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办重磅发文!

马梅若 金融时报
2024-10-02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了《意见》的主要内容:

3方面重点任务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巩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饲草产业,深远海养殖,现代设施农业,生物农业,以及食用菌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食物开发的基础研究,加快育种创新,构建食物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加工流通产业水平,推进食物产业集聚发展,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并引导食物营养健康消费。

加强保障措施:

强化融资和保险政策扶持: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食物开发,包括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支持生物育种、智能设施研发等。鼓励地方推进农业设施、活体畜禽和水产等抵质押融资,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完善用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以更好地监测和管理食物供给体系。

实际上,《意见》也是对此前政策精神的落实和细化。

“大食物观”的提法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的具体举措。此外,8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中国提出大食物观主要是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居民食物需求日益多样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此前表示,当前不仅要满足城乡居民对粮食的需求,还要满足城乡居民对肉蛋奶、蔬菜水果的需求。要满足这些新需求,就不能光盯着耕地,还要注意对森林、草原、水域等耕地以外自然的开发利用。大食物观本意是一个大自然观,意味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靠耕地的支撑作用,还要发挥耕地以外自然资源的支撑作用。

本次《意见》进一步从供给体系角度出发,从“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食物开发质量效益”“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强化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出发,明确如何“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

可以看到,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从金融角度看,《意见》亦提到了诸多内容。强化融资、保险等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食物开发,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支持生物育种、智能设施研发等。鼓励地方推进农业设施、活体畜禽和水产等抵质押融资,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叶兴庆分析,在近年来的改革进程中,金融供给与需求彼此努力适应对方。大型商业银行开拓“三农”金融业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创新农村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都有助于实践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叶兴庆认为,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的同时,要注意挖掘和释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潜力,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提高金融支持的效力效能。

此外,亦有专家强调,我国以中央财政补贴为主的农业保险体系已基本建立。更进一步就是在如何完善农业保险保障,精细化发展上下功夫,如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养殖业保险。

“乡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乡村特色产业投入高、风险大,面临自然风险、疫病虫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重风险,亟需特色农产品农险提供保险保障与风险管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朱俊生分析,随着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实施范围逐步扩大至全国,可用于支持自主确定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

大家都在看

强台风“贝碧嘉”来袭!保险业全力抗灾
太离谱!3年偷换黄金45.8公斤, 涉案1894万余元!
时间定了!国办最新通知→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梅若
编辑:刘能静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金融时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