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形上学方法31:密宗之唐密路线概述

孟晓路 四学书院 2021-03-14

第十九讲 密宗

这次讲密教。分成三大部分:一个是唐密路线的介绍,一个是藏密路线的介绍,第三部分是比较。


在讲三个大问题之前,先讲密教总的路线是从大曼荼罗上用功的路线。我们从七大缘起图上看,权教在羯磨曼荼罗里用功,与化身佛相应,所以它所达到的最高层次就是变易身,即化身佛的胜应身。实教分成渐教和顿教,相应的是中间智慧、福德这两个身,两身实际上是一个层次,就是他受用身,渐教实大乘就是空宗和有宗的路线,顿教是禅宗的路线,这三者达到的层次、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与他受用身相应,即修渐教实大乘或禅宗,修到他受用身即等觉菩萨以后就没有法可修,因为按照这条路线修,最高就到这个地方了。所以显教修到这个层次后要想继续上求,必须转入大曼路线。好比说修羯磨曼,最高境界是变易身,如果再想上求,那就得转入实教即转入法曼荼罗或者三昧耶曼荼罗的路线。修显教中实教三宗——禅宗和空有二宗,修到他受用身相应了,在顿教来说就是彻底明心见性了,在渐教就是达到等觉菩萨的果位以后,再往上修就必须得转入大曼荼罗了。所以禅宗行人修到明心见性以后,有两条路线可走,或者是下化众生,或者是上求佛果。不管是下化众生,还是上求佛果,都已经转入大曼荼罗里来了。所谓下化众生就是修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所谓的“赞叹诸佛、恒顺众生……”总之,大部分都是与诸佛众生关系,都是在有情之间来解决问题,即属大曼荼罗的路线,就是解决有情据点之间不能融化的问题,旨在从自身的据点当中开发出佛的庄严身土。修普贤行愿是在事相上供养佛,从外迹上熏习佛的种子,最后熏习成熟,开发出来。三密加持是从内心第八识上去用功,在三摩地当中开发这些佛种。所以不管是从外相上修行愿,还是在三摩地当中修三密加持,都是熏习佛种,开发佛之身土,都是在大曼荼罗中用功的路线。



所以密教宗旨,不管是胎藏界还是金刚界都是在第八识上用功的路线,就像禅宗是在第七识上用功一样。总之密教是在第八识上用功,走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的大曼荼罗路线。所以用七大缘起图来解决这些判教的问题就非常准确、非常清楚。


这样我们就知道密教有正机和旁机两种修法,所谓正机就是从显入密之机,即他在修密教之前已经明心见性或已证八地十地的境界了,他再转入密教,这叫正机。也叫迂回机。因为他是从显入密的。对唐密来说分成金刚界和胎藏界两界,胎藏界的正机是禅宗破了重关的人或渐教实大乘的八地菩萨,金刚界的正机是禅宗的彻见佛性即破了牢关的人或渐教实大乘的等觉菩萨。


所以不管是唐密还是藏密总说自己的教法是受用身佛对地上菩萨讲的,这是有道理的,确实如此。但密教也有摄受旁机的教法,旁机就是径直机,即不是从显入密,而是直接从凡夫入密。一般来说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旁机,都是径直入密。对这种旁机,密教也有摄受他们的教法,在唐密主要是用胎藏界来摄受旁机,希望他们能通过修胎藏界的法达到明心见性从而转入正机。



19.1唐密路线概述

我下面说一个问题,显密二教的路线可以归结为两种宗旨,显教的路线可以说是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密教在大曼荼罗用功的路线主旨是与金刚波罗蜜相应。般若波罗蜜是佛教里面很普通的名词,大家都很熟悉。金刚波罗蜜是冯大阿阇黎独创的名词,从这个名词上就可以看出冯大阿阇黎独具的手段,他用金刚波罗蜜这一个词把显密的主旨彻底地区分清楚了。般若波罗蜜的路线基本上就是法曼荼罗和三昧耶曼荼罗里的路线,其主旨是见性,就是泯掉妄心妄境,显现自性身,这是般若波罗蜜的主旨。所以般若波罗蜜的用功路线就是两条,一个是法曼荼罗,一个是三昧耶曼荼罗,就是刚才说的实教的三宗:有宗、空宗和禅宗。


