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2023年第6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编辑部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2024-09-04


第200期纪念专刊

目   录

·笔谈·

提升文献学的学科地位,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落到实处  张涌泉(4)

文献学的未来:青年、跨学科和国际化  张升(7)

校勘何以为学  刘玉才(13)

漫说数字化时代的中古文献辑佚  陈爽(18)

明代别集文献整理的相关问题  左东岭(20)

清代经学文献的汇编和利用  虞万里(22)

关于口头文献的一点浅近思考  张廷银(28)

·专题论文·

文献学与 Philologie:旧领域的新认识及其可能的新未来  张伯伟(32)

创新理论:推进古籍事业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  周少川 鲁洋(84)

印本视角与目录之改进  郭立暄(98)

剧变时代的渐进工作:论纸质文史工具书的编纂及其意义  徐雁平(121)

今后甲骨文献整理研究的展望  黄天树(132)

出土文献与制度史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  孟宪实(141)

琬琰潮音:塔铭碑志与佛教研究  冯国栋(152)

让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融入中国文献学  聂鸿音(164)

中国古籍在日本流传之意义  高桥智(175)

书缘、艺缘与地缘——《鸿雪因缘图记》文化生成考  程章灿(188)

清末江南的出版文献与史学传统——以绍兴会文堂书庄和上海会文学社为中心  邹振环(204)

钟彤澐其人及其著作  高田时雄(221)

内容摘要

文献学与 Philologie:旧领域的新认识及其可能的新未来  张伯伟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百年无确解的“文献”与“文献学”现状,回顾了中国原始的“文献”概念,重新梳理了孔子的文献学实践,指出历史上政治对文献学的戕害,导致“文献”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萎缩。继而考察中国现代“文献学”概念的由来,其中既有“东学”又有“西学”,但无论来自哪条路径,其本来面目都是德国的Philologie。比较了文献学、语文学和古典学之后发现,中国原初的文献学和美国当代的语文学是可以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本文的宗旨并不仅仅想追溯“文献”一词的原始意义,或对“文献学”概念作词源学上的考索;而是试图对文献学提出某种新的理解,其目的是要促成新的思考和实践方式。在更新了文献学的观念之后,我们失去的只是束缚自己的锁链,迎接的将是辉煌灿烂的学术未来。
关键词文献学 Philologie 语文学 古典学

创新理论:推进古籍事业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  周少川 鲁洋

内容摘要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理论建设的要求新时代古籍工作需要理论总结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籍工作者已经进行了理论探索和积累但是仍有不重视古籍工作理论的偏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明确理论工作不是空谈是对古籍工作实践作学理的总结没有理论古籍工作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要了解古籍理论的主要内涵包括基本理论专业理论和方法论等几个大的方面新时代的古文献学科理论也需要不断深化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学科定位等基本理念二是要深化和完善学科理论学科历史专业基础理论等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内容新时代的古籍和古文献学事业既然能产出丰硕的实践成果也必然能产生创新的理论
关键词理论创新  必要性 古籍工作理论 古文献学科理论

印本视角与目录之改进  郭立暄

内容摘要传统古籍目录大致有篇次叙录和条目三个着眼点本文列举若干版本鉴定实例说明以印本视角考察采用印次与翻版比勘互证的方法可在篇次梳理叙录推原条目编制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可改变目录旧有的刻板面目促使目录学这门古老学问重振生机
关键词印本视角 篇次 叙录 条目 四库全书总目

《古今韵略》原刻后印本(上图藏)和翻刻本(上师大藏)


剧变时代的渐进工作论纸质文史工具书的编纂及其意义  徐雁平
内容摘要在工具性数据库快速发展的时代纸质工具书将仍与之共存并伴随发展近二三十年古籍大量整理出版学术研究不断拓展经济实用的纸质工具书有必要系统性地更新换代或创新品种在纸质工具书建设过程中个人编纂或小型学术团队编纂不但是一种稳妥可把控的操作而且还能保证工具书的学术水准和个体风格就清代文史研究而言系列纸质工具书的编纂一方面可提供查检工具另一方面可通过对系列文献或集群文献的梳理深化对有清一代学术文化的清代性的认识

关键词纸质工具书 古籍整理出版 系列文献 清代性


今后甲骨文献整理研究的展望 黄天树

内容摘要:殷代金文是记事的,与占卜无关,其行款多为“下行而左”,十分简单。殷代卜辞不是记事的,与占卜有关,其行款复杂多变。殷代金文与殷代卜辞行款相比,后者显得十分凌乱,如果掌握了甲骨占卜学,知道卜辞的核心是“兆”,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等都像众星拱月一样环绕“兆”来刻写,则卜辞的行款,实际上是井井有条的,一点也不凌乱。大版甲骨的正反两面往往刻有若干条卜辞,如果忽略甲骨占卜学,整理出的甲骨释文就会存在问题。展望未来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必须兼顾甲骨占卜学和甲骨形态学,否则甲骨文献是很难整理好的。为此,举例来说明未来如何做好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

