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黎恐袭事件:笑有没有禁区?

2015-01-08 周轶君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在笑的战斗中,谁先动粗谁就输了。谁都有笑的权利,谁也都有不开心的权利,但谁都没有胡乱杀人的权利。


巴黎恐袭事件:笑有没有禁区?
by 周轶君


谈惨祸之前,先说说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据说排上了法国“史上最流行”前几名。香港译作“非常四女婿”,原名是“一连串(糟糕的)婚礼/岳父岳母真难当”。一对法国标准夫妻,男的是律师,女的当主妇,四个女儿先后嫁了穆斯林、犹太人、中国人和一个黑人,全是新移民,这下热闹了。


在半犹太外孙的割礼上,穆斯林、犹太人、中国人(当时黑人女婿还没入门)相互攻击,又跟法国岳父交叉骂战——内容可想而知:宗教、习俗、文化……中国女婿本来最包容,没想到穆斯林和犹太人互骂之后一齐攻击他:“只会微笑拍马屁”“至少我们不开心了真动手,中国人猜不透”中国女婿送客出门时,正告犹太人“你们统治银行业的时代终结了”中国人买了全世界,还用中国功夫一掌封喉教训了犹太人。


然而终归是一家人。长期不欢不睦之后,终于在圣诞节重聚。法国岳母下了番功夫,菜式上极力照顾几位女婿,而女婿们也得到老婆们耳提面命,别碰敏感话题,别回应挑衅,居然效果奇好,大家很快找到了共同点:都是法国人。一起高唱法国国歌,其乐融融。


整部电影笑点一个接着一个,全都戳在“身份认同”的痛处酸处。但是当他们寻找共同点时,宗教分别竟也能化为共识——穆斯林和犹太人陪信奉天主教的岳父岳母上教堂,边走边说:“其实我们的宗教有亲缘关系……”(后边中国女婿不平:“谁说中国人是拍马屁高手?”)这几个一神教的确是一棵树上先后结的果子——当你有足够认知才明白,无知者才会一见面就翻脸。


最后出场、来自非洲的亲家,看着前三个女婿,感慨道:“这就是法兰西的新面孔!


(资料图:电影《非常四女婿》剧照)


笑声可以融化坚冰,哪怕是那些所谓的“禁区”。但是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血案,却是笑声惹来了枪声。笑,有不能闯的禁区吗?


法国大概是欧洲国家中最以自身文化为傲的了。还记得法国曾经颁布法令,公共场合不准显露明显宗教标志吗?穆斯林不准蒙头、从头到脚盖住身体,犹太人不能戴小帽,十字架、佛珠也一样不行,除非藏在衣服里面。虽然惹起争议,但这个禁令的初衷,并非针对某一个宗教,而是要求尊重法兰西共同的价值。


《查理周刊》没有广告,没有财团支持,生存主要靠市场,博眼球本来是任何杂志都要做的,但博得有些极端,除了市场,还因为“骄傲的文化”。他们的幽默是有知识含量的。尽管我不免担心:捍卫世俗,捍卫“非宗教”,是不是本身也是另一种宗教狂热?就像那部电影里,反对儿女婚姻的法国爸爸和非洲爸爸,最后发现,自己不过是同一种人的黑白两个版本。


但我仍然不主张为笑声划定禁区——因为那个禁区只会越来越大。前几年去土耳其的时候,跟当地有名的漫画家马马詹聊天,他说总理办公室(埃尔多安那时还是总理)常常打电话来,说可以画总理,但不能画得太难看,衣服不能这样那样。近些年土耳其媒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去年埃尔多安的一名高官说,女人不应该在公开场合大笑,“那样不符合伊斯兰规矩”。结果土耳其女人们在推特上接力秀豪迈大笑的照片。马马詹刚出道画政治漫画,接到无数谩骂,“他们真的恨你”,后来改画儿童书才赚了钱。有了钱他又开始为报纸画点政治漫画,软软的讽刺,不怎么好笑了。


笑对社会的伤害有多大? 埃及从前也是不许笑的国家,穆巴拉克下台前后,冒出无数政治笑话,心脏专科医生巴塞姆干脆改行搞起脱口秀,红透阿拉伯世界。但是,当他戏仿时任总统穆尔西出国访问,接受荣誉博士、英语带口音,等待他的是拘禁。美国“The Daily Show”主持人、中文网上译作“囧叔”的,为同行出声,在节目里声讨埃及政府,转而假装小声自嘲:“可是你要知道,笑声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节目,试图阻止伊拉克战争,但没成功——笑声没那么可怕。”


但权威之所以是权威,恰恰在于它可怕,它叫人恐惧,它开不得玩笑。别以为不同宗教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就好,权威常常升起在自己人和自己人中间。更复杂的是,分明受权威所迫的人,有时还会自觉捍卫权威,否则他就找不到自己的底气。


英国有出常演不衰的话剧(后来还改了电视剧)《是的,首相》,剧中首相丑态百出,权欲无尽,虽然最后仍有一道薄薄的道德底线。我在剧场里看英国人集体狂笑,问他们担心这些事情出现在现实中会怎么样?他们说不担心啊,剧中坏人下场都很惨。更何况,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门背后是怎么回事”。装一点的英国人就说:“我们除了笑笑,还能怎样?”换言之,笑笑更健康。笑,其实是疏导社会怨气的绝好渠道。像英国那样,运转得还不错的国家,并不需要一个板起脸的权威。


好吧,如果有些笑话真的让你怒发冲冠,为什么不能以笑话,至少是非暴力手段回应呢?像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那样,听到粗鄙的故事,愠怒得来仪态万方: “We are not amused.


在笑的战斗中,谁先动粗谁就输了。谁都有笑的权利,谁也都有不开心的权利,但谁都没有胡乱杀人的权利。读者对《查理周刊》本来也许反应各异,恐怖袭击之后,天平如何倾斜是明显的。当然,我说的“笑”,始终都指有知识含量的幽默,如果有人劈头盖脸乱骂,有些情况下,你也只能像法国人齐达内一样,一头撞过去。

作者:周轶君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资深战地记者,长期从事中东及国际热点地区报道。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该作者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