金刚波罗蜜的路线是在大曼荼罗里用功,所谓金刚波罗蜜即是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当中的金刚波罗蜜菩萨,此菩萨是从大日如来出生的四位波罗蜜菩萨之一,四波罗蜜即金刚波罗蜜菩萨、宝波罗蜜菩萨、法波罗蜜菩萨、羯磨波罗蜜菩萨,由这四位波罗蜜菩萨就出生四佛,从金刚波罗蜜菩萨出生阿閦佛,从宝波罗蜜菩萨出生宝生佛,从法波罗蜜菩萨出生阿弥陀佛,从羯磨波罗蜜菩萨出生不空成就佛。所以四位波罗蜜菩萨和四佛就一一对应地代表四种曼荼罗里的四种智慧:金刚波罗蜜和阿閦佛代表匹配的是大曼荼罗和大圆境智,其余三组依次匹配其余三种曼荼罗和其余三智。所以金刚波罗蜜菩萨就是大曼荼罗里的大圆镜智的代表。波罗蜜我们知道是到彼岸的意思,金刚波罗蜜就是修金刚部的法(金刚部为五部之一),通过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而成佛的法门。


冯大阿阇黎说金刚波罗蜜菩萨的特性是总持一切佛的法流使不失坏,即圆照一切的佛种使不失坏而显现自在。我们知道大圆镜智的功能是内照自据点之内的一切种子,外依普贤性联络十方如来的一切种性,内能够明照一切种子,外能够联络一切种性。所以从我们的《七大缘起图》中就能把这些东西讲得很清楚。这就是自受用身土的境界,即内照自据点内的一切种子,都开显为本有的曼荼罗,在外面明照其他诸佛的受用境界,即其他的佛也是一个一个金刚界曼荼罗,这就是大圆镜智的功能。即金刚波罗蜜的主旨。金刚界三十七尊重重无尽地围绕开展,自据点是这样,他据点亦如此。在这个境界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附带说一下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主旨。《金刚顶经》是金刚界主要的经典,其说法之主是自受用身的毗卢遮那如来,所以说金刚界唯一的主旨就是开显自受用身,与自受用身相应。胎藏界的主要经典是大日经,其说法之主是毗卢遮那如来自性身兼他受用身。所以胎藏界的主旨我认为有两个,即兼与自性身和他受用身相应。也就是说,胎藏界的毗卢遮那如来兼有两种身,一个是自性身或者叫做理法身,一个就是他受用身,在这两个当中,应该说是以前者为主。所以胎藏界有两种宗旨:兼与自性身和他受用身相应,自性身是无相的法身,有相的就是他受用身,其中自性身为更重要。


我们下面介绍修唐密的三条路线,这三条路线都依修胎藏界的不同途径而分,修金刚界没有不同的途径。修金刚界就是在金刚初心之中修十六大菩萨五相成身观,证自受用身的总体,所以金刚界没有什么其它的选择。而胎藏界因为是从凡夫起修,所以从冯大阇黎的教法当中,我们可以大体上总结出来三条路线。总之胎藏界主旨我们刚才已经说了有两种,一个是与自性身相应,一个是与他受用身相应,自性身走无相路线,他受用身是走有相的路线,或者说自性身即无相的路线是修月轮观的路线,他受用身即有相的路线是修本尊法的路线。这两者配合起来,加上金界修法就有了三种路线。


第一种上根之人以修月轮观为主求径入金刚初心,在这个阶段,他不走有相的路线,全是走无相的路线,直到与自性身相应,顿入金刚初心以后便转入金刚界,修十六大菩萨五相成身观,证自受用身的总体,把金刚界修成了,再转回到胎藏界修他受用身及以下的化身、等流身这些。是把胎藏界分成了两部分来修,他先修胎藏界的无相部分,当与金刚界相应了,再回过头来修胎藏界有相的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说,无相的路线是三昧耶曼荼罗里的路线,有相的路线,就是大曼荼罗里的路线。所以修无相的月轮观路线是三昧耶曼荼罗的路线;因为我们上次已经讲了,禅宗的实修,其中一个主要的修法是修月轮观,所以月轮观正属三昧耶曼荼罗中禅宗的路线。