关键词:甲骨文献 甲骨占卜学 甲骨形态学
龟腹甲


出土文献与制度史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  孟宪实

内容摘要:吐鲁番出土文书,是典型的出土文献。作为唐史研究的新史料,吐鲁番出土文书与敦煌文书一样,受到学界的重视,而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成为唐史研究的重要动力。今新疆吐鲁番,唐代为西州,从魏晋到唐朝,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汉人,所以留下众多的汉语文书。文书主要出土于墓葬,至今仍有众多的墓葬保存完好,未来仍然会有历史文书不断出土。就唐代的西州文书而言,因为唐朝的制度严整,所以西州的出土文书,不仅能够证明西州一地的历史面貌,对于理解整个唐朝制度都有极大帮助。从已知的西州出土文书观察,西州的制度不仅是唐朝整体制度的一部分,更能够从多个过程、层次和侧面展现唐朝制度的完整性,是研究唐朝制度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出土文献 吐鲁番出土文书 西州 唐朝制度
吐鲁番巴达木出土僧籍


琬琰潮音:塔铭碑志与佛教研究  冯国栋

内容摘要:僧尼塔铭碑志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自齐梁时代始,历代学人即对僧尼塔铭碑志进行搜集与整理。近代以来,学界利用塔铭碑志对佛教宗派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北朝僧尼碑志研究、碑志与初期禅宗史研究、辽金元碑志塔铭研究等学术热点。在前代整理研究基础上,全面搜集、整理僧尼塔铭碑志对促进中国佛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塔铭碑志 佛教 禅宗 北朝 辽金元


让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融入中国文献学  聂鸿音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是附属于中国文献学的一个分支而非独立学科。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汉文古籍的辑佚、校勘和注释诸方面发挥作用,汉文古籍整理的原则和方法也可以成为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规范。当前的学术研究和学校教育不能脱离中华文化主流而过度强调少数民族文献的特殊性,自我封闭的研究没有前途。我国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手段尚不成熟,如果能参照汉文献学统一术语并制定各文种的转写和翻译标准,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也有望得到文献学界更多的关注,从而为传统的中国文献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关键词:古籍整理 民族古籍 国学 术语规范 行业标准


中国古籍在日本流传之意义  高桥智

内容摘要:日本所藏的中国古籍中,数量非常多的是明刻本。其大部分为江户时代从中国输入的。为了解其意义,对以日本国会图书馆藏的中国地方志和内阁文库藏的明刻本为代表进行调查,提供参考资料,作为共同研究的起点。

关键词:中国古籍 明刻本 明藏书家 日本江户时代 日本国会图书馆 日本内阁文库


书缘、艺缘与地缘——《鸿雪因缘图记》文化生成考  程章灿

内容摘要:清代藏书家麟庆的《鸿雪因缘图记》,是一部图文并茂、独具特色的年谱。此书是麟庆与汪英福(春泉)、陈鉴(朗斋)、汪圻(甸卿)等画家合作的产物,而诸位画家都有深厚的扬州地方文化背景。本文从文献文化史的角度,审视这部奇书的文化生成过程,勾勒麟庆与嘉道年间书画社会的关系,揭示《鸿雪因缘图记》背后的扬州地域文化背景,为这部奇书绘制一幅专属于它的文化因缘图。文献在其生产、流传、使用过程中与种种人事交集,构成诸重文化因缘,又往往易被时间覆盖或消蚀。发掘并阐释这些文化因缘,正是文献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鸿雪因缘图记》 麟庆 藏书 画家 扬州
《鸿雪因缘图记·嫏嬛秘境》


清末江南的出版文献与史学传统——以绍兴会文堂书庄和上海会文学社为中心  邹振环

内容摘要:清末传统的书局和新式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在江南地区尤其突出。与欧洲书商保留有大量销售记录和背景资料不同,清末多数书局和出版机构都缺乏第一手的创办档案。而这些书局的实相主要是靠散见于报刊的销售广告和书籍实物及其所附录的广告来呈现。会文学社是汤寿潜20世纪初在上海创办的一家民营书局,前身可能是1897年在绍兴出现的会文堂书庄。该书局出版过许多有相当影响的书籍,其中既有《二十四史分类辑要》和《经史百家序录》等传统史学文献,又有《普通百科全书》这类译自日本教科书的知识书籍,还有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这样的图书。围绕该社活动的经营者或作者,多是清末民初士绅阶层的精英,他们的以历史书籍为特色的出版活动,是彼时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绍兴会文堂书庄 上海会文学社 《普通百科全书》 《二十四史分类辑要》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上海会文堂印行《绘图后汉通俗演义》


钟彤澐其人及其著作  高田时雄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初,随着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莫高窟一洞窟内获取大量古代写本并带回其母国,敦煌一跃闻名世界。而在中国,这一时期千里迢迢寻访敦煌的人并不多,记录石窟情况者更少。1923年,甘肃督军陆洪涛的幕僚钟彤澐曾到敦煌一游。之后,他在兰州出版了《雪泥三记》和《轮蹄集》两部著作,书中较详细地记录下作者所见千佛洞的情况。因钟彤澐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留下莫高窟游记的人之一,其记录在敦煌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然以往学界对钟彤澐及其著作关注甚少,本文综述两部著作的流传情况及内容,并对钟彤澐在千佛洞发现碑文和写本的详细情况作一介绍。

关键词:敦煌 莫高窟 钟彤澐 兰州


·往期目录·

《文献》2023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3年第2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3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3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3年第5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