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梓新:我的UEA创意写作上课笔记(上)

李梓新 三明治
2024-10-01


前传

44岁,我去英国学英文创意写作

在UEA跨语言写作,我有什么体会?

非虚构写作是一种不得不言说的生活重量














2023/10/02


Medical School 2.02  教室的墙上有两排挂钩,每排有25个钩。其中两个的上面搁着一个歪斜的白色宜家钟,指针停在4点19分。


大门正中贴着一张横向的A4纸,用颇为严重的口气写着,任何食物和饮料都不能在本教室内吃喝!但是门后的桌子上放着两个咖啡壶,和很多纸杯,只是旁边的一瓶牛奶看起来已经钙化了。


LDC(Literature,Drama & Creative Writing) 这个系,包括在Arts & Humanity这个学院里,原来的学院大楼一直在装修。所以我们的各种上课活动都在别家学院的教室进行。像在医学院里上写作课,这种氛围倒也蛮适合对作品进行解剖和分析,头上六条白炽灯管,排成两排,白森森地照着。


全职和兼职的学生在这个课上一共16人。从人口分布来讲,里面有3个男生。然后有两个黑人、两个印度人和一个中国人。其他都是白人,包括老师。我还发现有9个人使用电子设备上课,7个人坚持用纸笔。


这节课的名字叫Writing Lives,三个小时的课程,前两个小时都用在分析四个同学的作品上。这种群组发言还是要靠抢,和中国的学习文化太不相同了。那个第一次来英国的印度女生也抢着发言了好几次,她的语速很快,口音又很重,不过好像我们每个人都能听懂“川普”一样,似乎英国人对印度口音已经有自成一派的辨析力?


四个同学的作品有三个写得很不错。一位是从1988年担任路透社记者,1993年开始在BBC工作,在东欧、中东乃至巴基斯坦都呆过的女记者,现在生活在布莱顿,每次上课才坐4个多小时的车过来,住一晚就走。她准备研究前南斯拉夫王国的国王King Alexander1934年在法国马赛出访时遇刺的故事,根据当时拍摄的一部短片进行细致分析。实际上,她自己和各种政治人物和杀手也有过接触。1996年,她多次采访过的保加利亚领导人被刺杀。她认识的一个阿尔巴尼亚人后来在玻利维亚策划暗杀被击毙,在土耳其,她也接触过暗杀者。


另一个来自诺维奇当地的科学记者C,通过肯尼迪遇刺和写《美丽新世界》的赫胥黎在同一天死去,来写Beatles音乐的迷幻作用。因为Beatles的专辑也在他们死去的同一天发布,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的遇刺对民众的冲击被Beatles在美国的巡演所医治,而赫胥黎的死则是他让他妻子使用药物进行的安乐死。这位作者建立了一个网站,想研究致幻药物(Psychedelics)的新闻。


还有一位是来自巴巴多斯,目前在美国做律师的黑人女性,她写下她的父亲,在英国军队服役过。她的巴巴多斯写作让我感受到乡愁,有diaspora的通感。


我开始建立了一个文档,名字叫"地道表达",就是把我看到的英文里面,觉得很有意思很有帮助的表达词句收集起来。比如:


shaking out an old umbrella

I want it to be as a viewer, not a voyeur

uncanny alikeness that you sometimes see in long married couples.


本周阅读:Marina Warner

Warner整个写作生涯的处女作是一部关于慈禧的书。她来自显赫的家族,目前是Birkbeck University的创意写作系主任。但是工作坊的同学似乎都不喜欢她这本书:Inventory of a Life Mislaid。关于她父亲1950年代在埃及的一家书店被当地人焚毁的故事。








2023/10/03


今天上课的Earlham Hall是一个漂亮的维多利亚房子. Taylor Swift来附近表演的时候,曾经住在这里,最后她运来的一个冰箱没有带走,捐给了这里的法学院。我们在一个stable里的教室, 原本大概是马厩,墙壁斑驳却有美感,外面是很大的Earlham公园。草皮出奇的平整,好像有人专门打理一样。在教室里也闻得见青草香。


