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临诊辨舌经验

2017-04-27 孙红友 五味学苑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课程”领取内经、伤寒课程教材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伤寒”领取伤寒论讲座全集(视频)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内经”领取内经讲座全集(视频)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唯象”即可得到唯象中医学讲座全集(视频)



人物简介

周铭心(1948—),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78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读研究生,师从著名中医学家钱伯煊和王绵之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近40年,医道精醇,学验俱丰,具有独特的临证思维方式。



辨舌苔不惟色,亦需重其形



周老师认为,临诊查看舌苔除有关苔色之轻重、苔质之厚薄、津液之润燥外,对于舌苔的分布形态、范围及稀疏等亦十分重视。


其以“苔查气病”为据,指出舌苔分布若失于均匀、厚薄不等时,可认为是气机结滞的表现。《辨舌指南》云:“……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所以舌苔为胃气蒸腾脾胃中津液上熏于舌面形成,具有湿气的属性特征。


舌苔相对于舌质而言易于变化,主要同气机运行出入相关。湿与气即若气与质,治则相互助长,气布湿气,乱则两相窒碍,湿阻气滞。


有如地气湿者,云气多聚于其上,云中自有湿气,云气累聚者,湿气必重而易于降雨,地气干者,云气少聚其上,则云气稀薄,湿气必轻而难落甘霖。人观云势,犹轻纱飘渺惠风和徐者,此气机调畅,阴云暗动迟若老龟者,此气机郁滞。阴云虽布,由于分布不均,而有雨有不雨者。比象于舌苔分布不均,此其候也。治疗上当以柴胡剂、逍遥辈等疏达气机。


固然苔白归寒、黄属热,润滑为水,燥伤津。但临诊常见苔白而干,或苔黄而润的矛盾状况。此时周老师以为,苔质之干湿较苔色之黄白更有临床实际意义,即二者相悖时,宁以苔质之干湿判别寒热之有无。


又有舌苔满布于舌面,甚至舌尖及舌边者,不论苔厚薄,周老师均认为是湿气历久,弥漫经络的表现,患者常表现为肢体的疼痛酸困及麻木等经脉痹阻表现。


盖湿浊内生于中焦脾胃,日久湿气自然向四面弥漫,累及心肺及肝肾所处的部位。各脏所主之血脉筋骨为湿气所困,上症自生。譬如滴落水、油等湿物于纸张、地面,甚至木石等不同材质上,因材质不同或早或迟,水、油等均可弥散开来,并浸渍其间,交结难分。可采用当归拈痛汤、身痛逐瘀汤或加味苍柏散等方药调治。



以芒刺主郁,故关乎热病



周老师认为,芒刺其色红,根生于舌质,但为舌苔隆起,故气血之病共主。躯体五脏六腑同居于大室,体内若有火热,按其炎上之性必从口鼻而出。舌为心之苗窍,主动灵活,具阳之属性,舌尖位置最高,心肺所布,芒刺多现于此。

 

一般邪热越盛,芒刺越大且多为实火。芒刺细密微凸于舌面或隐于舌质内,多为虚火。若火气泛滥或湿热炽盛,芒刺不一定出现,但为全舌红。


芒刺不论虚火实火,唯有热邪郁结,令气壅塞,气不宣通才有可能形成芒刺。热邪郁结故其分布不均匀,当结滞于某些部位,甚至是寒热并见时芒刺凸显。


对于芒刺在舌尖或前半部,周老师认为,有郁火结滞于心肺,正如叶天士云:“舌上生芒刺者,皆上焦热极也”。芒刺点大而红为气血共燔,芒刺红暗凸出不显,主血分瘀热,芒刺红而细密又司虚火炎炎。


临床常见到火热扰心所致的心烦寐艰,以朱砂、栀子豉汤等调治;火热损伤肺金阴体所致的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的咳嗽以黛蛤散;“二阳之病发心脾”,肠胃实热者,每易致经水先期或崩漏,实热伤阴耗血,虚热与血虚相合又易致经少或闭经等多种与之相关病症。舌尖边芒刺为心肝郁火,以丹栀逍遥散化裁。