修有相的路线,不管是胎藏界的本尊法也好,还是金刚界的五相成身观也好,都是大曼荼罗里的路线,所以凡是本尊法,修有相的本尊的都属于大曼荼罗里的路线。所以这第一条路线是先修三昧耶曼荼罗,然后转入大曼荼罗。金刚界的自受用身和胎藏界他受用身化身等都是属于大曼荼罗的修法了,这条路线我们可以在冯大阿阇黎的教法当中提出一些根据。《冯大阿阇黎高超殊胜开示》云:“问:胎藏界十地与显教十地固有不同,但如何修法方属胎界十地?其中以何种仪轨为宜?答:密宗行者,不先经过显教十地阶次,径修阿字三昧,求顿入金刚初心,此三昧成就即与等觉如来同位,尔时乃示迹诸地(不拘次序),随机化度。至专修阿字之法,即依胎界大日如来实习密轨行之,示迹诸地则仗十地波罗蜜,三密加持之。”


胎界十地就是修阿字三昧求顿入金刚初心,修法的仪轨就是依照胎藏界大日如来的仪轨来修,然后下面就转入金刚界了。“问:金界成佛其历程如何?与胎界有何区别?答:胎界成佛同等觉如来,金界成佛同妙觉如来,此其别也。金界历程,以金刚初心为基础,于中进修金刚萨埵等十六大菩萨法性,一一成就,即证妙觉。”这就是依金刚初心修十六大菩萨,一一成就了就证到究竟如来了,把自受用身修成了。然后下面就需补修胎藏界有相法。“问:密宗成佛是否要胎金两界齐修,缺一不可?答:金界所成如来是本地法身,乃于法性土中自享法乐,除佛以外未能参与其间,若欲普度菩萨以下所有根机,仍如胎界示现法行之,故须金胎两部齐修。但单证胎界者之示现只属加持身,兼证金界者之示现乃属本地身。”


这就是回答修成了金刚界以后,为什么还要回过头来修胎藏界的原理,即你修成金刚界了以后,你只能在法性土中自享法乐,除佛以外未能参与其间,你要想度菩萨以下所有的根机,你还得修胎藏界,修他受用身、化身、等流身这些示现法。即为众生示现这些身,你必须得修这个才能度众生。所以修成了金刚界能够圆满自利了,为了大悲利他还得修胎藏界,所以胎藏界曼荼罗叫做大悲胎藏法界生曼荼罗。这条路线的几步在这里冯大阿阇黎都说了,勾勒出了一个轮廓。


在经典里这也是有依据的,我们可以在《发菩提心论》中找到这条路线。龙树菩萨的《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简称《发菩提心论》,开示的也是这种路线。我们知道这部论是唐密一个最重要的论,所谓唐密就是依这个论而建立起来的,他的地位就像《摄大乘论》对于有宗的地位,像三论对于空宗的地位一样重要。这就是唐密所宗的最重要的论,虽然短,却非常精要,把唐密主要的路线、原理都概括进去了。


《发菩提心论》的一段话就可以开示出这条路线。“即赞阿字是发菩提心义,颂曰:八叶白莲一肘间,炳现阿字素光色,禅智俱入金刚缚,召入如来寂静智。”这就是颂阿字月轮观,阿字月轮观有三个东西,莲花上有个月轮,月轮中间有个阿字,这个偈子就描写了阿字月轮观的要件,所谓一肘量的阿字素光色就是指白月轮。然后龙树菩萨说:“扶会阿字者,揩实决定观之,当观圆明净识。”


当观圆明净识,正说要修阿字月轮观,“若才见者,则名见真胜义谛。若常见者,则入菩萨初地。若转渐增长,则廓周法界,量等虚空,卷舒自在,当具一切智。凡修习瑜伽观行人,当须具修三密行,证悟五相成身义也。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聖众是也;二语密者,如密诵真言文句了了分明无谬误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相应白净月,圆观菩提心。”这是三密,其中意密关键还是观白月轮。


“次明五相成身者,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证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其圆明则普贤身也,亦是普贤心也,与十方诸佛同之。亦乃三世修行,证有前后,及达悟也,无去来今。凡人心如合莲花,佛心如满月,此观若成,十方国土,若净若秽,六道含识,三乘行位,及三世国土成坏,众生业差别,菩萨因地行相,三世诸佛悉于中现,证本尊身,满足普贤一切行愿故。”这里说修法的次序是先修月轮观,然后月轮成就了,在月轮观这种净菩提心之上以三密修五相成身观,开显自受用身。所谓自受用身,龙树菩萨下文说,自受用身的主体就是三十七尊,我在这里就不念了。我们下边就介绍一下月轮观和五相成身观。