这节课只有10个学生,还包含一个旁听的虚构班学生。人少之后交流感好很多。大家又做了一轮自我介绍。说到为什么选择非虚构时,Sharon说从Covid以后,没法读虚构了。


Life of the Book这节课从half term之后要开始交3000字作品。在这个课,我可能会写2010年代的上海。


导师把非虚构大概分为四小类,memoir, biography, 传统non-fiction, hybrid。


这节课的讨论比昨天的多,因为还没有开始workshop。她要求我们每周的阅读材料,要自己提出三个觉得有意思的点,下节课开始,还要有同学做presentation。我们今天主要讨论了first person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和问题。


最后我们还有时间做写作练习。分为三段,每段5分钟,用5句话描写你的童年。在那么短促的情况下,我写了跳进我脑海的三件事:1. 碰到一个来自北方的乞丐。2. 观察本土民俗文化游行时被爆竹炸到大腿 。3. 泰国的华侨大伯回来潮州。








2023/10/09


这次是在Medical School的大楼Queens0.13上课。同样不大的教室,不过比上次舒适一点。阳光斜斜照进来。橱柜里都是人体各部位,头骨、心、肺、肌肉。墙上的海报主题是Heart Disease.


说实话,本周讨论的三篇同学作品我感觉一般。一篇是写妈妈的,一篇写自己的印度童年,一篇写印度青年在伦敦hook up的,最后这篇是我最不喜欢的,感觉都没什么可以评论的。


课上,印度女生M说出来她不喜欢这篇作品,充满了刻板印象,刚好这个作者也是印度裔男生,不过可能是英国长大的,因为没有口音。她这种直率让我对她的印象有点改观。不然大家都在说你好我好,也没什么意思。






2023/10/10


周二下午的这节课,导师Stephanie不爱开灯。教室里有点暗,稍微有点灵修的气氛。屋外停着一辆摩托,松鼠在地上跳跃,小绿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出声音,一直棕猫爬在墙沿,后来上了树梢。


我们讨论伍尔夫和费兰特的memoir写作。话题又滑入到这两周一直在谈的非虚构的真实性如何界定问题。


说实话我对谈论真实性有点厌倦了,就发言了,说我觉得非虚构还有很多种类,不是这种很难界定真实性的个人写作而已,很多的非虚构是我们去做大量的采访和调查,虽然不一定知道全貌,但我们主观上不会去编造。有两位新闻背景的同学有点共鸣。在BBC工作过的同学就直接说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项目了,因为每个人都在写自己的故事。而她只想把自己抽离,写一个关于暗杀的分析。但是其他没有新闻背景的同学,会问,那你们采访别人,怎么确定别人说的一定是真的?


我发现这个项目,包括国外都在发展非虚构定义的过程中。在UEA,这是虚构文学发展出来的旁支,这里并没有新闻背景的导师,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文学化。我本来也想多接触一些文学化的元素,看看这个圈子是怎么写作的。


这节课最后半小时,做了一个写作计划breakdown,还是很有帮助的。


whose story:

Is it a story of what happened, how or why it happened?

How many people?

Most dramatic moment?

Pivotal moment?