又有舌之中焦部位,芒刺粗大常破苔而出于舌面者,周老师称之为“透芒”,常主脾胃实火,以半夏、大黄、黄芩、白术、枳壳等开降和中法调治。但有舌质淡红上生芒刺,舌苔薄白,证属病后失调,气阴两虚,治以补气养阴和中。



并观舌苔与舌质以明病势



长期临证和思考总结,周老师认为,临床中常见舌质暗红不均和淡红不均的情况,可认为血分失于平和。淡红不均时,容易发展为暗红,提示病进;若舌面凹凸不平,欠于平整者,以其舌苔与舌质两相涉及,而且血气本就不曾相离,固可认为是气血不和之情。犹如天气为舌苔,地气为舌质,两相感召相互影响。


临床常见舌质淡红、舌苔厚腻或满者,时日一久,舌质逐渐转暗,此是气病及血。譬如饮食浓厚之味损伤脾胃,内生湿浊,已间有腹满、困乏、大便频等,可见舌质或淡或淡红或红,舌苔厚腻,查血脂、血糖等尚能正常而无病可诊,此时患者思想容易放松,既往饮食起居不更,时日稍久,待舌质逐渐转暗,血脂、血糖甚至尿酸等一并超标,此为气病及血,病势增进,祸及患至,悔之晚矣。此等病例举不胜举。


据“舌候血疾”知暗为血瘀,但淡暗者为气虚血瘀,淡暗而浮滑者阳虚血瘀,红暗为热搏血瘀,用药自有殊别。

 

若舌苔分布不均时为气分郁滞,多责之于脾。舌质分布不均时为血分瘀滞,多责之于肝,可据此调理肝脾,疏达气血。


可见周老师辨舌之细致入微。周老师以为,辨舌之虚实者,凡舌质坚敛苍老,不论舌苔色黄白灰黑,病多属实;舌质浮胖软嫩,不拘苔色,病多属虚。治病必察舌苔,而察病之吉凶,则关乎舌质。舌苔可查六淫之浅深,舌质可观五脏之虚实。舌苔无论何色,皆属易治,舌质既变,即当察病情之顺逆安危。

 

舌体总宜柔和荣亮,不宜僵硬晦暗,柔和荣亮为气液自滋,症虽繁嚣,脏腑未衰;僵硬晦暗为脉络失养,风痰阻滞,病重势危。 雷某,男,15岁,汉族,2008年9月28日因咳嗽、哮喘、皮肤瘙痒就诊。患者患哮喘4年,皮肤瘙痒2年,夏秋日为甚,舌暗红、苔白腻欠均并多透芒,脉微弦小滑,临床辨证为郁火结痰阻肺,气机不畅,外燥袭之。以清化痰浊兼和气血调治。



病案举例


方药:

炙麻黄10g,紫苏子12g,葶苈子12g

白芥子10g,炙甘草10g,鱼腥草24g

黄芩12g,瓜蒌皮15g,桑白皮12g

地龙10g,白鲜皮12g,当归10g


5剂,水煎400ml,早晚饭后温服。二诊咳喘、肤痒大减,腻苔渐化,芒刺渐隐,上方进退再服7剂,诸症均近平复。以金屏风颗粒、玉屏风颗粒及健脾丸交替服用以善后,至2012年3月未有反复。







结语

辨舌方法前人论述颇多,包罗宏富,观舌固可洞察疾病本质,但临床具体应用时,若不落脚于具体患者加以分析,往往为假象所惑。故为医者宜知其常而通其变,辨其疑似之处,较其异同之点。周铭心教授在临证舌诊方面的经验极为丰富,值得后学者认真继承。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2013年2月第54卷第4期,作者:孙红友。】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 END -


学中医,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