《密教纲要》第十章《阿字月轮观》:“阿字观又云一体速疾力三昧,通于因果二位,乃观行之骨子,秘密之肝心。故《大日经》示此正观而曰‘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示其助观,则曰‘心不在内,不在外’等,又曰‘非青非黄’等。密教之观行,广有曼供灌顶四种五种之大法等,略有别行十八道七支五支等,其数甚多。然皆阿字观之广略而已。一切印明,无有出于阿字外者也。三劫十地因位之行人以此观而圆满因行,果位之如来以此观而满足化人之事业。故阿字观为密教之总持。”这是月轮观的地位。


“今明此观,应先释莲月之所观境。月轮者,表质多心,即缘虑心,智也。”月轮观有两种,一种是莲上月,一种是月中莲。“月轮中之八叶莲花表汗栗驮心,即肉团心,理也。于此上而观金色之阿字者,阿字即吾人之本有菩提心也,故阿字月轮观者,菩提心观也,表本有之菩提心理智不二也,故于月莲上观阿字,论其实则若莲若月若阿字本三而一,故或单观月或单观莲花皆可也。”这就是法理,如果三个东西分着说,月轮表示菩提心的能觉,莲花表示菩提心所觉的这一面,即真如,阿字表示菩提心能觉、所觉合为一体、圆融不分的自证分境界。


所以说这里边最重要的还是阿字。据莲花生大师的《大圆满法》中讲,当你真正实际证悟了自心以后,确实能够感觉自心的明点就是一个阿字。所以密教这些字母不是编造出来的,它确实是本有的一些字母。在你修证到了以后,你能发现确如《大日经》中大日如来所说,这些字母之音和形都不是人任意的编造。修观之法:“择天井四方无偏不明不暗之处为修禅之室。”总之你要找一个静室,什么事都要放下才能够修。手要结法界定印,脚是跏趺坐,然后下面是观阿字。


行者面向月,入息或出息或合出入息而唱字,如斯而修,积功己久,则无论开眼闭眼,见月白耀分明,是时也,迴面前之字而引入己身,合身之月,与身内之月而为一,此观成就,则截断烦恼菩提、生死涅槃差别之妄见,当座即身成佛矣。上根之人,昼夜不断修之,下根者度身所能堪任,若日二时,若日一时修之皆可,虽下根之行者,若信心决定,修观无,不过十二年,悉地必成,经有明诏,可仰可凭。”月轮观的三大毒为:第一是睡眠,第二是杂念,第三是坐体不正。这三个一定要排除,不要有昏沉,不要起杂念,身体要坐端正。这个身体坐端正特别重要。经典当中介绍月轮观的地方是相当多的,我们要把它融会贯通。


上次课我们提到的《无畏三藏禅要》主要也是介绍月轮观,那里面开示了月轮观是修三摩地的法,属于直提大圆镜智,所谓三摩地就是安住于众生本有的自性清净心。修月轮观,从凡夫一直到成佛唯此一道,别无二道。我们在讲禅宗时,禅宗的四种修法当中有一种就是月轮观,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月轮观的路线实际上就等于禅宗的路线。


所以说唐密第一条路线,即先修阿字三昧求顿入金刚初心,再修金刚界,最后回过头来修胎藏界这条路线,在修阿字三昧的途程当中,从前到后跟禅宗是完全一致的,也可以说就是禅宗的路线。所以我们说它是三昧耶曼荼罗的路线还不够,你还得看到它就是禅宗的路线,跟禅是无二无别,因为两者的观法是一,就是走月轮观直指众生自性清净心的路线。


这所观的月轮是直指自性,与其它的三昧耶曼荼罗的路线比如中观、三论的路线是不一样的,月轮、莲花和阿字都是自性的直接代表。直指自性,所以才是顿教,认识到胎藏界走月轮观这条路线是禅宗的顿教就行了,这才把握到胎藏界这条路线的主旨了。求顿入金刚初心,跟禅宗是一样的。上根之人就顿入金刚初心,一破三关。中根之人与第二句禅相应,达到破俱生我执即破重关的境界。下根之人还是可以与第三句禅相应。


