对现实关注的恋恋不舍,知识分子的昂扬与失落,构成了内涵繁杂的时代情绪图景。在这样情绪氤氲中,流行音乐甫一露面便显示出略显怪异的整体风格,温婉低回的柔情絮语,沧桑慷慨的西北豪情,悔恨煽情的囚中悲歌,广博深沉的大爱情怀,高亢苍凉的莫名绝望,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复杂凌乱的开篇,正是新时期流行音乐元气旺盛的表现。在看似分裂的局面背后,表达着流行音乐面向普通人的情欲,在普通人的情绪体验中创立门户的诚恳愿望。另—方面,文以载道的正统观念,对无所指涉的个体情怀浅唱低吟和反复玩味,还不能完全接受。而年轻人又往往过于心急,迫不及待地弃旧扬新。新旧冲突持续升温,现在看来那些过于古典化的表现形式都被视为禁忌,为主流所压制。原本温和亲切的流行音乐被迫蒙上“反抗”的特质,带着摇滚音乐的精神气质,几乎成为年轻人的专属标签。
局面一经铺开,在缤纷繁杂的90年代,市场经济的趋势已不可扭转,人们在日益浓厚的商业化氛围中变得精明、世故,对个体的关注多于对外界的关心,对宏大叙事、深沉情感渐渐失去了兴趣。加之主流和意识形态对流行音乐逐步放松了掌控,流行音乐逐渐忘记反抗与顺从,模糊了主流与叛逆,专注在自己的领地里深耕细作。对主题挖掘得更加深刻细致,情绪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禁锢的闸门突然敞开,意气风发之下难免把各种情绪想象得过于浓烈,一切都追求极致,难免有过度演绎的嫌疑。似乎不到十二分饱满不足以填平人们过于强劲的情感黑洞。戏剧化、类型化是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一致倾向,眼泪、痴情、背叛、伤害、寂寞、柔情蜜意等响亮字眼随处可见;追求饱满情绪、完整叙事和充分抒情,对流行音乐的表达带着“玩赏”的意味。
21世纪流行音乐不可避免地卷入文化工业的洪流中。商业化运营模式与生俱来带着媚俗和悦众的逻辑,与缺乏深刻追求的时代情绪一拍即合。人们对叙述、抒情已经失去了耐心,开始满足于文化工业提供浅淡轻松的情绪片段。年轻听众成为支撑流行音乐发展的主力,他们在商业化、娱乐化的缝隙里,随遇而安地寻找碎片化的情感慰藉,从中汲取营养,生长经验。流行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消遣,更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音乐与这一时代年轻人的体验和情感想象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变得精致、琐碎、亲切而浅薄。
过度娱乐化的商业模式将流行音乐浅薄的一面推向极致,甚至成为恶作剧式的游戏。但流行音乐被年轻听众垄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它已成为各阶层如影随形的情绪映照,沉淀可以算是丰厚渊博。如果不过分挑剔,它几乎可以涵盖普通人情感体验的方方面面。所以当年轻人过分放纵的音乐习惯不能抚平所有人的挑剔时,有人开始转向繁芜丛杂的存货里,寻找可用的题材和情绪,加上时代的花边和点缀,改头换面推向听众。一些埋藏已久的流行歌曲在各类选秀节目中被重新传唱,退居幕后的歌手们也频频亮相,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在人人参与、人人歌唱的民主氛围里,听众和流行音乐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交流,听众的选择促使流行音乐回归到叙述和抒情的轨道里。一种复古的潮流在21世纪最初十年暗流涌动。这是流行音乐应对创造力衰退的便捷手段,也预示着听众在流行音乐审美上逐步走向成熟。
(摘编自夏建平《当谈流行音乐时我们在谈什么》)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经济、文化、政治改革在各个领域不同程度推进,释放出社会活力,开放和创造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旋律。
B.在繁杂的时代情绪氤氲中,流行音乐刚一露面,便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这种凌乱的开篇,正是新时期流行音乐元气旺盛的表现。
C.流行音乐对无所指涉的个体情怀浅唱低吟和反复玩味,表达着面向普通人的情欲,诚恳希望在普通人的情绪体验中创立门户。
D.流行音乐不被正统观念完全接受,年轻人弃旧扬新,新旧冲突持续高温,过于古典化的表现形式被视为禁忌,流行音乐被迫蒙上“反抗”的特质。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西方文化传入和青年人的特点来论证新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元气旺盛。
B.第二段由90年代的现实状况来论证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表达带着“玩赏”意味。
C.第三段用21世纪相关文化工业的发展来论证流行音乐更像是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D.第四段以流行音乐创造力衰退来论证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90年代的流行音乐逐渐忘记了反抗与顺从,模糊了主流与叛逆,专注在自己的领地里深耕细作,一切都追求极致,显得有点过度演绎。
B.在商业化、娱乐化的缝隙里,年轻人随遇而安地寻找碎片化的情感慰藉,从中汲取营养,生长经验,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在媚俗和悦众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和缺乏深刻追求的时代情绪下,21世纪的流行音乐失去对叙述、抒情的耐心,而满足于文化工业提供的浅淡轻松的情绪片段。
D.纵观80年代以来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时代的发展影响着音乐的风格和情绪的表达,音乐不会独立于社会物质之外。
 

第二部分默写+文化常识+古诗
(时间:25分钟  分值:27分)
一、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用“     ”一句表面上讽刺那些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依然载歌载舞,实是暗指那些权贵不知亡国之耻。
