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联考

2018-03-16 语文试题与作文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联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年)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的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排在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康熙五年(1666年),令各地将应征商税额数刊于直省商贾往来的关口孔道木榜上,“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雍正时期曾对这些政策加以重申。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明清政府承认商人合伙经营的权利及商人在民间融资的权利,这是明清时代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存在与发展的制度环境。明清政府也承认商人为商业经营目的而结为社团的合法性。从明中晚期开始出现商业性会所,到清代大批商业、手工业会所发展起来,其制度环境大体保持一致。

明清政府权力在维系比较平衡的商业运行秩序的同时,也会发生干扰商业的作用。其突出表现,包括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严格控制,政府对矿业很长时期的垄断,政府对外贸过于严格的管控,税收标准公平性的欠缺,以及权力腐败造成的官吏对商人的敲诈与盘剥。所有这些,都没有使得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窒息,但市场也从来没有能够获得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运行的环境,没有达到普遍公平的情况。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明清已然存在的商业契约精神,始终受到权势原则的挤压,并未成为支配商业运行的普遍价值体系。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旨在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行为。

B. 虽然清代沿用了明朝基本的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但在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C. 有学者认为明代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被歧视或被排斥,清代商人法权地位更不会低于庶民。

D. 直到雍正之后才出现的对官吏敲诈商人的行为要进行惩罚的措施,是清政府推行的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政策的体现。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朝比明朝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商业对于帝制统治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到清朝,商人与权贵的关系也更为深切,商人炫耀奢华才成为常见现象。

B. 清朝政府为推动商业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在当时存在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以及大量的商业会所、手工业会所。

C. 明清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等原因,导致市场无法获得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运行的环境。

D. 明清政府对商业的干扰使明清已有的商业契约精神,始终受到权势原则的挤压,无法成为支配商业运行的普遍价值体系。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的史实,表明清政府曾推行过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B. 文章第三段举出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严格控制的事实,证明了明清政府权力有干扰商业的作用。

C. 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地指出了商业与帝制统治相互推进又相互牵制的重要关系。

D. 文章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明清两代政府权力对商业发展的作用。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旨在”说法不对,一是原文“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中,虽说“肯定”,其实还是一种推测,说成“旨在”就变成事实了;二是原文中的“包含”一词,说明“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也只是其中含有,并非全部含意,说成“旨在”,就变成全部的目的;三是“旨在”表示目的,“压制商人炫耀财富”可能是其中的一个目的,但不见得是全部的目的。B项,“但在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指的是明朝后世皇帝执行明初制定的《大明律》中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的条款的力度不够,并非清代统治者对其所制定的种种则例的执行力度不够。D项,“直到雍正之后才出现……”理解错误,原文“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不代表这一措施直到雍正后才出现。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混淆时间。早在明中叶,商人炫耀奢华已成了常见现象。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 “层层推进”分析错误,文章第二、三段应该是并列关系,并非层层推进的关系。另外“相互”分析错误,本文主要论证的是明清两代政府权力对商业发展的维系和干扰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惟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包包了,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日: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日: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已愈数十年,且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愈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竞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

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日: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语言古雅,状景描物,言简意赅。定风珠本是神话传说中的除妖降魔的法宝神器,作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新的阐释和含义,结尾令人回味。

B. 小镇屠夫每日里杀一头肥猪到城去卖,因为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这充分表现了城里人对屠夫人品的信任。

C. 老者看屠夫杀猪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宝珠被毁的悲惨结局。

D. 老者将给屠夫置买一新案桌,隔七日后来取杀猪旧案,且要求屠夫这七日仍在此桌上杀猪,这主要是怕蜈蚣断了猪血喂养,定风珠被毁,也怕被了解实情的屠夫敲竹杠。

5. 小说第一段所写小镇有什么特点?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6. 这篇小说以“定风珠”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案】4. C    5. 特点: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封闭)。

作用:写自然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乃世外桃源,为下文刻画屠夫古朴的人物形象、凸显民风淳朴的主题提供背景。   

6. 观点一:使小说主题思想集中、鲜明。

①定风珠和当地民风相因相生,是淳朴民风的象征;至定风珠现形,小说主题也由隐而显;②题目一语双关,定风珠治百种之疾,也医治了贪念,并将做人的淳朴之风定格在这个古朴的小镇;③通过定风珠,表现了作者对小镇淳朴民风、屠夫的古朴性情及老者的自省自励品质的赞美之情。

观点二: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①定风珠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之物;②定风珠使小说人物屠夫老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古朴淡然,后者心有贪欲之念;③定风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屠夫的豪爽,使有贪念之人幡然自省,返璞归真;屠夫的淡然,使老者放弃悬壶,追求更高的做人境界。