总之第一条路线胎藏界的无相部分跟禅宗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禅宗顿教直指自性的这条路线。《发菩提心论》中说:“当观圆明净识,若才见者,则名见真胜义谛。”这就是冯大阿阇黎在《佛教真面目》禅宗那一节中所说,观月轮时,如果心光乍明则为见道。见真胜义谛就是见道,就是破了初关。论下面说“若常见则入初地”,初心见道还不能常见,能入无功用道恒常照见即是证道,就是登地菩萨。如果能够“渐渐增长,廓周法界,量等虚空,卷舒自在,当具一切智。”这就是牢关等觉的境界,修到终点就是破牢关,等于禅宗彻底见性了。


下面我们讲五相成身观(見《密教纲要》第三篇第十二章)。权田祖师说:“夫五相成身之观门者,即身成佛之要道,顿证菩提之秘术也。”五相成身观包括五个步骤,所谓通达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这五个步骤。前面两个步骤即通达菩提心和修菩提心是把月轮观的路线包括在五相成身观里,即前面的两步还是月轮观的路线。到修菩提心结束,月轮观就彻底修成了。下面的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这就是从金刚初心里面显现净妙的色身了。


成金刚心是在心月轮中观三昧耶形,比如金刚杵。证金刚身,是观全身成三昧耶形。佛身圆满就是把此三昧耶身,转成三十二相的本尊羯磨身。五相成身观就是在菩提心、月轮观修成以后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显现有相的自受用身的历程。所以五相成身观,在开始时都要说到阿娑颇那伽三摩地,即无识身三昧,以这种无识身三昧为基础进修五相成身观。无识身三昧就是显教也即等觉菩萨所证的极位,就是“观一切法皆空,不見身心之相,住于真如实际之空理”,这时往往自谓成佛。


在《金刚顶经》的开始,一切义成菩萨当修到阿娑颇那伽三昧时,就以为自己成佛了。这时遍虚空诸佛就警觉他说:“善男子,汝所证处,一道清净矣,金刚喻三昧与一切智智尚未能证知也,勿保著于无相之空理。”这就是《发菩提心论》中的胜义菩提心境界。下面就要修五相成身观,来开显有相的境界。所以前边两个心:通达菩提心和修菩提心就是把无相的境界转成有相的月轮。


这就是冯大阿阇黎在《八识规矩颂释》中所介绍的圆明初发境界:“密教五相成身观法,行者既证一道清净心时,求诸佛以法力加持,引令向上。诸佛授以彻心明,如理观察。忽感无边如来法流顿入自心,现圆明相。初尚带暗,再加进修,皓然光洁。是谓圆明初发境界。此圆明妙相原由诸佛妙智集成,不杂众生识量,完全脱离因缘所生法,即究竟无漏智之表征。句云‘成无漏’指此。”(《佛法要论》上324页)这段话就说明了月轮的本质是什么,月轮是“诸佛妙智所集成,不杂众生识量”,已经完全脱离了因缘所生法的范围。所谓诸佛妙智就是五智及诸差别智,五佛对应五智,心数代表诸差别智。


总之诸佛妙智,以五智为纲领的一切种智(性),也就是所有识的心王心数之自证分加起来就显现为一个圆明。我们上次讲月轮的实质时就讲到了这个问题,所有的智叠加起来也就显现为一个圆明,所以叫诸佛妙智。我今早才把这段话参究明白,就是所有的智五智及诸差别智加在一块便显现为一个圆明,这是自证分和证自证分的境界,属于智境。


这时已完全脱离了因缘所生法的范围。我们再补充一点关于圆明的问题。所谓彻心明就是通达菩提心真言。五相成身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通达菩提心,它的主旨是“观察而通达身中本有性德之菩提心”。“观自心住轻雾中,有如月轮,轻雾喻无明,显在缠本有,即表德观也。又就于月轮,有说如仰圆盆者,有说如立圆盆者,又有说如圆满宝珠者,初心行者自以立圆盆观较易,但亦任行者之意乐可也。”对于月轮,有说观成立着的圆盘,有的说观成平放的圆盘,有说观成一个圆球。初步还是应观成一个立着的圆盘,比较容易。