(2)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   ,   。
(3)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        ”一句描写了迁徙南冥的大鹏飞升之高。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常被借用说明为人应清廉不贪,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
(3)《锦瑟》中“      ,   ”一联引用庄周梦蝶的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二、文化常识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拾遗,官名。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三、古诗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试院书怀
陈与义
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
疏疏一帘雨,淡淡数枝花。
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
茫茫十年事,倚杖数栖鸦。
【注】①这首诗作于宣和六年(1124),当时陈与义官司勋员外郎,任省试考官。试院:旧时科举考试的考场。②平安字:平安历上的字,指家信。③愁边:忧愁中。④投老:将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这时独居京师,百无聊赖,忽然得到家中报平安的家信,以“细读”二字表白自己对家书的看重与对家人的深厚感情。
B.颔联承上句的“失岁华”而来,说伴随着自己的是一帘疏雨,数枝淡淡的花。送春的细雨与被雨水冲刷后稀疏的将落的花形成对比,表现一派萧瑟的场景。
C.颈联又转入抒情,由景物的寂寥,诗人直接倾诉心中的寂寥,说自己年龄将老,以致写诗累成重病,每逢春天,即可梦到家乡。
D.诗人在外漂泊十年,却在尾联说倚杖细数归巢的乌鸦,蕴含无限感叹。这句是以虚写实,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更显得情感无穷。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上下滑动看完整答案

第一部分1.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B项,搭配不当,“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不合句意,也不妥当;C项,“文学”作“黑色幽默”的主语不恰当。故选D。2.答案:C   解析: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主语应为“文学奖”,且应放置句首。也可借助句后的破折号作用看,此破折号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学奖”应如何,因此排除A项、B项;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排除D项。故选C。3.答案:B   解析: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为贬义。结合“话题”分析,选用“街谈巷议”。曲高和寡: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两个成语侧重不同。结合“好书难觅”分析,选用“曲高和寡”。形同陌路: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对象多指人,强调“陌生”,而“渐行渐远”多强调关系“慢慢变远”。结合“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分析,选用“渐行渐远”。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多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结合“收益”分析,选用“苦心经营”。故选B。4.答案:①删去“久违了”②“犬子”改为“儿子”③“念叨”改为“想念”④'“拜托”改为“嘱托”⑤“莅临您家”改为“到您家看望您”⑥删除“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5.答案:C   解析:A项,扩大范围。改革开放中,在不同领域推进的是政治和经济,不包括文化。B项,偷换概念。“每一首音乐凌乱的开篇”错误,原文说的是“复杂凌乱的开篇”指20世纪80年代略显怪异的整体风格。D项,曲解文意。“流行音乐‘反抗’的特质彰显”分析错误,原文只是说“被迫蒙上”。6.答案:D  解析:结合原文“一些埋藏已久的流行歌曲在各类选秀节目中被重新传唱,退居幕后的歌手们也频频亮相,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论证的是流行音乐应对创造力衰退的手段,听众在流行音乐审美上逐步走向成熟。7.答案:C   解析:张冠李戴。对叙述、抒情失去的耐心的是人们,而不是流行音乐。 第二部分1.答案:(1)商女不知亡国恨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2.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3.答案:A   解析:A项,“一切以左为尊”错,周、秦、汉时,以右为尊,元代也以右为尊。4.答案:B  解析:B项,“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错误。5.答案:(1)A  解析:(1)B项,“细雨”与“将落的花”间是并列陈述,二者构不成对比。C项,“以致写诗累成重病”错误,应是“写诗成了唯一的爱好”。D项,“以虚写实”错误,应是“以实写虚”。 (2)①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感伤。②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深情。③茫然失意的感慨。对以往的十年生活,回想起来觉得“茫茫”,拄着拐杖在雨中细数着栖息的寒鸦。(完)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