观点三:使小说情节结构巧妙、高明。

①定风珠有结构全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待定风珠现形,前面老者起早看杀猪,又不看杀猪看案桌得以揭谜,令读者拍案惊奇;③屠夫面对到手的富贵(定风珠),淡然无悔,使老者摘牌罢医,结构上异峰突起,突然收束全篇。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C项,这两句只是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隐喻屠夫的职业特点,从上下文看不是渲染了悲凉气氛,全文也不是一个悲剧,故分析失当。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注意根据文中的“古香古色”“极少人来往的”“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概括“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然后结合后文的情节以及环境描写本身分析作用:写自然环境封闭,突出小镇乃世外桃源,为下文刻画屠夫古朴的人物形象、凸显民风淳朴的主题提供背景

点睛:此题考核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标题的作用,题干中给出了探究的方向“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答题时选准一点,然后结合文意分析即可,如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定风珠有结构全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待定风珠现形,前面老者起早看杀猪,又不看杀猪看案桌得以揭谜,令读者拍案惊奇;屠夫面对到手的富贵(定风珠),淡然无悔,使老者摘牌罢医,结构上异峰突起,突然收束全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浙江省的选考模式中,三门选考科目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再加上外语,共计四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生”的风险。最初,高考改革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让真正有才华、有特色的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现在看来,新高考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尽管浙沪两地的新高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质疑的便是被各方看好的“走班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师资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因材施教,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国外许多知名私立中学被广泛采用。

    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走班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根本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设所有的组合课程。上海的6选3模式有20种排列组合,而浙江的7选3模式更是达到了35种组合,但大部分学校能提供的课程组合模式仅有7到8种,条件差些的学校甚至更少。

    与“走班制”相配套的选考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同样与预期出现了偏差。

    选考制度在设计时的主要出发点是希望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你擅长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选考哪门科目。听起来很完美,但要知道,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据调查,物理这门学科在浙沪新高考中就被许多同学“无情抛弃”了。由于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学科很难,在与其他考生竞争时会处于劣势而影响高考成绩,最终选择放弃物理。“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利于考生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洪文强调。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分担单次高考的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中大教育考试教研中心负责人陈学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他表示,减负也好、选考也好,新高考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但高中生要真正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减)

材料二:

   “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一年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

                                                   (节选自《新华社·网易教育》)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浙江新高考在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上做出的努力取得了广泛认可,让真正有才华、有特色的学生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

B. 新高考改革实行之后,浙沪两地的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C. “新高考”采取选考制度,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D. “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新高考”不仅减轻了高考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8. 下列对材料中“新高考”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A. “新高考”学生的高考成绩由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的统考成绩和自选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

B. 物理之所以遇冷,是因为学校和多数家长摆脱不了功利主义的影响。

C. 因为师资水平等的影响,“新高考”中,“走班制”最让人质疑。

D. 浙江的7选3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搭配考试组合。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E. 不管是减负,还是选考,在有关人士看来,新高考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7. D    8. CE   

9. (1)“走班制”无法有效落实;(2)选考制度和个人兴趣、特长不匹配;(3)多样选择加重职业规划压力,学生负担加重。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错,原文为“从学校的具体教 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原文说“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选项中漏了参考部分。B偷换主语,“学校”错,原文说“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主语是家长。D项,“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错,原文只是“出发点”,是愿景,不是事实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题,要想答对,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必须把答题区间找对,从中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的信息,然后还要会概括,要点要简洁,尽量使用文中词语。经分析可知,“新高考”存在的问题全集中在“材料一”中,“在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质疑的便是被各方看好的‘走班制’”,“与‘走班制’相配套的选考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同样与预期出现了偏差。”“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 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

B.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

C.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

D.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历:帝王年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中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称为“进士”。

C. 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D. 荫: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的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一旦得命,就敢于弹劾官员,甚至将官员鞭打致死时,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B. 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全部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C. 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 张问达执政公允。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可是各位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答应。

(2)(张问达)起先因为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营”的宾语是“三殿”,不要断开;“有奇”用在数字之后,表示比这个数字多,不要和数字断开;“问达”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中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启用的。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原文是“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后者并没有上报给皇帝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赀钱财、财货大都、大多近幸皇帝身旁的人总是,表强调因为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至是到这时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

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皇帝没有回复。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 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认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终没有接受。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债。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木材,共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时间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接连掌管朝内朝外的大事,处理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张问达等人规定: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职。(因此)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张问达屡担重任,持论公正,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当政。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寀树立派系,搞乱朝政,于是剥夺张问达的官职。皇帝命令张问达捐钱十万两银子资助军事建设。 不久,张问达去世。因巡抚张维枢的请求,减免捐款的一半。张问达家由此破产。崇祯初年,赠太保,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 ①篠(xiǎo):细小的竹子。②裛(yì):通“浥”,沾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 “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作铺垫。