第二个就是修菩提心。“修菩提心者,即前之在缠本有菩提心以修而显也。观自心清净,有如满月,离诸烦恼垢染,离遍计所执,显本有之菩提心,即出缠修生菩提心也。又通达之位者,本来净;修菩提心之位者,离垢净也。


以配字之位,即菩提心种子之位也。通达心之字为本有之菩提心,故尚为黑色;脩菩提心之字为修生之菩提心,故观真金色也。即在这两个阶段当中,月轮和阿字都是有点不一样的。月轮就像冯大阿阇黎上文所说“初尚带暗,再加进修,皓然光洁”,初尚带暗就是通达菩提心的境界,一开始还是杂有灰暗之色,到了修菩提心时就浩然光明了。


阿字在通达菩提心时是黑色,到修菩提心时就转为灿然的金色。修菩提心时月轮观就修成了。所以说五相成身观的基础是无相的空理。这属于根本智的真空境界。那里面什么都没有,圆明也没有,那是一个唯有体大的惺惺寂寂空觉不二的境界。在这个基础上修月轮观,把有相的月轮开显出来。


因为已经能空五蕴,在这个基础上修月轮观就非常容易成就。一念这两个真言,通达菩提心真言和修菩提心真言,一念很快就出现。一切义成菩萨就是这样,他一念这两个真言,就说:“我观自心,形如月轮。”所以到这种程度修月轮观就很容易,五相中就用最初两相把月轮观包括进来了。


第三心是成金刚心。“成金刚心者,观,或莲华刀剑等,成本尊三昧耶身,以自心即成金刚莲华故,故曰成金刚心。观自己的心成为本尊的三昧耶身,比如金刚界要修十六大菩萨,第一个金刚萨埵其三昧耶形是五股杵,你就观月轮中的阿字转成五股杵。第二个金刚法菩萨是莲花,你就观阿字转成莲花就行了。总之十六大菩萨各有三昧耶身,修哪一个菩萨,就在心月中观哪一个的三昧耶身。同时也有身密和真言,观三昧耶形是意密,念真言是口密,结手印是身密。


在圆满菩提心之上修三密,很快金刚心圆满的三昧耶身就会现出来了。在这一相里,有入我我入之观,开始是观自心圆明当中的五股杵,然后把它扩展到越来越大,遍周法界了,这叫我入。然后再回过头来,把它缩入方寸之中,那就是入我。所以我入就是把自心开发成万物,所以叫我入,又叫一即一切。入我就是将万物敛归方寸,所以叫入我,又叫一切即一。寒山诗中卷舒自在,开则万象森罗,敛则毫无一物,也是这个境界。


第四个境界是证金刚身,还是观三昧耶身,它与成金刚心的不同是,成金刚心是观自心成三昧耶身,是遗弃肉身的,这时是观自己整个的肉身成三昧耶身,成一个五股杵,成一个莲花,这就更难了。因为把肉身遗弃了以后比较好观想,要把肉身也观成一个能够放大缩小的月轮和五股杵那就更加难了。所以说,证金刚身,这是即身成佛的意思,是即此肉身而成佛。


最后,第五个阶段是佛身圆满,把证金刚身当中的三昧耶身转成本尊的羯磨身,一个具足三十二相的妙身,这个身就是本尊的受用身。


十六大菩萨就是,属于东方金刚部大圆镜智的四位是金刚萨埵、金刚王、金刚爱、金刚喜,这属于东方的法性。属于南方宝部平等性智的这一部分就是金刚宝、金刚光、金刚幢、金刚笑。属于西方莲花部妙观察智的四位就是金刚法、金刚利、金刚因、金刚语。属于北方羯磨部成所作智这一部分的是金刚业、金刚护、金刚牙、金刚拳。这就是十六大菩萨。


如果你修成其中的一位那你也可以说是修成自受用身了,只不过是一门之尊或者说局部的自受用身成就。如果你从金刚萨埵一直修到金刚拳成就了以后,那么你已经修成普门的自受用身,达到了普门的成就。修到金刚拳时,金刚界修到这一步就圆满了。回过头来再修胎藏界,还是要从一个本尊修起,直到修成胎藏界曼荼罗的普门成就。要修各部院的主尊。胎藏界有三部,有好几个院。你先修金刚部、佛顶部、莲华部都可以,佛顶部主尊是金轮佛顶,其佛母为佛眼佛母,金刚部的主尊就是金刚萨埵。总之各有主尊,一路修下来,最后转入中台,把中台九聖即大日如来以及四正四隅的四佛四菩萨都修成,那就可以证入胎藏界的普门曼荼罗了。这就是上根所走的路线,即第一条路线。