First event:

Last event:

Prologue:

Why related:







2023/10/16


我是本周的Workshopee, 开头介绍自己的作品之后,中间大家的讨论我不能回应,最后有机会再总结一下。


大家称呼作品的作者,不用You,而用"the author",会显得更专业一点。


对我写潮州故事的点评总结


1.大家对我采用的英国女传教士Catherine Ricketts的开头并没有那么感冒,反而喜欢我原有的,从潮州四合院写起的开头。看来大家还是比较进步,比较接受多元和异国情调。原本我是想采用一个和他们比较接近的本国历史人物,引发兴趣,只有我的老师觉得这样好。明天我还和他有20分钟的单独交流时间。


2.大家对潮州的东西挺感兴趣,无论是建筑,还是抽纱、包括我们家族的个人故事,他们都想知道更多。这一点我也预料到了,就像我上周六下午在UCL分享说的,我感觉英文的文学是非常倾向个人化的,不像中文,特别是中文非虚构,比较爱讲一些宏观的社会主题。


3.如果写成书,每一个主题,都非常需要我个人的故事、细节或者体会来带入,就像我们系圭亚那的老师Tessa McWatt那本Shame On Me一样。


4.到晚上目前有两个同学发了修订模式的建议给我,真的很有帮助。按规定每个同学都应该发我的,但我其实也发现我要按照这种细致的修订模式发给每个作者feed back也不容易,有些评论课上也讲过了。他们还是给了很多鼓励,我只要继续细致地写,描写和情节有意思,我觉得还是能吸引西方读者的。


5.有一个英国白人同学还谈到对这种传教士的做法要在文章中有批判/思辨精神,我觉得英国现在还是进步了,对殖民历史也有很多反思。







2023/10/17


今天课上随机选两照片, 一张写之前发生了什么,一张写之后。


闷的时候会去旁边Eaton Park走走







2023/11/06


今天不知为什么老师突然要让我发言,之前做阅读材料的同学好像都是Volunteer,先和老师说好的,加上我两周前做过一次了啊,不知道为什么老师又让我发言。幸好我今天有两篇文章还是蛮有感觉的,还能应付过去,如果放在上周那些阅读材料我就歇菜了。


有一篇里面说:"And for the essayist, history is nothing if it is not personal." 这句特别好。


另一篇是讲伍尔芙在小说对散文(essay)的学习运用的。也讲得特别好,大意是:非虚构/散文(essay)的目的是和读者创造某种对话。而小说往往更为封闭,对读者来说也更遥远。一个小说的读者应该接受这种封闭性,从开始进入,离开的时候也安静地走。不会要求更多。


所以我用这几段发挥了一下也算过去了。Stephanie的课比较有文学性,但有时确实比较会有启发。比如她说memoir is to use a self to express a subject. Essay is to use a subject to express a self. 这两句特别言简意赅。


以及,她在点评同学作业之前,会提出让大家对这篇作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还是蛮核心的,特地针对这篇文章。今天我的"三明治故事"那篇,她就提出的问题是,这篇的人物动机是什么?


加上大家的各种点评,我就发现我写了三明治刚起头时我在上海的公关公司工作的那些状态,那些事情,那种我比较熟悉的中文非虚构风格,其实还是不够文学,或者说缺乏文学中足够的自我、动能、张力(有一些矛盾以为自己也呈现了,但还是构筑得不够,要从内心真的一步步呈现堆积起来),这一点还是给我不少启发的。很多同学的叙事性没那么强,但是他们对内心的描述或者营造都很不错,这是我今天所学到的。







2023/11/27


比较女诗人Sylvia Plath传记和 Mary Shelley (《弗兰肯斯坦》作者)传记 Romantic Outlaws的开头。


Sylvia Plath是Ted Hughes的第一任妻子,两位大诗人相爱成婚,后面却牵出各种悲剧,是英国文坛令人扼腕的事,虽然Sylvia是美国人。我曾经去过利兹旁边Heptonbridge的Hughes故居,他的墓碑也在附近,据说因为Sylvia的粉丝认为他要对Sylvia的自杀负责,所以经常去涂鸦他的墓碑。


点评同学作品时,我提到的一句话:A place through many selfs, or a self through many places?


上课的时候,校猫Sylvester闯了进来






2023/12/04


写潮州爷爷的文章得到了大家的点评,比上次评价好很多。


同学M: quiet resilience. History and family . Simple structure, easy to digest.


同学P: exile and return : universal. Different level.