B. “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引出下文疏狂之意。

C. 五六句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的情景。昔日厚禄故人书信断绝,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D. 诗末“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被世俗中人耻笑为“老来更狂”。

E.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直接表现了“狂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15. 此诗颔联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答案】14. DE    15. ①运用拟人手法,“含”“裛”,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雨的细小,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②叠词,“娟娟”,写出了竹子秀美之态;“冉冉”,描摹了红荷的娇美之貌。无堆砌之感,又平添了音韵之美。③以乐景衬哀情,此联写草堂的美景最主要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表现“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

【解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自笑狂夫老更狂”是诗人自嘲,选项解释错误。E对美景的描写只能侧面表现狂夫的精神。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运用以及情感抒发、意境创设等角度分析,此题主要从“娟娟”“冉冉”等叠词的运用,“含”“裛”等拟人手法以及写草堂的美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表现“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等手法的角度赏析。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鹏有不知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形象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壮观气势。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不吸取经验教训终会让人痛惜,同时也写出了作此文的目的。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一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怒而飞,    (2). 其翼若垂天之云    (3).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3)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尊”“酹”的写法。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琴瑟和鸣,一起传达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

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③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而对女排精神的解读、传播与弘扬也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④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⑤小李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⑥这几位宇航员春秋鼎盛,他们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驾驶和操作航天器,探索宇宙奥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A. ②⑤⑥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琴瑟和鸣: 比喻夫妇情笃和好。句中形容“古典之美”与“现代传播技术”,属对象误用。②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使用正确。③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此句误用。④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此处属望文生义。⑤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符合语境。⑥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符合语境。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在电信诈骗括动中上当受骗,我们必须提高识破电信诈骗的伎俩,不要轻信骗子们“中奖”、“返利”、“退税”等谎言。

B. 目前的国学热虽然还是主要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方面,但是营造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热的氛围,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都是很有意义的。

C. 根据腾讯位置大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北京、上海居民出境游的目的地比较多元化,分布在多个大洲;广州、深圳居民则更钟情于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

D. 《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用心制作。

【答案】D

++...++...++...++...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根据腾讯位置大数据显示”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昨天一位朋友的新居刚刚落成,邀请我到他的新居看看,我答应了,说:“定会赏光。”

B. ―好友绕道而来,我却因身体不适无法迎接,于是微信留言:近日贵体欠安,有失远迎。

C. 某公司在下发给部门的通知中写道:请所有参加培训的员工务必下午4点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D. —位网友在微信看到留言后写道:深感各位的留言对我的人生有些许帮助,定当牢记于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定会赏光”不得体,赏光是敬辞;B“贵体欠安”不得体,贵体是敬辞;D项,“些许”不得体,改为“莫大”。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走进一座城市,经常出现一些仿古建筑。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我们该如何缩小这个距离,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其实,复兴传统文化,绝不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复兴才有意义。

【答案】    (1). ①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在拉大;    (2). ②盖几座仿古建筑就能解决问题;    (3). ③传统文化只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要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注意从文段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本题中,①处,跟下文“我们该如保缩小这个距离,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在拉大”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前文“进一座城市,经常以现一些仿古建筑”“复兴传统文化,绝不是”,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建造一些仿古建筑就能解决复习传统文化意思的句子。处,根据前文“该如保缩小这个距离,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它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和横线后“其复兴才有意义”,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传统文化只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意思的句子。

点睛:补写句子,是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回答这类题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先找语段的中心句,再联系前后文的意思,注意主语的一致性。

21. 下面是小明陪同奶奶到医院就医的流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以内。

 

【答案】示例:门诊挂号后到门诊室看医生,按医嘱到不同科室化验并做CT、B超、心电图检查,然后把汇总的检查结果拿到门诊室交给医生,医生开出处方,患者携带处方到交费处支付药费后去药房领取药品。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今在微信朋友圈存在大量的投票链接,其中一部分更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投票。有的家庭为走捷径,通过刷票公司、买票等操作让孩子的票数高高在上。朋友圈投票开始变成一门“生意”,攀比之风也随之而生。有的家长为买票甚至花上数千元,到最后,所谓的投票变成一场“烧钱游戏”。

对于这样的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莫让“投票”沦为“拉票”                                               

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不知从何时起,网络“拉票”的风潮应运而生,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投票!”“投36号,这是我闺女,拜托!”试问:此种投票方式真的符合公平原则吗?投票的人真的没有违背良心吗?我以为:我们应该摆正心里那杆秤,以公正之心投票,莫让“投票”沦为“拉票”。

纵观大千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攀比——比穿戴、比成绩、比荣誉,但在攀比的过程中是否是公平呢?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得“胜利”,便“倾情”介入,他们不惜花数千元来刷票,雇水军,于是,最初孩子们的实力竞争就演变为家长们的财力比拼了;于是,评选活动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偏离了初衷,也让家长在得知结果后陷入“自己孩子比人家强”这种自欺欺人的怪圈之中。