中根的路线是第二路线,是先修月轮观,证到生空真如以后就转入修胎界受用身法,根据刚才说的次序,将胎藏界各部院的主尊一直到中台依次而修,修成总体的曼荼罗以后理法身和他受用身就同时证到。这就不如刚才那么顺利了,因为要修这么多的菩萨明王最后才能与大日如来的自性身相应,胎藏界这时就算修圆满了,以后不用再修胎藏界了。


下面修金刚界,在金刚初心的基础之上修金刚界的五相成身观、十六大菩萨,这样金刚界也圆满了。未修金刚界之前当胎藏界修圆满了,叫做胎藏界即身成佛,那时所成的身叫加持身。到金刚界修圆满了以后,胎藏界的那些身自然就转成本地身了。有这样一个区别。所谓加持身就是需要十方如来共同加持才能显现,加持力一消失就显不出来了。


所以胎藏界修成了以后其自性身可以说达到无功用道了,但那些受用身还达不到无功用道,必须得靠十方如来的共同加持,如果不接通加持力,就显现不出来了,到修成金刚界以后就永远也不会再隐没了,能永显了。这是第二条路线,我们可以从《佛教真面目》中找到根据。


在这里(《佛教真面目》第一章第五节《佛法要论》上113页)冯大阿阇黎是这样说的:“金刚顶宗行者以能入萨埵三昧为正机,得如来三密加持,充其量为果地即身成佛,五智圆满故。大日宗行者以能入般若三昧为正机,得如来三密加持,充其量为因地即身成佛,镜成二智未圆故。通称即身成佛者,简括之辞也。以三密为符号引起如来之加持,则菩提心中自觉法流日盛,其浓厚之程度能消除众生染心,法身昭著,是为因地成佛。若更能开显诸佛真心,三身具足,是为果位成佛。菩提心之开显至少以般若波罗密多为基,只与生空真如相应者,此心犹带昏昧,能与法空真如相应者,此心乃克明净。于此明净菩提心中,以三密发展诸佛功德,收效乃大。未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甚至分别二执未破者,则三密不能顿呈殊胜妙用,须以大精进心行之(或参考显教戒定慧三学)。密乘行者分四级:未破粗执者(分别二执),只依信心而行,是为下级修法,或名作密;未破细执者(俱生我执),只依理解而行,是为中级修法,或名修密;未破极细执者(俱生法执),能依般若性而行,是为上级修法,或名瑜伽密。既破极细执者(俱生二执俱空),能依萨埵性而行,是为最上级修法,或名最上瑜伽密。”



据《佛教真面目》,《大日经》胎藏界的教法属于瑜伽宗,它就是未破极细执能依般若性而行的教法,即已破了细执,还未破极细执,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修月轮观到证生空真如时就转入受用身法,开始修他受用身,就是胎界瑜伽宗。胎藏界修成了以后,能破极细执,入金刚初心。这时依萨埵性而行,修自受用身,就是金刚界的最上瑜伽宗。在冯大阿阇黎这种对四级密法的施设中,《大日经》胎藏界教法的正机是顿教破了重关的人或渐教八地菩萨,总之是破了俱生我执与生空真如相应得证无生法忍的人。正机一般是从显入密之机,他一来就修他受用身法。如果不是正机,是凡夫直接修密的径直机,那就先修月轮观,破了重关之后再转修受用身法,这是胎藏界最通行的一种修法。


第三条路线是下根之人所走的路线,即一路都是以修本尊法为主的路线。本来胎藏界的传法次第是受菩提心戒后,同时传本尊法和修菩提心法。那么对这有相和无相的路线应该如何把握呢?这就有两种选择:上根和中根先以无相为重点,下根则径从修有相入手。所以下根人不修月轮观,专门修有相的本尊法为主。