同学J: poignant . Trustworthy vision. People coming and going. Lingering sadness. Feeling of tenderness.


同学G: This is such a good example of your writing being excellent - it is spare, and quiet, and precise. It makes it very moving.






2023/12/05


Motivation / rationale :  the reason to tell the story. the question that you want to think through , the puzzle you want to solve. the thing you can not reconcile. The things that you can't unpack.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ings.


Where are you asking this from/ in time and space?


马上圣诞节,天黑得很早,我带了圣诞灯装点教室,

因为导师还是不爱开白炽灯。






2023/12/12


如何准备接触Agents的材料? 以我的潮汕故事为例进行练习。


1.What question are you asking? Interpret it.


I am asking something about the liquidity of identity, culture, food, memory and network. How does it gain more strength during the process of diaspora. And how is it mirroring their roots,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irdiaspora.


2.Why is this question important? Culture significance.


The diaspora in cultural exposures normally was seen as a tragic or forced journey. But the diaspora of Teochew people, has been taking place since hundreds of years ago to this day,  forming a new culture - loyal to its root, but absorbing the best of the global context.


3.What is the story that you are telling or investigating?


The story emerged when I was searching my family history. I found a link between my hometown and the missionary, which extended to the world from the 19th Century or even earlier. It made me want to investigate the stories in a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approach.


4.What is your motivation?


I wa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among Individuals and nation, state, ethnic group. In China These aspects always entangled. Teochew People are a group of Chinese people who already went beyond this narrative. Unlike Gold Rush Miners or railway workers in America, they sail to other lands to build a brand new social network, mixed with local culture and colonialism.


5.Three influences


Cai Xiang-yu/ Mellisa Macauley (academic influence)

Tash Aw

Xiaolu Guo



彩蛋


2024年2月,在UEA非虚构写作的大师课上,见到了Marina Warner。她和我父亲同龄,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她出生于伦敦一个英国人和意大利人结合的家庭。父亲曾经在埃及经营一家书店,在1952年埃及革命中被烧毁。从小她就喜欢中国,床头挂着嫦娥奔月的画像,1964年她入读剑桥,本来想修中文但担心太难,毕业后她申请一个奖学金到美国被拒绝。但是她对慈禧的故事太着迷了,在做记者的时候,她得到了一笔写作奖金,出版人建议她写慈禧的故事。1972年她就出版了The Dragon Empress- Life and Time of Tz'u-Hsi. 这本书,在拍摄《末代皇帝》的时候,被导演贝托鲁奇引用。1975年,Marina有机会到了北京,她想看一些李白杜甫的诗歌,都被说已经被禁。这让她很失望。她后来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以17世纪的中国为背景的。再后来她的写作蒸蒸日上,题材也越来越广泛,从基督教到阿拉伯神话。2017-2021年,她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的主席。









6月8-9日,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受邀将在位于英国曼城的艺术中心esea Contemporary 举行中英文各一场Memoir Writing工作坊。这是该中心今年夏季主题项目 ‘From (Counter-)Archives to Activation’中的一场。


esea contemporary是英国唯一一家专门呈现东亚及东南亚文化背景艺术家工作及实践的非营利文化中心,位于曼城市中心。




Memoir Writing (记忆写作)是非虚构写作的重要形式。相比于原本中文翻译的"回忆录写作",其更准确的定义其实是关于个人经历、记忆、观察的文学化梳理和写作。李梓新将分享他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所学习的非虚构创意写作 (Creative Nonfiction Writing)的方法和体会。该项目也是英国第一个创意写作项目,因产生了多名著名作家而久负盛名。


他将引导工作坊学员,用中英文写出自己的Memoir故事,最重要的是寻找写作语言过程中,与真实日常相互对望的独特体验。





扫码报名英文工作坊



扫码报名中文工作坊


两个工作坊均可免费报名

(需有1镑起的小额捐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明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