 其实,在每个幼小的孩童心里都安放着一张洁白无瑕的纸,任凭人们去涂抹。若是此时用心书写,绘下俊逸灵动的字迹,那么日后那纸也定会倍加闪耀,映照出流光溢彩的人生。但若是此时就将“网络拉票”、“虚假评价”等杂色随意地泼到这纸上又会如何?可以预期的是,那些自幼扭曲的价值观终会扭曲出人性上无法弥补的缺失,转而辐射到孩子此后人生的每一个角落,这种负面的影响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莫让“投票”沦为“拉票”吧,如果家长靠拉票赢得了孩子的一时的“光荣与梦想”,这暂时是喜了父母,却长久地坏了公正。是的,一次小小的胜利,却是以污染了孩子未来为代价换来的——孰重孰轻,自不必多言。当我们的荣耀来自于依赖变态的“友情支持”,那么,我们早已陷入了关系的束缚,掉进了人情的蛛网。如此恶性竞争,长远看来,为祸大焉!我以为,我们切莫让可贵的情与谊建立在利益的关系上,更不可以用违心的点赞来维持此番情谊。

比奇科默曾说过:“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愿公正之花,在众目睽睽之下,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竞相开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围绕微信朋友圈投票的事情展开,如何正确认识朋友圈投票。材料的大体意思是,孩子网络评选,家长微信拉票,朋友圈风云四起,有的拉票活动甚至成了一门“生意”。这里涉及的几方力量——孩子、活动举办方、家长、被拉票者。其核心事件是“家长替孩子拉票”,所以核心人物是家长、孩子。就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一般有争议点;这则材料的争议点是什么呢?家长此举合适否、可以接受否、利弊轻重如何?建议:首先,要在题目上旗帜鲜明地“明观点”。因为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反对“拉票之风”,那么,可以参考的标题有:拉票风潮可以休矣;愿以公正心,培育优秀苗;面对拉票,“残忍”拒绝;莫让孩子陷入功利漩涡 ;莫让“爱”溺毙公平之苗;变味的评选活动贻害匪浅;莫让“变味评选”亵渎孩子心灵;众筹的爱,成长的碍;拉得来选票,得不到成长;网络营销莫绑架孩子;莫让“为儿拉票”沦为“人情绑架”;莫让家长虚荣心污染稚嫩童心;孩子网选不应成人情交换所;友情的海载不动成长的船;与其人情轰炸,不如自丰羽翼;变相拼爹事件,应携手共止等其次,要“挖根源”如果是反对“家长为孩子微信拉票”这一做法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根源:拉票风潮源于中国特有的“熟人社会”和中国式“人情社会”以及追名逐利的时代大环境;拉票风潮源于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出名要趁早”等,拉票风潮源于家长以及孩子的“虚荣心”攀比心”等。再其次,要“谈危害”危害:拉票风潮会让孩子无法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同伴的能力,影响自我认知;影响孩童的正确竞争观,以为家长包办天经地义;影响孩童的价值观,以为人情交换理所当然;会扭曲了孩子的心灵,寒了那些真正优秀孩子的心等。极少数同学反向思维、逆向立意,言之成理亦可——可以参考的观点:游戏性评选和拉票无伤大雅;不妨给网上评选多些耐心;给予“评选拉票”适当的宽容等。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立意的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这四种角度显然有优劣之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如本题朋友圈拉票危害:拉票风潮会让孩子无法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同伴的能力,影响自我认知;影响孩童的正确竞争观,以为家长包办天经地义;影响孩童的价值观,以为人情交换理所当然;会扭曲了孩子的心灵,寒了那些真正优秀孩子的心等。

 



最新试题仓库(每日更新

广东重点中中学六校联盟2018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戳此)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戳此)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一诊语文试题(戳此)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三次周考语文(戳此)

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18高三上期末四校联考(戳此)

江西三省十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戳此)

山西孝义市2018届高三下名校最新模拟(一)(戳此)

2018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一)(戳此)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六)(戳此)

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全国统一联合模拟考试(戳此)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语文(戳此)

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戳此)

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戳此)

湖北2018届高三毕业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戳此)

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语文(戳此)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戳此)

深圳2018届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戳此)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二检(戳此)

太原五中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戳此)

山西45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戳此)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3月考语文(戳此)

河北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检(二)语文(戳此)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戳此)

安徽江南十校2018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戳此)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戳此)

河北省承德市20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戳此)

2018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戳此)

湖北黄冈中学2018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戳此)

河南郑州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三)(戳此)

四川成都市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戳此)

福建三明北大附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戳此)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戳此)

广东普宁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戳此)

江西南城县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戳此)

山西孝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戳此)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