学密须知(十二辨境,《佛法要论》267至268页)中可以找到这第三条路线。“持诵过程中渐达于一心不乱之境,本尊种子或流现眼前,得见瑞相。……上述境界纵与本尊相应,只见化身……然仅安住于此,临终不过往生本尊化土,得少为足非密教本旨,学人所当知者四也。得见本尊化身,斯破初重妄执矣。从此精进不懈,再破二重妄执,开顶门眼,能见本尊受用身。功行到此,克证无生法忍,生前堪为人天导师,临终得生本尊报土,然不过菩萨境界,非密宗即身成佛主旨。学人所当知者五也。百尺竿头更能进步,摧破三重妄执,则于莲花性海中提出本尊法性,遍布行者肉身一切支分,从一一毛孔中流出光明,普及大千世界。当是时,内离能运之心,外泯所达之境,法法无相,唯一片佛性,妙用无边,而亦无一片之见。入此大舍三昧,行者肉身即是本尊法身,当下便处本尊常寂光土。若更精研自心三十七尊妙性而一一证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


你看这条路线一路都是修本尊法。第一步见到本尊了,破了分别二执了,再第二步见到本尊的变易身了,冯大阿阇黎在这里说的是本尊受用身,根据我的研究应该是指本尊的变易身,因为受用身和变易身的用词往往是交错的,不是那么统一的,变易身又叫胜应身,有时也称报身。在严格的用词系统里面,此处的受用身当指变易身,上文说破了初重妄执见本尊的化身,在我的严格用词系统中就是指本尊的同居身。然后破了三重妄执见到本尊的他受用身,同时就见到无相的自性身了。刚才念的这段就是描述的无相境界,这时胎藏界修圆满了。


最后一句话就是下一步要进修金刚界的主旨:“若更精研自心三十七尊妙性而一一证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胎藏界修成了以后,要进修金刚界的三十七尊,并一一证之;就彻底达到唐密的最上之道了。


第二条路线是先修月轮观,再修胎藏界,再修金刚界的路线。在月轮观时是三昧曼荼罗的路线,即禅宗的路线。转入受用身路线以后,那就是大曼荼罗里边的路线了。本尊法这条路线,就一直是大曼荼罗的路线,它是附带见性。在第三条路线当中见性不是主旨,它是修本尊法见到的本尊而附带见性。所以第三条路线一路都在大曼荼罗里用功,即凡聖1、凡聖2、凡聖3、凡聖4的路线。破初重妄执时解决凡聖1的问题,到最后解决凡聖4的问题,这时就见到自受用身了。一路都是走有相的路线,一路都是在第八识上开显本尊。


我刚才已经说了,胎藏界有两个主旨即兼显自性身和他受用身,金刚界唯一的主旨就是显现自受用身,把这一点记住就行了。



形上学方法1(目录)

形上学方法2:序

形上学方法3:三大学术规范

形上学方法4:三大学术规范对比

形上学方法5:西方学术规范已进入全面危机中

形上学方法6:论北大模式的问题

形上学方法7:彻底走出西方学术规范,复兴固有规范

形上学方法8:形而上学方法总论

形上学方法9:形上学诸路线

形上学方法10:形上学诸路线之比较

形上学方法11:哲学史演变之脉络

形上学方法12:哲学的分派、评价(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穷途末路)

形上学方法13:西学的演绎归纳方法与印度因明学之比较

形上学方法14:普遍必然规律

形上学方法15:形上学基本问题之层次

形上学方法16:西方宗教之形上学剖析

形上学方法17:从语言角度看东西形上学之差异

形上学方法18:道家

形上学方法19:修行的资粮和前行

形上学方法20:四禅八定

形上学方法21:小乘出世道路线

形上学方法22:权教与实教之区别

形上学方法23:实大乘法相宗

形上学方法24:实大乘空宗

形上学方法25:儒家

形上学方法26:儒家与道家、禅宗关系

形上学方法27:禅宗(一)

形上学方法28:禅宗(二)

形上学方法29:气脉明点
形上学方法30:生死中阴


白鹿洞书院讲道统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全集)


孟晓路简介:

孟晓路,字庆弗,号童庵,当代中学大家。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迄今一直在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有儒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寒山诗提纲注解》、《七大缘起论》(2008年出版)、《佛学与西学》(2009)、《形上学方法》、《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2013年)、《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2014年)、《西学之中学渊源》(2013-2014年)、《佛教真面目讲记》(2012-2014)、《论周官》、《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019年)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